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11月车企销量前十,自主出彩,日系仅广汽丰田上榜,欢迎阅读。
车市割裂与分化现象在 2023 年表现得尤为明显,11 月自主合资销量成绩也是两极分化。
撰文丨余
责编丨 MANGO
设计丨 PinZow
车市割裂与分化现象在 2023 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以自主品牌为代表的新势力们销量不断走高,一方面以合资品牌为代表的车企销量却逐渐走低,甚至传出裁员与停产的消息。
11 月自主合资销量成绩也是两极分化,其中自主品牌零售 115 万辆,同比增长 31%,环比增长 1.8%,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销量更是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而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66 万辆,同比增长 23%,环比下降 3%。
自主新能源车持续熱賣
11 月自主品牌的市场成绩迎来大幅度增长,零售量为 115 万辆,同比增长 31%,环比增长 1.8%,市场份额为 55.3%,同比增长 1.9%。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国产车企市场份额的提升,年内自主品牌增速强劲,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前 11 月累计市场份额为 52%,同比增长 4.7%。这份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新能源车的走量,而从新能源车的企业销量排名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来看,11 月零售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吉利汽车、一汽 - 大众、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广汽丰田、上汽通用、长城汽车和上汽通用五菱。其中,自主品牌车企中,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涨幅最高的是奇瑞汽车。
回到榜单其他车企来看,11 月比亚迪依然是中国乘用车销冠,以 26.3 万辆的销量领先一众自主合资品牌。另外,榜单前五名车企中,排名变动比较明显的是吉利汽车,11 月零售销量为 17.0 万辆,同比增长 34.4%,一举反超一汽 - 大众,位居榜单第 2 名。除此之外,在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 11 月也有不错的涨幅,销量分别为 11.8 万辆和 7.4 万辆,分别同比增长 16.7% 和 27.7%。
这些自主品牌能够获得佳绩的原因不难理解,它们有着强大的品牌力、实力出众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等优势,成为很多购车消费者的首选目标。而且通过这些车企的名字也可以看到,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传统车企,这些品牌在造车技术、服务渠道,甚至是研发资金等方面比较有优势,能更加让购车用户放心。如今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领網域的发力度越来越大,未来有多少新势力车企能抗住传统车企带来的冲击还不得而知。
合资燃油车也有料
合资品牌是另一番景象,11 月榜单中主流合资品牌依然有部分车企处于转型劣势,尤其是日系品牌。榜单前十中,仅有广汽丰田一家日系厂商进入前十,11 月销量为 7.7 万辆,同比下滑 1.9%,排名榜单第 7 名。但日系车企销量的下滑也仅是合资品牌的一个缩影。
而合资品牌的 " 失意 " 与其在新能源板块不够亮眼有关。目前新能源车业务比较好的合资品牌是大众汽车,ID. 家族月销量过万辆,而其它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都在万辆以下。
目前,合资品牌的长板仍在燃油车领網域,这些车企在燃油车领網域的影响力比较强,同时造车技术和市场口碑也处于优秀水平,获得大量用户认可实属正常。另外,我们也需要知道的是,现在国内汽车市场售出的新车中,燃油车依然是主力。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3 年 11 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 208.0 万辆,同比增长 26.0%,环比增长 2.4%。今年累计零售 1,934.5 万辆,同比增长 5.3%。但是 11 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 84.1 万辆,同比增长 39.8%,环比增长 8.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 680.9 万辆,同比增长 35.2%,由此可见,燃油车依然是市场销量的主力军。这种背景下,以燃油车业务为主的合资车企便能获得大量燃油车忠实用户埋单,所以成绩排名仍比较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还明确提出要稳定燃油车消费。一方面因为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燃油车有巨大的国家税收和较好的企业盈利,而新能源车目前的盈利企业比例极低。另一方面,燃油车对使用里程较低的用户,其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低于电动车,而且使用便利,因此受到大量用户喜欢,这也是传统车企坚持在燃油车领網域发力的主要原因。
借着新能源车的崛起,自主车企已经成功对合资车企进行弯道超车。不过合资车企在燃油车领網域积累多年,功力也是非常强悍的,所以 8 月份自主车企和合资车企分别在新能源车领網域和燃油车领網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进而促进了整体车市销量增长。
如今进入 12 月,部分车企为扭转被动趋势,主动调整产品价格体系和营销策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持续体现,12 月份整体车市成绩也有望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