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誰拖累了民生銀行?,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丨 BT 财經,作者|慶秋
民生銀行被卷入 " 昆明城投會議紀要事件 " 後如坐針氈。
" 昆明專家城投紀要 " 在各大社交網絡刷屏後,鬧得沸沸揚揚,目前該事件還在繼續發酵。
5 月 24 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率先發布鄭重聲明稱,近期,一些自稱為 " 國家補短板強弱項領導小組 " 等不明組織和個人,假借縣城建設等名義發布不實信息,甚至組織線上會議宣揚相關行騙言論。國家發改委内部沒有相關機構,沒有設立類似專項補貼資金,從未組織過相關活動。請各地方和市場主體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24 日晚間,組織昆明城投有關會議的海通證券緊急發布聲明試圖摘清自己,海通證券聲明稱 " 某外部參會人員所表達的言論,導致出現了不實信息傳播。" 海通證券所指的 " 外部參會人員 " 即此次事件的另外一位角色——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昆明分行也發布了緊急聲明。民生銀行表示其普通員工馬某某在工作時間之外,以個人名義參加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的外部會議,并在會上發表不實言論。馬某某參加此次活動從未經批準和授權,系員工個人行為。
其實,梳理發現民生銀行的麻煩事不僅這一件,民生銀行的财報顯示,2022 年并沒有交出亮眼的成績單,2022 年民生銀行還遭到銀行系統降組,麻煩不斷的民生銀行到底怎麼了?
營收連續兩年下滑
财報顯示,2022 年,民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 1424.76 億元,同比下降 15.6%。這已經是民生銀行連續兩年出現營業收入下滑,2021 年的降幅為 8.73%;這也是民生銀行連續九個季度出現營收同比增速下滑。
民生銀行表示,2022 年出現營收下滑,主要是由于利息淨收入和非利息淨收入出現雙降,分别同比大幅下滑 14.56% 和 18.63%。
報告期内,民生銀行實現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 1863.86 億元,同比減少 5.51%,主要是發放貸款和墊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 0.43 個百分點,導致利息收入同比減少 173.62 億元,抵消了日均規模增長的貢獻。與此同時,受 存款規模增長以及平均成本率上升的共同影響,民生銀行吸收存款利息支出為 932.54 億元,同比增加 97.97 億元,增幅 11.74%。再加上受人民币存款定期化趨勢及美聯儲加息影響,存款成本率同比上升 11 個基點,使得利息淨收入又同比下降了 47.63 億元。
與此同時,主要是受資本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投資估值下降,報告期内民生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下降 66.17 億元,非利息收入也出現了下滑。
細拆來看,非利息淨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為 202.74 億元,出現了 26.45% 的大幅下降。其中,與 2021 年相比,民生銀行托管及其他受托業務傭金、代理業務手續費兩大營收來源分别下滑 43.11% 和 14.84%。
盡管營收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民生銀行在歸母淨利潤方面保持了增長。 雖然号稱是 " 過去三年以來最快增長 ",但其含金量或許并不高。
2020 年,民生銀行首次出現當年歸母淨利潤 343.09 億元,同比減少 36.25%,成為當年上市股份銀行中唯一負增長的銀行,也是民生銀行年度淨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2021 年扭虧為盈,微漲 0.21%,2022 年民生銀行實現盈利 352.7 億元,同比微幅增長 2.58%,盡管恢復了盈利,但遠未回到 2019 年的水平。
2022 年民生銀行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主要依靠信用減值損失。 财報顯示,報告期内,因發放貸款和墊款及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投資減值損失減少,信用減值損失為 487.62 億元,同比減少 37%,使得營業支出同比下降 20.81%,導致營業利潤微漲 3.54%。
信用減值損失是銀行調整利潤波動的一種有效手段,相較于其他的手法操縱利潤,這一方法可謂 " 省時省力還有效 "。換句話說,依靠信用減值損失而實現的盈利,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2022 年 9 月,民生銀行遭到降組,成為唯一一家從第二組調到第一組的系統重要銀行名單。與中信銀行、浦發銀行、郵儲銀行另外三家第二組的銀行相比,民生銀行的表現也遠遠落後。
2022 年度,民生銀行對公業務成為拉動盈利增長的主力。
2022 年,民生銀行對公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680.35 億元、同比下降 21.52%,利潤總額 292.90 億元、同比大增 73.68%;零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649.92 億元、同比下降 7.69%,利潤總額 280.82 億元,同比下降 17.99%。
資產不良指标下降
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銀行資產總額達到 7.26 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3029 億元,增幅 4.36%;負債總額達到 6.64 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4.34%,其中吸收存款總額 3.99 萬億元,同比增長 5.77%。
2022 年末,民生銀行吸收存款總額為 3.99 萬億元,同比增長 5.77%。其中,個人存款貢獻較為突出,同比增速為 23.64%,達到 1.02 萬億元,在吸收存款總額中占比 25.56%,比上年末上升 3.69 個百分點。從期限結構看,活期存款占比 32.64%,定期存款占比 67.19%。
資產方面,民生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為 4.14 萬億元,同比增長 2.36%。其中, 公司貸款和墊款增幅最大,達到 4.12%;而個人貸款和墊款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民生銀行表示,綠色信貸、制造業貸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分别為 67.65%、13.79%、8.76%,均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從行業來看,民生銀行的對公貸款業務主要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房地產業這三大行業上。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貸款總額 5233.43 億元,在公司貸款中占比最高,達 12.64%,同比增加 1.65%;制造業貸款總額 3963.08 億元,同比增加 13.7%;房地產業貸款總額 3633.44 億元,同比增加 0.8%。
民生銀行表示,為了優化信貸布局,在不斷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點區網域的支持力度,這四大重點區網域貸款占比穩步提升。 截至 2022 年末,重點區網域貸款占比達到 60.26%,比上年末提升 1.27 個百分點。 此外,2022 年,民生銀行超額完成了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 " 兩增 " 目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 5490.51 億元,增幅 8.76%。
從财報來看,民生銀行2022 年的資產質量有所提升。
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為 693.87 億元,對比 2021 年下降 29.51 億元;不良貸款率 1.68%,比上年末回落 0.11 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總額 823.61 億元,比上年末減少 53.64 億元;逾期貸款率 1.99%,比上年末下降 0.18 個百分點,一共實現了 " 四連降 "。并且,逾期 90 天以上、60 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均小于 100%。
此外,正常類貸款以及關注類貸款的遷徙率也都出現大幅下降,分别為 0.42 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的遷徙率由 2020 年的 30.6% 大幅回落至 2022 年的 19.38%,預示資產質量将進一步改善。
2022 年末,民生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9.17%,比上年末提升 0.13 個百分點; 一級資本充足率為 10.91%,比上年末提升 0.18 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為 13.14%,則比上年末小幅下降 0.5 個百分點。
但是,民生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 142.49%,比上年末下降 2.81 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 2.39%,比上年末下降 0.21 個百分點。對标于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标準 150% 而言,民生銀行顯然還有一定差距。同為第一組,2022 年中信銀行單撥備覆蓋率達到 175.72%,浦發銀行為 159.04%,郵儲銀行則高達 385.51%。
淨息差降幅最大
民生銀行在年報中表示,為落實國家住房金融政策,積極支持剛需、改善類客戶購房需求,全年投放個人住房貸款 700.27 億元,報告期内為客戶辦理提前還款 714.22 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民生銀行零售貸款(含信用卡透支業務)合計 1.8 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393.01 億元;其中按揭貸款餘額 5703.96 億元,比上年末減少 217.95 億元,降幅 3.68%。
提前還貸,意味着利息收入會有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淨息收入乃至淨息差。而且,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民生銀行的存款增速是要高于貸款增速的,加上受利率調降、金融讓利實體等因素影響,貸款利率整體走低,導致民生銀行的淨息差有所壓縮。
雖然整個銀行業的淨息差都有明顯下行,但民生銀行是降幅最大的,2022 年同比下降 0.31 個百分點至 1.6%。相比之下,2022 年四季度銀行業整體淨息差為 1.91%,同一梯隊的浦發銀行為 1.77%,中信銀行為 1.97%,郵儲銀行為 2.2%,均高于民生銀行。
而且,這已經是民生銀行連續兩年淨息差下滑了,2021 年淨息差由 2.14% 下行至 1.91%,由此來看,兩年時間裡,民生銀行的淨息差已經下行了 0.54 個百分點。
淨息差代表着一家銀行的盈利能力,民生銀行在這一指标上排名墊底,值得警惕。金融證券專家何曉宇對媒體表示,要想扛住淨息差下行的壓力,銀行應該加大中間業務收入,發展财富管理業務。
但前文也提到,中間業務帶來的非利息收入并非民生銀行的支柱營收,占總營收比例為 24.57%,并且下滑幅度還高于利息收入。财報顯示,2022 年民生銀行實現零售财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 41.96 億元,同比減少 38.64%,占零售業務非利息淨收入的 32.96%。
大股東隐患仍在
有業内人士認為,民生銀行之所以表現出盈利指标與資產質量指标反向發展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民生銀行在盡可能地卸下歷史包袱、平穩過渡所致。
而這一包袱集中在房地產業上。财報顯示,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總額高達 155.45 億元,居行業之首,較上年末增加 59.71 億元;不良貸款率為 4.28%,僅次于采礦業,較上年末增加了 1.62 個百分點。
" 存量風險基本化解完成 ",民生銀行副行長袁桂軍在業績會上表示,2020-2022 年,民生銀行累計清收處置不良和存在風險隐患的資產超過 3000 億元。
在這類資產中,泛海集團占據着重要角色。在民生銀行2000 年發行上市前,泛海集團就持有民生銀行9.42% 股份,截至 2022 年末,仍是民生銀行第六大股東,直接持有其 4.12% 股份。2021 年底,民生銀行還曾宣布,要給予泛海控股集團最高授信額度 216.05 億元,額度有效期 2 年。
但随着房地產業遇冷,泛海的問題一下子暴露出來,也拖累了民生銀行。
" 泛海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在整體經營中占比較大,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經營困難,目前主要通過資產處置償還債務,短期内難以緩解困難。" 據袁桂軍披露,截至 2022 年末,民生銀行對泛海集團的貸款餘額 212 億元,較 2021 年末減少 0.19 億元。
民生銀行也與這位大股東走到了對簿公堂這一步。2023 年 1 月,民生銀行起訴泛海控股及其董事長盧志強,案件涉及金融借款合同,涉案金額達到 70.18 億元。
民生銀行是國内首家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股權相對分散。 除泛海集團之外,最大股東為大家人壽,占比超過 16%。但大家人壽的前身是破產清算重組的安邦保險,亦存在着不确定風險因素。一旦大股東出現問題,民生銀行不可避免地會遭到動搖。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民生銀行在 " 靜待黎明 ",但目前看來,營收盈利指标下滑嚴重,資產隐患仍在,民生銀行要想穿過黎明前的黑暗,或許還需要不少時間。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