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合资大跌13.3%!中国品牌替代合资 这些品牌何去何从?,欢迎阅读。
继此前别克 E5 将合资纯电 SUV 价格拉低到 20 万元出头以后,近日全新一代君越再次祭出了价格大旗,后者仅以 17.99 万元起售,直接下探到了君威的定价区间。
可以看出,现时别克已经开始放下原本合资品牌的溢价空间,正式打响了合资品牌油电价格重整的第一枪。
作为中国品牌及豪华阵营之间的夹心层,在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现时合资品牌大概已到了需要作出发展路径抉择的时候。
从今年 1 月初特斯拉揭开国内价格战序幕以后,加上 3 月湖北省实施大幅度购车补贴,如此表现多少说明了汽车市场景气度的快速下滑。
参照乘联会最新数据,前 4 个月汽车零售量同比下降 1.3% 至 589.5 万辆,这般下滑现象亦符合了现时国内消费紧缩的情况。
根据国内 4 月信贷投放数据,当月居民贷款较之 3 月净减少超 2400 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降幅则扩大至 240 亿元左右,这结合 4 月 16-24 岁人口失业率首次突破 20% 的情况来看,国内依旧处在经济弱复苏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同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除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处于高位外,另增地缘冲突、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问题,由此多少可以看出现阶段国内经济的复苏压力之大。
在此背景下,国内汽车市场难免更多出现了分化的市场结构。
参照前 4 个月的销量统计,豪华品牌累计售出 87.3 万辆,同比增长 11%,另外自主品牌凭借着新能源的东风,整体盘子亦增长了 5.7% 至超 290 万辆。
反之处于夹心层的合资阵营受到冲击最大,同比大跌 13.3% 至 211 万辆,其中 " 自主替代合资 " 的趋势可以说是愈加明显。
进一步细分来看,原本处于弱势的法系及韩系车在今年 1-4 月内继续维持跌势,累计销量跌幅分别为 34.2% 和 3.3%。
另外美系及德系车的表现亦难言乐观,其中前者同比下滑 1.8%,后者则微增 2.4%,只能说是基本维持住现状。
反观日系车则让人大跌眼镜,整体销量下跌近 20%,是今年以来受影响最大的合资品牌队伍。
如果连日系车这样一直属于主流行列的合资品牌,亦难以抵御得住中国品牌的向上势头,那么现阶段合资品牌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身的发展选择了。
不久前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就说到,目前自主品牌的品质、技术标准已突破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市场份额变化的根本原因。
冯兴亚认为,未来合资品牌还有没有必要、能不能发展,答案取决于企业是否愿意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加快、加大投入,不然就可能会被迫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他也说到不应该小瞧合资品牌,尽管目前自主品牌是取得了暂时的领先,但这也只是先行者的红利,往后在大家都发力的情况下,才是真正拼实力、拼体系能力的时候。
面对着当下这个不进则退的市场阶段,合资品牌可谓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
事实上,不同品牌似乎亦已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在现时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实现了油电同价的背景下,合资燃油车型已然很难谈得上有明显的产品优势,例如本田 CR-V 及思網域在换代以后的市场走势都未能超越上一代,多少可以看出合资经典车型光环的逐步褪去。
基于新能源趋势的卷席而来,近来别克就主动打响了合资品牌油电价格重整的第一枪,其中中大型纯电 SUV 别克 E5 选以 20.89 万元起售,如此定价着实让不少同行感到吃惊。
20 万出头的起售价对于一款合资中大型 SUV 来说,这般价格实际要低于多数中型纯电 SUV,性价比力度堪比中国品牌。
更重要的是,纯电产品的低姿态无疑将冲击了别克的燃油车体系,这点从换代君越的 17.99 万元起售价上亦能可见一斑。
可以说,现时别克是抱着一种不破不立的态度来完成市场进击,这般决心及勇气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未能换来相应的市场回报,此举也可以说是相当冒险的操作。
相较于别克的价格进击,大众则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本土研发方面,其中去年官方成立了 CARIAD 中国子公司,在加码投入軟體领網域的同时,更聚焦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再者,近来大众集团宣布将在国内成立新公司(项目名为 "100%TechCo"),新公司将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提升开发过程中的协同效应、缩短开发周期,使得集团产品能更迅速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100%TechCo 将在项目开发早期,把概念定义的工作放在中国进行,从而在早期就引入中国供应商来完成本土化决策。
另外大众品牌全球 CEO 施文韬说到," 过去我们对待一款车型,要在七年中对这个产品进行各种调整,然而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必须让车辆以更快速度来迭代发展。"
他强调," 在未来两年左右,大家可以看到大众的新面貌,中国对我们来说就是本土市场,在发展态势上我们充满信心。"
面对当下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除去是因为凭借新能源赛道完成换道超车、保持十足性价比以外,另一吸引力重点离不开是专注于中国用户需求,可以说每一款中国品牌产品都是 " 中国特供车 "。
这也要求合资品牌从产品研发之初,就要更多顾及到国内用户需求,而非单以全球车的标准来服务中国市场。
有见及此,不久前马自达就宣布在明后两年,分别推出一款 BEV 及 PHEV 动力的全新车型,其中两者均由马自达和长安共同开发。
再者,丰田亦计划于明年在国内市场追加投放 2 款纯电动车,并且官方强调这是为 " 当地开发的纯电动车 ",这也将继与比亚迪联合开发 bZ3 以后,丰田纯电车型本土化研发的进一步推进。
面对着中国品牌在产品力及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现时 " 在中国、为中国 " 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合资阵营谋划未来的一项重要基石。
在强调合资品牌应该加大为中国市场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结合不同品牌之间的发展差异,尊重另一些品牌的选择。
去年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公开表示,中国市场有 85 个燃油汽车品牌,其中 9 个品牌年销量在 1000 台以下,一批品牌已经消亡。
他强调,今后 80% 的燃油车品牌将 " 关停并转 ",合资企业也没有免死金牌。
从前期铃木的退市,到去年广汽菲克解散,乃至是广汽讴歌的结束,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告别了增长常态,合资品牌最好的发展光景亦一同走向了终点。
基于现时中国市场高度内卷的发展特征,对于部分品牌来说,其最佳选择并非采取跟随策略,而是考虑收缩。
对此,法系车早在几年前就将神龙成都工厂作为凡尔赛 C5 X 的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希望更多借助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成本优势来获得更多财务回报。
与之类似的是,近来福特 CEO 吉姆 · 法利透露将对中国业务进行战略调整,他表示企业需要专注于能够产生最高投资回报的行业,因而在中国的业务会变得 " 更低投资、更精简、更专注。"
他强调," 在某种程度上,现时就是需要做出要么继续、要么退出的决定。"
在吉姆 · 法利表态后不久,福特与江铃汽车签署了扩大产品出口业务的協定,双方计划充分利用江铃的产业体系力,结合福特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将经济型电动车和燃油商用车型带到全球各大市场。
此外据报道,福特中国开始裁员,长安福特亦减掉了部分产能。
再者,近来起亚方面亦传来内部调整的新闻,官方表示为了电动化转型的考虑,因此对部分人员进行工作轮休。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对此回应说到," 目前起亚的改革处于起步阶段,这个时候是最难的,但只要方向正确,出发即胜利。一旦改革往下推进,本土化的组织结构和经销商体系建立了,上下形成一致目标就会越来越顺。"
杨洪海强调,起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还将加大研发投入,包括招纳很多本土精英人才来研究国内电动车品牌车型,她表示 " 起亚一直在努力,在中国市场加速转型发展 "。
而在目前韩系车备受市场阻力的情况下,据悉盐城工厂将建设成为起亚全球出口基地,计划到 2026 年将年出口规模扩大至 20 万辆以上,这般出口体量对于现时起亚国内销量来说已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面对现时国内汽车产能过剩、市场被迫打价格战来迎合需求的背景下,很难要求各家合资品牌都能像大众那样坚持大手笔投入,因此除了中国品牌强调出海以外,实际合资品牌也在转而利用国内产业链优势来完成出海,这点从财务角度来说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只是随着这般发展战略的调整,未来这些合资品牌在国内的声量难免也会有所降低,就此将更多发展空间留给了中国品牌。
这将是一个中国汽车时代发展的轉捩點。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一手改写了全市场的产品标准以后,这对于所有国外品牌来说都是一项难以应对的市场难关。
事实上留给它们的主要选项,大概只有 " 加强本土研发 "、" 转型出口基地 " 以及 " 退市 " 这几项,由此多少也能预见到多数合资品牌未来发展之不易。
这大概会是一个逐步告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