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五个女博士”广告方被罚没近50万!争议广告背后:胶原蛋白市场成千亿风口,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胶原蛋白肽饮品品牌 " 五个女博士 " 争议广告事件迎来新进展。
继 " 五个女博士 " 品牌背后企业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被罚款 40 万元后,广告制作方北京红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被下达处罚。
7 月 31 日,北京市场监管局网站处罚信息显示,北京红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接受委托设计、制作了内容为 " 老公气我,喝!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胶原蛋白流失快,五个女博士补得更快。喝五个女博士,都是你们逼的!" 的广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 2018 ) 第九条第一款第 ( 七 ) 项 " 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 规定,其违法所得 257162 元。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对其处以罚款 22 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257162 元的行政处罚。
此次的广告风波要追溯到今年 5 月," 五个女博士 " 因上述广告内容引发争议并登上热搜,不少网友评论该广告 " 靠低俗博眼球 "" 侮辱女性 "" 制造容貌焦虑 "。5 月 12 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针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
" 五个女博士 " 官网显示,该品牌创立于 2019 年 7 月,是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旗下热门产品包括胶原蛋白肽维 C 饮品和胶原蛋白肽 EGCG 饮。此外,官网还附有五位北大医学女博士的简介。
图源:五个女博士官网
在 " 北大女博士 " 标签的加持下,五个女博士凭借胶原蛋白肽饮品疯狂吸金。
截至 7 月 31 日,五个女博士抖音官方旗舰店显示销量达 73.3 万,天猫旗舰店销量第一的产品月销量也超过 9000。另据九派新闻援引蝉妈妈平台数据," 五个女博士 " 虽然并没有保健食品备案,却占据 4 月抖音医药保健类品牌销售榜第一名,单月销售额或达 7500 万至 1 亿元。
国内胶原蛋白已有成熟产业链
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结构支撑、能够促进止血及细胞黏附、刺激细胞再生、增殖且具备其他生物学特性的大分子蛋白,而胶原蛋白肽则是通过酶法水解从天然(全长)胶原蛋白中提取的短氨基酸链,分子量相对较小。
目前,市面上的胶原蛋白主要以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为主,前者主要通过从牛、猪、鱼等动物源提取,制作难度小,成本低,却可能携带动物病原体,存在 " 疾病感染风险 " 与 " 排异反应 " 等缺陷;后者则借助现代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制备而成,克服了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的诸多问题。
技术发展带来全新更新产品,让胶原蛋白赛道迅速升温。据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数据,2021 年我国胶原蛋白终端市场规模为 288 亿元,预计到 2027 年,中国胶原蛋白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1738 亿元,其中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为 1083 亿元,占比 62.3%。
与此同时,胶原蛋白也被资本市场寄予了成为 " 下一个玻尿酸 " 的期望。
国盛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胶原蛋白行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布局,上中下游环节分工明确。
其中,上游环节为胶原生产原料供应,涉及企业包括畜牧业及微生物发酵企业,生产环节毛利率约在 20%-30% 左右。中游环节为胶原蛋白原料制备和加工,包括动物源胶原和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中游厂商的毛利率在 80% 以上,大部分头部中游原料厂商同时覆盖下游胶原蛋白产品的生产,如巨子生物 ( 02367.HK ) 、锦波生物(832982.BJ)等;而下游环节则是胶原蛋白终端产品的应用,涉及医疗健康、皮肤护理及食品三大应用领網域的品牌方,头部厂商包括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尔生物(831187.NQ)、敷尔佳等,毛利率从 60%-85% 不等。
图源:图虫网
多家上市企业抢滩,产能仍受限
靠医用敷料起家的巨子生物,是国内最早开启重组胶原蛋白研究的企业,如今已成长为该赛道的龙头企业。
2000 年,巨子生物研发出专有的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成分,并于 2011 年推出全国首个隶属医疗器械范围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2022 年 11 月,巨子生物头顶 " 胶原蛋白第一股 " 的名号顺利登陆港股。
巨子生物披露的 2022 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可复美销售收入为 16.13 亿元,较 2021 年上升 79.7%,占 2022 年总收益的 68.2%。对于产品收入增长的原因之一,巨子生物就提到,系由可复美 Human-like 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等,贡献收入增量。而查询巨子生物淘宝旗舰店,与胶原蛋白相关的产品就超过 10 款。
老牌美妆企业丸美股份也早在 2015 年就开始加码胶原蛋白赛道。
2022 年 11 月,丸美股份董事会主席兼 CEO 孙怀庆在参加论坛时透露:" 丸美从 2015 年开始投入双胶原蛋白最后的冲刺,目前在该领網域的研究已投入超过一亿元的资金。" 同一时间,丸美股份也推出了 3 款重组胶原蛋白相关的产品。
丸美股份 2022 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重组双胶原蛋白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2.05 亿元,占比公司整体收入 11.84%。而在今年 2 月接受机构调研时,丸美股份方面直言其内部规划,称 "2023 年是(公司)胶原蛋白产品爆发的第一年,2024 年才是胶原蛋白的大爆发年 "。
此外,锦波生物 2021 年获批上市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 ",为国内首款注射级别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医用材料。2023 年 7 月 20 日,锦波生物正式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 " 胶原蛋白第一股 "。
招股书显示,2019 年 -2022 年,锦波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 1.01 亿元、1.63 亿元和 3.34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62.96%、69.81% 和 85.60%,逐年上升。
在进军胶原蛋白赛道的路上," 玻尿酸巨头 " 华熙生物(688363.SH)虽迟但到。
2022 年 4 月,华熙生物通过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1% 的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领網域。随后,仅用四个月,华熙生物便发布了包括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在内的三款产品。彼时,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宣布,华熙生物将从胶原蛋白的全产业链进行全面布局,要把胶原蛋白打造成继透明质酸之后的第二大战略性生物活性物。
另一方面,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目前胶原蛋白与玻尿酸产业在产能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巨子生物目前胶原蛋白年产能 10.88 吨,锦波生物目前年产能约 0.1 吨,其他公司尚未形成规模产能或未披露。而据华熙生物 2022 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玻尿酸产能达 770 吨。
胶原蛋白产能上不来,背后受技术和成本因素影响。前文提到,重组胶原蛋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而来,包括通过基因的酶切、拼接和表达来获得,这一技术难以保持胶原独特的三螺旋结构,生物活性存疑,因而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
不过,各家企业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产能。其中,巨子生物在招股书中称,上市后计划扩张生产线来提高产能,2023 年上半年建成重组胶原蛋白发酵车间,年产能 212.5 吨。此外,华熙生物 2022 年年报也显示,公司胶原蛋白项目已进入中试,正在稳步推进,已制备可用于化妆品的公斤级原料,正开展量产规划。
就胶原蛋白项目量产的具体情况及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销量情况,时代周报记者向华熙生物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