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平民神表卡西欧,如今要靠电子宠物续命了,欢迎阅读。
一、卡西欧陷入了智能时代的电子困局
卡西欧的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了。
当中国网友因为 CCD 相机的突然爆火,在小红书上纷纷晒出自己古早的卡西欧 CCD 及它拍出的千禧年质感照片时,当卡西欧 G-SHOCK 手表的死忠们依旧在晒着图,津津乐道于它是所有智能手表的爸爸时,财经新闻里的几则财报,悄无声息地透露出了些残酷真相: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2024 公布的财务业绩显示,截至 2024 年三月的这个财年里,营收 142.08 亿日元,同比下降 21.8%,利润减少了近四成;一年后,今年二月发布的 2024 年 4 月至 12 月的综合财报显示,集团净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57.3%,只有 42 亿日元。
财报里还有一则消息:卡西欧公司宣布正式终止电子辞典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 鉴于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以及人口出生率下降,致使电子辞典产品的需求下降,公司将不再开发新型号的电子辞典。"
小武一直是卡西欧的忠实用户,他对卡西欧业绩下滑的评价很直给:" 卡西欧曾经是功能最多的运动手表,但现在它是功能不太多的运动手表了。"
" 我买了某智能手环之后,怎么说呢,那种手腕上戴了和啥也没戴一样、若隐若现的包裹感还挺让人上瘾的。手环还能帮我做睡眠监测,能够和手机联动。" 小武如是说。
这就是卡西欧的尴尬——当机械表早已成功地演化为一种穿戴饰品,国产智能手环、手表只需要几百块的今天。卡西欧依旧在靠经典的外观设计、限量发售与情怀来溢价。
这份用来溢价的情怀,其实就是死忠用户们的一份认同,会选择卡西欧的人,大多是因为它 " 潮 " 与 " 结实 "。
这份潮,还是一份古早的潮,卡西欧有点像手表领網域里的古玩、字画。大家买的是那份二十年来绵延不绝的专一感,买的是那份小时候用盗版卡西欧手表上的计算器作弊时的青春的延伸——那份千禧年伊始的人与机器的笨拙互動,是部分卡西欧用户青春记忆中最鲜活的注脚。这是 Apple Watch 给不了的。
如今,纯粹从功能性上来说,它和市面上的许多手环与智能手表相比可谓毫无竞争力;即便是结实,可 " 人从山上栽下去,表没事儿人没了 " 这样的段子它就只是段子而已,满足普通人的生活、运动场景,200 块出头的智能手环足够了。
那么此时此刻,还有多少新用户,会去选择一千多、两千块的卡西欧?
这些年,换壳、联名、复刻、换表带、换表盘、搞限量款纪念款,卡西欧可谓奇招尽出,可当某品牌手环光京东一家销量就破百万时,业绩还在连年下滑的卡西欧该情何以堪?
苹果 2015 年推出 Apple Watch 时,卡西欧似乎还沉浸在结实防水的神话里。直到 2021 年起,才开始意识到应该顺应市场的需要,给手表增加了运动、健康监测等功能。
毕竟 2021 年是卡西欧销量显著下滑的一年,网络上的不少表类经销商几乎都是在那年秋天开始发现,卡西欧卖不动了。
"2021 年 10 月开始,每月的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稳定地下滑 30% 左右。以前一场七天的户外巡展,随随便便就能做 60 万营业额。2021 年年底做了一场,废了吃奶的力气,卖了 15 万。"
实际上,早在 2021 年 4 月,卡西欧便顺应市场潮流,发布了第一款智能运动手表 GSW-H1000。
" 如果说 Apple Watch 是精英们的健康助手,那 H1000 其实有点像户外党的生存装备了。他们的区别是苹果是用算法提醒你何时喝水,卡西欧则是用钛合金表圈帮你挡住山上落下来的小石块。" 小武调侃道。
GSW-H1000 的配置其实不错—— GPS、光学心率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方位、高度、气压、距离、速度等实时数据,可通过卫星进行全程定位,绘制出高精度的运动轨迹图并得出本次运动的体能数据。
但 Apple Watch 用户有话说了:它能收微信消息吗?能接听电话吗?支持手机智能助理吗?有 NFC 吗?有来电提醒吗?能控制手机拍照、播放音乐吗?
这就是如今卡西欧的尴尬——当它缓慢打进智能手表的圈子里时,消费者早就被惯坏了。他们的手腕已然被一些新品牌智能表给绑定了。
更别说大趋势、潮流下,很大一批人都开始不戴手表了,ta 们只戴手环,测心率、测步数。
中国市场消费环境的惨淡也是影响其销量的原因之一。在卡西欧销量断崖式下滑的 2021 年,喜茶降价了、星巴克涨了一块钱都能上热搜。穿着运动鞋、戴着卡西欧、喝着喜茶的年轻人腰包瘪了,王一博代言也没辙。
现如今,智能手机的镜头早就吞没了卡片机的生存空间;智能手表的健康算法也快让人忘记了电子表的极简美学——卡西欧在消费电子浪潮中终于显出了疲态。
它被困在了时代的夹缝里,而这也更衬托出了它当年的辉煌。
二、卡西欧 G-SHOCK 的沉浮史
千禧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卡西欧的黄金年代。
故事要从伊部菊雄不小心摔坏了父亲送他的手表说起——那是父亲为他成人礼购置的机械表,伊部从高中末期到步入社会的十余载,都一直戴着它。看着摔坏的手表,伊部的第一反应不是再买一块,而是立志要做出一块永远摔不坏的手表。
彼时的伊部是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腕表事业部的工程师,他没有做任何市场调研,一拍腦门就给公司提案,不久后开始了艰难的开发工作。
两年后,项目迟迟没有进展——因为要想让表变坚固,得强化易损坏的电子元器件,可这样会导致其他部件的弱化,而再次损坏。
开弓没有回头箭,伊部立下军令状,一周之内研发不出便辞职走人。而就在这最后的几天里,伊部在公司旁的长凳上发呆时,偶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拍皮球。
伊部命运的齿轮,与 G-SHOCK 内的齿轮,就这么一同转动了起来——初代 G-SHOCK 手表 DW-5000C 诞生。
经典的悬浮机芯内部结构
接着,"10 米防摔 " 颠覆了传统制表业。时至今日,卡西欧 G-SHOCK 型号累计销量已超 1 亿块。
朱朱是 G-SHOCK 的铁杆用户,从大学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总觉得如果有一天出门不戴上它,生活里像少了些什么。
" 每一块都是用了十年了还没坏,还有电。根本就不给我理由扔掉它。我还有个朋友,他的表忘在床底下 15 年,拿出来发现依然在运转。它用的是核动力吗?"
曾在卡西欧做设计的网友暗夜精灵分享了她所知道的一则掌故:
" 当年东京地震、海啸,受灾严重。三年之后,挖掘人员在一个办公室里面找到了几块表,只有卡西欧 G-SHOCK 还在运转,他们因此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 G-SHOCK 总部,感谢他们能制造出如此强悍的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 NASA 将 G-SHOCK 列为航天飞机备用计时器时,当上世纪 80 年代的航天员们频频戴着它出入外太空时,这种能承受零下 30 ℃极寒和 10 米自由落体的 " 腕上坦克 " 就不再是手表,而是工业美学的符号。
当汤姆 · 克鲁斯接连在三部《碟中谍》系列电影中都戴着 G-SHOCK,当那些对着表面的特写镜头和炫酷的特技不间断剪辑在一起时,表盘上跳动的数字也早已由时间刻度,升华为了反叛者对抗地心引力的勋章。
G-SHOCK 就这样,将卡西欧一步一步地从工业美学符号,变为了文化图腾。
缔造者伊部的发心及赌上一切研发它时的精神属性,手表本身自带的 tough 性能,与那些附着在表身上的文化附加值都在指向一个点——即 NEVER GIVE UP 之坚韧精神。
这种鲜活的、富于感召力的,能够给予普通人激励的精神属性,让 G-SHOCK 的粉丝遍布全球,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
此外,Jay-Z, Rick Ross, Lil Wayne, Meek Mill…… 无数说唱歌手都在歌词里面提到过卡西欧 G-SHOCK。当他们唱出 "G-SHOCK on my wrist" 时,卡西欧的 tough 便附着在了他们身上,也传递给了听众——天不服地不服,这就是街头文化的极致追求。
与此同时,各有特色的新品的外形以及其中蕴藏着的不同内涵,也是它让拥趸们不离不弃的原因:
2018 年问世的 GMW-B5000,昵称 " 小金块 ",它用全金属外壳改变了数字手表的一贯外形——当 18K 金涂层与更耐磨的 DLC 涂层结合,当蓝牙连接功能悄然植入经典方块造型,这种新旧元素的碰撞让它一度在二手市场溢价 300%,也昭示出了当代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矛盾心态——既渴望智能带来的便利,又怀念机械时代的物质带来的触感。
次年,GA-2100 横空出世,它因外形酷似奢侈品表爱彼皇家橡树而得名农家橡树,8.9mm 超薄机身,颠覆了 G-SHOCK 的厚重传统。八角形表圈,是对爱彼皇家橡树的戏仿,也包含着一份酷酷的对奢侈品的祛魅意味。
" 就它给我的感觉是用八百多的价格去碰瓷十几万的贵族,感觉这表从外观到精神内核都亚亚的 "。小武说她当时火速抢购到了一支。
时至今日,卡西欧依旧在卖情怀,可竞品们早已指了指自己的表盘,说:看看今昔是何年何月,品品时代的快速更迭:
依据 2025 年中国智能腕表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 年,中国成人智能手表行业里,华为、小米、苹果、三星将继续占据市场份额的 60%。与此同时,佳明、松拓、高驰等著名品牌也都正参与市场竞争。智能手表这片深红海里,G-SHOCK 愈发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 我戴了快 20 年 G-SHOCK,它这些年终于在跑步热潮中被替代了,卡西欧没赶上这波运动潮,这绝对是对市场的误判。可惜了,我的卡西欧!" 小武叹了口气。
在竞品们正你追我赶的时候,卡西欧只能以游走在时尚边缘的姿态,稍微分一杯羹。
这些年,G-SHOCK 实际上也在努力尝试测速、智能背光、邮件提醒等新技术,但它的逻辑,是在传统手表的基础上努力去体现新技术。毕竟,品牌多年来的积淀不能轻易丢弃。而许多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的逻辑,则是把手机变小,锁在消费者手腕上。
坚固与可靠的 G-SHOCK 不足以让卡西欧始终屹立潮头。智能手机、电腦、手环已经能完成人类大部分的复杂计算和工作内容了。
那么一枚小小的 mini 计算器手表,还有什么空间生存呢?
三、Moflin 是卡西欧最后的狂欢?
卡西欧也算与时俱进,当 G-SHOCK 在手腕上不敌对手时,他们便在心趴上下了点功夫。
在 2024 年底,它们推出了毛绒 AI 宠物 Moflin,售价 2800 元,预售一周售罄,二手溢价超 8000 元,最高在闲鱼上曾炒到过 15800 元。
其实卡西欧早就开始布局机器人市场了, Moflin 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设计初衷是面向女性市场。它不像传统机器人那样有手脚,卡西欧因此减少了直接关系到成本的马达数量,呈现出了这个毛绒玩具的造型。
因为它看起来就很可爱与治愈,所以设计团队也并没有为她搭载说话功能。
尽管不会说话和走路,但 Moflin 搭载了卡西欧自主开发的专注于情感的 AI。根据主人的触碰方式和说话方式等,Moflin 的情感会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
据悉,花费 50 天左右,经过情感表现范围扩大等成长后,Moflin 会形成不同个性,总共有 400 万种以上。而且,Moflin 的性格和当前的情绪等都可以通过与主机相连的智能手机应用 "MofLife" 进行确认
谁曾想," 整花活 " 成了传统巨头的最后底牌,卡西欧这个硬核电子设备里如今居然长出了毛茸茸的小东西。
现在想想," 壮士断腕 " 这个词,形容现在的卡西欧,有点贴切。
从计算器、电子表到自拍神器,卡西欧始终是 " 功能创新者 " 而非 " 生态构建者 "。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它用小小的毛绒宠物,去对抗苹果的 HealthKit、华为的鸿蒙生态的姿态,像极了柯达发明数码相机却死于数码时代的黑色幽默。
卡西欧的挣扎,是所有工业时代巨头的缩影。
从 1954 年制造出第一款小型电动式计算器,到 1983 年设计出 G-SHOCK 经典的防震结构。卡西欧数十年来的创新,始终围绕着 " 用机械方案解决功能需求 "。这是硬體思维。
但如今是 " 軟體定义一切 " 的时代,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硬體、设备是由操控它们的軟體系统控制的——小到一个智能传感器、一块智能手表,大到一座城市、一张智能电网,无不依赖軟體系统的驱动与驾驭。
因此,卡西欧的转型,注定不易。
当以 G-SHOCK 为首的卡西欧各类产品通过功能堆砌已无法满足用户的期待时。它就只能在智能时代变成精致的古董。
Moflin 是否能成为卡西欧对这个时代的一场温柔反击的开端?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 Pro,作者:哈尼,编辑:Benja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