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英伟达带来最强AI芯片,但赶超苹果又远了一步?,欢迎阅读。
作者:赵晋杰、编辑:王靖,原标题《英伟达带来最强 AI 芯片,资本市场却泼了点冷水》,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股价上呈现追赶苹果之势的英伟达,先在产品上学了苹果一招。
北京时间 3 月 19 日对外发布的 B200 GPU 芯片上,英伟达首度采用了芯片封装设计,即在一个大芯片上集成了两个相同制程工艺的小芯片。
如何在无法提升制程工艺的前提下,实现芯片性能的进一步突破?苹果在 2022 年的 M1 Ultra 芯片上率先给出了解题思路——将两个 M1 Max 芯片组合在一起,构成了 M1 Ultra,在同样制程工艺基础上实现了性能的提升。
被黄仁勋视为地表最强 AI 芯片 B200 发布后,包括微软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提亚 · 纳德拉、Alphabet 和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 · 皮查伊、亚马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迪 · 贾西等一众云服务厂商大佬纷纷站台支持。
特斯拉及 xAI 首席执行官埃隆 · 马斯克也不吝溢美之词:" 当下的 AI 领網域,英伟达硬體无可比拟。"
在生成式 AI 这股火爆趋势中充当 "AI 军火商 " 的英伟达,凭借此前发布的 A100、H100 等 GPU,股价自 2023 年迎来暴涨,总市值相继迈过 1 万亿美元、2 万亿美元,目前成为仅次于微软和苹果的美股第三大上市公司。
英伟达的另一面,在 AI 领網域投入较慢的公司,则正在承受掉队的代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执牛耳的苹果,一度是标普 500 指数中贡献最大的一家公司。受困于在生成式 AI 布局方面的迟缓,苹果股价年内累计下跌近 10%,总市值从 3 万亿美元高点滑落至当前的 26826 亿美元。
但面对年内不到一个季度,股价便累计暴涨近八成的英伟达,资本市场也开始产生分歧,部分机构从看涨变为套现离场,如方舟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凯茜 · 伍德(人称 " 木头姐 ")。
看着英伟达股价几乎每天都在创造新纪录,近期,瑞穗证券分析师 Jordan Klein 在一份报告中提醒道:" 感觉有点不健康,让人想起 1999 年和 2000 年疯狂的科技市场心态。"
随着投资者 " 恐高 " 情绪的蔓延,Jordan Klein 等分析师试图给过热的市场降温。花旗更是在报告中指出,英伟达面临的回调风险正在加剧。
在资本市场已经显现出分化局面的情况下,尽管有 B200 芯片的全新加持,英伟达当天股价也经历了一波大涨到微涨的变化,股价涨幅从盘中超 4%,下落至收盘后的 0.7%。
盘后,英伟达股价下跌 1.76%。
面对每一次技术浪潮带来的市场变革,50 Park Investment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 · 萨兰表示,"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当投资者被当下的技术创新理念所吸引时,逻辑就会被抛到一边。当感性占据上风,股价就有无限上涨空间。"
英伟达,无疑正成为当下投资者理性与感性博弈的风暴中心。
一
继两年前推出 Hopper 架构后,英伟达带着全新一代的 Blackwell 再次震撼 AI 界,黄仁勋希望以此开启 AI 的变革时刻。
基于 Blackwell 架构开发的 B200 芯片,在制程工艺上延续了 H100 的 5nm。不过为了尽最大可能提升算力,英伟达在 B200 上首度采用了封装工艺,B200 由两个基于台积电 4NP 工艺的 Blackwell GPU 组合而成,总晶体管数量达到 2080 亿个,是 H100(800 亿)的 2 倍多,且能够提供高达 20 petaflops 的算力,是 H100(4 petaflops)算力的 5 倍。
性能提升的同时,B200 在成本和能耗上,相比 H100,最高可以降低 25 倍。叠加 B200 搭配的 8 颗 HBM3e 内存,最大可支持 10 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作为对比,OpenAI 的 GPT-3 模型参数为 1750 亿,据黄仁勋透露,GPT-4 模型参数约为 1.8 万亿。
以训练一个 1.8 万亿参数模型的 GPT-4 为例,之前需要用 8000 个 Hopper GPU 干的活儿,现在用 2000 个 Blackwell GPU 就能做到,且功耗还减少至原来的约 1/4,即从 15 兆瓦降至 4 兆瓦。
如果想要更强性能,用户只需把两个 B200 GPU 与一个 Grace CPU 相结合,就能搭建为 GB200 超级芯片,其可以为大语言模型的推理环节提升 30 倍的工作效率。
在具有 1750 亿个参数的 GPT-3 LLM 基准测试中,GB200 的性能是 H100 的 7 倍,训练速度则是 H100 的 4 倍。
值得一提的是,Blackwell 并非某一款芯片的专属名,而是指代英伟达的新一代芯片平台。基于该平台,英伟达提供有多种伺服器节点规格,性能从小到大依次为:HGX B100,HGX B200,以及 GB200 NVL72。
HGX B100 配备 x86 CPU 和 8 个 B100 GPU。HGX B200 使用 8 个 B200 GPU 和 1 个 x86 CPU。最强大的 GB200 NVL72 系统,则配备 36 颗 Grace CPU 和 72 块 Blackwell GPU,具有 1440Peta FLOPSde FP4 AI 推理性能,和 720 Peta FLOPS 的 FP8 AI 训练性能。
" 一个 GB200 NVL72 机柜可以训练 27 万亿参数的模型。" 黄仁勋介绍道。这意味着,一个 GB200 NVL72 机柜,便可以撑起约 15 个 GPT-4 参数规模的大模型。
不过,英伟达并未明确给出 B200 芯片的具体上市时间和价格,只表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货。届时,亚马逊、谷歌、微软和甲骨文,将成为首批提供 Blackwell 芯片驱动的云服务提供商。
二
除了制程工艺上的停滞,会让外界担忧英伟达继续保持 AI 芯片领先姿态的持久性外,高涨的 AI 热情可能带来的库存挑战,也让部分投资机构打起退堂鼓。
" 以 2017 年为例,那时加密货币行业的兴起导致对英伟达 GPU 需求激增,一度导致市场对其需求过于旺盛,即市场参与者急于购买 GPU,以至于出现了超出正常需求的多倍订购,这最终导致了库存积压。每当我听到为了应对短缺而进行双倍订购、三倍订购、四倍订购时,我都会远离。"
现实层面,一众大公司的确在争相抢购英伟达芯片:扎克伯格宣布要建立一个 " 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 ",到 2024 年底将包括近 60 万个 GPU 储备,其中涵盖 35 万张英伟达 H100 显卡;亚马逊也开始筹划建设世界上最快 GPU 推动的 AI 超级计算机,计划配置超过 1.6 万张英伟达 GH200 超级芯片。B200 芯片发布后,亚马逊率先表态,称 AWS 已计划采购由 2 万张 GB200 超级芯片组建的伺服器集群。
在越来越多大公司以高于实际需求而抢购英伟达芯片之际,后者供货的速度却远远达不到预期。
在四季度财报会上,黄仁勋再次提醒道,来自供应链的短缺,正加剧芯片供应现状。
无论是上一代 H100,还是全新一代的 B200,都需要用到 HBM 内存。生成式 AI 爆发之前,因为成本高昂,HBM 模式并未得到大规模市场化,全球预备产能并不多。目前 SK 海力士独占 HBM 近一半市场份额,即便加上新入局的三星和美光,其能否满足英伟达需求都成问题,更何况还要将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产能分润给英伟达的竞品,如谷歌、AMD 等自研 AI 芯片。
HBM 环节之外,一颗英伟达 AI 芯片的最终诞生,还需要经过台积电的 CoWoS 封装。在 5nm 工艺节点下,目前仅有台积电可以大规模量产 CoWoS 先进封装。原本供应 H100 都不够用的 CoWoS 封装产能,如今还得给同样采用 5nm 的 B200 让路。
而不论是 HBM 还是 CoWoS,想要进一步提升产能,都至少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提前规划。
因供不应求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英伟达,也给后来者留下了竞争的生存空间,AMD、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 等已有的友商之外,一些新的竞争对手仍在不断赶来。
进入 2024 年,奥特曼开始喊出 7 万亿美元的芯片全产业链制造计划,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被爆出正寻求高达 1000 亿美元资金,计划打造抗衡英伟达的 AI 芯片巨头。
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加入 AI 芯片产品研发队列,不排除会进一步加剧未来市场上的 AI 库存压力。
三
相比芯片库存所带来的远期泡沫,不少投资者在英伟达不断刷新纪录的股价面前,已经开始出现 " 恐高 " 情绪,越来越多的声音试图给过热的市场降温。花旗报告中指出,投资市场呈现出过度乐观和 " 一边倒 " 的趋势,股市面临的回调风险加剧。
瑞穗证券分析师 Jordan Klein 表示,投资者似乎陷入了" 纯粹的追逐模式 ",这种市场行为导致半导体股价格不断走高,形成了一种" 自我强化 "的趋势。" 投资者应该记住,英伟达等 AI 芯片股‘不可能每天都上涨’,就像最近看起来不自然的行情那样。"
" 木头姐 " 率先付诸行动。从 2023 年四季度开始,木头姐抛售英伟达的力度逐渐加大。对于抛售行为,木头姐对外解释:"2014 年,多数投资者还把英伟达视作一家 PC 游戏芯片公司,我们就选择以 5 美元的价格买入。如今,英伟达的收益已经超过了 150 倍,我们选择获利了结。"
在 3 月份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木头姐进一步对英伟达敲响警钟,警告其惊人的增长可能会放缓。" 从长远来看,与思科的历史轨迹相异,英伟达的竞争环境可能会更加严峻。这不仅仅是因为部分竞争对手正在逐步取得市场成功,更关键的是,英伟达的主要客户,包括云服务提供商和特斯拉等公司正在积极设计自主的人工智能芯片。"
自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思科股价在随后几年内暴跌约 90%,此后一直未能回到互联网泡沫巅峰时期。在木头姐看来,今天的英伟达,就是昨天的思科。" 正如当年思科交换机和路由器引发互联网革命一样,英伟达是推动人工智能革命发展的关键公司,所以它的股价也会经历较大的起伏和波动,就像思科在股市上经历的那样。"
但相比思科当年高达 100 倍的市盈率,以及频繁的大额投资和收并购行为,当前的英伟达市盈率仍维持在不到 30 倍的低水平,同时借助其不断增长的营收和利润,英伟达资产负债表也要好于思科。
但正如 Jordan Klein 所言,没有一家公司的股价会一直上涨。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买在了高点。
参考资料:
《见证 AI 的变革时刻》黄仁勋
《英伟达崩了,谁的锅?》华尔街见闻
《一位亿万富豪投资人开始警惕美股塌陷风险了》福布斯
《是谁卡了英伟达的脖子?》远川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