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长假之后,如何调整心态?,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原文标题:《一份快乐的收心按摩指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经过春节,休息得怎么样?
又累又困又幸福,等于看了一次家庭版心理医生。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讲以前不懂爷爷为什么去田里边溜达。后来懂了,目光所及皆回忆,心之所想皆过往,眼之所看皆遗憾。
作为漂泊的年轻人,不可能永远跟父母在一起,或许鞭炮声还在耳边回荡,或许听完唠叨,你已在满血复活的路上。
不管过去如何,新的开始不能死气沉沉,所以,开局起步至关重要。但是,长假一过,我们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问题。
比如:提不起劲,没充分休息好,总想睡觉。工作排斥心理严重,一想到明天上班,焦虑、郁闷、烦躁等负面情绪就来了。
假期中,生活节奏和平时产生的巨大差异,没有时间快速调整,才会有接二连三的现象发生。为了赶走负面,恢复能量爆棚的状态,你可能要来一段 " 收心按摩 "。
一
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幸福的指标来源于什么?
你会给出各种答案。有钱、快乐、跟父母在一起、成为想成为的人。答案没毛病,但在赚钱和享受生活之间,从不是平衡秤。
英国牛津大学简 - 伊曼纽尔 · 德内夫(Jean-Emmanuel De Neve)教授和他的团队,做过一个关于 " 客服中心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
事情是这样:
团队收集大家的出勤情况、电话拨打数量、销售业绩、工作休息、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各种数据,每个人每天要通过电子邮件,使用表情图案按钮来评估自己的幸福水平,并将这些数据和性格、工作时间、个人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感受快乐的员工,每天可以拨打更多电话,工作效率很高。
这项研究说明什么?
幸福和行动力之间,多了一份因果关系支撑。一个人幸福感爆棚,对应能量对工作影响非常大,会产生更高的生产力。
因此,讨论收心按摩,不应该把它归类到职业倦怠、节后综合征(Post-holidaysyndrome)上,反而,收心按摩应该包括上述两者。
传统理解下,收心看作一个人快速回归调整状态的一种表现,现在我认为,发生新转变,最大感受是心理层面和技能层面。
为什么?你想想看,行为转变容易呀。昨天还吃着老妈做的菜,下午一张高铁票,晚上到达工作的城市,今天就可以坐在办公室发个朋友圈说:我已在岗,开市大吉,多多合作。
心理层面不一样了。从一个随时可以放松的家庭环境,突然转变到必须面临即将到来的高强度工作,内心的抵触、不情愿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尤其看着领导笑脸相迎地和你打招呼说:" 小王,回来啦 ",满脸透露出,这个月工作计划得抓紧梳理一下的潜台词,同时,部分和业绩直接相关的岗位,焦虑和不安更难以抑制。
能力层面不用说。你会发现,节前工作效率高的状态突然丢失了。我身边一位新媒体运营的朋友和我吐槽," 节后回来写字有点手生,人工智能都解决不了我逻辑混乱的问题 ",这种不适,着实有点 " 人在魂不在 " 的匆忙感啊。
" 用进废退 " 概念,你应该听说过。该理论某些维度已经被视为过时,但它依旧包括一定的真理,在神经科学领網域,也有相关体现。
要知道,大腦由无数神经元和它们构建的突触联结组成,这些联结负责传递、处理信息;当某个技能、记忆不再被频繁使用时,相关神经连接会被逐渐弱化,最终导致某些记忆(技能)消失。
就像:一条被无数人走过的小路,长时间没人踏足,草木会越来越多。
整个过程,被称作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是大腦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的一种方式,确保被频繁使用过的神经路径保持持续强健。
别担心,刻意激活下就回来了。所以,收心按摩除了包括行动、心理回归外,还有大腦所用工作区網域神经元的二次激活,因此,快速收心不存在的。
二
为什么快速收心很难?因为人在不同极端状态中切换,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完美状态。以我身边朋友为例,过节基本分为:放飞自我型、待机主义型、过于紧绷型。
一些朋友年前就没工作状态,最后几天软磨硬泡,坐在公司凳子上浑身像有跳蚤一样,内心早在几千里之外的旅游胜地,要么,急着回家探望老母亲。
这种自由令人向往,无忧无虑的感觉,心灵得到释放,然而,假期突然结束,就傻眼了,必须从无拘无束状态,迅速回归到严于律己的工作模式。
想象一下:一匹脱缰的野马,昨天还在大草原上躺着晒太阳,和心爱的家人共享晚宴,享受群居生活,今天突然被套上绳子,这种骤然转变,会是什么感觉。
待机主义的朋友比较逗。放假时间短,不想请假,加上离家远,所以选择在工作的城市,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点技能,提升下自我。
但这并非容易之事,大腦本身一直静不下来,现在又试图让它在工作与休息之间切换,状态实际比轮流工作和休息几天更加疲惫,回头发现,没学多少东西还挺累。
神经科学诸多研究揭示过该现象:试图同时进行学习(需要高度认知活动)和休息(大腦活动减缓,进入恢复状态)时,快速切换实际增加大腦负担,导致认知资源分散,从而减低效率增加疲劳感。
也就是说: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本身所消耗 " 认知能量 ",它会让认知疲劳。
就像:开车遇到堵车,不断在离合、油门之间切换,每一次都得集中注意力反复调整,长期下来,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扛不住精神折磨。
同样,如此折腾一周回到工作岗位,学没学好、休息也没休息好,不断在精神上 " 踩离合 ",大腦累,身体也累。
最后一类紧绷型的朋友,实际显露一种负面心理心态。有些人年前因失业没找到工作,也没赚到钱,生意失败欠一屁股债,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始终在想来年怎么快速翻身。
大家都在享受节日,他们却不停地反刍,虽然试图努力找解决方案,但反而无法快速验证想法,使得思维更加紧绷,又进一步陷入无力感中。
当其他人回到工作状态时,他们却因之前累积的压力感过重,开年面对巨大压力。
因此,每个人境遇不同。既有完全从放松状态,调回到高压工作环境中的场景,也有在不断内耗过程中,处理由此引发的情绪挑战。
三
放在以前,大家会给你一些 " 看似有用却无用 " 的方法。
类似于:节后多跟同事多一些沟通,缓冲两天合理安排工作,外加合理运动,节后多吃素菜,让身体和心理平衡后再工作。这是很大的话题,我更希望找到一些细微的落脚点,帮你把每个地方都 " 按摩 " 到位。
心理上,到底要怎么按摩呢?我认为是共情能力。
为什么?我们每日接触大量社交媒体所产生的信息,内容中充斥大量想法,你会不经意间将这些情绪融入到个人心情中。
今天看到一段话:
" 早上,爸妈送我到机场门口,爸爸问,‘只能送你到这儿了吗?’我回答,‘是的。’ "。
我偷偷看看大家评论,很多人都说,那一瞬间的情感让他们心情复杂,几天相聚匆匆而过,告别时刻,又将是一年的分离,这让我觉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们通过螢幕传达情感时,很难分辨哪些情绪是外界的,哪些是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种情绪代入,很容易让人心境变得脆弱,就像自己真置身在那个情境中,感受别人的情绪起伏,轻易被卷入一个难以自我解脱的情感漩涡中,而且,情绪波动的加剧,会影响心理健康。
你想想看,当刚回到工作节奏中,一个同事跟你说:每次回来,我都特别想妈妈给我做的一桌子菜。假设你也是爱想家的人,在对方进一步交流中,你也会不知不觉被情绪感染。
这种对话,无形中拉近情感距离,但却让你们共同沉浸在类似的思念之中,再拉回工作场景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
还有一种情况经常遇到,身边同事吐槽说,刚回来,真不想工作,状态还没找回,这种话也很容易让你从刚缓过神的状态下,陷入负面思维中。
一篇研究认为:共情可能导致你和同事产生情感共鸣,但同时,也会暂时分散你对工作的注意力,它具备双刃剑效应。
所以,不妨和同事之间畅聊一些积极的话题。
你可以分享下:哪些事情给你带来了新的启示,你遇到了哪些挑战、自己怎么克服的;当然,没有出去游玩的朋友,也可以分享下家乡文化、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小贴士,比如节后减肥小技巧。
春晚是人民群众心中的最大公约数,各种小品、魔术、翻车事件、谁又抢了 C 位,这些语料都可以激发同事往积极的方面引导。这种交流,能让思维放松,还增加团队之间的凝聚力。
在行动上呢?我的一个最大感触来源于 " 打扫卫生 ",节后,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灰尘,不妨帮同事也把桌子擦一擦,这是社交破局的方法。
至于工作层面,TikTok 上有一个流行概念叫:最低限度星期一,简单讲,以一种更加轻松有序且高效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周。
前两个小时不接电话、不处理工作,专注处理重要、紧急或要兼备的任务,所谓必须完成,是指不完成,会立刻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我想,开工第一天,很少有此类业务。
这种行为理念不要当作带薪摸鱼、弹性工作来看待,而是进一步关注自我健康度的方法,它有助于减少压力、焦虑水平。
此前一直践行,我的同事们会践行四步走:
一,先浏览工作群的各种消息,把魂收回来;二,不直接进入工作,办公室四处溜达,和熟人闲聊;三,查看年前代办,根据优先级看什么重要;四,先从容易,具体的开始,看看明天做点什么(找到满足感)。
记住,殊途同归的是:先不要做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不安排耗腦长的会议,你可以试试看。
四
能力上该怎么办?朋友分享了一个段子:
坐在电腦旁,知道负责 " 运营 ",不确定具体要处理什么事情,除桌面上几个表格、一些策略、几份计划外,没有任何头绪,面对这些檔案,不知咋下手,仿佛失去了前进的线索。
不必着急,你的领导和你一样,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静,当你感到迷茫时可以试试我的方法,叫:两梳理,即围绕业务梳理岗位,然后,梳理能力。
怎么做呢?
想象一下你在公司主要干什么业务,自己在业务中扮演什么角色?主要职责包括什么?需要与谁进行对接?直接对接的工作内容又是什么?把五个问题答案写在备忘录中。
以达人营销为例:工作可能涉及活动策划、投放分析、广告内容制作、媒介采买等;这样,你可以获得一个更清晰的视角,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
接下来,是关于能力的梳理。简单来讲,清楚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还以达人营销来说,你可能要写 brief、收集 ROI、理解行业资讯。
如此一来,有一份简单清晰 " 行动作战地图 ",通过它,完全可以慢慢补齐并激活大腦丢失的能力部分。
以上三个收心按摩小技巧,可以试试。其实,我们遇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像麻绳,只要肯下功夫,总能将其理顺;另一种则像浑水,花再大力气也洗不干净,所以只能等。
等待几天,让大家将手头事情整理完毕,自然会来找你沟通。所以,时间一长,杂质一沉淀,水自然就清了。
然而,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些人似乎并不需要刻意去 " 收心按摩 ",他们已经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朝着想要的努力,成为了一种习惯。
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方法很简单。明确这一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无论是赚钱、提升自我、开展副业、升职还是寻找一个好机会,任何一个,都可以被清晰地界定。
一旦明确,全力以赴,朝着那个方向前进,这种坚定的行动力,反而会成为前进的强大动力。这样收心,更能提高幸福指数,所以,不幸福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你应该会找到可以依赖的 " 后花园 "。
总结而言,收心,并不难。
将自己置身在艰苦、乏味的工作中,是人生常态。很大程度,生活本身似乎没有固定意义。
我们要为其不断注入灵魂,但愿,你能重燃工作中意义感,真的 " 元气满满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