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炮霸很生气!“非氢核弹”背后凸显的是某些媒体的无知!,欢迎阅读。
编者荐语:
炮霸都气得更新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 707 的爬虫之家 ,作者炮霸 707
本来这段时间在专心写一个大篇,好好讲讲 MB873 发动机超过 35 度降功率的事儿。
前几天有点忙,进度有点拖拉……
然而,香港《南华早报》那个中国爆炸 " 非核氢弹 " 的文章实在是把本炮霸气着了。
长期以来,没文化的的《南华早报》作为我国所谓舆论战的最前线,夸不到点,喷不到位,没活硬整,只顾吃流量就够特么讨厌了。然后一群没腦的自媒体还特么硬跟……
" 中国试验 " 非核氢弹 ",就是在用高科技武器威慑美国,作为关税战的筹码 "。
" 非核氢弹 " 完美解决了核爆炸后的污染问题,简直是 " 留 X 不留 X" 的神器啊!
甭管里边的内容怎么样,光这些标题就让本炮霸看得眼前一黑。
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就临时写个小短文辟个谣吧。
火炸药领網域,由于其用途的敏感性,外界对其知之甚少。为了避免在日常交流中的尴尬,内行一般管这个叫含能材料。
因为外行的不了解,于是就有别有用心的人喜欢拿 " 火炸药 " 这个话题来炮制 " 大新闻 "。
但凡市面上或者论文里提到点我国在 " 含能材料 " 领網域的新进展,就什么新一代 " 炸药之王 " 中国远超美国的调调满天飞。
在这些写新闻的人简陋的腦回路中,只要是个没听说过的新型含能材料,就能给吹捧成 " 非核炸药 "。
之前 CL-20 是这样,现在氢化镁又是这样。
经过近代百余年的发展,现代含能材料因其应用领網域的不同,已经发展出一个门类繁杂,功能特异的庞大体系,并且在性能方面到达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虽然在新闻里常有一些更新更猛的含能材料问世,但是了解特性,摸清规律以及如何做到安全高效的生产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实践,随着含能材料性能的提高,这实践的难度越来越大。
CL-20 发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但是时至今天媒体仍然把它当成一个新玩意儿来吹。为啥会这样,其实就是这玩意的研究难度和生产难度都实在是太大,影响了他的推广和应用。你浓缩或者储存核材料搞好防护就好了,特么这些个新含能材料的生产和储存你真还不知道他啥时候炸。
因此,拿这个东西广泛的去做炸弹是非常不现实的。目前业界能干的就是将少量且昂贵的新含能材料去掺到其他的老含能材料中,让各种原先廉价的老含能材料迸发出新的活力。比如目前 CL-20 一个很大的应用领網域就是掺到各种固体推进剂中用于提高其比冲。
关于氢化镁的研究也是如此,甭管研究的过程是啥,其就是要搞清楚氢化镁的燃烧,能量释放机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其性能最大化。
首先,这个材料并不稀有,一些生产高级危化品试剂的公司都可以生产。比如赛默飞世尔一类的半导体化学试剂公司。
其次、关于氢化镁在含能材料领網域的研究,其实可以看做之前用金属粉末来改善含能材料性能的延续。比如之前为了增加军用炸药和民用炸药的威力,然后在里边添加铝粉一类的高燃烧值粉末。现在大家对于炸药威力的需求,金属粉末已经满足不了需要了,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燃烧值,能量密度更大的含氢金属。
第三、在含能材料领網域常用的含氢金属有氢化铝,氢化钛,氢化镁等等。早年苏联人曾在固体洲际导弹末级的推进剂中添加氢化铝来提高末级的比冲;矿山炸药企业将石蜡包裹的氢化镁和乳化炸药混一起来提高开矿炸山的威力;某些战斗部研究部門将氢化钛和 RDX 一类的炸药混在一起来提高战斗部威力。
至于南华早报报道中所依据的那篇论文,其实只是中船 705 研究所在探索水中兵器领網域,氢化镁的应用前景而已,就是找个能提高水雷,鱼雷,深弹等水中兵器战斗部威力的手段而已。离什么非氢核弹远着呢!
最后重要的话说三遍,这玩意不是温压弹,这玩意不是温压弹,这玩意真的不是温压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