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触乐夜话:我还会第一时间买下《双点博物馆》……吧?,欢迎阅读。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图 / 小罗
我对 " 双点 " 系列游戏一直保持着关注。从 2018 年 1 月《双点医院》(Two Point Hospital)发布第一条宣传片,到 2022 年 5 月《双点校园》(Two Point Campus)发售,每一次都没有错过。最近,这两款游戏又在 Steam 上猛猛打折,仿佛预示着有什么东西要来了——果不其然,就在今天,双点工作室发布了第 3 款游戏《双点博物馆》(Two Point Museum)的预告。
预告片还是我们熟悉的那股不着调的味儿——一间博物馆里应该有什么?史前生物的骨架和化石自然必不可少,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也得来上那么一些;一台有着 3 年历史的简陋电腦和周围的怪东西放在一起,看着也不是很违和,至于会从冰块里突然复活、拿着棒子乱敲的原始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可能还不如一群熊孩子来得大。
对于很多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电腦确实是一种挺原始的东西了
总的来说,这段预告片里的东西非常直接、明确、一目了然,尤其是有了 " 医院 " 和 " 校园 " 在前,你甚至连《双点博物馆》大概是个什么玩法都能估计出来。它放到现在的模拟经营类游戏里可能算不上有多么独特,但对于 " 就好这一口 " 的玩家来说,吸引力还是挺强的。
这种桥段出现在 " 双点 " 系列里,一点也不意外
触乐也有不少编辑常玩 " 双点 " 系列。我算是比较冤大头的一个,每次都是嘴里说着 " 也就这样吧 ",身体却很诚实地买下首发版本,然后在玩了十几小时之后感慨:" 也就这样吧…… " 还有祝佳音老师——每次玩到 " 双点 ×× ",他都忍不住回忆起当年玩《主题医院》的时光,以及那时候的牛蛙工作室。然而,不得不说,尽管《双点医院》和《双点校园》以现在的标准仍然称得上好玩,但老玩家们记忆中的牛蛙的确已经远去了。
不少读者朋友应该也有和触乐编辑们一样的想法,对双点工作室和 " 双点 " 系列游戏投入额外的期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主题医院》还有相当程度的怀念。或者用更流行一点的话来说,我们内心可能有那么一点灰色的地方:反正那个特立独行的牛蛙不在了," 主题 " 系列也不可能有后续,那么用 " 双点 " 当个代餐,也不是不行。更何况,后者还有个精神续作的头衔,开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也大多来自当年的项目组,看起来就更像那么一回事了。
从乐观的角度,可能正是因为开发团队成员们出身《主题医院》项目组,才有了后来从《双点医院》到《双点学院》的故事——在牛蛙工作室解散之前,开发者们有计划把 " 主题 " 做成一个庞大的系列,这件事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在多年之后," 双点 " 替他们完成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聊起 " 双点 " 时,一定要放张《主题医院》的图,这也是一种仪式感
实际上,在《双点校园》开始宣传时,我就已经有这种期待了。如果说《双点医院》还有一点卖情怀的意思,那么《双点校园》就明显有种 " 一点点实现一个庞大的目标 " 的感觉。它或多或少能给玩家制造出一种印象——以后在 " 双点 " 系列里看到什么主题,你都不会觉得夸张。
当然,玩《双点校园》时,我还是能感受到一点违和感。但不是因为游戏内容有什么问题,而是里面塑造的学校设施,还有学生的生活状态,都太 " 外国 " 了,其中当然也有夸张的成分,但一想到他们连不着调都透露着一种出生在罗马的天真感,而我自己的校园生涯总是在做题、做题和做题中度过,评价起这个游戏就会不由自主地带着一点酸味。当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种酸味完全出于我自己,游戏开发者倒是没有必要想太多,否则,如果考虑到世界上还有从来没去过博物馆的人,《双点博物馆》也就难以诞生了。
打折力度挺高的,可以试试
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我的想法也随着它们产生了变化:《双点医院》曝光时,我会怀念牛蛙工作室和《主题医院》;《双点校园》发售时,我会感慨 " 主题 " 系列的构想正在一步步实现;到了《主题博物馆》,我发现自己已经把它当做了一种常态:能有一个玩法成熟、出品稳定、时不时逗人会心一笑的系列,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