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130亿,家电巨头收购了汽车媒体,欢迎阅读。
家电巨头跨界收购新动作
近日,海尔集团宣布通过旗下子公司卡泰驰控股以 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0 亿元)收购汽车之家 41.91% 的股权,正式成为其控股股东。交易完成后,平安财险仍将作为汽车之家的重要股东之一,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剩余股份。
此次收购使卡泰驰控股成为汽车之家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 41.91%。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将继续通过间接方式持有汽车之家约 5% 的股份。海尔集团在声明中表示,汽车之家将成为其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未来将在海尔与平安的共同支持下,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现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24 年 12 月,市场上就有传闻称海尔将跨界收购汽车之家,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如今,交易尘埃落定,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展现了其在该领網域的战略决心。
此前,有传言称海尔收购汽车之家后可能进行大规模裁员,但汽车之家 CEO 杨嵩通过内部信向全体员工明确表示,此次交易不会导致裁员,公司业务将保持正常运转。
事实上,海尔近年来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不断加深。早在 2017 年,海尔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品牌卡奥斯成立,其服务范围涵盖汽车行业,提供包括新能源电池管理解决方案、新能源模组 PACK 线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多项服务。2022 年,海尔集团进一步成立了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卡泰驰,并在二手车业务领網域持续扩张。目前,卡泰驰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 40 多家中高端二手车直营连锁店,旗下 9 家企业入选了 2023 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二手车经销商百强排行榜。此外,卡泰驰还涉足充电桩业务,进一步丰富了其汽车产业链布局。
随着卡奥斯、卡泰驰、汽车之家与海尔家电业务的深度融合,海尔有望在智能出行领網域实现更广泛的布局,进一步拓展其产业生态。
海尔接手汽车之家
回顾汽车之家的创业历程,不得不提及其创始人,也就是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赫赫有名的李想。早在创办汽车之家和理想汽车之前,李想就已是 IT 行业一位小有名气的创业者。凭借对电腦的深厚兴趣,他在高中时期便创建了显卡之家网站,后更名为泡泡网,成为其创业生涯的起点。
2004 年,泡泡网发展遭遇瓶颈,李想决定寻求新的创业方向。
彼时,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消费者对汽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时互联网上的汽车信息分散且质量参差不齐。李想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市场空白,决定创办一个专注于汽车信息的垂直网站,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汽车之家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专业的内容和便捷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汽车资讯的需求。汽车之家成立初期,主要以汽车资讯、车型库、用户口碑等内容为核心,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2007 年,秦致加入并担任 CEO,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商业化进程。通过精准的用户定位和高效的运营策略,汽车之家逐渐在汽车垂直领網域占据领先地位。
2008 年,汽车之家因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资金链紧张,公司引入澳洲电讯作为投资者。此后在 2013 年,汽车之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上市后,汽车之家加快了业务扩张步伐,逐步涉足汽车电商、金融、二手车等领網域。
2015 年,彼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萌芽已生,汽车媒体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变,从传统媒体时代开始向自媒体转变。同年,李想卸任汽车之家总裁,保留董事股东一职,后于 2016 年 9 月辞去汽车之家董事职务,全面投入理想汽车的创业进程中。
最终,实力雄厚的中国平安成功完成了对汽车之家的收购。据了解,中国平安在 2016 年 4 月以 1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汽车之家 47.4% 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平安仍通过其子公司 Yun Chen Capital Cayman 持有汽车之家 44.13% 的股权。
在平安入主后,迅速对汽车之家的创始团队进行了调整,任命平安系高管陆敏为董事长兼 CEO,并引入具有平安信托背景的康雁、王俊朗等高管,全面接管公司管理权。平安的意图非常明确,即通过汽车之家这一平台,将平安产险、平安银行等业务渗透到汽车市场。为此,平安大力推动汽车之家从 " 内容垂直平台 " 向 " 一站式汽车生活服务提供商 " 转型,提出了 " 生态化 " 战略,目标是覆盖 " 看车 - 买车 - 用车 - 换车 " 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具体措施包括构建 " 内容生态 + 工具平台 + 交易平台 " 的闭环,并将其融入平安车生态圈,与平安产险、平安银行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在中国平安控股期间,汽车之家在 2020 年达到了业绩巅峰,营业收入高达 90.86 亿元,净利润更是创下了 34.05 亿元的历史新高,并于 2021 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21 年 3 月,汽车之家的总市值一度逼近 1000 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
然而,尽管双方经过了 8 年的磨合,但在 " 汽车 + 金融 " 的商业化协同效应上进展有限。平安时代的汽车之家更像是一个流量工具,而非战略核心。随着公司重心的变化以及媒体平台竞争的加剧,作为汽车之家流量基石的媒体业务也开始面临挑战。2024 年第三季度,汽车之家的媒体收入同比骤降 31.7%,净利润缩水 23.9%。此外,2024 年汽车之家的员工总数减少了 1096 人,部分业务线如天天拍车被整合。这些因素为平安的退出埋下了伏笔。
家电巨头剑指汽车行业
作为国内领先的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近年来将自身定位为 " 美好生活与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 ",并在汽车行业展开了多项布局。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业内就曾传出海尔计划造车的消息。尽管海尔最终明确表示 " 不造整车 ",但这并未阻碍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深入布局。
早在 2015 年,海尔旗下的 HOPE 开放平台与佛吉亚签署合作協定,旨在整合用户、需求、创意和技术资源,实现全创新链的共享。随后,海尔于 2017 年成立了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于次年与房车品牌康派斯达成合作。2020 年,海尔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向上海博泰车联网注资,进一步拓展其在汽车领網域的布局。
2021 年,海尔与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奇瑞汽车合资成立了安徽海行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卡奥斯平台为基础,专注于存储支持服务、信息系统运维、数据处理、物联网技术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等领網域,致力于打造大规模定制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2 年,海尔成立了卡泰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定制化商用车、二手车交易及充电桩等业务。此外,海尔资本还投资了多家汽车相关企业,包括汽车互联网科技公司飞驰镁物、汽车监测设备制造商赛赫智能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彤明高科等。
2024 年 1 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进一步强调,公司战略将聚焦于智慧住居和产业互联网两大领網域。在产业互联网领網域,海尔计划做强三大平台,并深耕四大垂直行业,分别是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城市治理产业互联网、汽车产业互联网和新能源产业互联网。
从行业趋势来看,近年来家电行业与汽车行业的跨界合作持续升温。
事实上,海尔并非唯一涉足汽车行业的传统家电制造商。早在 2016 年,格力电器就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最终联合万达等公司通过增资協定获得珠海银隆 22.388% 的股权。2021 年 8 月,格力电器以 18.28 亿元竞得银隆 30.47% 的股权,实现控股并将其更名为 " 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 12 月,格力电器再次斥资 10.15 亿元收购格力钛 24.54% 的股权,使其表决权增至 72.47%。
另一家电巨头美的也早早布局汽车行业。2003 年,美的曾尝试收购多家商用车公司,并在昆明和长沙设立客车生产基地,但由于经营不善,最终于 2009 年退出整车制造,转而专注于电机、汽车空调压缩机等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2017 年,美的收购了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库卡的多数股权;2018 年,美的成立了威灵汽车部件公司,主要生产驱动电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动压缩机和助力转向电机等零部件。
此外,家电巨头创维也选择了与海尔、格力、美的不同的路径,更倾向于整车制造。2010 年,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在南京成立开沃新能源汽车,主要生产新能源巴士和卡车等商用车。2017 年,开沃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并于 2019 年发布天美汽车品牌,首款车型天美 ET5 于 2020 年 10 月上市。2021 年 4 月,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天美 ET5 也先后更名为创维 ET5 和创维 EV6。然而,创维汽车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23 年全年销量仅为 1.86 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的 46%。
随着传统家电市场逐渐饱和,海尔、格力、美的、创维等行业巨头正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智能电动汽车作为依托庞大产业链的大宗消费品,被视为未来的朝阳产业。
小米 SU7 的发布及其与米家智能家居的联动功能,如隔空操作家电等,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这一跨界成果也为传统家电制造商展示了智能汽车与家电产业联动的巨大潜力。
收购 + 投资,海尔打造新生态
在宣布收购汽车之家的同时,海尔集团还完成了另一笔重要交易。
2 月 16 日,海尔集团与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纪德法、刘丽萍、纪翌签署協定,收购其持有的上市公司 10% 的股份及 19.24% 的表决权。交易完成后,海尔旗下的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将成为新时达的控股股东,海尔也将间接成为新时达的实际控制人。此外,海尔还计划认购新时达定向发行的股票,完成后将合计持有上市公司 26.83% 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新时达成立于 1995 年,2010 年在深交所 A 股上市。公司最初以电梯控制系统为核心业务,随后逐步扩展至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等领網域。在当前热门的机器人赛道,新时达已深耕多年,其机器人业务涵盖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及系统集成,主要产品包括关节型机器人和众为兴 SCARA 机器人两大品类。
这一交易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军机器人领網域。长期以来,大众对海尔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上。然而,通过一系列跨界收购,海尔已构建了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 三驾马车 " 并行的格局。
在大健康产业生态方面,海尔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样在今年 2 月,海尔集团宣布以 125 亿元巨资成功收购上海莱士。上海莱士自 1988 年成立以来,一直是血液制品领網域的领军企业,业务涵盖原料血浆采集、血液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其核心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领網域。
通过收购上海莱士,海尔不仅填补了其在血液产业链上的空白,还进一步打通了 " 血液制品、血液低温存储、物联网血液解决方案 " 的全产业链条,完善了其在大健康领網域的布局。类似的案例还包括 2019 年收购星普医科(后更名为盈康生命)。
如今,随着海尔入主汽车之家,其生态布局更加完善。海尔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曾表示:" 只有忘掉海尔,才能成就生态。" 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海尔打造产业生态的理念。
目前,海尔重点发展的三大赛道中,仅有智慧家居与其传统家电品牌高度相关。大健康产业和产业互联网则分别以 " 盈康一生 " 和 " 卡奥斯 " 为核心品牌。其中," 盈康一生 " 旗下拥有海尔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莱士三家上市公司,而 " 卡奥斯 " 则统领卡泰驰、海纳云、纳晖等数字经济产业板块。
这种跨界布局不仅有助于海尔在不同业务板块中 " 因地制宜 " 地制定品牌策略和重构产业生态,还为其在资本市场的灵活运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跨界收购,在投资上海尔也是频频出手。
故事最先开始于 2010 年,彼时海尔资本正式成立,为海尔金控旗下的产业全生态投资平台。作为海尔旗下 CVC 平台,海尔资本肩负着为集团充当 " 前瞻性系统化布局的触角 " 的重要职责。海尔资本的投资领網域聚焦医疗健康、智能科技以及集团持有产业等。除关注科技项目技术含量外,更看重产业应用。
2015 年起,随着国内人民币基金的飞速发展,海尔资本也凭借自身优异投资业绩,获得外部 LP 认可,成为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
截至目前,海尔资本管理投资资产超 300 亿,总投资额超 100 亿,共计 130 余个投资项目。
在跨界收购和对外投资的布局下,海尔打造的生态景象终将浮现在消费者面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作者:王涛,编辑:吾人,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