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太low了!内地版《看不見的客人》,歡迎閱讀。
國產片的宣傳海報,越來越狠。
用最誇張的方式,做最醒目的大字報。
片名無所謂,口号最重要。
最近則來了一個更猛的——
「106 分鍾,44 次反轉。」
嚯,算一下,平均 2.4 分鍾一次反轉。
簡直聞所未聞。
這樣的電影,還能有什麼劇情?
魚叔偏要挑戰一下,看看能把我「轉」到哪裡去。
正好,也替大家排排毒——
《瞞天過海》
故事的背景,依舊是國產電影的「法外之地」——東南亞某國。
一宗密室殺人案,死者是一名男子(尹正飾)。
唯一找到的嫌疑人,是喬安娜(張鈞甯飾)。
由于喬安娜是當地巨賈之妻,家财萬貫。
主管此案的警長鄭威(許光漢飾)眼見她即将面臨牢獄之災,便提出交易,幫她洗脫罪名。
條件自然是要給夠酬金。
同時,也需要喬安娜足夠配合,交待更多細節。
深挖之下,案件自然不簡單。
受害人其實是喬安娜的青梅竹馬。
即便在喬安娜嫁給富商之後,兩人依舊保持着情人關系。
是情感糾紛下的誤殺?還是滅口?
當然,電影主打的是「44 次反轉」。
後面的劇情,必然還會一反再反再再反。
兩人之中,顯然還藏着更多的秘密。
其實只要看個開頭十來分鍾,不少人就應該感到似曾相識了。
沒錯,本片其實是翻拍自 2016 年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
近 130w 人在豆瓣上打出 8.8 高分,電影 TOP250 中位列第 70 位,好于 98% 懸疑片。
是懸疑片愛好者不可能錯過的一部電影。
劇情主線,兩部電影近乎完全一致。
結尾的反轉與真相,也都一毛一樣。
片方似乎也是擔心露怯,沒有點出這個事實。
只在片尾有一處小字标注,同時在英文片名《The Invisible Guest》上 cue 一下。
但問題是,海報又極力宣傳「106 分鍾 44 次反轉」。
這不是在直白地告訴你,前面的劇情都别信啊。
關鍵是,這些反轉大多都很勉強。
不僅沒有增強故事的懸疑性,反而讓人感到乏味無聊。
果然,本片的口碑并不理想。
豆瓣開分 6.4,可能還會下跌。
與原作的 8.8 分相比,可說是一敗塗地。
在魚叔心裡,《看不見的客人》原作出彩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首先是跌宕起伏的情節。
觀影過程猶如坐上一趟過山車。
一邊是男主近乎完美無瑕的陳述。
一邊是女主有如抽絲剝繭的挖掘。
破綻逐一展開,真相逐步接近。
從而帶着觀眾一同推理,獲得揭開謎底的快感。
其次是合理的人物設計。
女主是個辯護律師,為了獲得更多信息才深夜拜訪。
而男主生性多疑,并不完全相信律師。
在這樣的角色設定下,通過兩人的交流來講述案情也更加順暢合理。
編劇甚至預先猜到了觀眾的種種質疑。
并在過程中逐一給出了解釋。
比如,男主會幫觀眾問出:
「為什麼不直接找警察」
律師則回答,一旦警察發現了新的線索,男主會被當場抓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律師并非全知全能。
她也和觀眾一樣對案件不知全貌,只不過她是故事中人。
通過和男主的腦力交鋒,她才一點點獲得線索,從而拼出真相。
這樣的安排,無疑讓故事和角色都有很強的信服力。
最後是細節的鋪墊。
作為電影的最大反轉,律師的真實身份其實并不難猜。
之前的諸多伏筆細節,回過頭再看總能忍不住感嘆其中的精妙。
比如在即将問出屍體位置時,律師冷峻的表情下,眼神中竟然閃過一絲心酸。
但一看到眼前的男主,她就立馬控制住了内心的情緒。
近乎一瞬間,又變回那個冷面無情的金牌律師。
再往前,還有女主丈夫與男主的一次對峙。
沒有太多話,只是借個打火機抽煙。
看似稀松平常,其實正是丈夫在試探男主。
語言上的暗示,接過打火機時的把玩,抽煙時的眼神。
短短幾秒,值得回味的細節無數。
燒腦的推理爽感,以及對人性陰暗面的層層挖掘。
正是《看不見的客人》受到歡迎的精華之處。
只可惜,這些長處并沒能被國產版繼承。
顯然,《瞞天過海》并不滿足于僅僅對原作的照搬。
還想在更多的議題上,做一點文章。
比如,對階級問題的進一步延展。
角色身份階層的懸殊,也是造成不幸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些小小的擴展,一點兒也沒有為影片增色多少。
反而是一些人設上的巨大變動,讓翻拍版漏洞百出。
最大的變動,便是将男女主角性别對換。
嫌疑人,從原版的霸道總裁,變成了嫁入豪門的蛇蠍美人。
揭開真相的,從原版專業度極高的精英律師,變成了一個想找富商撈好處的腐敗黑警。
當然啦,真實身份你們知道是誰。
這種性轉效果并不好,而且帶來了很多問題。
首先一點,是兩個人的地位權力,就沒有那麼不平衡了。
原版的律師,雖說也是行業精英,但畢竟是要為金主服務。
加上性别 + 年齡的弱勢,她的追問就變得十分艱難,需要更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更微妙的對話技巧。
換成男性警長的身份之後,與女性嫌疑犯之間的對抗性,一下子就平了很多。
而且,選角也不合适。
許光漢演油膩黑警,尹正演痴情初戀。
怎麼看怎麼不對勁。
其次,黑警的身份也不足以讓喬安娜產生足夠的信任。
為什麼這麼容易就對一個毫無原則的黑警說出真相?
為什麼不對對方追問細節生疑?
你看,角色身份的變化就直接動搖了情節推動的根基。
于是,之後的推理過程也随即出現問題。
與其說是推理,更像是鄭威單方面的誘導。
他全程給人一種早就知曉一切的感覺。
即,帶着既定答案來追問過程。
如此明顯的馬腳,喬安娜卻絲毫沒有察覺,反倒全程和對方一問一答。
甚至在一些地方,還主動加入補充,好像生怕對方聽不全一樣。
本該成為重頭戲的推理攻防戰,變成簡單的問答推動劇情,期待中的燒腦樂趣自然也就沒有了。
主角的處理尚且如此敷衍,配角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尤其是對惠英紅角色的安排,最讓我意難平。
她飾演的虹姐,恰是對應了原版裡的女主丈夫。
她丈夫離奇失蹤,懷疑是被喬安娜害死的。
于是千方百計想要讨回公道。
但她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
直接跑到喬安娜的晚宴上大喊大叫、撒潑鬧事。
讓旁人看着,只覺得是一個瘋子。
她更偏向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人。
對于兒子的復仇計劃,似乎也僅僅提供了情緒上的支持。
相較原版裡父親的微妙試探和極富張力的人物設計,虹姐這個角色的改編實在是難以讓人滿意。
而且,也大大浪費了惠英紅的演技。
可見,《瞞天過海》在主線上,沒有做出翻天覆地的大改。
卻幾乎把所有相關元素改了個遍。
但是主創們似乎沒有看到,這些人設、背景等方面的設定本就跟故事緊密相連。
繼而牽一發而動全身。
粗暴地改動和敷衍本土化,只能換來讓人失望的結果。
翻拍,在國產片中已經十分泛濫。
算上本片,今年已經有 10 部翻拍的院線電影。
《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韓國電影《七天》。
《消失的她》,翻拍自蘇聯電影《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
……
當然,翻拍不是問題。
問題是雖然數量多,但整體質量卻都很一般。
表格轉自微博 @新京報文娛
更趨同的是,這些翻拍電影似乎都在有意「隐瞞真實身份」。
可能因為擔心發生「官方劇透」的戲碼。
就像《瞞天過海》,如果看過原版,恐怕不到 20 分鍾就會失去推理的樂趣。
也有可能是避免觀眾拿原版做比較。
而這,很難說不是一種對自身翻拍的不夠自信。
這次的《瞞天過海》,最終呈現的效果實在很難讓人滿意。
原有的智商交鋒、抽絲剝繭的快感,以及大仇得報的爽感,全部蕩然無存。
所謂的「本土化改編」,終究只成為徒勞的遮羞布。
對比之下,只是再度襯托原版的「神作」地位。
實際上,在過去我們有過不少出色的本土翻拍電影。
比如改編自《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
精湛的演技,密集的台詞,刺骨的話題……再加上對案情、背景的到位本土化,都讓該片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又比如《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原版中缜密的故事和曲折的反轉,得到充分保留。
同時也融入了包括觀影記錄、文化背景等新的元素。
最終憑借良好口碑,成為當年華語電影的一匹黑馬。
大家之所以會去看翻拍,更多的還是期望看到熟悉的故事被講出新意,甚至能帶給自己驚喜。
倘若只是把翻拍當成偷懶的捷徑。
那麼既是對原著極大的不尊重,也對觀眾的一種折磨。
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咱們的原創能力太差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