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灵魂、肉体和皇帝的新衣,要如何抉择?,欢迎阅读。
撰文 / 殷承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董事长、总经理)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琚 佳
到目前为止,汽车产业一百二十年的历程,一百多年都在卷,这没有什么稀奇的。
" 传统模式谁能坚持到最后?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逻辑,在如此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内面临的是传统汽车如何过冬的问题。"6 月 15 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董事长、总经理殷承良以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碰撞和思考 " 为题发表演讲。
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要想长久生存,千万不能只盲目打价格战,还要看技术、市场、资金和政府支撑这四个要素,这也是最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因素。
在激烈的竞争中,那些技术、市场、政府支撑和资金实力相对排名靠后的怎么办?他表示," 趁企业还有钱的时候可以选择战略性出售,把自己卖了再说,另外一种就是转换模式,别再做传统模式了,能不能做新模式?必要的时候出卖灵魂又何妨?出卖肉体又何妨?你自己把壳子做好迅速卖向市场,别人要一年,你三五个月就可以迅速地拿到市场的钱,这才是王道。"
以下是殷承良的演讲实录: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碰撞和思考 ",也是对最近汽车行业卷的现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一说我对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理解。发明汽车到今年是一百四十年,(汽车诞生)经历了二十年时间,就是 1900 年前后才开始有了汽车产业,又过了二十年,汽车产业第一次开始卷。到目前为止,汽车产业一百二十年的历程,一百多年都在卷,所以没有什么稀奇的。
汽车产业经历的变革很多,我们经历的至少有四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跟技术的演进、社会形态以及当时国际大环境息息相关。
世界上第一次大的汽车产业变革是一百年前,那个时候什么叫创新?燃油车取代电动车,这个世界风水轮流转,转了一百年又转回来了,现在是电动车。其实电动车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一百年前是电动车为主,但燃油车出现了,续驶里程长的要命,那个时候还没有污染一说,只知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燃油车取代电动车叫革命,现在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叫革命,是不是很有意思?
又过了二十几年,到了二战期间,又有了大的技术变革,那个时候主要是大规模生产线,1915 年就开始了,真正成气候的时候是二战期间福特大量生产汽车用于前线,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到处都是,技术才开始成熟。由于二战的原因,太多的企业倒闭被吞并。到了七十年代,又有技术革命,油开始出问题了。九十年代,排放污染又更严重了。
每隔三十年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世界卷的结果是什么?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有 50 多个品牌,就是过去的 50 多个整车厂,通用 + 福特已经干掉了 100 多个主机厂。为什么我以通用为例?因为这个哥们是比较人性的,干掉别的整车厂以后留了个名,就把过去的汽车厂改成了品牌名,比如别克、雪佛莱、凯迪拉克和 GMC。这一点做得很好,好歹让后面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品牌,就知道过去有整车厂被并购了。
现在绝大部分整车厂如果吃掉两个车,都是同一类产品,都是同一个市场,哪还有被干掉的整车厂的名字?肯定是整合到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以通用为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比较讲历史的,再对比看看现在国内的情况。
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至少第五次大规模的整合,只不过前面那几次都是欧美主导的,而这一次变成中国人主导,就是今天我们拼命讲的卷,后面会有我的结论,但相信大家也都想到了。
最近十年,我们汽车市场的增长率非常重要。2017 年,国内汽车销量达到最高 2882 万辆,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出口的,但去年达到 3000 万辆,总量看似比 2017 年高了,但记住,其中有将近 500 万辆是出口的,国内没有那么多,后来的数据基本上稳定在 2500 万辆上下,不会超过 2600 万辆。
我们的结论是:国内汽车容纳的永远不可能超过这个量,因为我们的人口在减少,绝大部分该买车的都买完了,再有什么刺激的东西,土地也好、道路也好,所有的资源都有限制,最终在国内不到 2600 万辆,我们认为也就到头了,剩下新增不少是出海的。
最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卷,一个是出海,都跟这个有关。我们的数据是非常好的支撑。但要特别吐槽,曾经有不少人拿国际上每千人拥有量来做各种预测和对比,那是胡扯淡,那是我最反对的。不要拿世界的每千人拥有量讲话,没腦袋的人才那么讲,不可能的。
中国是 2001 年加入 WTO,其实海南博鳌论坛上已经宣布把国际市场打开,2022 年 1 月 1 日,理论上中国就对世界彻底敞开,外资可以在中国独立建厂。不过好像大家没有看到什么浪花,为什么?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之前担心的外商蜂拥而至的局面没有出现。但这毕竟已经是走到彻底开放的程度,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做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内卷也是从零开始不断加码。过去大家都有市场,但又把别人扔在外面,所以能活,现在对不起了,全部都要到市场上,所以卷就开始了。
国内卷不行了,是不是要出海?早在两年前我们就担心这个事,果然不幸言中了。我们当时出海的速度太快了,最近三年的数据是每年 80%-100% 的速度增加,这么快速度的增加,把西方洋人都吓坏了。不仅是国内卷,还跑到国外卷,恨不得把市场全部占领,速度高到吓死人,所以他们一定会限制你。
果不其然,就在 5 月 14 日,美国对华电动车征收 100% 的关税。6 月 12 日,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增加 38.1% 的附加关税,还有 10% 合在一起达到 48.1%,马上就达到 50% 了。这个税率还怎么玩?6 月 8 日,土耳其也对中国增加 40% 的关税,加拿大和其他国家都在讨论怎么限制中国汽车出口。
除此之外,我还要提醒大家,中国的工业门类 520 个大类、2600 个小类,全世界唯一齐全的就是中国。我们不只是汽车在出口,几乎哪个工业门类都在出口,大家都要出海生存,但按照汽车的逻辑,不光是汽车要被人家撵回来,别的东西也要被人家撵回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出海真的能救命吗?原先有人预测今年要到 800 万辆,目前半年不到,全部设卡,什么 800 万辆?能保住去年就不错了,因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传统模式谁能坚持到最后?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逻辑,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大背景下,国内面临的是传统汽车如何过冬的问题,这里我们要看的是四大要素和一大原因。
自己要活的话,千万不能只打价格战。实际上价格战这个事情要想开来看,别的大差不差的时候,老百姓用脚投票,没有什么特别比别人强的,最终胜出的一定是价格战,除非是你各方面比别人牛得多,否则最后大差不差,胜出的就是价格。但是光价格不行,我很赞同还是要在其它很多方面考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你的技术体系牛不牛?有没有独门绝活能 Hold 住市场?我讲的是技术体系,不是单一某个技术。
第二,有没有市场基本盘?要是今天这么卷的时候你才刚杀进来,原来的市场上你啥都没有,我可真佩服这一类企业,你真牛,你可真敢进来,这个时候你还敢进来,不是找死是啥?
第三,资金,你有没有钱?资金至少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你自己在市场上能赚到钱,这才是王道。我们有特别多的主机厂,上市也好、融资也好,连续九年都是亏的,我都闹不清这个逻辑,年年都是亏的,你凭什么认为你牛?你在市场上赚到钱了吗?你有没有最后银行的贷款和债权给你输血?你有本事像一汽得到 16 家银行 10150 亿的信贷额度?
怕什么价格战,有没有本事放手一搏?拼到底也没有问题,你有这个底气吗?有多少银行给你贷款?股市上市连续的融资能力,有没有股民发疯一样陪着你玩,不停地往里砸钱?你在股市是不是一直猛涨?如果不是的话又要打问号。
第四,你有没有得到大规模资本支持?不要以为西方是资本主义就是市场经济,通用、福特可是美国政府救的,不要以为美国就是没有政府的,中国更是这样,关键的时候大型国企央企能不救吗?肯定要救。
以上四点是最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因素,但出现了一个很怪的悖论,后来我们才弄明白怎么回事。为什么连续九年十年都是亏的企业?股市上已经霹雳啪啦猛跌,你在银行也拿不到钱,销售的市场都是负的,怎么就活得好像还挺滋润?压榨供应商,这个要命,每年供应商都降价,不降价的话就不要你,延长帐期 3-9 个月,6-9 个月,9-12 个月,反正是延迟付款。即使是到期了,供应商也别想拿到钱,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就说给我八折,同意就签合同,马上把钱给你,不行就等着。
这些是主机厂压榨供应商采用的策略,最近西方有一份报告,看了以后我觉得确实有道理,讲的就是这个。价格战都降,每辆车降 5 万还行?原因就在于卖车收了钱以后不是马上给供应商,帐面上是有应付款,但一年半年以后才付,把这些钱都装到自己的兜里面,资金链至少不会断,所以才有本事继续打价格战,但质量是不是好?
我们要深层次考虑这个问题,中国汽车产业保市场、保产值、保利润、求发展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是技术、资金、市场、政府支撑必不可少。我们在论坛上奋笔疾书、大声呼吁和吵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说人家卷死你,可是你也在压榨供应商,你让人家供应商怎么活?之前我在论坛上说供应商朋友比整车厂朋友多,很简单,我给你支几招,其中最重要的是你们有没有骨气造反?别让他们一年半年帐期?能不能给他们往下压,大家抱起团来?很多主机厂只要把供应商的帐期压下来,他们立即死翘翘。
内卷其实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结果,指望政府相救?动不动就说中央政府、发改委是不是能够出台什么政策?其实没办法,这是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老是指望国家救你,还得自己的技术强、能力强,卷技术、卷能力是王道,你做到了吗?未能在竞争中胜出的人,别怨天尤人,好好想一想自身的管理、技术、决策、创新,你做到位了没有?
话说回来,我们也好,欧美也好,一百多年整合了那么多次,副总开始再到总监,他们真的 Care 这件事吗?企业卷死了又怎么样?50 多个子公司死亡以后都并入通用,员工还挺 Happy,企业没了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换个老板继续赚钱,甚至有的人还说跳一次槽涨一次工资、跳一次槽升一次职,多好的事?这个世界很残酷,老板真正要关注的就是这样几点。供应商讲自己困难的时候,也请你们有点良心,因为供应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的利益和生存同样需要保障和尊重。
对策是什么?练内功、找筹码、过苦日子,只要对手比你难,活到最后的就是你。
什么意思?卷到最后就比谁活得时间长,你能融到资打价格战又怎么样?按照现在的情况,顶多三年,中国市场彻底洗牌,可能只剩下几家,某种意义上对主机厂的老总是坏事,但是对中国汽车市场是好事,因为真真正正能活下来的时候完完全全把市场优化了。
市场价值还处于相对高点的时候,如果没本事卷到最后,赶紧把企业卖了。我曾经去东南亚的某个企业讲课,他们野心勃勃,还要再扩大生产力,我跟那个董事长说,趁着现在还好,赶紧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冲我直翻白眼,过了两三年他说当初就该听你的。
努力把握新机遇,拥抱新模式,灵魂、肉体和皇帝新衣的抉择。这话什么意思?且听下面分解。
零部件供应商的应对方案:精准选择合作伙伴,与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声誉好的整车厂合作。与整车厂签订合同时,明确帐期条款,确保现金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多元化合作伙伴,分散风险。信用较差或者市场表现不佳的整车厂,可以要求更严格的付款条件。这些对市场没有任何坏处,只有好处。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刚好出现 IBM PC,那些耳熟能详的计算机行业大佬全都完蛋了,他们当时跟整车行业一样,就是垂直生态,也叫主机厂。这些东西在当时上亿美元一台巨型机,几千万美元一台大型机,好几百万美元一台中型机,小型机也要百万美元左右,一年小型机最多卖 100 多台,中型机卖 10-20 台,大型机卖几台,巨型机寥寥无几,但都是独立生态,主機板是自己的,CPU 是自己的,作業系統是自己的,軟體是自己的,整车为王、主机厂为王。这些跟今天汽车的生态是不是一样?主机厂是不是老大?IBM 弄了一个开放架构,真的是小人物打败了大人物,然后改变了全世界。
注意,IBM 当初的总监跟老板打了报告,说全世界那么多人,我们应该开发一种新的 PC 机,最后老板同意了,给了他一笔钱,就是十个八个人,他就靠这些人这笔钱把所有东西都开放了,不做自己独立的生态,找到 CPU 和作業系統。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当初都是 DOS 磁盘作業系統,别的卷死了,演变成了 Windows,CPU 更新成为 Intel。那些主机厂突然发现都开放了,几乎是很低的成本,我们也尝试一下,搞个事业部造个兼容机,反正不跟我要钱。
人们发现这个东西原来这么香?这个市场可以很快分享,迅速出量,这就是吃了糖衣炮弹,吃到嘴里真甜,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主机厂原有的业务全卷死了,最终就是这个。我们后来看到垂直结构变成水平结构,一直到下面。
手机也是这样,独立的垂直生态苹果开始向 Android 手机的水平模式,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今天新型的汽车模式终于也见到曙光了,为什么?因为已经开始小闭环作業系統,最近几天华为如日中天,作業系統 Harmony、海思的芯片都是小闭环,还有智驾系统更大一点的闭环,软的东西都有了。现在滑板底盘也都开始出现了,没想到出现得已经很快了。老实说,一旦出现水平的,这些东西就势不可挡,軟體还是可以的,有着自己的作業系統和核心 CPU,智能座舱包括宁德时代完完全全都是这个样子。
就像电腦一样,深圳机壳子出现干掉了全世界所有人,绝对不会再有人干机壳子了,这个平台已经出现了。汽车最重要的就是上下分离,上面和下面,把下三路集成在底盘,把上三路集成在机身。大家可以去华为看,我一点加工都没有。今天上午还说已经有 7 家,其实不止,那是已经宣布的,没有官宣的超过 9 家,已经远超当年的计算机往 IBM 架构走的厂家。我们说这些垂直的主机厂开始这样走的时候就是吃下了糖衣炮弹,吃下了毒药,最终一定会朝着横向发展,只要卖得快卖得好。
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不是说灵魂论吗?汽车的灵魂是什么?智驾也好、軟體也好,灵魂可以出卖给华为,还有肉体呢?汽车企业是不是把肉体卖给宁德时代?既是出卖了灵魂,又是出卖了肉体,自己去干皇帝的新衣,就是那个车壳子,只要来钱来得快,有什么不好的?完全是可以的,这种商业模式理论上存在,而且我认为现在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开始转弯。
不得不说一下网络,无人化、自动化加速了催生,最后一击必须是互联互通,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是说手机、车机的生态吗?什么是生态?生态的基础条件就是必须联网。第一代的联网是 TCP/IP 協定,第二代是 WiFi,第三代是移动互联网,第四代是什么?就是汽车,但只要一联网,现有的整车模式绝对不合适,因为你是独立生态都包在里面,自己想一想,鬼才会为你开发什么 APP 軟體,只能是自己招的工程师打通。
走到今天,生态互联互通以后,硬體必须单一化,平台必须体系化,最终多样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軟體 APP,世界一定走到这样才能大规模互联互通。我们的电腦是这样、手机是这样,以后只要是走向生态,汽车也只有这个方向才是最合理的,智能座舱以后就会大量催生。
大家别焦虑,历时二十四年,IBM、PC 才真正成形,就是把 PC 卖给联想,意味着真正完成垂直向水平的转化。用了多长时间?电腦用了二十四年,现在手机行业的人都用了十七年。大家会说为什么手机不能完全变成水平生态?其实是有原因的,迭代的时候还没有到,而且是美国政府打压华为。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华为当时已经变成世界第三,能不能独立生存只有上帝知道。
真正的世界级巨无霸大多是水平生态的平台型企业,未来 Intel、NVIDIA、高通、Google 都是这样,但没有一个是汽车垂直的东西。要想变成世界级巨无霸,一定不可以是这样。华为是有三种模式:余承东的模式、徐直军的模式,或者是直接卖零部件。按照我个人的观点,Hi 模式是对的,就是 Huawei Insight 想做整车,最多的就是整车厂,真正的出路应该是横着来。
在激烈的竞争中,技术、市场、政府支撑资金,相对排名靠后的到底怎么办?垂直生态的传统主机厂可能达不到前面多少个,个位数挤不进去,其实跟个人努不努力没多大关系,再怎么努力也一定摆脱不了完蛋的命运。怎么办?趁你还有钱的时候战略性出售,把自己卖了再说,另外一种就是转换模式,别再做传统模式了,能不能做新模式?必要的时候出卖灵魂又何妨?出卖肉体又何妨?你自己把壳子做好迅速卖向市场,别人要一年,你三五个月就可以迅速地拿到市场的钱,这才是王道。
时间问题,今天先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