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比音勒芬,败家的中年男人不够用了,欢迎阅读。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颖宝
中年男性的钱包,世界上最难撬开的东西之一,而一旦撬开就赚麻了,就像是茅台,以及吸金能力堪比茅台的比音勒芬。
这个 logo 画着" 打高尔夫的男人 "的中高端服饰品牌,成立于 2003 年,在 2011-2023 年连续 13 年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稳定得让安踏、李宁看了都沉默。
比音勒芬在 2023 年的营收已超 35 亿元了,2024 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又取得 30 亿元。
若看到毛利率,估计连 LV 也要沉默。2024 年上半年,比音勒芬毛利率为 77.86%,远超 LV 母公司 LVMH 集团 68.8% 的毛利率。与中国男装品牌的差距更大,同一时期,海澜之家毛利率为 45.21%%、七匹狼毛利率为 49.7%。毛利率与定价话语权挂钩,因此有网友调侃:" 比音勒芬都快成保值品了。"
但也有人迷惑道:" 听起来这么火的品牌,为什么我却没印象呢?" 小红书、抖音上关于比音勒芬的内容,流量高的大多仍为科普向。
实际上,这种消费错位存在于比音勒芬的多个方面。当三四线中年男性在排队抢购时,一线城市的 00 后还在问另一个 00 后:" 谁在买这种又土又贵的衣服?"
" 买比音勒芬的人不上小红书 "
在比音勒芬的店里,你仍能看到印满格子图案的衬衫、三色拼配的条纹 POLO 衫,以及平铺小 logo 的冲风衣,让人想起了 POLO 衫领子竖起来穿的年代。
比音勒芬也搞联名营销,比如与故宫合作的 " 锦上添花系列 ",但同样在网上引发争论:" 在 T 恤上印满大红大蓝大绿的刺绣花卉图案,谈不上有美感。"
定价却与潮流规律相悖。比音勒芬旗下有两个主品牌,比音勒芬主标的价格在 1500-8000 元区间,比音勒芬高尔夫的价格在 1500-5000 元区间。
细看产品线,天猫旗舰店上,比音勒芬的核心品类男士 POLO 衫卖 680-2380 元、男士短袖 T 恤卖 525-1214 元,定价比客群相近的七匹狼和 " 男人的衣柜 " 海澜之家贵了 5-6 倍。以男士 POLO 衫为例,七匹狼 100 多元就有交易,最贵也就 533 元,海澜之家甚至有 100 元以下的。
但在 " 比音勒芬卖不卖得出去 " 问题上,咱们都多虑了。仅在 2019-2023 年间,比音勒芬的销量便从约 265.6 万件,增长至 438.5 万件,而且并非靠降价实现。恰恰相反,同一时期内,其毛利率从 67.78% 升至 78.61%、净利率从 22.27% 提高至 25.76%。两组数据映射出,比音勒芬近年可能存在涨价行为。
越卖越多,又越卖越贵,造就了比音勒芬的吸金力。自上市的 2016 年起,截至 2023 年,其净利润从 1.33 亿元增至 9.11 亿元,翻了近 7 倍,涨幅比安踏还猛。后者在 2016-2023 年间净利润翻了 4.3 倍(23.86 亿元至 102.36 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比音勒芬净利润再同比增长 0.55% 至 7.6 亿元。
比款式与业绩更令人迷惑的,是品牌文化。
比音勒芬品牌根植于高尔夫文化,Logo 的设计灵感与拉夫劳伦近似,前者是 " 打高尔夫的男人 ",后者是 " 骑马的男人 ",都指向欧洲上流社会运动。自 2013 年起,比音勒芬就一直担任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的官方赞助商。比音勒芬沿用了 22 年的英文名 Biemlfdlkk,则源自一名法国设计师的名字,直至 2025 年 1 月才调整为拼写更简单的 Biemlofen。
很多人因此误认为,比音勒芬是欧洲奢侈品牌。但实际上,比音勒芬是国产品牌,创始人是来自浙江温州的谢秉政,公司总部位于广东广州。
谢秉政之所以瞄准高尔夫服饰赛道,是因为在 2003 年比音勒芬成立之时,恰在 " 非典时期 "。彼时户外运动在国内兴起,打高尔夫晋升为中产群体的新潮流。
但这仍不能解释比音勒芬的成功。直至 2022 年,中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仍为 97.5 万人,意味着高尔夫渗透率仅 0.069%,相较 2017 年的 0.08% 甚至还下降了。
比音勒芬的 " 目标客户 " 相当有限,除非,买的人不打高尔夫,但希望成为高尔夫文化所代指的群体。
今年初,有人在小红书提问:" 这么一个不中不洋、设计老气、价格贵、赛道冷门的品牌,吸引力是什么?" 评论区有人笑道:
" 在这里问没用,买比音勒芬的人不上小红书。"
造梦中年男性
到机场转一圈,或许就有答案了。
比音勒芬的主场在实体店,线下渠道销售额占比高达 94.5%,其中又以机场、高铁站为核心销售点。
比音勒芬官网显示,截至 2023 年底,其拥有 607 家直营店,其中包括 69 机场店,几乎涵盖国内所有大型机场。2021 年,比音勒芬还与永达传媒高铁传播战略合作,其广告由此登上全国高铁大屏。
在飞机出行已然普及的今天,机场仍是筛选消费力群体的场所。比音勒芬的财报亦印证了这一点,2023 年其在机场、高铁渠道的直营店毛利率,比线上、加盟店的毛利率高出 10 个百分点以上,达到 83.14%。
比音勒芬的品牌形象由此与 " 商务精英 " 捆绑,高尔夫文化则强化了这一点,将影响力辐射至机场 / 高铁之外。
" 我爸不那么依赖网络,获取咨询的渠道更多是线下,而开在机场里的店,他都认为是国际大牌,更何况价格也不便宜。认准了一个品牌,他就会一直买下去。"一名网友与爸爸对话后,如此总结道。
这是比音勒芬消费者的缩影。
浙商证券发布于 2019 年的报告显示,买比音勒芬的群体,月可支配收入 3 万元左右;年龄在 35 岁 -55 岁之间,40 岁以上为主力人群、占比约 35%;注重品牌,价格敏感性低;注重体验与产品质量,品牌忠诚度高。
另据一位服装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虎嗅采访时的补充,此群体中有想当一部分集中在下沉市场,身份是中小企业主、高管以及公务员。
" 不缺钱的三四线城市中年男性 " 形象,跃然纸上。
年轻人大呼 " 看不懂 " 的款式设计,实际上也是吸引力之一。当然不是说中年男性净买 " 丑衣服 ",而是比音勒芬的版型能更有效地遮盖发福的身材。
比如,比音勒芬在肚子附近的衣料采用收缩性更强的材质,并将腰线整体上移,让啤酒肚不显紧绷;针对亚洲人脖颈弧度设计成微八小领型,让脖子看起来更修长挺拔。
这些细节显然踩中了中年男性的痛点,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 1000 名比音勒芬消费者中,有高达 65% 的人表示,买该品牌的 T 恤和裤子主要是因为版型宽松,穿着舒服自在。
" 至于拉夫劳伦,可能有点太时尚了。" 有人如此说道。这里的时尚,或许正与 " 修身 " 有关。
一直被拿来对比的拉夫劳伦和比音勒芬,近年也出现了命运分野。前者搭载互联网话题在年轻群体翻红,后者在线下继续为中年男性造精英梦。
造不出第二个比音勒芬
但若不触及年轻人,中年男性终有不够用的一天。
虽然整体上看,比音勒芬的业绩仍处上涨趋势,但从 2023 年一季度至今,营收和净利润已连续 7 个报告期增速放缓。在 2024 年三季度,更是首次出现下滑,营收同比下降 4.37% 至 10.64 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 17.32% 至 2.83 亿元。
产品吸引力式微,是对财报数据的具化。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比音勒芬的存货为 8.88 亿元,同比增长 28.2%;存货周转天数为 304 天,较去年同期延长了 8 天。
察觉到市场变化的比音勒芬也在求变,比如曾邀请丁禹兮、赵今麦、宋威龙、张婧仪等艺人为品牌助阵,但据 2024 年 6 月的报道,90 后在比音勒芬消费者中仅占 19%。比音勒芬仍未追上时代大潮,淘宝数据显示,2024 年双 11 的成交额中,有超 50% 来自 90 后、00 后。
不过,相较品牌年轻化改革,比音勒芬似乎更想深化高端化形象,造出第二个、第三个比音勒芬,以拓展中高消费力群体。
2023 年,比音勒芬斥资超 7 亿元收购意大利男装品牌 CERRUTI1881、英国男装品牌 KENT&CURWEN,两者均拥有近百年历史底蕴、曾被欧洲皇室成员和时尚人士穿着。比音勒芬还请来了 Alexander McQueen 的前设计总监 Daniel Kearns,担任 KENT&CURWEN 的首席创意官。
同年,创始人谢秉政曾在公司 20 周年庆典上表示,到 2033 年,比音勒芬主标营收将超 150 亿元、比音勒芬高尔夫营收将超 50 亿元、CERRUTI 1881 营收将超 50 亿、KENT&CURWEN 营收将超 30 亿元,并喊出成为 " 全球奢侈品集团 " 的目标。
2024 年中,比音勒芬还宣布,将投资不超过 23 亿元在广州建设新的 " 超级总部 "。总部将包含国际时尚产业总部、国际时尚发布中心、高端面料研发中心等。
" 原来比音勒芬是要做中国的 LVMH。"当时就有网友笑言道。
但目前,不仅比音勒芬自身业绩下滑,昔日的吸金神话,也未能复制到 CERRUTI1881 和 KENT&CURWEN 上。2023 年,比音勒芬运作这两个品牌的子公司广州厚德载物净亏损约 4422 万元;2024 年上半年,净亏损额增加至约 7510 万元。
另外,比音勒芬早在 2018 年就收购的意大利男装品牌 CARNAVAL DE VENISE,天猫旗舰店目前仍只有 5 万多粉丝,月销量最高的商品仅 14 人付款,而且是断码清仓的羽绒服。
新总部的建设项目,也衍生出更多争议,因为 23 亿元的投资金额约等于比音勒芬前三年的净利润总和。在投资者看来,这种 " 面子工程 " 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实属没必要,还有可能会 " 把自己撑死 "。
比音勒芬给中年男性造的梦,或终将成为自己的一场梦。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比音勒芬为什么没有平替 " 背后,指向了品牌固定且固化的消费群体。而且在消费平替的风潮下,比音勒芬向上突围只会更加艰难。
别人造不出比音勒芬的平替,后者也造不出 " 第二个比音勒芬 "。
参考资料:
中国服装圈《" 衣中茅台 " 比音勒芬的业绩也开始下滑》
虎嗅《这个千元 T 恤品牌,年赚 9 亿》
有意思报告《中年男人过年,流行 " 年薪百万穿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