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特斯拉再降价,车企价格战持续,什么才是生存之道?,欢迎阅读。
近日,特斯拉再次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对 Model Y 车型进行降价,此举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其他车企的跟进。价格战已经持续了近 20 个月,让汽车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少车企人士表示,已经忘记不打价格战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活法了,现在活得很苟且,但无论如何也得凑合活下去。
这场价格战不仅让车企自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将降价的压力传递给了造车链条的上下游,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近日,供应商被要求降本的消息频传,比亚迪、上汽大通等企业纷纷向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降本压力空前巨大。
价格战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多数品牌并没有达到 " 以价换量 " 的预期,反而是 " 量价齐失 "。数据显示,汽车单车收入虽然从 2017 年的 29.4 万元增长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的 34.1 万元,但单车利润却大幅下滑,仅为 2017 年的一半。传统燃油车的单车利润更是从 2.3 万元下降至 1.6 万元,新势力车企的单车利润更是普遍徘徊在生死线附近。
面对这样的困境,车企们开始寻求降本增效的新途径。裁员和品牌整合成为车企们的主要手段。小鹏、大众、本田、特斯拉、理想等企业纷纷进行了裁员,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车企们也开始加速品牌整合,通过合并或优化品牌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的降低。
例如,上汽宣布飞凡与荣威合并,对两个品牌的定位和产品线进行重新梳理;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几何品牌并入银河;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与哈弗品牌进行整合,渠道层面的整合被视为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步。这些举措都表明,车企们正在通过优化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来应对价格战带来的压力。
然而,降本增效并不仅仅局限于车企自身。在车企们向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供应商们的强烈反应。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表示,现在大多数客户要求降价 20%,这已经超出了供应商的承受能力。零部件行业是通过大规模量产最终取得一些微薄利润的,这是不变的法则。因此,车企们要求供应商降价并非长久之策,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开辟降本增效的新渠道。
如今,轻量化技术、底盘一体化技术、新型低成本材料、全新的架构理念等正在成为车企降本增效的新手段。特斯拉的一体化大压铸技术可以降低成本 40%,通过电池技术迭代,单车制造可以节省约 1-2 万元。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然而,尽管车企们正在积极寻求降本增效的新途径,但价格战仍然在持续。业内共识认为,明年价格战还会延续。因此,车企们需要更加注重长期主义的发展思路,会算一笔总账。通过聚焦常态、打造体系优势来应对价格战带来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车企们需要分析自己的企业手里到底有几根长板,把最能够带领企业熬过冬天的一两个长板做大做强。同时,也需要注重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共赢,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