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界字辈”等风来,华为300人驻场阿维塔,鸿蒙智行:与我无关,欢迎阅读。
风向真的变了
"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华为的技术工程师好忙。
继华为团队入驻上汽之后,有媒体报道称,华为又派了近 300 人的团队,入驻阿维塔科技位于重庆的总部,还使用了单独的办公室。
随之就有人猜测,这是要诞生 "第六界" 的节奏,毕竟上汽和华为官宣之前,也是同样的路数。而且阿维塔科技已经完成了 "塔界" 的商标注册,这更让人浮想联翩。
不过据第一财经报道,华为内部知情人士称,阿维塔注册 " 塔界 " 与鸿蒙智行无关。
这似乎让 " 第六界 " 的说法直接扼杀在摇篮里,其实单从这个商标名来看,阿维塔注册 " 塔界 " 的小心思非常明显,眼看问界、智界等借助华为扶摇直上,说不眼红是假的。
不止阿维塔,最近还有一个 " 界 " ——示界,这是东风神龙旗下的全新品牌。
随着华为在车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界 " 字辈的阵容,大概率还会继续扩大。
01
鸿蒙智行:与我无关
华为进驻阿维塔,之所以被大家猜测为鸿蒙智行的 " 第六界 ",主要是其背后有着蛛丝马迹的串联。
去年 8 月,阿维塔科技宣布正式投资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占股 10%,交易金额人民币 115 亿元,成为 " 引望 " 构建的全新业态下,"第一个吃螃蟹" 的车企。
随后在去年年底,阿维塔和华为就在深圳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協定,双方合作模式从 Hi 模式更新为 Hi Plus 模式,而这次的华为团队派遣很有可能是为了后续产品的深化合作。
其实从上面这两条动态来看,只能说明阿维塔和华为的绑定层次会更深一些,还不至于让人们联系到阿维塔成为 " 界字辈 " 一员的可能性。
但恰恰就是在阿维塔和华为正式签署完協定后,紧接着在 12 月 19 日,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多枚 " 界 " 字辈商标。
其中包括了 " 塔界 " 和 " 势界 ",国际分类涉及机械设备、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而且这些商标在今年的 1 月 9 日获得正式受理,目前均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如今再结合华为团队入驻阿维塔总部的消息来看,这个操作模式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此之前,先是有消息曝出华为业务团队入驻上汽集团,后来就有不少人发现上汽集团正在注册 "尚界" 的商标,接着就是上周五,上汽集团和华为签署了合作協定,官宣合作造车,第五界 " 上汽尚界 " 的身份靴子落地。
结合华为与阿维塔近期的合作动态,又是加深合作,又是注册 " 界字辈 " 商标的,当华为团队进驻阿维塔,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会不会出现 " 第六界 " 的感觉。
余承东此前曾说过,团队精力有限,目前鸿蒙智行在兼顾四界时已接近极限。上汽成为第五界成员的背后原因复杂,但已成为既定事实。
所以从客观情况来看,鸿蒙智行在短时间内很难吸纳新成员。
另外,华为内部鸿蒙智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澄清了这一传闻,明确表示,阿维塔注册的 " 塔界 " 与鸿蒙智行并无关联。
同时,有媒体也得到消息确认,这次入驻阿维塔的 300 人华为团队为驻场专项服务团队,目的是为后续车型的合作。
02
车圈的 " 大众情人 "
除去阿维塔,2025 年开年,已经有 4 家车企和华为加码合作了。
先是传统豪华车企奥迪,刚进入 2025 年,就宣布了一项重磅消息:一汽奥迪全系车型将全面搭载华为智驾技术,包括 PPC 燃油平台和 PPE 纯电平台。
另外得益于奇瑞与华为的合作关系,奇瑞旗下的捷途纵横 G700 也配备了华为 ADS 3.0 乾崑智驾,成为奇瑞捷途冲击高端的新锚点。
随后,广汽与华为的合作也尘埃落定。
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同意公司投资设立GH 项目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 15 亿元,与华为共同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定位为 30 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品牌,产品最快 2026 年进入市场。
虽然是双方合作的新品牌,但不是 " 界字辈 " 的一员,广汽方面对外表示,此次合作模式不同于此前 " 问界、智界、尊界、享界 " 四界的鸿蒙智行模式,将以创新模式为基础寻求差异化发展,而非延续或复制已有模式。
最近的就是,上汽与华为官宣合作造车,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網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
鸿蒙智行第五界——上汽尚界也呼之欲出,将覆盖15 万 -25 万元售价区间,会是 " 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 ",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市。
上汽和华为的合作有些反转,毕竟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著名的 " 灵魂论 " 还言犹在耳," 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到 3 年,上汽面对市场和业绩压力还是选择了妥协。
截至目前,华为深度合作的鸿蒙智行模式已经覆盖了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另外 HI 模式和零部件两种模式更是遍地开花,阿维塔、深蓝、东风、广汽、方程豹、岚图等车企,涵盖了国内大多数头部自主品牌,还打入了合资品牌阵营。
据超电实验室不完全统计,如今华为阵营的汽车品牌已经超过 20 家,涵盖了国内大多数头部品牌。
如今肉眼可见地,华为汽车朋友圈仍在不断扩大,俨然成为了车圈救世主。
从问界身上,市场看到了华为方案的业务能力,其凭一己之力将一个三年前尚处于边缘化的新品牌推上 C 位,同样的,赛力斯也帮助华为成功打开了车圈大门。
根据赛力斯年度业绩预告,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442.00 亿元到 1,467.00 亿元,同比上升 302.32% 到 309.30%,在盈利方面,更是扭亏为盈,预计大赚 60 亿。
要知道,目前中国新能源电车虽看似红火,实则除了比亚迪、理想以及赛力斯等少数几家实现盈利外,几乎全线处于亏损状态,赛力斯俨然成了华为在车圈的 " 金字招牌 "。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鸿蒙智行在 2025 年的目标是挑战 100 万辆新车交付,参考 2024 年全年约 44.5 万辆的年销成绩,这意味着华为还得牵头挖掘超 50 万的销量增量。
这样的好事,在已经 " 卷成麻花 " 的中国车市,试问哪家车企看了不眼红,或许 " 灵魂论 " 的争论仍在持续,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 活下去 " 或许已经成为当下传统车企最现实的考量。
当然,也不是每家车企,都能复制问界的奇迹。当遍地皆华为后,谁又会成为最终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