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普通人卷體力,高手拼認知能力,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少将
第 7545 篇深度好文:5805 字 | 13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别卷體力了。如果真的避不開,就帶着目标感去卷,去那些别人跟你卷不了的地方卷。
什麼意思?
一、為什麼卷不出效果?
現在,很多人可能越來越有一種感覺:卷不動了。
每天早出晚歸,幹起工作加班加點,假不敢請,事不敢拖。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會忽視身體因素,把工作視為最重要的事。
這時候,所謂的 "996",真的變成了好事、福報。
即便是這樣,競争壓力還是那麼大,收入還是那麼多,生意還是那麼難做。
但是,還不能躺平。
作為老板,每天一睜眼就得盤現金流、盤業務、盤團隊;
作為管理者,每天得盤項目、盤進度、盤管理;
作為打工人,要吃飯、要生活、要加薪。
只能往前走,無論有多卷。
躺不平,卷不赢。哎,有一種無力感。
就像一條小吃街,各種小吃琳琅滿目,但顧客的胃就那麼大,在這家吃飽了就不去下一家吃了。如何給他一個選擇我們的理由呢?甚至,再來一個五星好評。
沒辦法,只能卷。卷價格、卷服務、卷衛生……
但是,付出多了,成本高了,時間花了,卻得不到更好的成果。
"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處。" 這句話,或許是當下最真實的寫照。
就像加班。所有人都在加班,在上級心中,就相當于 " 所有人都沒有加班 "。你看,付出更多了,但結果沒變。
這真的讓人很不甘心。到底怎麼了?難道付出的還不夠多嗎?
不,不要自責,這不怪你。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王立銘認為,進化必然會導致内卷。這不是願不願意、想不想的問題,這是生物進化的必然規律。
商業始終在進化,每家公司也都在不斷進化,讓自己能與變化的環境契合。
特别是當增量空間越來越小,所有人都要去挖掘存量、激活存量的時候,内卷就一定會出現。
那麼,面對這種必然性,該怎麼辦呢?
别卷體力,别卷加班。真的要卷,最好培養出自己的目标感。
二、目标感,影響幾乎所有人的一生
那麼,什麼是目标感?
目标,我們都知道。它的制定方法,通常是參考德魯克的 SMART 原則:具體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可達成的(Achievable)、相關聯的(Relevant)、有時限的(Time-bound)。
目标,可以是你自己制定,也可以來自别人的制定。
比如,你定下目标,這個月要存款 5000 元;父母給你定下目标,30 歲之前結婚;上級給你定下目标,月底前完成 10 萬銷售額。
但是,目标和目标感,是兩回事。不是說有了目标,就一定有目标感。
目标感,是自驅的、主動性的。核心是 " 感 ",是一種感覺、感知。
對于目标感,每個人可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但總體來說,所謂目标感,就是經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并明确你與它的聯系和距離,以此作為行動指引。
舉個例子。你的公司今年計劃實現 500 萬的營收,如果你是目标感強的人,你就會經常盤點目前與目标的距離,完成了多少?還差多少?接下來的工作計劃是否需要調整?
這個目标就像燈塔,時刻挂在你的心裡,而你在不斷努力接近它。
有目标感的人,尊重目标,不會輕易妥協。
比如,你今天的目标是完成一個 PPT,但臨近下班,才發現很多數據還有待确認。你心想,算了,明天再整吧,反正沒人催你。
你跟自己妥協了。這裡有目标,但沒有目标感。
再比如,你提出了一個技術思路,并得到了團隊成員的認可。但在執行中,為了讓能力稍差的團隊成員跟上項目節奏,你降低了一些标準。
你跟目标妥協了,降低了目标的标準,也沒有目标感。
那麼,目标感的好處是什麼?
目标感,能帶給你意義。比如,生活中,總會有人感嘆 " 這一天過得太沒意義了 ",或者 " 人生到底有啥意義?"
不知道該幹啥,幹了也不知道能得到啥。這就是缺乏目标感。" 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
有目标感的人,能時刻感受到自己與目标之間,不斷拉近的距離。從中,你就能找到意義。
目标感,能讓你專注當下的每一步。
馬雲有一句流傳已久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這句話,透露着強烈的目标感。
可能有人會反駁,這就是雞湯、忽悠,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不确定、非線性的,誰能保證扛過了幾輪激烈競争,就一定能迎來美好的後天?
是的,沒人能保證。但能多扛一次,赢的概率就增大一分。想要扛得住,就得有目标感。
要延遲滿足,做好當下,踏實走好每一步。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眼前的焦慮、不安全感,常常蒙蔽我們。
目标感,能幫你打破這種蒙蔽,始終朝着自己的目标前進。
同時,對個人來說,目标感實際上與幸福感有着全面的聯系。
例如,神經系統科學領網域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你觀察或從事目标性活動時,大腦的特定區網域會出現強烈的反應。當你的行為是目标在驅動時,位于大腦中掌控社交和道德判斷的特定神經元網會被激活。
而且,對老齡化的研究表明,老年時期健康和幸福感的主要預測因素之一,是這個人是否依然有目标感。
研究人員還發現,對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患者、身體殘疾患者來說,幫助他們尋找目标感,有助于他們克服心理缺陷。
也就是說,目标感的影響範圍很大,也會貫穿幾乎所有人的一生。
三、把目标拆解為任務,
并找到關鍵成功要素
培養目标感,首先要拆解。把離你很遠的目标,拆解為離你很近的任務。那麼,如何拆解?
比如,這個月你的目标銷售額是 300 萬,那你可能會把這個目标拆成 20 天 300 萬,每天 15 萬。這麼拆對嗎?
不對。這是拆分,不是拆解。照這麼拆完,對如何做到每天 15 萬,還是沒有頭緒。
拆分是加減法,但拆解是乘除法。什麼意思?
你想想,之前是如何實現銷售籤單的?
可能你是先電話溝通,再與意向客戶面談,最後達成籤單。
那麼,你就要統計一下,打多少次電話能獲得一個意向客戶?面談多少個意向客戶能轉化一個籤單客戶?
假設,打 50 次電話,能獲得一個意向客戶。面談 10 個意向客戶,能獲得一個籤單客戶。而一單的銷售額平均是 30 萬。
那麼,要完成 300 萬的目标,就要籤 10 單。也就是要獲得 100 個意向客戶,要打 5000 次電話。
按每個月 20 個工作日算,每個工作日至少要打 250(5000/20)次電話。
這時候,你就把目标拆解為了任務。而且,有清晰的實現路徑。每天打完 250 次電話,你就知道,自己距離目标又近了 1/20。
并且,拆解之後,你會發現,關注點變了。
為了完成 300 萬目标,你關注的不再是每天完成多少萬。變成了,如何提高轉化率(復購率)?如何提升客單價?如何拓寬漏鬥,拜訪更多的客戶?
所以,如果你不得不卷,那最好先把目标拆解,帶着自己的任務去卷。
在目标拆解上,你可以參考魚骨圖法。它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發明,本是用于發現問題 " 根本原因 " 的方法,但也能作為目标拆解工具使用。
用魚頭表示公司的戰略目标,而後按照各主要模塊拆解魚骨。
如上圖,将戰略目标分解為六大影響因素:客戶服務、利潤與增長、核心技術能力、業務運營、人力資源、流程和 IT。
并且,再次拆解細化為更加具體的目标,比如把業務運營拆解為用戶獲取、留存、活躍度。
這樣,整體的戰略目标,就拆解為一個個可執行的小任務了。
培養目标感,還需要找到關鍵成功要素。什麼意思?
二八法則,你一定知道吧。放到實現目标上來講,就是 20% 的關鍵動作,決定了 80% 的成果。
所以,找到你的關鍵成功要素很重要。
比如更高的利潤率,可能沒人不喜歡吧。但是它在不同行業,重要性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對服裝店來說,利潤率是最重要的嗎?
不一定。假設你是某服裝店店主,進了一款衣服,成本價 100 元。過了一年,顧客花了 300 元買走了。
哇,一件衣服賺了 200 元,利潤率是 200% 啊。真開心!
但是,隔壁服裝店主進了同樣一件衣服,以 150 元的價格一個月就賣了出去,他一次只能賺 50 元。然後,他又進一件,還是 150 元一個月賣出。一年以後,他賺了多少錢?
不考慮利潤的再投入,簡單累加計算,12 個月 × 50 元 =600 元。
你看,同樣一年的時間,你的利潤率 200%,一年賣一次,賺了 200 元。他的利潤率 50%,但他一年賣了 12 次,賺了 600 元。
更高的利潤率,真的是好事嗎?商品利潤高,但庫存時間太長,資金使用率太低,反而無法增加你的利潤。
所以在服裝行業,減少庫存、提高周轉率是很重要的。某種程度上,更高的周轉率比更高的利潤率更重要。
發現了吧。不同行業,有着不同的關鍵成功要素,甚至不同級别、不同職位也是如此。
比如,如果你是基層員工,那個人業績越好,你就越厲害。如果你是管理者,那帶領的團隊業績越好,你就越厲害。
如果是社區小店,那復購率越高,就越厲害。如果是商圈店鋪,那客流量轉化越高,就越厲害。
所以,找到你所處位置的關鍵成功要素,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向成功。
即使是内卷,也要在關鍵點上卷,在關鍵的動作上卷。
四、别人卷不到的,
永遠是你的底層能力
有一個現象,你一定看到過:同樣的目标,同樣的執行路徑,不同的執行人員,為什麼有快有慢、有好有壞?
其實,别人無法卷到的,永遠是你的底層能力。
他可以跟你卷加班、卷體力,但你的底層能力,他看不到也卷不了。
比如,你時間管理做得好,同樣的加班時間,你能比别人多幹一些工作。或者,你工作方法好,加班少,但工作成績排在前列。
這樣的話,你就能降維打擊。他在跟你卷時長,但你在跟他卷效率。
1. 練習升維思考
愛因斯坦說:" 你無法在制造問題的同一思維層次上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要真正解決問題,需要思維上的更新。
羅伯特•迪爾茨認為,人的邏輯思維分為 6 個層次。從下到上分别為:環境層、行為層、能力層、信念 / 價值觀層、身份層、願景層。
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關注點和應對模式。
思維模式在環境層的人,聚焦于外在環境、支持條件,喜歡 " 外部歸因 "。比如,沒提職是領導偏心,沒成果是隊友不行。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 " 抱怨 "。
行為層的人,關注自身行為。結果不好,他們歸因于自己的行動力不夠,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 " 行動、行動、再行動 "。比如,工資低就多加班,賺更多的加班費。
能力層的人,關注能力提升。把問題歸因于自己能力不夠,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 " 學習、學習,再學習 "。比如,工作沒有做好,就去提升職業技能。
信念價值觀層的人,關注的是 " 什麼對我是重要的 ""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 " 要做對的事情 "。
身份層的人,關注的是 " 我是誰,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主要的應對模式 " 因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會做出某種選擇和行動 "。
願景層的人,是極少數的,如喬布斯、馬斯克等。關注的是 " 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是什麼樣的?我如何能改變世界?" 其主要的應對模式是 " 如何改變這個世界,讓它更好?"
但要注意 6 層之間的關系:上三層決定下三層,下三層是上三層的影子。
一些組織、一些人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就是因為過于聚焦下三層(如何做?做什麼?何時何地?),卻很少停下來思考自己的上三層(我與世界有什麼關系?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究竟想要什麼?)。
實際上,不管是人或公司都是由上三層引領的。一個人思維層次的上限,決定了能力高度和解決事情的效果。
在低維層次無法解決的問題,到了高維視野可能就變得很容易,甚至連問題本身都會消失。
所以,升維思考問題,研究解決辦法,或許是對抗卷的好方法。
2. 培養流程思維
理想汽車創始人兼 CEO 李想說,流程管理日常工作,經理管理意外事件。
一個好的流程,能把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化,把混亂的事情規範化。讓你做事有條有理,步步為營。
那麼,如何培養流程思維呢?
目标導向。流程是為目标服務的,是目标的路徑。
總結提煉。别人的流程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即便你們同處一個行業,但你們兩家公司背景、資源、人力結構等等,都不相同,拿來未必管用。還是要從工作中,提煉出自己的流程。
全流程優化迭代。一件復雜的事情往往由多個流程、步驟組成,把每一個流程、步驟都進行優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全流程優化。
比如,你在某平台用圖文帶貨。假設流程是确定商品,撰寫文案,圖文優化,推文發布,吸引顧客,下單成交。最近顧客咨詢的很多,但是下單的很少。
如果是點狀思考的人,可能會認為在 " 下單成交 " 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把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放到了 " 下單成交 " 上。
也可以,但不是最優解。最優秀的商業,一定是從全流程優化的角度出發的。
你想,會不會是商品選擇出現了問題?文案能引起人的興趣但無法激起購買欲?所以,全流程優化才是最好的。
全流程優化,往往也具有復利屬性,能幫你最大化的拿到結果。此外,識别流程的結構、類型,并學會全流程優化,也是領導力的重要構成要素。
3. 提升溝通能力
據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每天要花 60 — 80% 的時間,在 " 聽、說、讀、寫 " 等溝通活動上。甚至有人說: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際溝通的成功。
可見,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如果你想更高效,溝通能力是一堂必修課。
首先,有明确的溝通目标。
簡單來說," 溝 " 是方法," 通 " 是目的。溝通無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交談,并在此過程中尋找共識、消除隔膜,最終解決問題,取得一致。
為了取得溝通效果,在一開始就要明确彼此的目标。
然後,善于傾聽。
傾聽是溝通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不是 " 把耳朵帶上 " 那麼簡單。它由 5 部分組成:接收,理解,記憶,評估,做出回應。
例如,下屬要求你給他漲工資。在溝通中,你一定會關注他的加薪理由,評估這些理由,最後做出回應。
所以,為了充分接收信息,不僅要聽,也要關注音量、手勢、表情等信息,甚至換位思考。等他說完,不要着急打斷,也不要着急下定論。
而且,用合适的語調、語氣。
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和語氣說出來,聽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溝通結果也會天差地别。
那如何知道語調語氣合不合适?同理心,可以幫你。
别人悲痛時,你理解他的悲痛;别人煩惱時,你理解他的煩惱。總之一句話," 你懂我!" 這樣的溝通效果,自然差不了。
還有,用好肢體語言。
溝通時,眼睛看向哪裡,表情如何呈現,身體什麼狀态……這些都會影響溝通的效果。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特 · 梅拉比安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 =7% 的文字語言 +38% 的聲調 +55% 的肢體語言。
我們經常無意識地表現出一些肢體語言,但不能确定别人對此的印象好壞。
所以,你需要有意識地去感受肢體語言,并調整好它,盡量多加分。
最後,雙赢心态。
如果不能實現雙赢、多赢,再多的溝通技巧,可能都無法阻止矛盾的產生。
本着真誠、利他、雙赢心态,才能減少溝通中的摩擦,高效實現溝通目标。
結語
内卷,絕不是什麼好事,但卻是進化的必然規律。
所以,遇到内卷,别太自責,這不是你的錯。
當你真的躲不過去,不得不卷時,也不要誤把内卷當成了目的,别卷加班、體力,不妨保持目标感,更新底層能力。
把目标拆解為任務,并找到關鍵成功要素。
練習升維思考,培養流程思維,提升溝通能力。
稻盛和夫有一條方程式:人生 · 事業的結果 = 思維方式 × 熱情 × 能力。
卷,不是目的,别被它蒙蔽。最後的結果,對你才是最重要的。
筆記俠第二屆智能新商業大會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