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暴雨洪灾中,互联网造“诺亚方舟”,欢迎阅读。
捐款捐物不是唯一方式,救命文档、图书加油包亦是
作者/ IT 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 孙妍
三伏天里,雨一直下。
我在上海,你在广东,他在湖北 …… 但从 7 月末开始,大家仿佛都在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
连日来的强降雨,让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消息牵动着大家的心,坐在救生艇上的群众,漂在水面上的快递和书,不时从山上滚落的碎石和泥土,不断穿梭在齐腰深的水里甚至献出生命的救援队员 ……
截至 8 月 8 日 24 时,北京市因灾死亡 33 人,其中因抢险救援牺牲 5 人。还有 18 人失踪,包括 1 名抢险救援人员。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北京近 129 万人受灾,房屋倒塌 5.9 万间,严重损坏房屋 14.7 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 22.5 万亩。接下来,北京市将用 3 年时间做好灾后重建,总的思路是 1 年基本恢复,3 年全面提升。
水患殃人、损物、泯信心。何以治患?唯有驰援。
腾讯来了,捐款 1 亿元;字节跳动来了,捐款 1 亿元;京东来了,带着 3000 万元物资;拼多多来了,捐赠 3000 万元支持抗汛救灾 …… 每次在自然灾害面前,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总是启动捐款或调动资源协助救灾。
捐款并不是唯一的救助方式,一条条求助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去,对求助者来说那就是生的希望,对于救援者来说也获得了一个个宝贵的坐标。的确,搭建暴雨互助、灾情防范等信息传播通道无论是对于被困者还是救助者都尤为关键。
在灾情信息传递中,互联网平台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犹记得在 2021 年的河南暴雨中,一份《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刷屏,在 24 小时之内,访问量高达 250 多万次。从一个简单的救援信息收集表格,逐渐成为一个求救和救援信息的对接平台。无疑,这是一份 " 救命文档 ", 承载着极大的希望和感动。
这就像一个开始,此后,每逢灾难性事件,总会出现类似的文档,总能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在互联网企业的加持下,这样的文档已经越来越专业,信息量越来越大,在救灾中凸显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此次,腾讯出行服务、腾讯地图等上线了 " 北方地区暴雨救助信息上报平台 ",因洪灾有紧急救援需求的人,可以通过该平台上传求助信息,相关信息会第一时间提交至灾害响应志愿者团队,并直达有关部门;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平台上传自己可提供的帮助信息,助力一线防汛。腾讯这一小程式获得了不少网友称赞, " 腾讯这次干得漂亮 "" 互联网速度真不是盖的 " ……
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一次次快速修正和适时更新,有助于去除庞杂信息、精准呈现需求,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而也因为互联网,让原本一些损失惨重的企业重新找到了生存的希望。比如损失过亿、绝版书被毁的涿州图书仓库,涿州是国内有名的出版业重镇,那些漂在水中的书籍召唤出了人们内心的 " 方舟 ",有不少网友表示,愿意购买那些泡坏的图书。有出版商家推出盲盒类 " 产品 ",打包销售库存书,马上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以销售尾货图书为主的网站中图网上线了一款 " 中图网加油包 ",虽然要较长时间才能发货,但网友的 " 温情消费 " 一度导致购买链接打不开,这是网友为涿州图书业加油的一种方式。
就像在远古传说中,有很多关于洪水的故事,面对洪水,人们期盼着登上 " 诺亚方舟 "。
互联网企业是不是那艘 " 诺亚方舟 "?
在一定程度上,是。
暴雨终会停止,洪水终会退去,但是灾后的重建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助力。比如修复一些古建筑、古书籍、古文物等,如果放在以前,这样的修复工作费时费力,也未必能达到精准复原的效果。但是,如果用上 AI、AR、VR 等技术,或许可以让文物修复工作事半功倍。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经济复苏和民生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扶持当地的小微企业,为商家提供优惠政策,为市民提供就业机会等,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体经济让生活扎下了坚实的根基,而数字经济则为发展注入了向上的动力,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所在。
不只是捐款捐物,在科技越来越成为 " 助推器 " 的时代,其使命就是要增加社会福祉,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尤其是在这个洪水肆虐的夏天,在那些受灾严重的地区,更需要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为他们造一艘 " 诺亚方舟 "。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中图网 unsplash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