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德国制造有“匠心”,中国制造有“风骨”,欢迎阅读。
作 者丨耿康祁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5 月 28 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 C919 全球首飞成功。
6 月 6 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与航空母舰并称为造船工业明珠的 " 爱达 · 魔都号 ",正式出坞。
中国制造的屡屡突破,引发亿万国人点赞,也勾起了一些艰难岁月的集体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克服了种种困难,自主研发了两弹一星、歼 -20、高铁、新能源汽车……重重挑战中,中国科技力量与科技企业创造了很多不可能的伟业。
而其背后支撑着的精神底色,到底是什么?
在现代经济文明中,每个商业社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与之相应的商业文化 " 标签 "。
比如提到德国和日本,人们首先想到 " 工匠精神 ";提到美国、英国,人们无不对其企业管理学和战略思想,津津乐道。
有数千年商业史的中国,它的商道是什么?时下火热的新能源和两轮电动车赛道,或许都能诠释这一问题。
乘联会公布的 5 月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比亚迪毋庸置疑再次夺得销量第一;而在两轮电动车领網域,问世后的绿源液冷电动车销量累计突破 800 万台,搭载液冷技术的全能旗舰 S70 在今年一经推出,首销全网爆卖超 3.5 万台,一举斩获京东平台电摩熱賣榜第一、店铺销售额第一、单品销售额第一。
两大品牌的成长崛起时间线,有着不可思议的交集。
1995 年,当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的王传福创始比亚迪品牌时,它还是低端汽车的代名词。1996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专业的绿源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倪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发明电动车的技术奠基人之一,并创立了掀起国内电动车行业 " 星星之火 " 的绿源。
从一个低端汽车同义词,到力压特斯拉成为占有 38.1% 市场份额的 " 王者 ",比亚迪用了二十多年,其中近 20 年都在死磕技术。
他说," 首先要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是业内顶级水平;混动技术则被网友划分为两种,比亚迪和其它。
而两轮电动车行业直到 2000 年前后,随着一纸 " 禁摩令 " 出台,电动车才成为居民出行首选。但电动车随着高速增长抢夺市场,却忽略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的行业野蛮发展。
结果是,直到今天,电动车产品平均寿命三四年导致消费体验大打折扣。越发同质化的产品,也为经销商、品牌厂商带来了价格战危机。
面对产业困窘,有人扼腕叹息、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默默坚守,成为一股清流。
彼时,倪捷带领的绿源,并没有惊慌失措地随着大流去打营销战、渠道战。
反而,他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扎扎实实做技术。
为此,倪捷带领绿源对轮毂式电机进行突破瓶頸更新,研发液冷电机,以给电动车强劲的 " 心脏 "。他说," 一部车骑 10 年,这是我的理想。"
正如王传福所言," 坚持很重要 "。当年比亚迪为造电动车股价腰斩 40%,但王传福没有放弃。绿源,同样在技术路线的坚持上,走了 20 年。
6 月 15 日,搜狐公司董事局兼 CEO 张朝阳在其直播节目《Boss1+1》中,专门以 " 液冷,大有可为!" 为话题,再度对话倪捷。
双方一致认为:技术是企业向上生长的营养液。
绿源以液冷技术为核心的液冷集成系统、液冷电机等技术创新,不仅拉开了两轮电动车从 " 易耗型消费品 " 向 " 耐用型消费品 " 迭代的序幕, 且在上一代电动车的基础架构层进行了技术迭代,让绿源液冷电动车以接近理想的电驱性能和寿命存续,成为第二代电动车及产业转折期的标志性产品。
倪捷在《Boss1+1》中表示," 第二代电动车设计理论寿命长、故障率低、使用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点,其实并不容易。"
不仅如此,绿源和比亚迪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家中国企业。所以比亚迪车型是中国朝代命名,车上所有的按键都用汉字。
倪捷则动情地说," 两轮电动车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在中国出生、长大、成熟,从容地走出国门,这是中国人自己蹚出来的路。"
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风骨。
风骨,是中国人的一种气质,是骨子里的顽强,是走得慢但从未后退的信念,是支撑中国人成长的核心,也是中国科技和中国企业在逆境向上的支柱。
在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这里,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论,拥有愚公移山般的战略坚守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家国情怀,就是真正的 " 风骨 "。
可以说,绿源真正实现了中国两轮电动车产业的代际引领和颠覆性创新。
而这背后,正是在长达 26 年的创业历程中,倪捷将知识分子的风骨毫无保留地承接到企业经营理念中,并长期构建原创技术研究体系的必然结果。
正如王传福所言:抓住行业痛点、解决市场问题、坚守技术理念,企业因此而伟大。
身穿蓝色或黄色外卖制服,脚踩电动车,风驰电驱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他们,被称为外卖员。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无论风雨日晒、无论车流喧嚣,总会被他们及时送到顾客手中。
如今,外卖员群体已远超 700 万人,叠加一些使用电动车送快递的人群,其数目可达千万级。
这意味着,电动车的耐用、安全和品质,成为保障灵活就业人群生产力水平和就业环境的刚需产品特质。
对此,倪捷就曾提出 " 制造电动车,一定要对生命有足够的敬畏之心。"
同时,在国民出行领網域,一个可能打破常识的事实是: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 4 亿辆,即每 4 人中就拥有 1 辆两轮电动车,规模超越汽车;截至 2022 年上千亿的市场销售额,则超过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
可见,电动车产业未来,早已关乎国计民生。
在松下、雅马哈等日产电动车在国内大行其道时,倪捷就断定电动车会成为中国人的大众消费品。
当电动车面临交通安全及合规争议,倪捷挺身而出,成为最为人熟知的 " 行业斗士 "。他甚至放下创业关键期的绿源发展,长期为行业正名、为产业兴亡奔波。
直到 2018 年 5 月,国家标准委发布相关国家标准后,倪捷心底的一块石头才彻底落下:" 国家把 ‘准生证’发给我们了,未来怎么生长就按规矩来。"
当两轮电动车,正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一极。倪捷和绿源关注的重点,也开始面向出海和原料战略安全等更为广阔的产业使命、家国使命。
倪捷曾强调,相较于汽车、家电等产品,两轮电动车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走出国门前,先要把问题关进实验室,以制造汽车的标准来打造两轮车。
因此,绿源率先在国内完成了从易耗品到耐用品的品质更新,进而去进军全球市场。" 这也是我们,代表第二代中国制造出海的底气所在。"
王传福在押注新能源时,曾提出中国有 72% 的石油依靠进口,因此中国发展电动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紧迫性,比亚迪有责任通过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倪捷同样认为,做更耐用的电动车,就是在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尤其是,铅、铜、稀土等大宗原材料占据电动车成本的 90% 以上。
中国制造在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既有中国高铁、中国 " 北斗 " 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也有华为、比亚迪、格力、绿源等在中国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持续践行品牌创新、技术自主和产业自强。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中国企业,依靠的正是技术创新、品质硬实力和自立自强的企业风骨。
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下,企业科技力量的风骨长存,更是助推产业及国家内循环的重要方向。
过去十年,我国两轮电动车进入 " 狂飙 " 式发展周期。据艾瑞咨询 2022 年数据显示,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规模达到 5010 万辆,年增长率达 15%。
面对下一个千亿级的产业,26 年来绿源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立足国情、行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的国产化;并以高质量产品品质,解决用户最刚需的耐用需求。
同时,绿源本着产业报国的企业家精神,致力于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制造强国的建设者,并为国计民生的高水平发展,贡献一份实业力量。
正如倪捷所言:共同开辟属于新一代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
这正是绿源科技立业、积极服务用户和国家产业科技力量发展的决心和风骨,更是成为电动车领網域了不起的中国企业的雄心。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 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 是喜欢," 在看分享 " 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