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杨元庆的“再创业”,在忙活些什么?,欢迎阅读。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 我们将要开启第五次创业!"
在 3 月 31 日的联想 2025/26 财年誓师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信心十足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从 1984 年开始,以十年为部門来计算,联想的第一次创业,始于那个人尽皆知的 " 柳传志拉着 10 位同事开公司 " 的故事;第二次创业,联想开始以自有品牌的形式进入 PC 市场;第三次创业,联想收购 IBM PC 业务,开始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第四次创业,则是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与 IBM 伺服器业务后,迈向多元化业务布局。
不同于上述具有标志性事件的节点,联想的第五次创业,更像是集团战略的一次全面转进。
而这次创业的核心,锚定在了 " 混合式人工智能 " 上。
按照杨元庆的描述,在下一个十年中,无论是 IDG 部门(智能服务业务),还是 ISG 部门(基础设施服务业务),亦或是 SSG(方案服务业务),其产品路线都需要以 " 混合式 AI" 为导向。
那什么是混和式 AI?
于个人,它相当于将熟悉用户习惯、理解用户意图的个人智能,与企业私有云或本地数据中的企业智能,还有公共智能相结合。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云端模型与本地模型的协同部署。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利用云端强大算力的同时,保障隐私安全和个性化服务。
于企业,则是基于 " 端 - 边 - 云 - 网 " 构建部署混合式基础设施,然后再通过企业私有的数据和知识库,以及模型工厂和智能体平台,使用不同的模型和工具来开发通用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当然,无论是个人混合式 AI,还是企业混合式 AI,其技术难度都不容小觑,比如云端、边缘、终端的算力分布问题,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哪个企业给出过可参考的设计。
对于联想来说,这次重提混合式 AI 路线,并将其置于未来十年的战略优先级高度,也无异于一次豪赌。
那么联想为什么要这么做?笔者认为可能有三重原因。
首先,在过去两年,联想最重要的动作,当属成功拿下了 AI PC 定义权的争夺,联想提出的 AI PC 五大特征,基本得到了市场的响应。
一个最直观的佐证是,在去年 PC 市场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联想 IDG 部门整体营收和贡献利润达到 20% 以上的增长。
接下来,联想需要新的叙事来形成与其他 OEM 厂商件的差异化。正如誓师大会结束后,联想执行副总裁刘军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把算力用起来和你有这个能力是两回事。"
其次,未来 AI PC 行业中一个大方向已经十分清晰,那就是 AI 智能体将从应用驱动更新为意图驱动,在本地算力、显存带宽等基础硬體无法大幅突破的背景下,的确需要考虑端云协同部署的问题。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 SSG 和 ISG 业务高速增长,以及产业链资源的不断扩充,联想已经有了将自身打造为 " 人工智能中台 " 的打算。
比如联想从去年开始打磨的 " 联想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 ",其包含从混合式基础设施,到数据与知识平台、模型工厂、模型库、智能体平台,再到 AI 解决方案应用库和贯穿始终的 AI 全周期服务。
在这个打包了各项服务的优势集中,可以完整地为企业对接各个层级的配套裝务,而在联想集团内部,也可以高效地进行各层级的资源调度,以更快地实现技术落地。
杨元庆透露,联想将发布全新一代产品,届时将能看到本地人工智能推理能力的巨大飞跃,其水平可媲美 OpenAI o1-mini,而对计算的需求则从庞大的数据中心机房降低到一台 AI PC。
以下为联想誓师大会结束后,虎嗅等媒体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执行副总裁刘军、IDG 总裁 Luca Rossi、SSG 总裁黄建恒、联想首席战略官乔健交流实录,部分内容略有删减:
您今天演讲中提到这是联想第五次创业,我想问一下集团对未来的十年有一个什么样的期待,特别是站在全新起点上,应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杨元庆:心态,我刚才也讲了,就是一个创业的心态,所以我说我们正在迈入 " 创业 5.0" 时代。展望未来,虽然我们方向和战略比较清晰,并前瞻性地确立了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大方向,但是在竞技场里面有很多同样的选手,谁能够胜出,是完全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以从零开始、从头开始的心态,才能够最终取得成绩。
具体的举措我们今天也谈得比较多,我们会围绕混合式个人智能和混合式企业智能这两个方向推进。从个人这个方面,可能从 AI PC 开始,更多 AI 智能终端会推进超级智能体的发展。超级智能体超脱于设备之外,但是能够把个人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逐步实现个人智能。
有了个人超级智能体,意味着我们距离 " 个人智能双胞胎 " 的终极目标更近了一步。双胞胎很像你,很了解你,也只有你能够启用它。企业也是一样,我们会帮助企业构建混合式基础设施,把企业私有化的数据进行收集、清洗、整理,运用不同的业务模型来帮助企业产生价值,打造更好的流程,形成更好的决策方式,从而实现企业智能。这个大概就是我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今天上午提到去年 CSP 客户做得比较好,今年主要转向 E/SMB,这一块背后逻辑再具体解释一下,包括整个 DeepSeek 开源模型对于中小客户需求的带动您怎么看?
刘军:我们确实在 CSP 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坦率讲我们是国内所有的 CSP 厂商的最重要供应商,我们优先 CSP 也是基于市场的需求。在中国伺服器的市场,CSP 和 E/SMB 比的话,CSP 是成长非常之快的,其背后推动力在于大模型的训练。
我们认为从明年开始,训练的需求逐渐就会不像那么爆发式,但是可能转到推理,尤其 DeepSeek 出来以后。2022 年底的 OpenAI 像是一个启动键,大家觉得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本来训练 AI 成本昂贵,可能中国只有极少数公司能承担如此大的训练费用。DeepSeek 绝对横空出世,开启了非常低成本、高性能,而且还是开源的架构,我觉得这是革命性的。
未来很多企业,甚至于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大模型和智能体。算力、推理方向都将有重大改变,不一定都集中在训练上面。基于这样的变化,从中长期看的话,E/SMB 市场非常广阔,这是为什么我们从明年开始会把重心同时兼顾在两边。
您早上提到咱们 SSG 现在属于第三阶段的增长,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波增长,这波增长后面有什么人它与众不同呢?背后有什么驱动力,请您详细分析一下。
黄建恒:AI 毫无疑问是非常关键的驱动力。这一波对于我们 IT 行业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很多人在创业,很多人也在摸索对的方程式。
我面对客户的时候,很多客户也会讲 DeepSeek 等等技术对于他们的影响。有一些事情是被颠覆的,比如说以前有一些客户可能他会觉得大模型只能在公有云上实现,现在可以本地部署,或者是混合部署了,改变了以往依赖公有云和大算力的情况,并且有效的保证数据安全和实现低延时。
但是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比如需要解决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和整合等问题,确保数据基础的可靠。此外,客户还需管理模型和开发智能体的工具。这些都是我们联想集团非常好的机会,可以用我们的技术框架和自身的经验来给我们客户提供最好的建议。
现在很多中国优秀的技术,其实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领先,有很多企业希望把自己的 AI 解决方案推向国际市场。举个例子,SSG 过去一年跟国内一家机器人公司,把他们的核心能力整合,带到新加坡,为当地顶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ST Logistics 实施了智能仓库,帮助他们的仓库(Warehouse)订单操作速度提升 40%,运营效率提高 30%。联想在这样的合作中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因为我们联想业务全球布局,有 180 多个市场,包括销售、技术、交付的团队,可以配合我们出海的机会,把我们中国的科技带到全世界的客户。
联想如何看待当前 PC 市场的供需趋势?随着 AI PC 的广泛落地,用户有哪些新的核心需求?
Luca Rossi:我们现在结束了 2024 年,PC 市场整体来说增长的并不是很多,整体的市场出货量是 2.65 亿左右,2025 年整体市场会好一些,大概实现 2-3% 的出货量增长,实际上在设备的激活量这方面我们能够获取许多的数据,所以相比 IDC 的预测,我们更加的乐观,我们觉得应该是 5%-10% 的增长,可能更精确的是 7% 的增长,2025 年下半年开始可能会达到这个增长速度,比如说从 6 月、7 月份开始。
我们知道 AI PC 目前正在开始占据份额,首先我们通过五大特征定义了联想的 AI PC,Q3 财季,联想 AI PC 在中国市场笔记本总销量的占比已经达到 15%。我们的客户响应非常积极。再看整体的全球市场,我们预计 2025 年联想 AI PC 出货量将占笔记本出货量的 20%-25%。我们将会看到在 2025-2026 年期间,基于 IDC 定义的 AI PC(搭载生成式 AI 应用,具备 40Tops 以上算力)的出货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现在随着軟體各方面更加成熟,我们会有更好的市场发展。之前我们的同事也讲到了,我们在一年前发布了小天智能,现在我们也发布了全球版的小天 AI 智能体。随着不断的去更新和改善用户体验,大概在未来的 1-2 年里,未来会是一体多端的场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将打造超级智能体。此外,我们也会通过专门打造的 Smart Connection 軟體,构建混合式 AI 生态体系。
第二个问题是在 AI PC 的广泛落地背后,用户有哪些新的核心需求,我觉得客户他们在寻找的是更加统一的人工智能体验。另外一点,未来 AI 智能体将用户体验从应用驱动(APP Based)更新为意图驱动(Intent Based),智能体会知道您下一步的操作,这是非常前沿的概念。
在上午的演讲和刚才回答中您反复回答混合式 AI,在您看来 ISG 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如何助力企业构建和部署混合式 AI 基础架构的?
杨元庆:ISG 叫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Group,就是基础设施的。首先讲混合式 AI,因为现在大家可能在市场上面谈的更多还是公共智能,不管是 Open AI、ChatGPT、DeepSeek,都是公共智能,基于对互联网上所有信息和数据的学习来形成模型,为用户提供逻辑方面的回答。
但是这个肯定不够,如果仅仅是这样一个模式,不管是个人来说,还是企业来说,都很勉强。因为用户需要把自己个人的数据、信息,或者是企业私有的数据传输到模型里面去,来获得他们想要的回答。所以很多企业其实都是禁止员工基于这样的模型来问答企业相关的信息或者是数据。这才是我们为什么说混合式人工智能是将来一个未来,将来的话,每个人需要有你个人的智能,每个企业需要有企业的智能,当然它们当然需要公有的智能,从而构成混合式的人工智能。
问题是我们 ISG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最基本的模块,伺服器、存储、网络、軟體。在混合式人工智能中是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人工智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对于个人,对于企业,要实现它就是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算力、模型。
个人有个人的数据,企业有企业的数据。公有的智能基于全网的数据,不管怎么样,最后基于强大算力,强大的存储,帮助训练模型以及实现推理。所以基础设施的业务,就是保障企业实现智能的一个引擎,没有它是很难做到的,这大概就是它的关系。
在今天誓师大会上您提到中国区整体营收同比大幅度增长 20%,成绩取得有哪些因素。
刘军:今年我们预计联想集团中国区的 revenue 增长超过 20%,这个是难能可贵的成绩单,因为我们主营业务 PC 在中国市场今年连续下降接近 10%,所以等于我们是一个逆势增长。如果您问原因,
一个应该是前瞻性的战略,第二个是战略坚定地落实。因为您知道今天元庆等于公开宣布 5.0 创业,实际上相当于对整个集团做了这样一个发令枪,对 AI 战略全面发起总攻的发令枪。但是事实上,中国区在联想集团里算是试验田和先行军的定位,在中国我们对 AI 战略早就开始实践了,如果您记着的话," 联想智慧中国 " 的口号,2017 年已经打出来了,那个时候看好 AI,开始在 AI 上的实践。
第二块,在智能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有一个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它能够统一纳管智算、通算和超算,进行高效率地调动。再比如说算力调优,同样跑 DeepSeek 满血大模型,同样相似的硬體参数,但是我们可以跑出一倍以上的效率,这个背后非常多的经验。
包括解决方案和服务这一块,面对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中小企业,我们都是给他们全栈 solution,刚才说 7 天可以完成 POC,72 小时完成企业大模型的生成,这些技术是非常多年积累的结果。
简单讲,我们自身首先是实践者,我们从 2019 年开始,就用判别式 AI 应用到企业的应用上去。我们从 2021 年开始,我们所谓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这块 2023 年我们就开始应用,因为 2022 年年底才爆发的,2023 年开始应用,今天我们会再更新成为 Agent AI、代理型的 AI,这上面我们都在领先于整个的潮流,算是最早去探索的公司。所以我们多年的积累我觉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