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双一流”硕士3年连发6篇SCI,将赴清华读博,欢迎阅读。
国家奖学金得主,成功申请 2 项专利,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 6 项课题,参与申报 2 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 项国家然科学基金,共发表 6 篇 SCI 论文……这是中国药科大学 2023 届硕士毕业生吴鹏程的 " 战绩 ",丰硕的科研成果使他在同辈中脱颖而出,以综合考核第三的优异成绩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学术博士研究生。
他坚信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001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机会总是留给事先有充分准备和规划的人。"这既是吴鹏程总结出的学习经验,也是他取得这些骄人成果的重要原因。
为了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领網域,吴鹏程在正式入学前三个多月就开始大量阅读各方面的英文文献,每周至少完成 3-5 篇英文文献的研读对于他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 要想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领網域并全身心投入研究,首先一定要提前广泛涉猎不同的研究领網域,光靠运气、坐享其成是绝对行不通的。" 吴鹏程告诉记者,这便是自己入学前的 " 预 "。
硕士研究生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吴鹏程取得了傲人的学术成就:研一期间完成第一项课题,研二就在学科顶尖期刊上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了首篇英文文章,完成了 2 项专利申请……丰硕的科研成果正是他顺利申请成为清华大学学术博士研究生的关键支撑与硬核力量。
吴鹏程坦言," 研二快结束时,我就已经开始联系自己的意向导师,并提前了解清华大学的‘四方联合’项目。"
面对即将开启的人生新阶段,吴鹏程也同样为自己做好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 " 预 ",他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博士学习期间,我将时刻保持着一颗好奇心,以谦虚、严谨的科研态度,抓住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让自己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富有意义。"
学霸养成有秘诀
002
谈到对学校 " 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 " 的感想时,吴鹏程表示,"创新沉浸式师生双选模式 " 的培养理念帮助他树立了良好的药学整体观,同时也助力他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我不仅能够胜任跨学科实验室里的科研交叉工作,同时也较好地掌握了多学科背景下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 吴鹏程说。
回忆在中国药大的三年学习生活,吴鹏程非常感激学校对基础药学拔尖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中国药科大学的‘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让我能够紧跟现代医药产业、生物医药领網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我的学术前瞻性和科研水平。" 吴鹏程说。
在中国药大 " 创新沉浸式师生双选模式 " 下,吴鹏程遇到了两位优秀导师——戴建君教授和鞠艳敏副研究员。
谈及他的两位导师,吴鹏程满是感激,不论在科研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具体的实验技能还是在日常生活上,戴建君和鞠艳敏两位老师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 虽然在中国药大的研究生生涯只有短短三年,但是我收获颇丰," 吴鹏程说," 我的科研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整体的科研思维都在中国药科大学的培养下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学校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能够接触到许多中国生物医药领網域的拔尖优秀人才。"
吴鹏程与戴建君老师
良师益友助力圆梦清华
003
学术研究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学霸的养成过程中也会遭遇大大小小的挫折。谈到自己申请博士的经历,吴鹏程回忆道,虽然自己早早确立了在生物医药领網域深耕的目标,但是其实一开始自己的课题开展得并不顺利。
" 我的科研方向是生物传感器用于体外诊断,这也是我们课题组的新方向,我算是一个开拓者。" 由于缺少这项课题的研究经验,吴鹏程查阅了大量相关领網域的科研文献,遇到不知道或者不懂的知识,便邮件联系文章的通讯作者寻求帮助。
良师益友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在面对科研路上的挑战时,吴鹏程的两位导师为他课题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戴建君老师会积极帮我联系实验资源和实验仪器,包括推进与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等部門的科研合作;鞠艳敏老师则时刻关心我的科研进展,并且不辞辛苦地陪我前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在我撰写英文文章时也帮我反复修改,提升文章质量。" 吴鹏程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鹏程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学期结束时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项课题,顺利投稿第一篇英文文章,并且成功发表于学科顶尖期刊上,这让吴鹏程树立了自己能够扎扎实实做好 paper 的信心。
吴鹏程科研成果被学术公众号转载
三年来,吴鹏程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科研素养,结识了众多良师和药学领網域的优秀朋辈,成功圆梦。学无止境,越是探索,越让他甘之如饴;越是钻研,越让他明白作为药学人的使命和担当。
当谈及博士阶段的规划时,吴鹏程说:" 我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基因测序及体外诊断,希望可以在科研实践中将生物医药融入新时代发展要求中,做到向而始兴,尽可能多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医药产品,真正应用于社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