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他一發瘋,内娛又有好戲看了,歡迎閲讀。
國慶檔再添一部猛片:劉德華主演的《莫斯科行動》。
只是定睛再一看,導演:邱禮濤?
啥情況?
《掃毒 3》《暗殺風暴》《絕地追擊》《莫斯科行動》,邱禮濤這是三個月内連續上映了四部片?如果再加上可能會上的《海關戰線》,高產似那啥?
難怪有人説。
邱禮濤只管悶頭拍片,不管上映,也不在乎質量。
但。
真的不在乎質量嗎?
正在上映的這部邱禮濤新片,不但取得了開分 7.7(如今 7.3)的好成績,更有人稱之為這些年僅次于《拆彈專家 2》的作品。
為什麼?
因為脱離了香港的語境之後。
那曾經的 " 癫狂 " 與 " 瘋批 " 屬性,毫無保留地爆發了出來——
絕地追擊
Raid on the Lethal Zone
電影成本 1 億,上映 5 天,票房僅 2300 萬。
虧到姥姥家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陣容,或者排片,甚至宣傳、題材等等等等。
但除此之外。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很 " 邱禮濤 " 的 " 新港式主旋律 ",恐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
01
警匪片
乍一看,《絕地追擊》就是妥妥的主旋律電影。
98 年洪水時期。
我國雲南治安相對混亂,販毒猖獗,再加上邊境槍支泛濫,暴力事件并不鮮見,我國邊防武警某部隊與當地武裝毒販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毒販 VS 武警。
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地追擊》大體上也可以歸到警匪片的類型裏。
而且主打的一個港片快節奏。
粗糙。
但一開場就能抓人眼球。
邊境小城,兩名毒販開車去自首,一路上提心吊膽地做心理建設。
可到了目的地,還沒下車,就被截胡。
而且手法在當下的内地已經很難想象——
在派出所門口,兩名殺手在另一輛車上直接用機槍掃射 + 扔手雷,當場打傷警察,打死其中一名自首的毒販,還引爆汽車。
場面堪稱恐怖襲擊了。
而這種場面,不過只是《絕地追擊》的開胃菜。
後邊的電影裏:
不論是崎岖山路上的摩托車特技,機槍對射;
還是狹窄樓道、倉庫屋頂上的殊死搏鬥,激烈交火;
亦或者是無人小鎮上,驚險刺激的追車戲碼。
(除了沒有高樓大廈,沒穿香港警服)
港式警匪片常見的動作戲碼,這電影是一個不落。
回到劇情。
毒販猖狂至此,公安肯定也不甘示弱。
省廳立刻成立專案組,還調集了武警部隊全力參與偵破。
主角們就此出場:
一邊是緝毒警察,比如黃堯飾演的緝毒警姚遙;
一邊則是 "8077" 邊防武警特戰隊,由孫季(俞灏明 飾)帶領的一班隊員們。
專業的緝毒警 + 火力更強的武警部隊的組合,而且出于國情,還沒有港片裏常見的 " 内奸 "、" 卧底 " 設定。
在内地的警匪片裏,基本上就是頂配。
更别説根據線報,專案組還獲得了一個天賜良機:
毒販即将從山中的制毒工廠裏轉移出大批毒品,而另一夥持槍劫匪正準備趁勢打劫毒販。
兩方火并,漁翁得利。
時間,地點都已掌握。
警方只要做好埋伏,就可以輕松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可能有人會問,這種幾乎必赢的局有什麼好看的?
一張劇照告訴你:
右邊這一排,都是犧牲的烈士遺照。
這麼慘烈?
所以,再回頭看電影開頭的那句話。
在警匪片之外。
這部電影肯定還有别的東西。
02
災難片
對于商業片來説,反派總是很容易被猜到,它往往是某個人,或者某個組織。
尤其是一部 " 緝毒 " 的電影。
反派八成就會是十惡不赦的毒販了。
如果你看完《絕地追擊》就會發現,與其説反派是販毒幫派,不如説,是 " 天災 " ——
98 大洪水。
什麼意思?
不但是電影全程都下着雨,給行動增添了阻力。
更是因為,這場洪水會時時刻刻要人的命。
一個例子。
前面説警方已經設好了埋伏,就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事實上也确實如此,但,就在警方打了個大勝仗,準備清掃戰場的時候。
泥石流突然爆發。
一時間眾人躲閃不及,造成非戰鬥減員大半。
而主角團隊呢?
隊長孫季撤離的途中,為救小孩踩到了一個壓發式地雷。
整整 40 分鍾時間。
他仔細地脱下了鞋子,搬來了石頭,正準備換腳離開時,洪水來了。
于是躲閃不及,瞬間爆炸。
這種 " 突如其來 ",卻又現實無比的傷亡,一度讓 Sir 想到了銀河映像的那部《非常突然》。
與一般商業片裏的 " 人定勝天 " 思維不同。
《絕地追擊》裏把天災設定成一種了無可阻擋的外力,你無法去改變它,甚至無法和它争分奪秒,無法死裏逃學生。
就像邱禮濤在采訪中説的:
一個吸引我的最大的元素就是,它跟其他的警匪片很不一樣。是在一個水災、洪水的環境裏面發生的。我不敢説從來沒有過,但是如果你説是華語電影,我的印象中過去 10 年 20 年都沒有過。
這樣的設定直接讓這場緝毒行動的困難程度,上升了一個數量級。
從出發起,就遭遇滑坡,導致山道受阻,全員必須步行。
到沼澤,泥潭,洪水侵襲各種奪人性命。
即便有些橋段的設計顯得有些牽強。
但無處不在的意外,毫無疑問,會讓觀眾揪心不已。
甚至。
電影為了讓武警官兵的犧牲更具有情感衝擊,還做了一個設計:
任務開始的當天,正好是 8077 部隊的建隊周年,官兵家屬們都早早相約從天南海北趕來,在這天探望親人,并在部隊營房裏舉行聚餐。
什麼概念呢?
就是官兵們被臨時安排這場緝毒任務的時候,他們在大雨、洪水、泥石流、沼澤中,與毒販、與天災殊死搏鬥的時候。
他們的家人還在營房裏,熱切地等他們回來吃火鍋。
有的是父母盼着兒子;有的是孩子盼着父親;有的是妻子盼着丈夫,他們大多提前好久準備了行程,冒着大雨,翻山越嶺來到這邊境小城,可還沒見上幾面,沒吃上一頓飯,官兵們就被抽調去執行任務。
接着就傳來了親人犧牲的消息。
故事的慘烈感直接拉滿。
對大部分觀眾來説,到這裏,《絕地追擊》的故事其實已經達到了目的——
它展現了我國邊防武警官兵不畏犧牲的精神,他們為了守衞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付出的犧牲,永遠值得銘記。
可,對于創作者來説,這就夠了麼?
03
港片
回到開頭那個題目," 港片 "。
港片的底色是什麼?
對 Sir 來説,那就是抒發底層草根的不平事。
無論是黑幫片、喜劇片,甚至是恐怖片,大多的港片都是從底層的視角出發,講述他們的不公、不滿,以及冤屈。
于是他們會諷刺上位者。
會戲谑 " 正能量 "。
他們會期盼美好的未來,卻并不願意肯定當下,會贊揚每一種個性,卻并不願意贊美 " 服從 "。
這其實是與主旋律天然衝突的。
所以長久以來,港片式主旋律電影往往只會取其形而舍其神:把底色抛開,只在類型片上下功夫。
但對于邱禮濤來説。
他兩個都要。
就像我們説他在 2020 年上映的《拆彈 2》裏,在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身上大做文章一樣。
除了普通觀眾習以為常的商業元素,他的電影裏經常能看到内地影人少見的視角——對于底層,對于社會,對于現實,對于時事。
有一種罕見的尖鋭。
放在這部電影身上,雖然在内地拍攝,雖然都是内地演員陣容,但邱禮濤依然保持了港片的本色。
在警匪片,災難片類型之外,藏了不少很有意思的設計。
比如毒販。
看起來是故事中最十惡不赦的存在?
但阿如那飾演的毒販阿龍,卻是一個 " 什麼都不懂 " 的人。
他沒有大名,不知道身份證,更不知道辦銀行卡需要身份證,對他來説,販毒就是掙錢,掙錢的目的是給弟弟治病。
最大的幸福就是老大能多給父親打五萬塊錢。
有一幕展現出了他的 " 殘忍的天真 " ——
因為懷疑司機下車要逃走,他就開槍打死對方,但被問到,萬一司機只是想下車尿尿呢,他有點懵,就去問被打傷還沒死的司機,自己是不是開錯了槍。
一臉做錯了事的模樣。
同樣 " 殘忍的天真 " 還出現在另一個毒販,也是阿龍的小夥伴身上。
草叢追擊中被打傷的毒販,死前最後一個動作你絕對想不到:
是給武警官兵敬禮。
是嘲諷嗎?
Sir 覺得更像是回歸了初心:
這些生活在邊境山區裏的小孩們可能還沒來得及接受完現代教育,就被貧窮裹挾進了販毒大潮裏。
敬禮,可能只是他所剩不多的教育印記。
人性,不僅僅是在毒販身上,在官兵身上也一樣:
史彭元飾演的戰士劉春生,在追擊毒販的路上陷入了沼澤裏,因為不想拖累同伴,他撒開了手。
但他死前最後一句話是——
别讓人知道我是這樣死的。
對應的,是劉春生之前曾作為班級代表接收了電視采訪,是家裏作為退伍老兵的爺爺,胸前挂着的累累勳章。
當電影的視角,從警匪片,從災難片,逐漸一步步聚焦于普通人遭遇的時候。
《絕地追擊》逐步展露了獠牙:
比起正邪對立,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
當然,最狠的還是 " 見縫插針 " 的對比。
Sir 直接擺出來——
一邊是錢波飾演的普通父親因為兒子犧牲,在雨中開着水管默默流淚;一邊是尤勇智飾演的廳長父親,因為兒子最後活了下來,在結尾給妻子報平安欣慰孩子長大。
一邊是戰士們在泥潭裏掙扎,親人還在等他們吃火鍋;一邊是行動結束後,辦公室裏的大小幹部們,沒有幾個去拿放在門口的便當。
一邊是無止境的慘烈犧牲,三班出三人歸;一邊是簡簡單單的一句," 大家辛苦了 "。
……
當各種對比依次排開,Sir 只能説,邱導你真狠。
通過這些。
電影把故事逐漸從橫向的正邪對立,放在了縱向境遇差異上。
很難説不知者無罪,也很難説暴雨泥石流有罪,但如果只歸罪于貧困邊境由于毒品泛濫帶來的社會衝擊。
可為什麼最後有人能逃掉,卻有人承擔了所有?
甚至説。
這場吞噬所有人的山洪,真的只是洪水嗎?
一個有趣的設計。
電影裏九孔飾演的反派王老師。
秃頭 + 背心 + 眼鏡,開場一手拿刀,一手咂血,不論是造型還是風格,都有些致敬邱導自己的《八仙飯店》。
這邊的反派都得是如此的窮兇極惡,才抵得上戰士們的犧牲。
那另一邊呢?
當然,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也可以把本文第三部分的内容當作 Sir 的過度解讀。
但是。
這種創作者與觀眾的辯論,表達者與解讀者的交鋒。
可能是一種趣味。
可能是一種胡謅。
但也可能只是明知不可為,但忍不住的不得已而為之。
只可惜的是,我們的電影。
還留下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