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最牛茅台股东”玩不转高炉家,8亿债务谁接手?,欢迎阅读。
近日,安徽双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 双轮酒业 ")二次破产重整招募意向投资人,昭示着 " 最牛茅台股东 " 林劲峰在白酒投资上遭遇滑铁卢。
这个曾经创造超 95 倍回报率的 " 茅台最牛股东 " 为何没能玩转高炉家?8 亿元债务之下,谁又能接手?
1 曾经的徽酒之王
近日,北京德恒(合肥)律师事务所微信号发布了《安徽双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案意向投资人招募公告》,双轮酒业因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招募意向投资人,意向投资人需在 3 月 25 日前报名并提交方案。
公告中要求,意向投资人在本公告发布之日的上一年度(即 2024 年度)净资产不低于 5 亿元人民币、在本次招募报名期限内缴纳报名保证金人民币 2000 万元。
图 / 北京德恒(合肥)律师事务所微信号
双轮酒业前身为 1949 年成立的国营安徽高炉酒厂,旗下拥有 " 高炉家 "" 双轮池 " 等知名品牌。
1974 年,高炉大曲在安徽省评酒会上被评为全省第一,1982 年高炉家酒被评为安徽名酒,1984 年高炉陈酿荣获轻工部优质酒称号,再次获得安徽省名酒称号。
在 1980 年至 1986 年间,高炉家酒成为农村市场畅销的产品。20 世纪 90 年代,高炉双轮池风靡全国。从 1993 年开始,高炉酒厂以 " 双轮池 " 产品为龙头,在当时酒厂决策者的大胆改革下刺激销售,业绩暴增。
2000 年,公司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连续四年蝉联安徽白酒销量冠军。" 高炉家 " 以 " 盘中盘 " 的营销模式开创行业先河,品牌市占率超 40%,贡献涡阳县 70% 的财政收入。
2001 年到 2007 年," 高炉家 " 靠着 12 元一瓶的 " 双轮王 " 称霸安徽,市场占有率高达六成以上。
这样的盛景没能持续太久。
在高炉酒厂销量节节攀升时,时任厂长刘俊卿陷入 " 反贪风暴 " 的调查中。随着刘俊卿的落马,2009 年,双轮酒业被以 2.09 亿元的底价挂牌出售。
这时,林劲峰出手了。
2009 年,林劲峰掌控的盈信投资集团举牌 3.09 亿元全资收购了双轮酒业,溢价 1 亿元。同年 9 月 19 日,在国营高炉酒厂成立 60 周年纪念日这天,高炉家酒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由国营转变为民营企业。
林劲峰创造白酒投资的传奇故事要更早一些。
2003 年 6 月,林劲峰以每股 12 元的价格从上海产权交易所拍下转让的 100 万股贵州茅台法人股,以 1200 万元的代价成为贵州茅台第六大股东。往后直至 2012 年,林劲峰在这九年间对这些股票均没有任何操作,2013 年又宣布增持茅台。
2015 年 6 月,林劲峰抛售了持有的贵州茅台所有股票,套现 11.43 亿元,回报率超 95 倍,被称为 " 茅台最牛股东 "。
在近 30 年投资生涯中,林劲峰还曾投资过五粮液、西凤酒等。林劲峰如此善于白酒投资,为何在其执掌白酒实业后," 高炉家 " 落得如今破产重整的境地?
2 资本大鳄失意白酒实业
在林劲峰入主高炉家后,高炉酒厂业绩略有起色。公开报道显示,彼时已经名为双轮酒业的高炉酒厂在 2010 年销售额达到 7.58 亿元,2011 年达到 9.38 亿元。
2014 年,林劲峰组建了徽酒集团,双轮酒业由徽酒集团全资控股。徽酒集团将高炉、双轮、高炉家、迎客松和中国徽酒等品牌纳入麾下。
这一年,徽酒集团的销售额突破 8 亿元,净利润达到了 4000 万元,是改制后的首个财年盈利。
由此林劲峰提出了 2018 年上市的战略目标,争取 5 年内进入中国白酒十强,并提出至 2025 年实现销售百亿。然而,经营理念不合、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了之后十年高炉家偏离了原定目标,直至破产重整。
虽然是投资好手,但林劲峰缺乏白酒经营经验,崇尚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现代化企业文化。在他看来,酒厂思维方式僵化。
他把员工保持 24 小时工作状态的狼性文化、随意着装的轻松氛围引入酒厂,并以此作为绩效评分标准之一。也因此,部分员工被扣绩效、工资,引发了他们的不满。
另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林劲峰连续多年强制推行减员、裁员政策,裁员对象多为老员工,这也使其与酒厂老员工之间的矛盾激化。
在管理方面,徽酒集团多次换将。2015 年,董事长马锦华和营销公司总经理程剑等高管离职,由卢国利出任徽酒集团总裁。
卢国利是曾深度参与打造泸州老窖 " 国窖 1573" 和郎酒 " 红花郎 " 的传奇人物。在其主导下,2016 年高炉家提前完成 8.18 亿元销售目标,同比增长了 67%。
2017 年 10 月,由于经营团队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及经营目标,林劲峰亲自挂帅,出任徽酒集团总裁、CEO,吴军担任生产公司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同时免去卢国利徽酒集团总裁、CEO 职务。
" 再优秀的企业、再好的品牌,在一个不行的人手上,他还是会掉下来,会往下走。" 林劲峰曾提到,经营酒厂,特别是经营像高炉家这种需要大操作的企业,需要长久的布局,有一些大手笔的投入,短期内看不到太大效益,职业经理人很难决策,也不敢下这种赌注,必须由老板亲自来抉择。
2023 年 1 月,徽酒集团任命吴军、刘东方、张恒祥为集团副总裁,并分管生产、财务和营销,并同步撤销总经理岗位。此外,徽酒集团还宣布撤销新酱香、和谐年份酒、高炉家、高炉、双轮事业部等五大事业部。
一年后,徽酒集团又免去吴军徽酒集团董事、副董事长、副总裁、首席质量官及关联企业职务,并不再作为任何关联企业法定代表人;免去王强和刘东方徽酒集团董事职务。
随着管理层的震荡,高炉家的产品战略也在频繁调整。
从 2011 年起,高炉家陆续推出了 " 和谐年份酒 "、" 高炉家窖龄酒系列 "、" 金系列 "、" 抱朴 9"、" 百岁酱香 "、" 青瓷 10 年 " 等主打产品。即 12 年间经历 6 次重大产品战略转向。
图 / 百堡酒类企业店淘宝官方店
" 徽酒集团旗下品牌(高炉、双轮、迎客松等)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反而因产品线分散导致资源内耗,还有酱酒产品开发不力、和谐年份系列亏损严重。"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对「界 · 面 · 新 · 闻 · 创业最前线」表示。
他还提到,林劲峰低估了白酒市场的复杂性,试图通过资本运作快速扩张,却忽视了安徽本地市场的深度耕耘,导致衰退。而且徽酒集团长期依赖资本运作而非内生增长,导致债务累积,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断裂风险,严重透支了企业信誉。
对此林劲峰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中反省称:" 从 2009 年至 2018 年,九年的时间,高炉酒厂更换三任 CEO,走过许多弯路,以至于错过了白酒行业的黄金 10 年。"
3 谁来接手?
就在 2023 年底,高炉家传出了欠薪的消息。
随后," 高炉家丨徽酒 1949" 微信号发布《高炉家书》,提到 2024 年,随着新股东的入驻新徽酒集团将针对集团运营管理生产销售、产品和品牌等进行全面调整和重新规划。
图 / " 高炉家丨徽酒 1949" 微信号
据酒类媒体《云酒头条》报道,2024 年 5 月 28 日,徽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关于股东大会、董事会形成相关决议的事项通报》称,徽酒集团将邀请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 高炉家重组复兴计划 " 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国厚资产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地方 AMC,核心业务是处置不良资产,累计收购不良资产超 1500 亿元。2023 年,国厚资产斥资 100 亿元收购同为安徽白酒企业的古井集团 30% 股权,成为古井集团第二大股东。
但此事直至双轮酒业公开招募意向投资人也并未披露新进展。
就在今年 3 月 13 日,林劲峰在其个人微信号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高炉百年酒厂被迫破产,投资人含泪退场,究竟为何?》的视频,其中提到 "8 个亿的债权人 ",而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安徽双轮酒业的总债务规模为 8 亿元,包括供应链欠款、金融机构贷款、历史遗留债务等。
图 / 林劲峰微信号
据天眼查,截至目前,徽酒集团失信被执行总金额为 27.61 万元,林劲峰个人被执行总金额约 3.59 亿元。
图 / 天眼查截图
在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看来,林劲峰是一个资本投资人,对于产业投资 " 交了一笔大大的学费 " ——第一个是政商关系的学费;第二个是并购重组之后,对于原有管理团队统一思想,与之磨合的学费。
如今,双轮酒业的王者光环早已褪去,在安徽白酒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以古井贡酒为首的一超多强格局。
在徽酒 " 四朵金花 " 中,口子窖和迎驾贡酒均在 2015 年上市,未能在 2018 年实现上市梦的徽酒集团只能等待下一位白衣骑士。
据酒类媒体《酒业家》统计,以回款口径计算,安徽白酒市场规模达到 400 亿元。其中省内品牌整体规模超过 280 亿元,占据 70% 以上市场份额;外来名酒整体规模约 120 亿元,占据 25%-30% 市场份额。
图 /《酒业家》微信号
这其中,古井贡酒规模超百亿元,迎驾贡酒、口子窖在 40-60 亿元,茅台、五粮液在 20-30 亿元。
面对高度集中的省内品牌和一线名酒下沉的竞争,高炉家即便能顺利破产重整,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不过,在蔡学飞看来,高炉家仍有一定的品牌历史积淀,尤其在皖北市场具备消费基础。
" 若新资本注入后聚焦区網域市场(如亳州、阜阳),通过渠道精细化运营或能收复部分份额,转向中低端大众消费或特色文化酒(如复兴‘徽派家文化’概念),或可吸引细分市场消费者,让徽酒集团实现重启与复苏。" 蔡学飞说。
而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前述双轮酒业招募公告中对意向投资人规定 " 净资产不低于 5 亿元人民币 ",这一要求较为严苛。
" 白酒目前依然收到资本的青睐,但是深处调整周期,确实合适的资本不多,并且涉及当地政府与银行等多重资本关系,可以说,情况比较复杂。" 蔡学飞说。
此前,徽酒集团曾试图引入国厚资本暂且不了了之,如今在白酒深度调整期,谁能接手高炉家这个 " 烫手山芋 "?「界 · 面 · 新 · 闻 · 创业最前线」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