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手机行业已到破局之时,欢迎阅读。
2024 对所有厂商来说,都不会是轻松的一年,但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是需要企业静下心来打磨产品,修炼技术。而 vivo 所擅长的就是本心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者 | 曾 广
编辑 | 董雨晴
运营 | 刘 珊
手机行业,惊心动魄的一年已经过去。
起初,行业内对 2023 年中国手机市场的表现并没有抱太大期待,上半年,整体市场大盘仍在持续萎缩。但是进入第四季度后,市场迎来巨变,多家厂商密集发布的高端机型可谓百花齐放,市场在新机潮的刺激下迎来复苏。
就在 1 月 22 日,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手机总体出货量 2.89 亿部,同比增长 6.5%,其中 5G 手机出货 2.4 部,同比增长 11.9%。Counterpoint 最新数据则显示,2023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 6.6%,为两年多来首次实现季度增长。
对于中国手机市场来说,这既是艰难反弹的一年,也是恢复信心的一年。这一年苹果频繁促销降价,加上华为回归市场带来的冲击,头部厂商之间的排名频繁波动。
在频繁的市场波动下,vivo 成功稳住了国内市场第二、国产品牌第一的位置。
据 Counterpoint 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全年,vivo 以 16.9% 的市场份额夺得国产第一,仅次于苹果。1 月 26 日,Canalys 最新发布的报告也显示,vivo 以 4450 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国内市场第二,国产品牌第一,市场份额 16%。
此外,调研机构 BCI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一共卖出 2.7 亿部智能手机,2023 年国内份额前六名分别是苹果、vivo、OPPO、荣耀、小米和华为,合计占 91.5%。BCI 以新机激活量为统计口径,相比于出货量和部分机构的销量统计,更能反映卖到消费者手中的手机数量。
与此同时,2023 年 vivo 还在高端化、智能化方面获得诸多进展,蓝科技矩阵初步构建完整,底层自研技术加速井喷,在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为手机行业下一轮竞争做好了准备。
2024 年手机行业会走向何方,无人能答,但 vivo 已经想好了自己要走的路,正如 vivo 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在今年的 vivo 年会上所言," 走稳脚下的每一步路,就是最好的路,最适合 vivo 的路 ",新的一年,vivo 面向用户要向前一步,科技创新,要再深一步。
国产第一,稳住了
近期的中国手机市场,用 " 跌宕起伏 " 来形容毫不为过,不少厂商的销量都坐上了过山车。
就拿苹果来说,2023 年刚刚拿下国内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第四季度新机销量就被国产厂商超越,2024 年第一周新机激活量更是直接掉到了第四。
相比较之下,作为四大国产厂商的代表,vivo 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了稳定。
其实从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华为的回归和高通、联发科旗舰平台上市时间的提前,让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烈度再创新高,各大手机厂商发布会撞车的现象愈发频繁,厂商之间围绕性能、影像、续航等方面不断较量。
在高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同质化的产品已经难以激起消费者的换机欲望。而 vivo 则在这一年不断补齐短板,将水桶理论在 2023 年的产品布局中贯彻得淋漓尽致。
具体而言,2023 年 vivo 布局了从低端到高端,从直板机到大小折叠屏全面覆盖的产品线,实现了产品矩阵上的 " 无死角 "。体验方面,vivo 最具代表性的 vivo S18 系列、vivo X100 系列,都成功补齐了短板,实现了标准版就是全能版的 " 全方位能打 "。
具体而言,高端市场方面,去年年底发布的 vivo X100 系列上,vivo 带来了全新的蔡司光学摄影系统、6nm 自研影像芯片 V3,并首发了蔡司超级长焦,实现了移动影像的技术大迭代。而在性能方面,vivo X100 更是与联发科共同定义了全新的全大核架构,首发了新一代旗舰处理器天玑 9300 平台。
在一系列硬核科技的加持下,vivo X100 系列创下了 vivo 的销售纪录,首销日销售额达 10 亿人民币,打破 vivo 历史所有新机首销纪录,相比上一代 X90、X90 Pro 销量增长 740%,开售 5 分钟销量超过 vivo X90 系列全天销量。
而在 6000 元以上乃至更高价位,vivo 则布局了大小双折叠的完整产品形态,通过 X Fold、X Flip 与苹果错开身位竞争,带来了全新的市场增长点,成为折叠屏市场的头部玩家。据 vivo 方面披露的数据,vivo X Fold2 和 vivo X Flip 首销日当天在天猫、京东等多个平台斩获了销量与销售额的双冠军。
当然,国内手机出货量的大头,目前主要还是在于中端市场,这代表了厂商的基本盘。
在中端市场,vivo S18 系列在发挥多年来人像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旗舰体验,凭借蓝海电池做到了轻薄和长续航的兼顾,并且还搭载了全新的蓝心大模型和 OriginOS 4,第一次在中端机上做到了 " 全都要 "。
受限于成本和售价,中端手机一直有个 " 不可能三角 ",轻薄、续航和性能往往很难兼顾,以前 S 系列强在轻薄手感,但这一代成功补齐了性能和续航的短板,也带来了更好的市场反馈。
据 vivo 方面披露,vivo S18 全渠道首销日销量为上一代的 143%,打破 S 系列历史首销增长纪录;vivo S18 Pro 开售 1 分钟销量为上代首销日全天销量的 235%,全渠道首日销量同比增长 180%。
不仅 S18 系列迎来出彩,去年 iQOO 品牌的中端产品线也表现优异,iQOO Neo9 系列全款预售 1 小时销量超上代定金预售全天销量,2 天全款预售量超上一代 8 天定金预售量,总预售销量为 iQOO Neo8 系列同期的 200%。全面开售后,iQOO Neo9 系列开售 5 分钟销量超过上一代首销日全天销量。
其实从 2023 年开始,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市场容错率变得极低,行业内已经没有玩家敢犯错,产品也必须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才行。尤其是承担销量重任的机型,必须不出差错,任何短板都可能被放大成为敌人攻陷的缺口。
vivo 2023 年全面补短板,既是基于市场环境做出的改变,也是贯彻其 " 用户导向型创新 " 战略的最终举措。
在如今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产品思维意味着研发和成本的高额投入,但同时也造就了 vivo 2023 年产品体验的大幅提升,标准版旗舰要做 " 真旗舰 ",中端机不仅要手感要拍照,也要性能和续航,真正做到同档综合体验最佳。
用沈炜的话来说,就是 " 埋头种因,果水到渠成 "。
如今回首再看,在与友商激烈的交锋中,vivo 能够稳住国产第一的位置,也正是坚决贯彻 " 用户导向性创新 " 的结果,在物料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把能给的都给消费者而不是依靠精准刀法进行体验阉割。
通过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vivo 这一年既做到了让消费者不留遗憾,同时也做到了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蓝科技矩阵,初显成效
有业内人士在和「市界」交流时曾经提到,在 AI 大模型的影响下,如今国产智能手机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行业格局在未来两到三年将发生巨大变化。如今不仅 vivo 不敢犯错,其实是行业所有玩家都不敢犯错,所有厂商都在卷产品、卷技术。
但当所有玩家都在做正确的事情,在产品侧把能给的配置都给到之后,最后谁又能脱颖而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拿出供应链能给到的最好技术,更要拿出自己不一样的,其他厂商没有的黑科技。
对于十几年来一直是市场头部玩家的 vivo 来说,这样的差异化卖点过去已积累了不少,从最初的人像自拍,到现在的自研影像芯片、最强天玑调教,vivo 一直在给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但这些差异化的卖点,直到 2023 年,才终于万涓成水,汇流成河,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打法,打造起 " 蓝科技矩阵 "。
具体而言,2023 年 11 月推出的蓝科技矩阵,涵盖了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作業系統等多项创新技术。
其中蓝晶芯片技术栈,展现了 vivo 底层芯片实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既包括和联发科深度合作、共同定义的 " 全大核 " 天玑 9300 旗舰平台,也包括了 vivo 首款 6nm 自研影像芯片等,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共同打造自身的底层芯片能力。
而蓝海续航系统,则带来了行业领先的电池技术,在业内首发了碳元重组技术、激光刻蚀技术和极片重塑技术三大技术,真正做到了容量大、充电快和体积轻薄,并通过系统级的优化和独立电源管理芯片,进一步提高了放电效率。
大模型方面,vivo 自研了十亿、百亿、千亿三个参数量级的五款大模型,全面覆盖用户核心场景,模型能力全球领先,在 C-Eval、CMMLU 等权威榜单中持续领跑,成为目前布局大模型最全面的手机厂商,并且在各项参数上领先行业,并率先在终端机型上搭载和普及。
作業系統方面,vivo 自研的蓝河作業系統具备 " 天生更智慧、天生更流畅、天生更安全 "3 大核心特性,致力于为用户和开发者开启一个智慧时代。蓝河作業系統 BlueOS 将 AI 大模型融入系统的底层设计中,让系统可以从应用到工具链实现全方位的突破。
影像方面,vivo 自研的影像芯片持续迭代,进一步发挥了软硬一体的影像实力,和蔡司的合作也渐入佳境,在 vivo X100 上推出的超大光圈一英寸主摄、蔡司超级长焦备受好评。
和以往某项单独的 " 黑科技 " 相比,蓝科技矩阵让 vivo 真正从軟體到硬體,从系统到芯片,从影像到 AI 所构建起了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展现了 vivo 当前的最强科技,也成为 vivo 最深的护城河。
对于头部的手机厂商而言,体系化创新的难度要远高于单点突破的难度,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真正能立足于牌桌之上的玩家,也必然只会是拥有体系化创新能力的玩家。而 vivo 通过蓝科技矩阵打造起的核心技术壁垒,也将帮助其拿下通过下一个 AI 时代的入场券。
宣战 AI 时代
2023,毫无疑问只是中国手机市场巨变的前兆,头部玩家之间激烈的角逐尚未分出胜负,不同品牌之间此起彼伏的销量排名见证了市场的跌宕,即使强如苹果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席之地。
2024 年年初,据美国投行杰富瑞发布的报告称,苹果在中国市场开年不利,新年第一周的销量同比下跌了 30%,前文提到,BCI 的数据显示其今年首周销量已跌至国内第四。
一方面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分析机构仍对今年中国和全球手机市场持乐观态度,普遍预测行业将重回增长区间。研究机构 Canalys 预计,2023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1.3 亿部,到 2024 年将增长 4%,达 11.7 亿部。到 2027 年,将达到 12.5 亿部,2023-2027 年将实现 2.6% 年复合增长率。
与此同时,2024 年手机市场的高端份额持续提升,厂商之间围绕高端化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预计 2023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600 美元以上高端机销量占比将达到 24%,2024 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额将同比增长 6%。
让市场变动加剧的,还有 AI 浪潮的来袭,2024 年,搭载 AI 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占比也将极大提升,给市场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大模型在手机端尚未普及开来,但其巨大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生成式 AI 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约 4700 万部,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约 4%。预计 2024 年全球生成式 AI 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 1 亿部。
如今除了苹果以外,几大国产手机品牌均大举投入了 AI 大模型,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智能终端革命,大模型越来越成为智能手机的 " 标配 "。
毫无疑问,2024 对所有厂商来说,都不会是轻松的一年,但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是需要企业静下心来打磨产品,修炼技术。
而 vivo 所擅长的就是本心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提前布局大模型,发力高端市场,大举投入底层技术研发,为市场洗牌做好准备。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风高浪急之下,只有最沉稳的舵手才能踏浪而行,穿越周期。中国手机市场,正在迎来考验 " 定力 " 的时刻。
vivo 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 ‘用户’是我们的方向,‘科技创新’为这段旅程提供不竭的动力 ",沈炜在今年的 vivo 年会上如是表达 ,"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vivo 要做的就是,借由伟大产品和极致服务为用户的生活创造愉悦体验,为世界带来有意义的改变。这一使命注定道阻且长,所以我们也要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行稳致远 "。
© 市界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