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记AutoLab创立第十一年:继续在追寻真实的路上披荆斩棘,欢迎阅读。
在很多关心 AutoLab 成长的朋友眼中,AutoLab 这些年做了很多 " 蠢事 "。
首先是搞测试,需要花钱买设备,花钱买车、租车、修车,还很容易引发一些波澜,给自身带来麻烦。
从 2020 年开始,测试的成本占据公司运营总成本的比例逐渐攀升。在 2023 年,AutoLab 与普利司通轮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开始密集地使用合作的测试场开展各类测试,最近我们还计划新增购一套价值近百万的假人假车及牵引设备。
其次是做深度内容,在搜索算法逐渐改变微信阅读生态的当下,选择加码投入深度阅读的创作,创立《刻度 DeepLab》,确实会显得有点傻。
最后还有 " 瞎折腾 ",这些年我们探索孵化了抖音直播卖车的 " 小白选车 " 业务,做智能驾驶对标数据平台的睿思齐业务,汽车内容多平台整合传播的 MCN 业务,以及正在启动中的汽车内容出海业务。我们很乐意于基于团队擅长的事情,探索自我的成长边界。
而我们做这些事很大的动力也在于,希望能够有更多元的盈利支撑,可持续地让《Autolab》和《刻度 DeepLab》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借助 AutoLab 十一岁生日的机会,我们也通过推文的形式,传达一个态度:这些 " 蠢事 ",我们会继续做、长期做。
为了表明这个态度,我们还专门设计焕新了 AutoLab 的 LOGO,就是下面这张图。
按照设计行业的 " 惯例 ",一个 Logo 设计的增值部分,主要来自于解读,所以我也代表我们的设计师,做这个 LOGO 的设计概念解读。
● 尖锐的内容态度,公正的测试数据。Logo 的 "Auto" 部分,我们缩小了 "A" 的角度,使之在视觉上更加尖锐,这对应了我们对报道角度的要求,能够尖锐地直达问题本质。同时 "A" 和 "u"、"t" 三个字母的角度都做了差异,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报道上能够多角度切入,让内容更完整。此外,Logo 的后半部分 "Lab" 我们并没有和前方前半部分保持统一,而是尽可能选择了水平,表达了我们对 "Lab" 测试的态度,追求公平,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 实事求是,不被规则所限制 。Logo 在视觉上整体呈现一种 " 不规整感 ",所有的元素之间都没有对照关系,上下左右也都没有严格的对称关系,这突破了 Logo 设计中的一些要求。这也正是 AutoLab 希望传达的态度之一,我们希望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事实的理性讨论,不被传统的固有认知所束缚。
● 初心不变,永远年轻。Logo 整体设计风格偏年轻前卫,"O" 并没有出现在 " 中心 " 上,但做了蓝色的跳色处理,使之依然是视觉 " 重心 ", 这表达了我们希望不断革新,不断焕发生机,但不论如何变化,Objectives 依然是坚定的,最有力量感的底座,保持初心不变——为读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 第一时间带来第一手信息。Logo 中应用了部分的斜体,圆形 Logo 里的 O 还加了车辙拖影,均为了带来一种 " 速度感 ",表达了我们对内容速度的要求:第一时间带来第一手的信息。
● 坚持以测试为核心内容。不论是圆版还是横版的用法里,"Lab" 的比例都要比 "Auto" 大一号,凸显出我们在 "Lab" 上投入的决心,测试永远是 AutoLab 内容的核心部分。
看完解读,有没有觉得 Logo 的设计更值钱了一点?
最后,感谢大家对 AutoLab 的支持和陪伴,我们将继续在追寻真实的路上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