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比起两大增长点,中国汽车面临更多痛点,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今天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世界第一出口国不再是话题,中国汽车能走多远、能走多快、能走多好才是未来的关键。
作者丨杨 晶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靳鹏辉
也许重庆车展不是中国最顶级车展,但是每一年中国重庆论坛一定是重庆乃至全国汽车行业在高度深度上的一流论坛。
而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 70 周年。当今的中国市场也正经历着燃油车到新能源,新能源到智能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一众汽车界大佬齐聚一堂,其中的观点自然而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当 " 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市场这样的上半场进入了电动、自动化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已量取胜的上半场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 成为主基调,2023 年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以 " 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 " 的主题,则更加值得讨论。
面对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人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更多人认为上半场是预赛,下半场是淘汰赛和决赛。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洗牌,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
新能源与出口的 " 两架马车 "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优势品牌、优势产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品牌的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行业的这一变化。
2018 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 4.3%,但到 2022 年渗透率达到 26%,今年 1-4 月这一数据突破了 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以前我们曾经是欧美日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 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
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预判,朱华荣认为,未来 3500 万甚至 4000 万成为可能。到 2030 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 70% 甚至 80%。2030 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 4:3:3 或 3:4:3。
实际上,包括长安、广汽、东风、上汽等多家头部汽车集团的大佬,以及博世、地平线等供应商为代表的企业,都认为 70% 的渗透率是最低值,更加乐观的数据是达到 90%。国内汽车市场大盘稳健增长,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会。
就如上汽集团副总裁杨晓东所说," 近年来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
2022 年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总数量突破了 300 万台,达到了 311 万辆,同比增加 5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上年增长 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2023 年 1-4 年乘用车出口 114.2 万辆,同比增长 107.3%,新能源汽车出口 33.5 万辆、同比增长 164.6%,增速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在欧洲、澳新等主力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品质、造型设计、技术创新、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越来越表现出全球汽车市场中心的标签,在欧洲、德国、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和日本是可以影响其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长安汽车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汽车出海的负面很多。在海外的投资有打水漂的,有受到其他挑战的,过去 10-15 年是赔本赚吆喝的时代。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中国走出去目前是 " 吃肉 " 环节,是盈利的状态。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也认为," 在当时当下,我们认为在内卷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市场,对于各个品牌来讲,出海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刚需,因为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
以目前中国出海的情况来看,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欧洲市场、在北美市场没有在品牌层面有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一定要在出海这个大的风口形势下,让中国的汽车品牌真真正正能够走上去。
内耗、电池、芯片等问题重重
不过在欣喜之余,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达了一丝忧虑," 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在于:虽然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位数增长几无可能;微增长、淘汰赛、兼并重组将成为主旋律。"
朱华荣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数据补充,他认为,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中国 100 多个乘用车品牌,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 2、3 个。他大胆预言,90% 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曾庆洪也表示," 曾经朱华荣说以后只能是五个 " 东西南北中 ",打麻将一样,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份。我也赞同他这个想法,美国 3 家、日本 3 家、欧洲 3 家,都是靠重组。比如美国克莱斯勒、菲亚特,接下来 PSA,四个五个合并起来。"
所谓洗牌,实际上是中国车市整体环境内卷的冰山一角。在汽车价格战、车企洗牌、纯电汽车减速三个关键词下,2023 年是近 20 年来最卷的汽车市场年份,没有之一。而其中,价格战又成为重中之重的讨论对象。
针对当前市场的价格战,曾庆洪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 " 找死 " 的企业就早点降价。" 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利润问题。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很明确,但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 不能无序竞争,特别是价格战,但一定要规范的竞争、合理的竞争。"
最终,在更加理性的思考下,未来中国剩下来的车企可能只有 10 家左右。当然,在这场生死淘汰赛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当下,更重要的话题还是自主品牌在其中不断崛起,而快速崛起中势必出现新难题。
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 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 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 尽管这些产能规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水分’,但从预期需求量和产能规划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的确存在。"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的边务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
除了动力电池面临供求失衡状况外,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 90% 以上,芯片进口 90% 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曾庆洪调侃称," 我说主机厂在给电池打工,碳酸铝价格最高涨到 60 万元一吨,这个钱哪里去了?外国朋友赚了。""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总在这里,我天天请他喝酒,为什么?他芯片天天卡脖子卡得我透不过气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拜托他。"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开幕式致辞时就表示,在技术大变革的当下,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軟體和硬體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如此深刻的变革,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杨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溃
THE END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iAUTO2010
推荐阅读
2023 ∣格局与趋势(上):活着
2023 ∣格局与趋势(中):生死三季度
2023 ∣格局与趋势(下):汽车新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