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炮霸很生氣!“非氫核彈”背後凸顯的是某些媒體的無知!,歡迎閱讀。
編者薦語:
炮霸都氣得更新了
以下文章來源于 707 的爬蟲之家 ,作者炮霸 707
本來這段時間在專心寫一個大篇,好好講講 MB873 發動機超過 35 度降功率的事兒。
前幾天有點忙,進度有點拖拉……
然而,香港《南華早報》那個中國爆炸 " 非核氫彈 " 的文章實在是把本炮霸氣着了。
長期以來,沒文化的的《南華早報》作為我國所謂輿論戰的最前線,誇不到點,噴不到位,沒活硬整,只顧吃流量就夠特麼讨厭了。然後一群沒腦的自媒體還特麼硬跟……
" 中國試驗 " 非核氫彈 ",就是在用高科技武器威懾美國,作為關稅戰的籌碼 "。
" 非核氫彈 " 完美解決了核爆炸後的污染問題,簡直是 " 留 X 不留 X" 的神器啊!
甭管裡邊的内容怎麼樣,光這些标題就讓本炮霸看得眼前一黑。
實在是有些受不了了,就臨時寫個小短文辟個謠吧。
火炸藥領網域,由于其用途的敏感性,外界對其知之甚少。為了避免在日常交流中的尴尬,内行一般管這個叫含能材料。
因為外行的不了解,于是就有别有用心的人喜歡拿 " 火炸藥 " 這個話題來炮制 " 大新聞 "。
但凡市面上或者論文裡提到點我國在 " 含能材料 " 領網域的新進展,就什麼新一代 " 炸藥之王 " 中國遠超美國的調調滿天飛。
在這些寫新聞的人簡陋的腦回路中,只要是個沒聽說過的新型含能材料,就能給吹捧成 " 非核炸藥 "。
之前 CL-20 是這樣,現在氫化鎂又是這樣。
經過近代百餘年的發展,現代含能材料因其應用領網域的不同,已經發展出一個門類繁雜,功能特異的龐大體系,并且在性能方面到達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雖然在新聞裡常有一些更新更猛的含能材料問世,但是了解特性,摸清規律以及如何做到安全高效的生產得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實踐,随着含能材料性能的提高,這實踐的難度越來越大。
CL-20 發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但是時至今天媒體仍然把它當成一個新玩意兒來吹。為啥會這樣,其實就是這玩意的研究難度和生產難度都實在是太大,影響了他的推廣和應用。你濃縮或者儲存核材料搞好防護就好了,特麼這些個新含能材料的生產和儲存你真還不知道他啥時候炸。
因此,拿這個東西廣泛的去做炸彈是非常不現實的。目前業界能幹的就是将少量且昂貴的新含能材料去摻到其他的老含能材料中,讓各種原先廉價的老含能材料迸發出新的活力。比如目前 CL-20 一個很大的應用領網域就是摻到各種固體推進劑中用于提高其比衝。
關于氫化鎂的研究也是如此,甭管研究的過程是啥,其就是要搞清楚氫化鎂的燃燒,能量釋放機理以及如何才能将其性能最大化。
首先,這個材料并不稀有,一些生產高級危化品試劑的公司都可以生產。比如賽默飛世爾一類的半導體化學試劑公司。
其次、關于氫化鎂在含能材料領網域的研究,其實可以看做之前用金屬粉末來改善含能材料性能的延續。比如之前為了增加軍用炸藥和民用炸藥的威力,然後在裡邊添加鋁粉一類的高燃燒值粉末。現在大家對于炸藥威力的需求,金屬粉末已經滿足不了需要了,于是人們将目光轉向了燃燒值,能量密度更大的含氫金屬。
第三、在含能材料領網域常用的含氫金屬有氫化鋁,氫化钛,氫化鎂等等。早年蘇聯人曾在固體洲際導彈末級的推進劑中添加氫化鋁來提高末級的比衝;礦山炸藥企業将石蠟包裹的氫化鎂和乳化炸藥混一起來提高開礦炸山的威力;某些戰鬥部研究部門将氫化钛和 RDX 一類的炸藥混在一起來提高戰鬥部威力。
至于南華早報報道中所依據的那篇論文,其實只是中船 705 研究所在探索水中兵器領網域,氫化鎂的應用前景而已,就是找個能提高水雷,魚雷,深彈等水中兵器戰鬥部威力的手段而已。離什麼非氫核彈遠着呢!
最後重要的話說三遍,這玩意不是溫壓彈,這玩意不是溫壓彈,這玩意真的不是溫壓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