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卖老贵的“中产酸奶”,塌房了,欢迎阅读。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颖宝
" 中产酸奶 " 简爱塌房了。
据媒体报道,多名消费者在线上投诉简爱酸奶的多批次产品 " 辣嗓子 ",喝下后,从喉咙到胃部均有灼烧感,闻起来也有一股疑似消毒水的气味。
简爱酸奶创立于 2015 年,是低温酸奶赛道里的新锐品牌,主要卖点就是 " 健康、无添加 ",因此笼络了大量中产家庭的人心——这也是其敢比同行卖贵 2-3 倍的底气。
2020 年简爱酸奶最为风光时,平均每 100 克 " 裸酸奶 " 售价 6.3 元,而三元集团的 " 原味酸奶 "、和润集团的 " 纯酸奶 " 每 100 克分别仅为 1.85 元、3.45 元。
如今大范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俨然直击简爱酸奶的命门,也扯下了 " 中产网红酸奶们 " 的遮羞布——此赛道的大多品牌甚至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奶源地,仅靠营销吹出千万级别的商业帝国。
但又是什么原因,让它们红了好几年才塌房?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 狗都遭不住 "
舆情监控数据显示,仅在 8 月 18 日 -25 日这一周,全网关于 " 简爱酸奶 " 的舆情就高达 1.83 万条,足见辐射面之广,而高频词包括 " 原价 "" 症状 "" 洗腦 " 等。
网友的投诉内容,皆如 " 喝的时候(感觉)辣,还以为嗓子坏了,第二天就打喷嚏流鼻涕,第三天发烧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 " 云云,反映出此次食品问题已涉及伤害消费者健康,与 " 奶茶里有一根头发 " 情况不是同一量级的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简爱酸奶一再强调 " 为家人和孩子做安心好奶 ",且称配料仅为 " 生牛乳、乳清蛋白粉、乳酸菌 ",其消费者中有大量老人、小孩、孕妇群体。其中,简爱酸奶的支线品牌 " 父爱配方 " 在 2023 年就占了近 6 成的儿童酸奶市场。
此次事件,可谓 " 精准扫射 " 了免疫力最低的群体。网上,有怀孕 29 周的孕妇表示:" 喝完后开始肚子疼。" 也有长期给孩子喝简爱酸奶的妈妈表示:" 一岁多的孩子喝完以后不停呕吐,送急诊后被诊断为急性胃炎。"连小狗也遭不住,有养狗人士表示:" 狗子没喝多久就吐了一滩黄绿色的水。"
简爱酸奶所属的朴诚乳业回应称,已下架并召回 6 个批次产品,并在第一时间联系工厂、供应商进行排查,但按照国标要求检测未见异常,针对消费者的反馈内容," 初步确定,异味是由于产品在脱冷后过度发酵导致的口感尖酸 "。
但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长宋亮认为此解释存疑:" 酸奶脱离适宜的冷藏环境后,确会导致乳酸菌过度活跃,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但仅因过度发酵带来所谓的‘辣感’让人很难理解。"另据《中国消费者报》采访多位学者后的报道,引起酸奶产生这种口感最可能的原因是在对包装材料进行消毒时,消毒液浓度超标、残留高,双氧水残留后入口导致的。
打脸不止于此。朴诚乳业同时在回应中承诺,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口感不佳,可以通过官方客服渠道进行退货。但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 " 简爱维权 " 相关内容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 官方装死 "" 客服逃避敷衍了事 "。
简爱酸奶之所以被口诛笔伐,除了市场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还因为,其已多次在食品安全的红线上出事。
2020 年,消费者俞女士向监管部门和媒体投诉,称购买的简爱高蛋白酸奶中发现黄色卵状物,且 " 虫卵 " 已成活蠕动。当时,朴诚乳业的回应称,异物并非虫卵,而是粘连的蛋白,监管部门调查显示产品无质量问题,目前已与消费者达成和解。
但时至今日,黑猫投诉平台上仍有大量对简爱酸奶的投诉,大致刨除针对本次事件的 25 条投诉(近一个月内),还有 353 条关键词为 " 变质 "" 内有污垢 "" 有异物 "" 被旗舰店拉黑 " 等的投诉,而且每年都在 " 更新 "。
自建工厂也出事
安全问题不断," 辟谣 " 即被打脸,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简爱酸奶的销量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
要知道,简爱天猫旗舰店在 2020 年双十一期间,销量同比增长 6 倍;2023 年双十一期间,拿下了天猫低温酸奶店铺 GMV 冠军、天猫超市低温酸奶类目 TOP1。
简爱酸奶的魔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从发展路线来看,简爱酸奶首先喊出 " 生牛乳、乳酸菌,其他没了 " 口号把产品健康值再拉上一个维度,再以 "0 添加糖•裸酸奶 ""LGG 益生菌•裸酸奶 ""6.0g 蛋白•裸酸奶 " 等产品巩固消费心智,并从微信生态着手,打造私網域流量。
据新榜数据显示,2021 年的时候,简爱公众号预估粉丝数已超 100 万。同时,其砸钱媒介渠道、利用名人效应,重金聘请杜鹃、朱亚文、贾乃亮等艺人为其站台,并发力店播赛道,围绕 " 宝宝的第一口酸奶 " 与直播间粉丝展开讨论。
总之,别家奶企是产线先行,简爱是营销先行,经营初期就直接走代加工模式。据《新京报》2020 年的报道,简爱酸奶当时正与 3 家代工厂合作,拥有 13 条自有生产线,投资过亿元。生产所用的原辅料、配方、工艺、灌装机、物流体系为简爱自主所有,代工厂则需提供生产设备、场地和工人。
2020 年 " 虫卵事件 " 爆发之际,简爱酸奶宣布从 4 亿元融资中拿出 90% 用于供应链建设,包括自有工厂和牧场。2021 年,其位于河北承德的工厂正式投产。据介绍,该厂位于黄金奶源带,占地 85 亩,集成国际先进设备,采用定制化工艺,日处理牛奶 500 吨,覆盖北区市场。
但尴尬的是,最近出事被召回的 6 个产品批次中,起码有 3 个是产自承德工厂(还有一个批次未能查到确切产地)。或许,简爱酸奶根本的问题,并非对代工厂监管不力,而是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不足,以及奶源资源不占优势——
早在 2020 年中国奶源产业便进入争夺期,光明乳业、新乳业、悠然乳业等传统奶业巨头在那段时间里,相继并购入股江苏辉山牧业、现代牧业、赛科星等奶牛养殖场。明治乳业(苏州)甚至不惜以 28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3.8 亿元)的高价收购澳亚公司 25%的股份,全因澳亚公司 1000 吨的单日原奶产量太过诱人。
巨头间的竞争尚且如此激烈,作为 " 后来者 " 的简爱酸奶虽合作的都是大型牧场,但对于牧场的经营与优质奶源分配的稳定性,在把控力或许还不够成熟。
况且,简爱酸奶还需抗下养殖环节的成本重压。牧场经营向来有 " 高成本,低利润 " 的特点,据媒体报道,当奶牛养殖、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成本投入为 75%、15%、10% 时,利润分配是 10%、35%、55%。而简爱酸奶所走的低温酸奶赛道,保质期、运输半径等要求都比常温奶更苛刻,奶源选址、工厂选址、终端冷柜配置等都不容有失,也进一步加重了简爱酸奶的负担。
只能说,在成本、技术、资源等限制因素下,简爱自产酸奶也是力不从心,要想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摘掉网红的紧箍咒,要交的学费还很多。
滤镜被打破
简爱酸奶的经历,是国内低温酸奶产业的缩影。
2013 年,酸奶品牌井喷。企查查数据显示,2010-2013 年间,中国 " 酸奶 " 相关企业的新增注册量年均仅 100 余家,截至 2013 年总数为 657 家;2014 年,此数据猛增 1000 家,增幅达到 61.3%;2015 年又翻倍至 1141 家。简爱、优诺、乐纯等网红酸奶均诞生于此期间。
新兴品牌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首先是因为传统巨头们让出了发展空间。基于彼时国内的奶源储存、冷链配送和终端精细化管理技术尚未成熟,巨头们考虑到亏损风险而持观望态度,饮用奶市场仍以对上述技术要求不那么高的常温奶为主,冷藏鲜奶的市占率上不算高,低温酸奶市场更是 " 有待开发 ",由此吸引新人争相入局。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6 年 -2019 年,酸奶市场零售规模从 1046 亿元增长至 1491.8 亿元。
资本看到行业潜力相继入局,由此把泡沫吹得更大。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22 个酸奶品牌拿到融资,共发生 35 起融资事件,已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达到 73.16 亿元,许多品牌都被传有冲击 IPO 的打算。
但仅仅过了一年,截至 2022 年 7 月,顺利上市的仅有阳光乳业,温氏乳业、骑士乳业、科迪乳业等大热企业,不是摘牌或停牌了,就是在筹划拆分。
简爱酸奶被诟病的奶资源和生产链技术问题,其实是国内低温酸奶产业的通病。
正如曾经的上市大热门品牌 " 认养一头牛 ",公司招股书竟显示,2019 年自有奶源产量为 0,成立的前 4 年间,主要依靠采购光明乳业等公司的生牛乳维持生产。
技术方面,低温酸奶的保质期大多只有 21-30 天,通常需要三天内从生产地运输到销售终端,对储藏温度和运输时间要求极高。即便在 2019-2021 年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从 21.47 万台高速扩充至 34 万辆,但仍未能与人口基数相匹配。
2023 年的报道显示,相比欧美国家,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 0.14 立方米,美国的这一数据为 0.7 立方米;我国的冷链应用率不足 20%,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则高达 85%。
同时,菌种被称为 " 酸奶界的芯片 ",但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不多,也只有蒙牛等巨头有财力和科研能力去研发菌种,而网红品牌们只能购买同行的研究成果。
相比海外的发展情况,国内低温酸奶产业仍在靠 " 中产滤镜 " 活命——乍看高級,实则质量没到位。正如马上赢创始人王杰祺所述,这几年酸奶价格虽持续上涨,但实际品质并没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所谓的高端酸奶与普通酸奶之间,成本差距极小。
伴随消费降级风潮渐盛,网红酸奶们已站不稳了。尼尔森 IQ 数据显示,2023 年 1-9 月,低温酸奶全国线下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 8.7%,销售量同比下滑 10.2%。马上赢数据显示,2023 年低温酸奶市场里,份额排名前十的品牌旗下 top3 的 sku 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价。
" 卡士原味鲜酪乳三联杯 100g*3" 的实际零售均价较标签价降幅,从 2023 年初的 9% 一路跌至 12 月份 13%;" 简爱 Hi 原味裸酸奶家庭装 " 实际零售均价较标签价降幅全年维持在 7%-18% 之间。
如今发生的 " 简爱酸奶辣嗓子事件 ",如平地一声惊雷,打破了消费品牌的 " 中产滤镜 ",但又在意料之中——产业被资本催熟之下,就算简爱躲过去了,迟早会有下一个网红品牌出事。
国内低温酸奶产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资料:
新消费日报《" 小众奶 " 集体闯关递表 IPO 未必是救命稻草》
消研所 trendmakers《酸奶集体降价,高价酸奶的神话已成历史?》
惊蛰研究所《酸奶贵族们,内卷翻车了》
互联网那些事《简爱酸奶的 " 高知 " 之路好走吗?》
质量快报号《简爱酸奶凭什么卖这么贵》
中国消费者报《" 简爱酸奶 " 回应遭质疑!专家分析:" 辣嗓子 " 可能有其他原因》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 角爷 责编 :角爷
版式 :伊妍
商务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