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太low了!内地版《看不见的客人》,欢迎阅读。
国产片的宣传海报,越来越狠。
用最夸张的方式,做最醒目的大字报。
片名无所谓,口号最重要。
最近则来了一个更猛的——
「106 分钟,44 次反转。」
嚯,算一下,平均 2.4 分钟一次反转。
简直闻所未闻。
这样的电影,还能有什么剧情?
鱼叔偏要挑战一下,看看能把我「转」到哪里去。
正好,也替大家排排毒——
《瞒天过海》
故事的背景,依旧是国产电影的「法外之地」——东南亚某国。
一宗密室杀人案,死者是一名男子(尹正饰)。
唯一找到的嫌疑人,是乔安娜(张钧甯饰)。
由于乔安娜是当地巨贾之妻,家财万贯。
主管此案的警长郑威(许光汉饰)眼见她即将面临牢狱之灾,便提出交易,帮她洗脱罪名。
条件自然是要给够酬金。
同时,也需要乔安娜足够配合,交待更多细节。
深挖之下,案件自然不简单。
受害人其实是乔安娜的青梅竹马。
即便在乔安娜嫁给富商之后,两人依旧保持着情人关系。
是情感纠纷下的误杀?还是灭口?
当然,电影主打的是「44 次反转」。
后面的剧情,必然还会一反再反再再反。
两人之中,显然还藏着更多的秘密。
其实只要看个开头十来分钟,不少人就应该感到似曾相识了。
没错,本片其实是翻拍自 2016 年的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近 130w 人在豆瓣上打出 8.8 高分,电影 TOP250 中位列第 70 位,好于 98% 悬疑片。
是悬疑片爱好者不可能错过的一部电影。
剧情主线,两部电影近乎完全一致。
结尾的反转与真相,也都一毛一样。
片方似乎也是担心露怯,没有点出这个事实。
只在片尾有一处小字标注,同时在英文片名《The Invisible Guest》上 cue 一下。
但问题是,海报又极力宣传「106 分钟 44 次反转」。
这不是在直白地告诉你,前面的剧情都别信啊。
关键是,这些反转大多都很勉强。
不仅没有增强故事的悬疑性,反而让人感到乏味无聊。
果然,本片的口碑并不理想。
豆瓣开分 6.4,可能还会下跌。
与原作的 8.8 分相比,可说是一败涂地。
在鱼叔心里,《看不见的客人》原作出彩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跌宕起伏的情节。
观影过程犹如坐上一趟过山车。
一边是男主近乎完美无瑕的陈述。
一边是女主有如抽丝剥茧的挖掘。
破绽逐一展开,真相逐步接近。
从而带着观众一同推理,获得揭开谜底的快感。
其次是合理的人物设计。
女主是个辩护律师,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才深夜拜访。
而男主生性多疑,并不完全相信律师。
在这样的角色设定下,通过两人的交流来讲述案情也更加顺畅合理。
编剧甚至预先猜到了观众的种种质疑。
并在过程中逐一给出了解释。
比如,男主会帮观众问出:
「为什么不直接找警察」
律师则回答,一旦警察发现了新的线索,男主会被当场抓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律师并非全知全能。
她也和观众一样对案件不知全貌,只不过她是故事中人。
通过和男主的腦力交锋,她才一点点获得线索,从而拼出真相。
这样的安排,无疑让故事和角色都有很强的信服力。
最后是细节的铺垫。
作为电影的最大反转,律师的真实身份其实并不难猜。
之前的诸多伏笔细节,回过头再看总能忍不住感叹其中的精妙。
比如在即将问出尸体位置时,律师冷峻的表情下,眼神中竟然闪过一丝心酸。
但一看到眼前的男主,她就立马控制住了内心的情绪。
近乎一瞬间,又变回那个冷面无情的金牌律师。
再往前,还有女主丈夫与男主的一次对峙。
没有太多话,只是借个打火机抽烟。
看似稀松平常,其实正是丈夫在试探男主。
语言上的暗示,接过打火机时的把玩,抽烟时的眼神。
短短几秒,值得回味的细节无数。
烧腦的推理爽感,以及对人性阴暗面的层层挖掘。
正是《看不见的客人》受到欢迎的精华之处。
只可惜,这些长处并没能被国产版继承。
显然,《瞒天过海》并不满足于仅仅对原作的照搬。
还想在更多的议题上,做一点文章。
比如,对阶级问题的进一步延展。
角色身份阶层的悬殊,也是造成不幸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些小小的扩展,一点儿也没有为影片增色多少。
反而是一些人设上的巨大变动,让翻拍版漏洞百出。
最大的变动,便是将男女主角性别对换。
嫌疑人,从原版的霸道总裁,变成了嫁入豪门的蛇蝎美人。
揭开真相的,从原版专业度极高的精英律师,变成了一个想找富商捞好处的腐败黑警。
当然啦,真实身份你们知道是谁。
这种性转效果并不好,而且带来了很多问题。
首先一点,是两个人的地位权力,就没有那么不平衡了。
原版的律师,虽说也是行业精英,但毕竟是要为金主服务。
加上性别 + 年龄的弱势,她的追问就变得十分艰难,需要更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更微妙的对话技巧。
换成男性警长的身份之后,与女性嫌疑犯之间的对抗性,一下子就平了很多。
而且,选角也不合适。
许光汉演油腻黑警,尹正演痴情初恋。
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其次,黑警的身份也不足以让乔安娜产生足够的信任。
为什么这么容易就对一个毫无原则的黑警说出真相?
为什么不对对方追问细节生疑?
你看,角色身份的变化就直接动摇了情节推动的根基。
于是,之后的推理过程也随即出现问题。
与其说是推理,更像是郑威单方面的诱导。
他全程给人一种早就知晓一切的感觉。
即,带着既定答案来追问过程。
如此明显的马脚,乔安娜却丝毫没有察觉,反倒全程和对方一问一答。
甚至在一些地方,还主动加入补充,好像生怕对方听不全一样。
本该成为重头戏的推理攻防战,变成简单的问答推动剧情,期待中的烧腦乐趣自然也就没有了。
主角的处理尚且如此敷衍,配角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尤其是对惠英红角色的安排,最让我意难平。
她饰演的虹姐,恰是对应了原版里的女主丈夫。
她丈夫离奇失踪,怀疑是被乔安娜害死的。
于是千方百计想要讨回公道。
但她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直接跑到乔安娜的晚宴上大喊大叫、撒泼闹事。
让旁人看着,只觉得是一个疯子。
她更偏向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对于儿子的复仇计划,似乎也仅仅提供了情绪上的支持。
相较原版里父亲的微妙试探和极富张力的人物设计,虹姐这个角色的改编实在是难以让人满意。
而且,也大大浪费了惠英红的演技。
可见,《瞒天过海》在主线上,没有做出翻天覆地的大改。
却几乎把所有相关元素改了个遍。
但是主创们似乎没有看到,这些人设、背景等方面的设定本就跟故事紧密相连。
继而牵一发而动全身。
粗暴地改动和敷衍本土化,只能换来让人失望的结果。
翻拍,在国产片中已经十分泛滥。
算上本片,今年已经有 10 部翻拍的院线电影。
《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韩国电影《七天》。
《消失的她》,翻拍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
……
当然,翻拍不是问题。
问题是虽然数量多,但整体质量却都很一般。
表格转自微博 @新京报文娱
更趋同的是,这些翻拍电影似乎都在有意「隐瞒真实身份」。
可能因为担心发生「官方剧透」的戏码。
就像《瞒天过海》,如果看过原版,恐怕不到 20 分钟就会失去推理的乐趣。
也有可能是避免观众拿原版做比较。
而这,很难说不是一种对自身翻拍的不够自信。
这次的《瞒天过海》,最终呈现的效果实在很难让人满意。
原有的智商交锋、抽丝剥茧的快感,以及大仇得报的爽感,全部荡然无存。
所谓的「本土化改编」,终究只成为徒劳的遮羞布。
对比之下,只是再度衬托原版的「神作」地位。
实际上,在过去我们有过不少出色的本土翻拍电影。
比如改编自《十二怒汉》的《十二公民》。
精湛的演技,密集的台词,刺骨的话题……再加上对案情、背景的到位本土化,都让该片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又比如《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原版中缜密的故事和曲折的反转,得到充分保留。
同时也融入了包括观影记录、文化背景等新的元素。
最终凭借良好口碑,成为当年华语电影的一匹黑马。
大家之所以会去看翻拍,更多的还是期望看到熟悉的故事被讲出新意,甚至能带给自己惊喜。
倘若只是把翻拍当成偷懒的捷径。
那么既是对原著极大的不尊重,也对观众的一种折磨。
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咱们的原创能力太差了。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