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他一发疯,内娱又有好戏看了,欢迎阅读。
国庆档再添一部猛片:刘德华主演的《莫斯科行动》。
只是定睛再一看,导演:邱礼涛?
啥情况?
《扫毒 3》《暗杀风暴》《绝地追击》《莫斯科行动》,邱礼涛这是三个月内连续上映了四部片?如果再加上可能会上的《海关战线》,高产似那啥?
难怪有人说。
邱礼涛只管闷头拍片,不管上映,也不在乎质量。
但。
真的不在乎质量吗?
正在上映的这部邱礼涛新片,不但取得了开分 7.7(如今 7.3)的好成绩,更有人称之为这些年仅次于《拆弹专家 2》的作品。
为什么?
因为脱离了香港的语境之后。
那曾经的 " 癫狂 " 与 " 疯批 " 属性,毫无保留地爆发了出来——
绝地追击
Raid on the Lethal Zone
电影成本 1 亿,上映 5 天,票房仅 2300 万。
亏到姥姥家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阵容,或者排片,甚至宣传、题材等等等等。
但除此之外。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很 " 邱礼涛 " 的 " 新港式主旋律 ",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01
警匪片
乍一看,《绝地追击》就是妥妥的主旋律电影。
98 年洪水时期。
我国云南治安相对混乱,贩毒猖獗,再加上边境枪支泛滥,暴力事件并不鲜见,我国边防武警某部队与当地武装毒贩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毒贩 VS 武警。
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地追击》大体上也可以归到警匪片的类型里。
而且主打的一个港片快节奏。
粗糙。
但一开场就能抓人眼球。
边境小城,两名毒贩开车去自首,一路上提心吊胆地做心理建设。
可到了目的地,还没下车,就被截胡。
而且手法在当下的内地已经很难想象——
在派出所门口,两名杀手在另一辆车上直接用机枪扫射 + 扔手雷,当场打伤警察,打死其中一名自首的毒贩,还引爆汽车。
场面堪称恐怖袭击了。
而这种场面,不过只是《绝地追击》的开胃菜。
后边的电影里:
不论是崎岖山路上的摩托车特技,机枪对射;
还是狭窄楼道、仓库屋顶上的殊死搏斗,激烈交火;
亦或者是无人小镇上,惊险刺激的追车戏码。
(除了没有高楼大厦,没穿香港警服)
港式警匪片常见的动作戏码,这电影是一个不落。
回到剧情。
毒贩猖狂至此,公安肯定也不甘示弱。
省厅立刻成立专案组,还调集了武警部队全力参与侦破。
主角们就此出场:
一边是缉毒警察,比如黄尧饰演的缉毒警姚遥;
一边则是 "8077" 边防武警特战队,由孙季(俞灏明 饰)带领的一班队员们。
专业的缉毒警 + 火力更强的武警部队的组合,而且出于国情,还没有港片里常见的 " 内奸 "、" 卧底 " 设定。
在内地的警匪片里,基本上就是顶配。
更别说根据线报,专案组还获得了一个天赐良机:
毒贩即将从山中的制毒工厂里转移出大批毒品,而另一伙持枪劫匪正准备趁势打劫毒贩。
两方火并,渔翁得利。
时间,地点都已掌握。
警方只要做好埋伏,就可以轻松来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几乎必赢的局有什么好看的?
一张剧照告诉你:
右边这一排,都是牺牲的烈士遗照。
这么惨烈?
所以,再回头看电影开头的那句话。
在警匪片之外。
这部电影肯定还有别的东西。
02
灾难片
对于商业片来说,反派总是很容易被猜到,它往往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
尤其是一部 " 缉毒 " 的电影。
反派八成就会是十恶不赦的毒贩了。
如果你看完《绝地追击》就会发现,与其说反派是贩毒帮派,不如说,是 " 天灾 " ——
98 大洪水。
什么意思?
不但是电影全程都下着雨,给行动增添了阻力。
更是因为,这场洪水会时时刻刻要人的命。
一个例子。
前面说警方已经设好了埋伏,就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就在警方打了个大胜仗,准备清扫战场的时候。
泥石流突然爆发。
一时间众人躲闪不及,造成非战斗减员大半。
而主角团队呢?
队长孙季撤离的途中,为救小孩踩到了一个压发式地雷。
整整 40 分钟时间。
他仔细地脱下了鞋子,搬来了石头,正准备换脚离开时,洪水来了。
于是躲闪不及,瞬间爆炸。
这种 " 突如其来 ",却又现实无比的伤亡,一度让 Sir 想到了银河映像的那部《非常突然》。
与一般商业片里的 " 人定胜天 " 思维不同。
《绝地追击》里把天灾设定成一种了无可阻挡的外力,你无法去改变它,甚至无法和它争分夺秒,无法死里逃學生。
就像邱礼涛在采访中说的:
一个吸引我的最大的元素就是,它跟其他的警匪片很不一样。是在一个水灾、洪水的环境里面发生的。我不敢说从来没有过,但是如果你说是华语电影,我的印象中过去 10 年 20 年都没有过。
这样的设定直接让这场缉毒行动的困难程度,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从出发起,就遭遇滑坡,导致山道受阻,全员必须步行。
到沼泽,泥潭,洪水侵袭各种夺人性命。
即便有些桥段的设计显得有些牵强。
但无处不在的意外,毫无疑问,会让观众揪心不已。
甚至。
电影为了让武警官兵的牺牲更具有情感冲击,还做了一个设计:
任务开始的当天,正好是 8077 部队的建队周年,官兵家属们都早早相约从天南海北赶来,在这天探望亲人,并在部队营房里举行聚餐。
什么概念呢?
就是官兵们被临时安排这场缉毒任务的时候,他们在大雨、洪水、泥石流、沼泽中,与毒贩、与天灾殊死搏斗的时候。
他们的家人还在营房里,热切地等他们回来吃火锅。
有的是父母盼着儿子;有的是孩子盼着父亲;有的是妻子盼着丈夫,他们大多提前好久准备了行程,冒着大雨,翻山越岭来到这边境小城,可还没见上几面,没吃上一顿饭,官兵们就被抽调去执行任务。
接着就传来了亲人牺牲的消息。
故事的惨烈感直接拉满。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到这里,《绝地追击》的故事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
它展现了我国边防武警官兵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为了守卫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付出的牺牲,永远值得铭记。
可,对于创作者来说,这就够了么?
03
港片
回到开头那个题目," 港片 "。
港片的底色是什么?
对 Sir 来说,那就是抒发底层草根的不平事。
无论是黑帮片、喜剧片,甚至是恐怖片,大多的港片都是从底层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的不公、不满,以及冤屈。
于是他们会讽刺上位者。
会戏谑 " 正能量 "。
他们会期盼美好的未来,却并不愿意肯定当下,会赞扬每一种个性,却并不愿意赞美 " 服从 "。
这其实是与主旋律天然冲突的。
所以长久以来,港片式主旋律电影往往只会取其形而舍其神:把底色抛开,只在类型片上下功夫。
但对于邱礼涛来说。
他两个都要。
就像我们说他在 2020 年上映的《拆弹 2》里,在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身上大做文章一样。
除了普通观众习以为常的商业元素,他的电影里经常能看到内地影人少见的视角——对于底层,对于社会,对于现实,对于时事。
有一种罕见的尖锐。
放在这部电影身上,虽然在内地拍摄,虽然都是内地演员阵容,但邱礼涛依然保持了港片的本色。
在警匪片,灾难片类型之外,藏了不少很有意思的设计。
比如毒贩。
看起来是故事中最十恶不赦的存在?
但阿如那饰演的毒贩阿龙,却是一个 " 什么都不懂 " 的人。
他没有大名,不知道身份证,更不知道办银行卡需要身份证,对他来说,贩毒就是挣钱,挣钱的目的是给弟弟治病。
最大的幸福就是老大能多给父亲打五万块钱。
有一幕展现出了他的 " 残忍的天真 " ——
因为怀疑司机下车要逃走,他就开枪打死对方,但被问到,万一司机只是想下车尿尿呢,他有点懵,就去问被打伤还没死的司机,自己是不是开错了枪。
一脸做错了事的模样。
同样 " 残忍的天真 " 还出现在另一个毒贩,也是阿龙的小伙伴身上。
草丛追击中被打伤的毒贩,死前最后一个动作你绝对想不到:
是给武警官兵敬礼。
是嘲讽吗?
Sir 觉得更像是回归了初心:
这些生活在边境山区里的小孩们可能还没来得及接受完现代教育,就被贫穷裹挟进了贩毒大潮里。
敬礼,可能只是他所剩不多的教育印记。
人性,不仅仅是在毒贩身上,在官兵身上也一样:
史彭元饰演的战士刘春生,在追击毒贩的路上陷入了沼泽里,因为不想拖累同伴,他撒开了手。
但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是——
别让人知道我是这样死的。
对应的,是刘春生之前曾作为班级代表接收了电视采访,是家里作为退伍老兵的爷爷,胸前挂着的累累勋章。
当电影的视角,从警匪片,从灾难片,逐渐一步步聚焦于普通人遭遇的时候。
《绝地追击》逐步展露了獠牙:
比起正邪对立,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
当然,最狠的还是 " 见缝插针 " 的对比。
Sir 直接摆出来——
一边是钱波饰演的普通父亲因为儿子牺牲,在雨中开着水管默默流泪;一边是尤勇智饰演的厅长父亲,因为儿子最后活了下来,在结尾给妻子报平安欣慰孩子长大。
一边是战士们在泥潭里挣扎,亲人还在等他们吃火锅;一边是行动结束后,办公室里的大小干部们,没有几个去拿放在门口的便當。
一边是无止境的惨烈牺牲,三班出三人归;一边是简简单单的一句," 大家辛苦了 "。
……
当各种对比依次排开,Sir 只能说,邱导你真狠。
通过这些。
电影把故事逐渐从横向的正邪对立,放在了纵向境遇差异上。
很难说不知者无罪,也很难说暴雨泥石流有罪,但如果只归罪于贫困边境由于毒品泛滥带来的社会冲击。
可为什么最后有人能逃掉,却有人承担了所有?
甚至说。
这场吞噬所有人的山洪,真的只是洪水吗?
一个有趣的设计。
电影里九孔饰演的反派王老师。
秃头 + 背心 + 眼镜,开场一手拿刀,一手咂血,不论是造型还是风格,都有些致敬邱导自己的《八仙饭店》。
这边的反派都得是如此的穷凶极恶,才抵得上战士们的牺牲。
那另一边呢?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可以把本文第三部分的内容当作 Sir 的过度解读。
但是。
这种创作者与观众的辩论,表达者与解读者的交锋。
可能是一种趣味。
可能是一种胡诌。
但也可能只是明知不可为,但忍不住的不得已而为之。
只可惜的是,我们的电影。
还留下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