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普通人卷体力,高手拼认知能力,欢迎阅读。
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责编 | 少将
第 7545 篇深度好文:5805 字 | 13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别卷体力了。如果真的避不开,就带着目标感去卷,去那些别人跟你卷不了的地方卷。
什么意思?
一、为什么卷不出效果?
现在,很多人可能越来越有一种感觉:卷不动了。
每天早出晚归,干起工作加班加点,假不敢请,事不敢拖。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会忽视身体因素,把工作视为最重要的事。
这时候,所谓的 "996",真的变成了好事、福报。
即便是这样,竞争压力还是那么大,收入还是那么多,生意还是那么难做。
但是,还不能躺平。
作为老板,每天一睁眼就得盘现金流、盘业务、盘团队;
作为管理者,每天得盘项目、盘进度、盘管理;
作为打工人,要吃饭、要生活、要加薪。
只能往前走,无论有多卷。
躺不平,卷不赢。哎,有一种无力感。
就像一条小吃街,各种小吃琳琅满目,但顾客的胃就那么大,在这家吃饱了就不去下一家吃了。如何给他一个选择我们的理由呢?甚至,再来一个五星好评。
没办法,只能卷。卷价格、卷服务、卷卫生……
但是,付出多了,成本高了,时间花了,却得不到更好的成果。
"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处。" 这句话,或许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就像加班。所有人都在加班,在上级心中,就相当于 " 所有人都没有加班 "。你看,付出更多了,但结果没变。
这真的让人很不甘心。到底怎么了?难道付出的还不够多吗?
不,不要自责,这不怪你。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立铭认为,进化必然会导致内卷。这不是愿不愿意、想不想的问题,这是生物进化的必然规律。
商业始终在进化,每家公司也都在不断进化,让自己能与变化的环境契合。
特别是当增量空间越来越小,所有人都要去挖掘存量、激活存量的时候,内卷就一定会出现。
那么,面对这种必然性,该怎么办呢?
别卷体力,别卷加班。真的要卷,最好培养出自己的目标感。
二、目标感,影响几乎所有人的一生
那么,什么是目标感?
目标,我们都知道。它的制定方法,通常是参考德鲁克的 SMART 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相关联的(Relevant)、有时限的(Time-bound)。
目标,可以是你自己制定,也可以来自别人的制定。
比如,你定下目标,这个月要存款 5000 元;父母给你定下目标,30 岁之前结婚;上级给你定下目标,月底前完成 10 万销售额。
但是,目标和目标感,是两回事。不是说有了目标,就一定有目标感。
目标感,是自驱的、主动性的。核心是 " 感 ",是一种感觉、感知。
对于目标感,每个人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但总体来说,所谓目标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明确你与它的联系和距离,以此作为行动指引。
举个例子。你的公司今年计划实现 500 万的营收,如果你是目标感强的人,你就会经常盘点目前与目标的距离,完成了多少?还差多少?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是否需要调整?
这个目标就像灯塔,时刻挂在你的心里,而你在不断努力接近它。
有目标感的人,尊重目标,不会轻易妥协。
比如,你今天的目标是完成一个 PPT,但临近下班,才发现很多数据还有待确认。你心想,算了,明天再整吧,反正没人催你。
你跟自己妥协了。这里有目标,但没有目标感。
再比如,你提出了一个技术思路,并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可。但在执行中,为了让能力稍差的团队成员跟上项目节奏,你降低了一些标准。
你跟目标妥协了,降低了目标的标准,也没有目标感。
那么,目标感的好处是什么?
目标感,能带给你意义。比如,生活中,总会有人感叹 " 这一天过得太没意义了 ",或者 " 人生到底有啥意义?"
不知道该干啥,干了也不知道能得到啥。这就是缺乏目标感。"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有目标感的人,能时刻感受到自己与目标之间,不断拉近的距离。从中,你就能找到意义。
目标感,能让你专注当下的每一步。
马云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这句话,透露着强烈的目标感。
可能有人会反驳,这就是鸡汤、忽悠,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不确定、非线性的,谁能保证扛过了几轮激烈竞争,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后天?
是的,没人能保证。但能多扛一次,赢的概率就增大一分。想要扛得住,就得有目标感。
要延迟满足,做好当下,踏实走好每一步。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眼前的焦虑、不安全感,常常蒙蔽我们。
目标感,能帮你打破这种蒙蔽,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同时,对个人来说,目标感实际上与幸福感有着全面的联系。
例如,神经系统科学领網域的最新研究发现,在你观察或从事目标性活动时,大腦的特定区網域会出现强烈的反应。当你的行为是目标在驱动时,位于大腦中掌控社交和道德判断的特定神经元网会被激活。
而且,对老龄化的研究表明,老年时期健康和幸福感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是这个人是否依然有目标感。
研究人员还发现,对有精神健康问题的患者、身体残疾患者来说,帮助他们寻找目标感,有助于他们克服心理缺陷。
也就是说,目标感的影响范围很大,也会贯穿几乎所有人的一生。
三、把目标拆解为任务,
并找到关键成功要素
培养目标感,首先要拆解。把离你很远的目标,拆解为离你很近的任务。那么,如何拆解?
比如,这个月你的目标销售额是 300 万,那你可能会把这个目标拆成 20 天 300 万,每天 15 万。这么拆对吗?
不对。这是拆分,不是拆解。照这么拆完,对如何做到每天 15 万,还是没有头绪。
拆分是加减法,但拆解是乘除法。什么意思?
你想想,之前是如何实现销售签单的?
可能你是先电话沟通,再与意向客户面谈,最后达成签单。
那么,你就要统计一下,打多少次电话能获得一个意向客户?面谈多少个意向客户能转化一个签单客户?
假设,打 50 次电话,能获得一个意向客户。面谈 10 个意向客户,能获得一个签单客户。而一单的销售额平均是 30 万。
那么,要完成 300 万的目标,就要签 10 单。也就是要获得 100 个意向客户,要打 5000 次电话。
按每个月 20 个工作日算,每个工作日至少要打 250(5000/20)次电话。
这时候,你就把目标拆解为了任务。而且,有清晰的实现路径。每天打完 250 次电话,你就知道,自己距离目标又近了 1/20。
并且,拆解之后,你会发现,关注点变了。
为了完成 300 万目标,你关注的不再是每天完成多少万。变成了,如何提高转化率(复购率)?如何提升客单价?如何拓宽漏斗,拜访更多的客户?
所以,如果你不得不卷,那最好先把目标拆解,带着自己的任务去卷。
在目标拆解上,你可以参考鱼骨图法。它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本是用于发现问题 " 根本原因 " 的方法,但也能作为目标拆解工具使用。
用鱼头表示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后按照各主要模块拆解鱼骨。
如上图,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六大影响因素:客户服务、利润与增长、核心技术能力、业务运营、人力资源、流程和 IT。
并且,再次拆解细化为更加具体的目标,比如把业务运营拆解为用户获取、留存、活跃度。
这样,整体的战略目标,就拆解为一个个可执行的小任务了。
培养目标感,还需要找到关键成功要素。什么意思?
二八法则,你一定知道吧。放到实现目标上来讲,就是 20% 的关键动作,决定了 80% 的成果。
所以,找到你的关键成功要素很重要。
比如更高的利润率,可能没人不喜欢吧。但是它在不同行业,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对服装店来说,利润率是最重要的吗?
不一定。假设你是某服装店店主,进了一款衣服,成本价 100 元。过了一年,顾客花了 300 元买走了。
哇,一件衣服赚了 200 元,利润率是 200% 啊。真开心!
但是,隔壁服装店主进了同样一件衣服,以 150 元的价格一个月就卖了出去,他一次只能赚 50 元。然后,他又进一件,还是 150 元一个月卖出。一年以后,他赚了多少钱?
不考虑利润的再投入,简单累加计算,12 个月 × 50 元 =600 元。
你看,同样一年的时间,你的利润率 200%,一年卖一次,赚了 200 元。他的利润率 50%,但他一年卖了 12 次,赚了 600 元。
更高的利润率,真的是好事吗?商品利润高,但库存时间太长,资金使用率太低,反而无法增加你的利润。
所以在服装行业,减少库存、提高周转率是很重要的。某种程度上,更高的周转率比更高的利润率更重要。
发现了吧。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关键成功要素,甚至不同级别、不同职位也是如此。
比如,如果你是基层员工,那个人业绩越好,你就越厉害。如果你是管理者,那带领的团队业绩越好,你就越厉害。
如果是社区小店,那复购率越高,就越厉害。如果是商圈店铺,那客流量转化越高,就越厉害。
所以,找到你所处位置的关键成功要素,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向成功。
即使是内卷,也要在关键点上卷,在关键的动作上卷。
四、别人卷不到的,
永远是你的底层能力
有一个现象,你一定看到过:同样的目标,同样的执行路径,不同的执行人员,为什么有快有慢、有好有坏?
其实,别人无法卷到的,永远是你的底层能力。
他可以跟你卷加班、卷体力,但你的底层能力,他看不到也卷不了。
比如,你时间管理做得好,同样的加班时间,你能比别人多干一些工作。或者,你工作方法好,加班少,但工作成绩排在前列。
这样的话,你就能降维打击。他在跟你卷时长,但你在跟他卷效率。
1. 练习升维思考
爱因斯坦说:" 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思维上的更新。
罗伯特•迪尔茨认为,人的逻辑思维分为 6 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为: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信念 / 价值观层、身份层、愿景层。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应对模式。
思维模式在环境层的人,聚焦于外在环境、支持条件,喜欢 " 外部归因 "。比如,没提职是领导偏心,没成果是队友不行。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 " 抱怨 "。
行为层的人,关注自身行为。结果不好,他们归因于自己的行动力不够,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 " 行动、行动、再行动 "。比如,工资低就多加班,赚更多的加班费。
能力层的人,关注能力提升。把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 " 学习、学习,再学习 "。比如,工作没有做好,就去提升职业技能。
信念价值观层的人,关注的是 " 什么对我是重要的 ""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 " 要做对的事情 "。
身份层的人,关注的是 " 我是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主要的应对模式 " 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做出某种选择和行动 "。
愿景层的人,是极少数的,如乔布斯、马斯克等。关注的是 " 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 其主要的应对模式是 " 如何改变这个世界,让它更好?"
但要注意 6 层之间的关系:上三层决定下三层,下三层是上三层的影子。
一些组织、一些人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就是因为过于聚焦下三层(如何做?做什么?何时何地?),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上三层(我与世界有什么关系?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究竟想要什么?)。
实际上,不管是人或公司都是由上三层引领的。一个人思维层次的上限,决定了能力高度和解决事情的效果。
在低维层次无法解决的问题,到了高维视野可能就变得很容易,甚至连问题本身都会消失。
所以,升维思考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或许是对抗卷的好方法。
2. 培养流程思维
理想汽车创始人兼 CEO 李想说,流程管理日常工作,经理管理意外事件。
一个好的流程,能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让你做事有条有理,步步为营。
那么,如何培养流程思维呢?
目标导向。流程是为目标服务的,是目标的路径。
总结提炼。别人的流程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即便你们同处一个行业,但你们两家公司背景、资源、人力结构等等,都不相同,拿来未必管用。还是要从工作中,提炼出自己的流程。
全流程优化迭代。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全流程优化。
比如,你在某平台用图文带货。假设流程是确定商品,撰写文案,图文优化,推文发布,吸引顾客,下单成交。最近顾客咨询的很多,但是下单的很少。
如果是点状思考的人,可能会认为在 " 下单成交 " 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把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放到了 " 下单成交 " 上。
也可以,但不是最优解。最优秀的商业,一定是从全流程优化的角度出发的。
你想,会不会是商品选择出现了问题?文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无法激起购买欲?所以,全流程优化才是最好的。
全流程优化,往往也具有复利属性,能帮你最大化的拿到结果。此外,识别流程的结构、类型,并学会全流程优化,也是领导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3. 提升沟通能力
据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要花 60 — 80% 的时间,在 " 听、说、读、写 " 等沟通活动上。甚至有人说: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可见,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如果你想更高效,沟通能力是一堂必修课。
首先,有明确的沟通目标。
简单来说," 沟 " 是方法," 通 " 是目的。沟通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谈,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共识、消除隔膜,最终解决问题,取得一致。
为了取得沟通效果,在一开始就要明确彼此的目标。
然后,善于倾听。
倾听是沟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是 " 把耳朵带上 " 那么简单。它由 5 部分组成:接收,理解,记忆,评估,做出回应。
例如,下属要求你给他涨工资。在沟通中,你一定会关注他的加薪理由,评估这些理由,最后做出回应。
所以,为了充分接收信息,不仅要听,也要关注音量、手势、表情等信息,甚至换位思考。等他说完,不要着急打断,也不要着急下定论。
而且,用合适的语调、语气。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说出来,听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沟通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那如何知道语调语气合不合适?同理心,可以帮你。
别人悲痛时,你理解他的悲痛;别人烦恼时,你理解他的烦恼。总之一句话," 你懂我!" 这样的沟通效果,自然差不了。
还有,用好肢体语言。
沟通时,眼睛看向哪里,表情如何呈现,身体什么状态……这些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 · 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 =7% 的文字语言 +38% 的声调 +55% 的肢体语言。
我们经常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肢体语言,但不能确定别人对此的印象好坏。
所以,你需要有意识地去感受肢体语言,并调整好它,尽量多加分。
最后,双赢心态。
如果不能实现双赢、多赢,再多的沟通技巧,可能都无法阻止矛盾的产生。
本着真诚、利他、双赢心态,才能减少沟通中的摩擦,高效实现沟通目标。
结语
内卷,绝不是什么好事,但却是进化的必然规律。
所以,遇到内卷,别太自责,这不是你的错。
当你真的躲不过去,不得不卷时,也不要误把内卷当成了目的,别卷加班、体力,不妨保持目标感,更新底层能力。
把目标拆解为任务,并找到关键成功要素。
练习升维思考,培养流程思维,提升沟通能力。
稻盛和夫有一条方程式:人生 · 事业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卷,不是目的,别被它蒙蔽。最后的结果,对你才是最重要的。
笔记侠第二届智能新商业大会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点赞、在看,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