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長假之後,如何調整心态?,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王智遠(ID:Z201440),作者:王智遠,原文标題:《一份快樂的收心按摩指南》,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經過春節,休息得怎麼樣?
又累又困又幸福,等于看了一次家庭版心理醫生。
前幾天刷到一個視頻,講以前不懂爺爺為什麼去田裏邊溜達。後來懂了,目光所及皆回憶,心之所想皆過往,眼之所看皆遺憾。
作為漂泊的年輕人,不可能永遠跟父母在一起,或許鞭炮聲還在耳邊回蕩,或許聽完唠叨,你已在滿血復活的路上。
不管過去如何,新的開始不能死氣沉沉,所以,開局起步至關重要。但是,長假一過,我們會遇到各種生理、心理問題。
比如:提不起勁,沒充分休息好,總想睡覺。工作排斥心理嚴重,一想到明天上班,焦慮、郁悶、煩躁等負面情緒就來了。
假期中,生活節奏和平時產生的巨大差異,沒有時間快速調整,才會有接二連三的現象發生。為了趕走負面,恢復能量爆棚的狀态,你可能要來一段 " 收心按摩 "。
一
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人幸福的指标來源于什麼?
你會給出各種答案。有錢、快樂、跟父母在一起、成為想成為的人。答案沒毛病,但在賺錢和享受生活之間,從不是平衡秤。
英國牛津大學簡 - 伊曼紐爾 · 德内夫(Jean-Emmanuel De Neve)教授和他的團隊,做過一個關于 " 客服中心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研究 "。
事情是這樣:
團隊收集大家的出勤情況、電話撥打數量、銷售業績、工作休息、以及客户滿意度等各種數據,每個人每天要通過電子郵件,使用表情圖案按鈕來評估自己的幸福水平,并将這些數據和性格、工作時間、個人狀态進行比較。結果,感受快樂的員工,每天可以撥打更多電話,工作效率很高。
這項研究説明什麼?
幸福和行動力之間,多了一份因果關系支撐。一個人幸福感爆棚,對應能量對工作影響非常大,會產生更高的生產力。
因此,讨論收心按摩,不應該把它歸類到職業倦怠、節後綜合征(Post-holidaysyndrome)上,反而,收心按摩應該包括上述兩者。
傳統理解下,收心看作一個人快速回歸調整狀态的一種表現,現在我認為,發生新轉變,最大感受是心理層面和技能層面。
為什麼?你想想看,行為轉變容易呀。昨天還吃着老媽做的菜,下午一張高鐵票,晚上到達工作的城市,今天就可以坐在辦公室發個朋友圈説:我已在崗,開市大吉,多多合作。
心理層面不一樣了。從一個随時可以放松的家庭環境,突然轉變到必須面臨即将到來的高強度工作,内心的抵觸、不情願比想象中復雜得多。
尤其看着領導笑臉相迎地和你打招呼説:" 小王,回來啦 ",滿臉透露出,這個月工作計劃得抓緊梳理一下的潛台詞,同時,部分和業績直接相關的崗位,焦慮和不安更難以抑制。
能力層面不用説。你會發現,節前工作效率高的狀态突然丢失了。我身邊一位新媒體運營的朋友和我吐槽," 節後回來寫字有點手生,人工智能都解決不了我邏輯混亂的問題 ",這種不适,着實有點 " 人在魂不在 " 的匆忙感啊。
" 用進廢退 " 概念,你應該聽説過。該理論某些維度已經被視為過時,但它依舊包括一定的真理,在神經科學領網域,也有相關體現。
要知道,大腦由無數神經元和它們構建的突觸聯結組成,這些聯結負責傳遞、處理信息;當某個技能、記憶不再被頻繁使用時,相關神經連接會被逐漸弱化,最終導致某些記憶(技能)消失。
就像:一條被無數人走過的小路,長時間沒人踏足,草木會越來越多。
整個過程,被稱作突觸修剪(synaptic pruning),是大腦對資源進行優化分配的一種方式,确保被頻繁使用過的神經路徑保持持續強健。
别擔心,刻意激活下就回來了。所以,收心按摩除了包括行動、心理回歸外,還有大腦所用工作區網域神經元的二次激活,因此,快速收心不存在的。
二
為什麼快速收心很難?因為人在不同極端狀态中切換,不可能一下子達到完美狀态。以我身邊朋友為例,過節基本分為:放飛自我型、待機主義型、過于緊繃型。
一些朋友年前就沒工作狀态,最後幾天軟磨硬泡,坐在公司凳子上渾身像有跳蚤一樣,内心早在幾千裏之外的旅遊勝地,要麼,急着回家探望老母親。
這種自由令人向往,無憂無慮的感覺,心靈得到釋放,然而,假期突然結束,就傻眼了,必須從無拘無束狀态,迅速回歸到嚴于律己的工作模式。
想象一下:一匹脱缰的野馬,昨天還在大草原上躺着曬太陽,和心愛的家人共享晚宴,享受群居生活,今天突然被套上繩子,這種驟然轉變,會是什麼感覺。
待機主義的朋友比較逗。放假時間短,不想請假,加上離家遠,所以選擇在工作的城市,利用碎片時間學習點技能,提升下自我。
但這并非容易之事,大腦本身一直靜不下來,現在又試圖讓它在工作與休息之間切換,狀态實際比輪流工作和休息幾天更加疲憊,回頭發現,沒學多少東西還挺累。
神經科學諸多研究揭示過該現象:試圖同時進行學習(需要高度認知活動)和休息(大腦活動減緩,進入恢復狀态)時,快速切換實際增加大腦負擔,導致認知資源分散,從而減低效率增加疲勞感。
也就是説: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本身所消耗 " 認知能量 ",它會讓認知疲勞。
就像:開車遇到堵車,不斷在離合、油門之間切換,每一次都得集中注意力反復調整,長期下來,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扛不住精神折磨。
同樣,如此折騰一周回到工作崗位,學沒學好、休息也沒休息好,不斷在精神上 " 踩離合 ",大腦累,身體也累。
最後一類緊繃型的朋友,實際顯露一種負面心理心态。有些人年前因失業沒找到工作,也沒賺到錢,生意失敗欠一屁股債,内心充滿了焦慮不安,始終在想來年怎麼快速翻身。
大家都在享受節日,他們卻不停地反刍,雖然試圖努力找解決方案,但反而無法快速驗證想法,使得思維更加緊繃,又進一步陷入無力感中。
當其他人回到工作狀态時,他們卻因之前累積的壓力感過重,開年面對巨大壓力。
因此,每個人境遇不同。既有完全從放松狀态,調回到高壓工作環境中的場景,也有在不斷内耗過程中,處理由此引發的情緒挑戰。
三
放在以前,大家會給你一些 " 看似有用卻無用 " 的方法。
類似于:節後多跟同事多一些溝通,緩衝兩天合理安排工作,外加合理運動,節後多吃素菜,讓身體和心理平衡後再工作。這是很大的話題,我更希望找到一些細微的落腳點,幫你把每個地方都 " 按摩 " 到位。
心理上,到底要怎麼按摩呢?我認為是共情能力。
為什麼?我們每日接觸大量社交媒體所產生的信息,内容中充斥大量想法,你會不經意間将這些情緒融入到個人心情中。
今天看到一段話:
" 早上,爸媽送我到機場門口,爸爸問,‘只能送你到這兒了嗎?’我回答,‘是的。’ "。
我偷偷看看大家評論,很多人都説,那一瞬間的情感讓他們心情復雜,幾天相聚匆匆而過,告别時刻,又将是一年的分離,這讓我覺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們通過螢幕傳達情感時,很難分辨哪些情緒是外界的,哪些是内心真實的感受。
這種情緒代入,很容易讓人心境變得脆弱,就像自己真置身在那個情境中,感受别人的情緒起伏,輕易被卷入一個難以自我解脱的情感漩渦中,而且,情緒波動的加劇,會影響心理健康。
你想想看,當剛回到工作節奏中,一個同事跟你説:每次回來,我都特别想媽媽給我做的一桌子菜。假設你也是愛想家的人,在對方進一步交流中,你也會不知不覺被情緒感染。
這種對話,無形中拉近情感距離,但卻讓你們共同沉浸在類似的思念之中,再拉回工作場景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投入。
還有一種情況經常遇到,身邊同事吐槽説,剛回來,真不想工作,狀态還沒找回,這種話也很容易讓你從剛緩過神的狀态下,陷入負面思維中。
一篇研究認為:共情可能導致你和同事產生情感共鳴,但同時,也會暫時分散你對工作的注意力,它具備雙刃劍效應。
所以,不妨和同事之間暢聊一些積極的話題。
你可以分享下:哪些事情給你帶來了新的啓示,你遇到了哪些挑戰、自己怎麼克服的;當然,沒有出去遊玩的朋友,也可以分享下家鄉文化、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小貼士,比如節後減肥小技巧。
春晚是人民群眾心中的最大公約數,各種小品、魔術、翻車事件、誰又搶了 C 位,這些語料都可以激發同事往積極的方面引導。這種交流,能讓思維放松,還增加團隊之間的凝聚力。
在行動上呢?我的一個最大感觸來源于 " 打掃衞生 ",節後,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灰塵,不妨幫同事也把桌子擦一擦,這是社交破局的方法。
至于工作層面,TikTok 上有一個流行概念叫:最低限度星期一,簡單講,以一種更加輕松有序且高效的方式開始新的一周。
前兩個小時不接電話、不處理工作,專注處理重要、緊急或要兼備的任務,所謂必須完成,是指不完成,會立刻產生不良後果的任務,我想,開工第一天,很少有此類業務。
這種行為理念不要當作帶薪摸魚、彈性工作來看待,而是進一步關注自我健康度的方法,它有助于減少壓力、焦慮水平。
此前一直踐行,我的同事們會踐行四步走:
一,先浏覽工作群的各種消息,把魂收回來;二,不直接進入工作,辦公室四處溜達,和熟人閒聊;三,查看年前代辦,根據優先級看什麼重要;四,先從容易,具體的開始,看看明天做點什麼(找到滿足感)。
記住,殊途同歸的是:先不要做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不安排耗腦長的會議,你可以試試看。
四
能力上該怎麼辦?朋友分享了一個段子:
坐在電腦旁,知道負責 " 運營 ",不确定具體要處理什麼事情,除桌面上幾個表格、一些策略、幾份計劃外,沒有任何頭緒,面對這些檔案,不知咋下手,仿佛失去了前進的線索。
不必着急,你的領導和你一樣,這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安靜,當你感到迷茫時可以試試我的方法,叫:兩梳理,即圍繞業務梳理崗位,然後,梳理能力。
怎麼做呢?
想象一下你在公司主要幹什麼業務,自己在業務中扮演什麼角色?主要職責包括什麼?需要與誰進行對接?直接對接的工作内容又是什麼?把五個問題答案寫在備忘錄中。
以達人營銷為例:工作可能涉及活動策劃、投放分析、廣告内容制作、媒介采買等;這樣,你可以獲得一個更清晰的視角,明确職責和工作内容。
接下來,是關于能力的梳理。簡單來講,清楚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識;還以達人營銷來説,你可能要寫 brief、收集 ROI、理解行業資訊。
如此一來,有一份簡單清晰 " 行動作戰地圖 ",通過它,完全可以慢慢補齊并激活大腦丢失的能力部分。
以上三個收心按摩小技巧,可以試試。其實,我們遇到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像麻繩,只要肯下功夫,總能将其理順;另一種則像渾水,花再大力氣也洗不幹淨,所以只能等。
等待幾天,讓大家将手頭事情整理完畢,自然會來找你溝通。所以,時間一長,雜質一沉澱,水自然就清了。
然而,要快速進入工作狀态,有些人似乎并不需要刻意去 " 收心按摩 ",他們已經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朝着想要的努力,成為了一種習慣。
那麼,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方法很簡單。明确這一年的主要目标是什麼?無論是賺錢、提升自我、開展副業、升職還是尋找一個好機會,任何一個,都可以被清晰地界定。
一旦明确,全力以赴,朝着那個方向前進,這種堅定的行動力,反而會成為前進的強大動力。這樣收心,更能提高幸福指數,所以,不幸福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你應該會找到可以依賴的 " 後花園 "。
總結而言,收心,并不難。
将自己置身在艱苦、乏味的工作中,是人生常态。很大程度,生活本身似乎沒有固定意義。
我們要為其不斷注入靈魂,但願,你能重燃工作中意義感,真的 " 元氣滿滿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王智遠(ID:Z201440),作者:王智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