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五個女博士”廣告方被罰沒近50萬!争議廣告背後:膠原蛋白市場成千億風口,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杜蘇敏
膠原蛋白肽飲品品牌 " 五個女博士 " 争議廣告事件迎來新進展。
繼 " 五個女博士 " 品牌背後企業北京青顏博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被罰款 40 萬元後,廣告制作方北京紅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被下達處罰。
7 月 31 日,北京市場監管局網站處罰信息顯示,北京紅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接受委托設計、制作了内容為 " 老公氣我,喝!熬夜追劇,喝!又老一歲,喝!膠原蛋白流失快,五個女博士補得更快。喝五個女博士,都是你們逼的!" 的廣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 2018 ) 第九條第一款第 ( 七 ) 項 " 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 " 規定,其違法所得 257162 元。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對其處以罰款 22 萬元、沒收違法所得 257162 元的行政處罰。
此次的廣告風波要追溯到今年 5 月," 五個女博士 " 因上述廣告内容引發争議并登上熱搜,不少網友評論該廣告 " 靠低俗博眼球 "" 侮辱女性 "" 制造容貌焦慮 "。5 月 12 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已針對此事進行立案調查。
" 五個女博士 " 官網顯示,該品牌創立于 2019 年 7 月,是北京青顏博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旗下熱門產品包括膠原蛋白肽維 C 飲品和膠原蛋白肽 EGCG 飲。此外,官網還附有五位北大醫學女博士的簡介。
圖源:五個女博士官網
在 " 北大女博士 " 标籤的加持下,五個女博士憑借膠原蛋白肽飲品瘋狂吸金。
截至 7 月 31 日,五個女博士抖音官方旗艦店顯示銷量達 73.3 萬,天貓旗艦店銷量第一的產品月銷量也超過 9000。另據九派新聞援引蟬媽媽平台數據," 五個女博士 " 雖然并沒有保健食品備案,卻占據 4 月抖音醫藥保健類品牌銷售榜第一名,單月銷售額或達 7500 萬至 1 億元。
國内膠原蛋白已有成熟產業鏈
膠原蛋白是一種具有結構支撐、能夠促進止血及細胞黏附、刺激細胞再生、增殖且具備其他生物學特性的大分子蛋白,而膠原蛋白肽則是通過酶法水解從天然(全長)膠原蛋白中提取的短氨基酸鏈,分子量相對較小。
目前,市面上的膠原蛋白主要以傳統的動物源膠原蛋白和重組膠原蛋白為主,前者主要通過從牛、豬、魚等動物源提取,制作難度小,成本低,卻可能攜帶動物病原體,存在 " 疾病感染風險 " 與 " 排異反應 " 等缺陷;後者則借助現代基因工程重組技術制備而成,克服了動物源膠原蛋白存在的諸多問題。
技術發展帶來全新更新產品,讓膠原蛋白賽道迅速升溫。據知名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測算數據,2021 年我國膠原蛋白終端市場規模為 288 億元,預計到 2027 年,中國膠原蛋白的整體市場規模将達到 1738 億元,其中重組膠原蛋白產品的市場規模為 1083 億元,占比 62.3%。
與此同時,膠原蛋白也被資本市場寄予了成為 " 下一個玻尿酸 " 的期望。
國盛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内膠原蛋白行業已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布局,上中下遊環節分工明确。
其中,上遊環節為膠原生產原料供應,涉及企業包括畜牧業及微生物發酵企業,生產環節毛利率約在 20%-30% 左右。中遊環節為膠原蛋白原料制備和加工,包括動物源膠原和重組膠原蛋白的生產,中遊廠商的毛利率在 80% 以上,大部分頭部中遊原料廠商同時覆蓋下遊膠原蛋白產品的生產,如巨子生物 ( 02367.HK ) 、錦波生物(832982.BJ)等;而下遊環節則是膠原蛋白終端產品的應用,涉及醫療健康、皮膚護理及食品三大應用領網域的品牌方,頭部廠商包括巨子生物、錦波生物、創爾生物(831187.NQ)、敷爾佳等,毛利率從 60%-85% 不等。
圖源:圖蟲網
多家上市企業搶灘,產能仍受限
靠醫用敷料起家的巨子生物,是國内最早開啟重組膠原蛋白研究的企業,如今已成長為該賽道的龍頭企業。
2000 年,巨子生物研發出專有的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活性成分,并于 2011 年推出全國首個隸屬醫療器械範圍的重組膠原蛋白產品。2022 年 11 月,巨子生物頭頂 " 膠原蛋白第一股 " 的名号順利登陸港股。
巨子生物披露的 2022 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内公司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可復美銷售收入為 16.13 億元,較 2021 年上升 79.7%,占 2022 年總收益的 68.2%。對于產品收入增長的原因之一,巨子生物就提到,系由可復美 Human-like 重組膠原蛋白肌御修護次抛精華等,貢獻收入增量。而查詢巨子生物淘寶旗艦店,與膠原蛋白相關的產品就超過 10 款。
老牌美妝企業丸美股份也早在 2015 年就開始加碼膠原蛋白賽道。
2022 年 11 月,丸美股份董事會主席兼 CEO 孫懷慶在參加論壇時透露:" 丸美從 2015 年開始投入雙膠原蛋白最後的衝刺,目前在該領網域的研究已投入超過一億元的資金。" 同一時間,丸美股份也推出了 3 款重組膠原蛋白相關的產品。
丸美股份 2022 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内,公司重組雙膠原蛋白系列實現營業收入 2.05 億元,占比公司整體收入 11.84%。而在今年 2 月接受機構調研時,丸美股份方面直言其内部規劃,稱 "2023 年是(公司)膠原蛋白產品爆發的第一年,2024 年才是膠原蛋白的大爆發年 "。
此外,錦波生物 2021 年獲批上市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 " 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幹纖維 ",為國内首款注射級别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生物醫用材料。2023 年 7 月 20 日,錦波生物正式登陸北交所,成為北交所 " 膠原蛋白第一股 "。
招股書顯示,2019 年 -2022 年,錦波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相關產品收入分别為 1.01 億元、1.63 億元和 3.34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别為 62.96%、69.81% 和 85.60%,逐年上升。
在進軍膠原蛋白賽道的路上," 玻尿酸巨頭 " 華熙生物(688363.SH)雖遲但到。
2022 年 4 月,華熙生物通過收購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1% 的股權,正式進軍膠原蛋白產業領網域。随後,僅用四個月,華熙生物便發布了包括動物源膠原蛋白、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水解膠原蛋白(肽)在内的三款產品。彼時,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宣布,華熙生物将從膠原蛋白的全產業鏈進行全面布局,要把膠原蛋白打造成繼透明質酸之後的第二大戰略性生物活性物。
另一方面,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目前膠原蛋白與玻尿酸產業在產能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巨子生物目前膠原蛋白年產能 10.88 噸,錦波生物目前年產能約 0.1 噸,其他公司尚未形成規模產能或未披露。而據華熙生物 2022 年報,報告期内,公司玻尿酸產能達 770 噸。
膠原蛋白產能上不來,背後受技術和成本因素影響。前文提到,重組膠原蛋白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制備而來,包括通過基因的酶切、拼接和表達來獲得,這一技術難以保持膠原獨特的三螺旋結構,生物活性存疑,因而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
不過,各家企業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產能。其中,巨子生物在招股書中稱,上市後計劃擴張生產線來提高產能,2023 年上半年建成重組膠原蛋白發酵車間,年產能 212.5 噸。此外,華熙生物 2022 年年報也顯示,公司膠原蛋白項目已進入中試,正在穩步推進,已制備可用于化妝品的公斤級原料,正開展量產規劃。
就膠原蛋白項目量產的具體情況及膠原蛋白相關產品的銷量情況,時代周報記者向華熙生物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