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谁拖累了民生银行?,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丨 BT 财经,作者|庆秋
民生银行被卷入 " 昆明城投会议纪要事件 " 后如坐针毡。
" 昆明专家城投纪要 " 在各大社交网络刷屏后,闹得沸沸扬扬,目前该事件还在继续发酵。
5 月 24 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率先发布郑重声明称,近期,一些自称为 " 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 " 等不明组织和个人,假借县城建设等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甚至组织线上会议宣扬相关行骗言论。国家发改委内部没有相关机构,没有设立类似专项补贴资金,从未组织过相关活动。请各地方和市场主体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24 日晚间,组织昆明城投有关会议的海通证券紧急发布声明试图摘清自己,海通证券声明称 " 某外部参会人员所表达的言论,导致出现了不实信息传播。" 海通证券所指的 " 外部参会人员 " 即此次事件的另外一位角色——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昆明分行也发布了紧急声明。民生银行表示其普通员工马某某在工作时间之外,以个人名义参加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外部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不实言论。马某某参加此次活动从未经批准和授权,系员工个人行为。
其实,梳理发现民生银行的麻烦事不仅这一件,民生银行的财报显示,2022 年并没有交出亮眼的成绩单,2022 年民生银行还遭到银行系统降组,麻烦不断的民生银行到底怎么了?
营收连续两年下滑
财报显示,2022 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424.76 亿元,同比下降 15.6%。这已经是民生银行连续两年出现营业收入下滑,2021 年的降幅为 8.73%;这也是民生银行连续九个季度出现营收同比增速下滑。
民生银行表示,2022 年出现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出现双降,分别同比大幅下滑 14.56% 和 18.63%。
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实现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1863.86 亿元,同比减少 5.51%,主要是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 0.43 个百分点,导致利息收入同比减少 173.62 亿元,抵消了日均规模增长的贡献。与此同时,受 存款规模增长以及平均成本率上升的共同影响,民生银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为 932.54 亿元,同比增加 97.97 亿元,增幅 11.74%。再加上受人民币存款定期化趋势及美联储加息影响,存款成本率同比上升 11 个基点,使得利息净收入又同比下降了 47.63 亿元。
与此同时,主要是受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投资估值下降,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下降 66.17 亿元,非利息收入也出现了下滑。
细拆来看,非利息净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 202.74 亿元,出现了 26.45% 的大幅下降。其中,与 2021 年相比,民生银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代理业务手续费两大营收来源分别下滑 43.11% 和 14.84%。
尽管营收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民生银行在归母净利润方面保持了增长。 虽然号称是 " 过去三年以来最快增长 ",但其含金量或许并不高。
2020 年,民生银行首次出现当年归母净利润 343.09 亿元,同比减少 36.25%,成为当年上市股份银行中唯一负增长的银行,也是民生银行年度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2021 年扭亏为盈,微涨 0.21%,2022 年民生银行实现盈利 352.7 亿元,同比微幅增长 2.58%,尽管恢复了盈利,但远未回到 2019 年的水平。
2022 年民生银行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主要依靠信用减值损失。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因发放贷款和垫款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减值损失减少,信用减值损失为 487.62 亿元,同比减少 37%,使得营业支出同比下降 20.81%,导致营业利润微涨 3.54%。
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调整利润波动的一种有效手段,相较于其他的手法操纵利润,这一方法可谓 " 省时省力还有效 "。换句话说,依靠信用减值损失而实现的盈利,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022 年 9 月,民生银行遭到降组,成为唯一一家从第二组调到第一组的系统重要银行名单。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邮储银行另外三家第二组的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表现也远远落后。
2022 年度,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成为拉动盈利增长的主力。
2022 年,民生银行对公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80.35 亿元、同比下降 21.52%,利润总额 292.90 亿元、同比大增 73.68%;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49.92 亿元、同比下降 7.69%,利润总额 280.82 亿元,同比下降 17.99%。
资产不良指标下降
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达到 7.26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3029 亿元,增幅 4.36%;负债总额达到 6.64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34%,其中吸收存款总额 3.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7%。
2022 年末,民生银行吸收存款总额为 3.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7%。其中,个人存款贡献较为突出,同比增速为 23.64%,达到 1.02 万亿元,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 25.56%,比上年末上升 3.69 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活期存款占比 32.64%,定期存款占比 67.19%。
资产方面,民生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 4.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6%。其中, 公司贷款和垫款增幅最大,达到 4.12%;而个人贷款和垫款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民生银行表示,绿色信贷、制造业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 67.65%、13.79%、8.76%,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从行业来看,民生银行的对公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业这三大行业上。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总额 5233.43 亿元,在公司贷款中占比最高,达 12.64%,同比增加 1.65%;制造业贷款总额 3963.08 亿元,同比增加 13.7%;房地产业贷款总额 3633.44 亿元,同比增加 0.8%。
民生银行表示,为了优化信贷布局,在不断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区網域的支持力度,这四大重点区網域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截至 2022 年末,重点区網域贷款占比达到 60.26%,比上年末提升 1.27 个百分点。 此外,2022 年,民生银行超额完成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 两增 " 目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5490.51 亿元,增幅 8.76%。
从财报来看,民生银行2022 年的资产质量有所提升。
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 693.87 亿元,对比 2021 年下降 29.51 亿元;不良贷款率 1.68%,比上年末回落 0.11 个百分点。逾期贷款总额 823.61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 53.64 亿元;逾期贷款率 1.99%,比上年末下降 0.18 个百分点,一共实现了 " 四连降 "。并且,逾期 90 天以上、6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均小于 100%。
此外,正常类贷款以及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也都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为 0.42 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由 2020 年的 30.6% 大幅回落至 2022 年的 19.38%,预示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2022 年末,民生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17%,比上年末提升 0.13 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91%,比上年末提升 0.18 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为 13.14%,则比上年末小幅下降 0.5 个百分点。
但是,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 142.49%,比上年末下降 2.81 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 2.39%,比上年末下降 0.21 个百分点。对标于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 150% 而言,民生银行显然还有一定差距。同为第一组,2022 年中信银行单拨备覆盖率达到 175.72%,浦发银行为 159.04%,邮储银行则高达 385.51%。
净息差降幅最大
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为落实国家住房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刚需、改善类客户购房需求,全年投放个人住房贷款 700.27 亿元,报告期内为客户办理提前还款 714.22 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 1.8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393.01 亿元;其中按揭贷款余额 5703.96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 217.95 亿元,降幅 3.68%。
提前还贷,意味着利息收入会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净息收入乃至净息差。而且,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民生银行的存款增速是要高于贷款增速的,加上受利率调降、金融让利实体等因素影响,贷款利率整体走低,导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有所压缩。
虽然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都有明显下行,但民生银行是降幅最大的,2022 年同比下降 0.31 个百分点至 1.6%。相比之下,2022 年四季度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 1.91%,同一梯队的浦发银行为 1.77%,中信银行为 1.97%,邮储银行为 2.2%,均高于民生银行。
而且,这已经是民生银行连续两年净息差下滑了,2021 年净息差由 2.14% 下行至 1.91%,由此来看,两年时间里,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已经下行了 0.54 个百分点。
净息差代表着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民生银行在这一指标上排名垫底,值得警惕。金融证券专家何晓宇对媒体表示,要想扛住净息差下行的压力,银行应该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但前文也提到,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并非民生银行的支柱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 24.57%,并且下滑幅度还高于利息收入。财报显示,2022 年民生银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41.96 亿元,同比减少 38.64%,占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的 32.96%。
大股东隐患仍在
有业内人士认为,民生银行之所以表现出盈利指标与资产质量指标反向发展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民生银行在尽可能地卸下历史包袱、平稳过渡所致。
而这一包袱集中在房地产业上。财报显示,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总额高达 155.45 亿元,居行业之首,较上年末增加 59.71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4.28%,仅次于采矿业,较上年末增加了 1.62 个百分点。
" 存量风险基本化解完成 ",民生银行副行长袁桂军在业绩会上表示,2020-2022 年,民生银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和存在风险隐患的资产超过 3000 亿元。
在这类资产中,泛海集团占据着重要角色。在民生银行2000 年发行上市前,泛海集团就持有民生银行9.42% 股份,截至 2022 年末,仍是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直接持有其 4.12% 股份。2021 年底,民生银行还曾宣布,要给予泛海控股集团最高授信额度 216.05 亿元,额度有效期 2 年。
但随着房地产业遇冷,泛海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也拖累了民生银行。
" 泛海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在整体经营中占比较大,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营困难,目前主要通过资产处置偿还债务,短期内难以缓解困难。" 据袁桂军披露,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银行对泛海集团的贷款余额 212 亿元,较 2021 年末减少 0.19 亿元。
民生银行也与这位大股东走到了对簿公堂这一步。2023 年 1 月,民生银行起诉泛海控股及其董事长卢志强,案件涉及金融借款合同,涉案金额达到 70.18 亿元。
民生银行是国内首家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相对分散。 除泛海集团之外,最大股东为大家人寿,占比超过 16%。但大家人寿的前身是破产清算重组的安邦保险,亦存在着不确定风险因素。一旦大股东出现问题,民生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动摇。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民生银行在 " 静待黎明 ",但目前看来,营收盈利指标下滑严重,资产隐患仍在,民生银行要想穿过黎明前的黑暗,或许还需要不少时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