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投资武汉凡谷狂赚近10亿后,资本大佬吴昊又推百图股份上市,欢迎阅读。
(百图股份,来源:钛媒体 APP 拍摄)
创业 13 载,创始人郭庆突然于 2020 年超低价转让股权予吴昊," 慷慨 " 交出控制权;吴昊乃资本大佬,有主导战投武汉凡谷(002194.SZ)4 年狂赚近 10 亿战绩,三年前又以股权为激励,组团队、扩产能,迅速入主并谋划又一项目 IPO ……这是正在申报创业板上市的雅安百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百图股份 ")报告期内实控人变更并冲刺上市的故事。
百图股份成立于 2007 年,主要从事先进无机非金属导热粉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番 IPO 拟募资 7.64 亿元,用于扩产、研发和补流。
钛媒体 APP 注意到,在吴昊入主百图股份的操作上,有颇多罕见操作,比如:在变更实控人时将吴昊低价受让股权与同期增资的差价计作股份支付,导致公司当年亏损;在带领 6 位帮手拿下百图股份控制权时,吴昊许诺并兑现了股权激励 " 共同致富 ",甚至未约定禁售期等流转、退出限制;即便来自吴昊所在机构的 " 功臣 " 只是短暂出力又离职,公司也未收回奖励的股权。
大佬出手,8700 万元就拿下控制权
百图股份规模不大,偏安四川西南的小县城——雅安市名山区,勉强算成都 1.5h 经济圈内的企业。钛媒体 APP 注意到,该公司是在被资本大佬吴昊相中并以罕见操作拿下控制权后,才有了如今冲击创业板的模样。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前身百图有限成立于 2007 年 4 月,最初由郭庆和成都斯诺威共同设立,后股权几经更迭,2020 年 9 月 3 日直接变更了实控人,由郭庆变为吴昊。
吴昊,何许人也?钛媒体 APP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其实际为 " 资本大佬 ",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武汉凡谷的副董事长,且在投资武汉凡谷上,赚得可谓 " 盆满钵满 "。
(来源:百图股份招股书)
根据武汉凡谷的公告,2018 年 11 月 6 日,其控股股东之一孟庆南拟分别協定转让 5364.36 万股(占总股本的 9.5%)股权给平潭华业战略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以下简称 " 华业战略 ")和平潭华业价值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以下简称 " 华业价值 "),转让价格为 4.43 元 / 股,受让方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而华业战略和华业价值彼时的 GP(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深圳市恒信华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恒信华业 "),后者的股东为于勇(持股 55%)、吴昊(持股 45%),吴昊还任恒信华业法人代表、执行董事、总经理。
2019 年 2 月,该笔交易完成,华业战略和华业价值合计耗资 4.75 亿元拿下武汉凡谷 19% 股权,吴昊方由此成为武汉凡谷第二大股东。同年 4 月,武汉凡谷增选吴昊为董事,几天后再选举吴昊为副董事长。
巧合的是,就在双方協定转让股权前后,武汉凡谷开始掀起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公司 2018 年 11 月 2 日收盘价 4.82 元,到 2020 年 3 月 11 日盘中,一度摸高至 32.28 元,创下阶段新高;后虽震荡下行,但截至今年 1 月 15 日收盘价 9.18 元,其股价一直高于吴昊方投资时的 4.43 元 / 股。
(武汉凡谷月 K 线图,来源:wind)
伴随武汉凡谷的上涨行情,华业战略和华业价值自 2019 年 9 月即开启减持之路,首轮减持计划在 2020 年 3 月 26 日宣告结果:套现约 22530.28 万元。2020 年 11 月 3 日再给出第二轮减持结果:华业战略减持套现 28685.58 万元。也即,两次减持已收回此前 4.75 亿元的投资,甚至还盈利 3715.86 万元。
(华业价值首轮减持武汉凡谷情况,来源:武汉凡谷公告)
之后,吴昊方减持不间断,根据 2021 年 9 月 30 日、2022 年 5 月 14 日、2022 年 7 月 6 日、2022 年 9 月 10 日的公告,吴昊方再累计套现 66039.56 万元。且至此,华业战略和华业价值合计持有的武汉凡谷股份降至 3417.16 万股(占比 4.9999%),后续不用再披露减持情况。
此后,武汉凡谷股价震荡,但到目前为止,期间最低价也有 8.36 元 / 股。换句话说,这剩余的股份至少还能套现 2.86 亿元以上。钛媒体 APP 根据上述的减持情况测算,华业战略和华业价值在武汉凡谷上的投资,累计获利至少在 9.83 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吴昊方在武汉凡谷的投资上不只是现金收益。2019 年上半年,在华业战略和华业价值战略投资武汉凡谷后,恒信华业立即拉上武汉凡谷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平潭华业聚焦二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其中,恒信华业出资 100 万元,武汉凡谷出资 4 亿元。同年 7 月、12 月,该基金再分别设立 2 支子基金,规模分别为 2 亿元、3 亿元,而恒信华业的出资依然分别仅为 100 万元。
就在战投武汉凡谷一年余并收回成本的 2020 年,吴昊瞄准了新的标的,即如今的主角百图股份。且在对百图股份的 " 操盘 " 上,吴昊延续了一贯的低成本 " 策略 "。
2020 年 9 月 3 日,郭庆与吴昊签署《股份转让及投票权委托協定》,约定郭庆分两次合计向吴昊转让所持百图股份 728.28 万股股份,交易价格为 4.8931 元 / 股,同日将第二次股份转让项下拟转让股份享有的表决权授予吴昊行使。2021 年 3 月完成第二次股份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间,吴昊、平潭汇成、平潭恒峰、平潭瀚达和平潭弘业以 11.009 元 / 股增资入股百图股份。因郭庆及百图研发中心转让给吴昊的股份价格低于同期增资价格,还按照增资价格与股权转让价格的差异计算并于 2020 年确认股份支付费用约 6457 万元。
(来源:百图股份审核问询函回复)
由于因实控人变更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 6457 万元,直接导致百图股份 2020 年亏损 2236.65 万元。而吴昊通过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向公司增资除外)仅付出 8722.62 万元,就轻松获得了百图股份的控制权。
至于吴昊在百图股份的投资是否会像投资武汉凡谷一样快速套现,百图股份方面回复钛媒体 APP 称:" 恒信华业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投资和退出个别上市公司是其代表投资人利益作出的决策。而百图股份是吴昊个人控制和运营的实业公司,为支持和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吴昊致力于将百图股份打造成卓越的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并没有快速套现的想法。"
许诺股权奖励一起 " 打江山 ",带 " 亲信 " 共同致富
吴昊入主百图股份不可能是单打独斗,从他一开始介入时就带了一众帮手,口头许诺入主后以股权奖励。拿下百图股份控制权后,吴昊立即兑现承诺——以百图股份的股权激励 " 论功行赏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这些帮手短暂停留又离职,百图股份依然未收回股权,甚至未约定禁售期等流转、退出限制。
2020 年 6 月 12 日,平潭弘业成立,最开始的 GP 是平潭恒辰,出资 51%,张甜恬出资 49%,实际由吴昊控制。2021 年 6 月,平潭恒辰先将 51% 的财产份额、张甜恬将 34% 的财产份额以 0 元转让给吴昊;同时平潭弘业出资额由 100 万元增加至 3000 万元,新增的出资额由张甜恬、赵显亮、胡锦、谭蕾、辛纪伟、徐建辉 6 人进行认缴,也就是对该 6 人进行的股权奖励,共计授予 177.24 万股股份,授予单价为 11.009 元 / 股。该次激励一次性确认相关股份支付费用 1500.87 万元。
公司称," 谭蕾、胡锦等 6 人取得的该等奖励股份,属于吴昊对相关人员在实际控制权收购期间尽职调查、方案设计、后续团队搭建等方面工作的奖励,故没有约定禁售期等流转、退出限制。"
实际上,吴昊带来的帮手不止这几人,获得的股份也不止于此。
2021 年 6 月,平潭弘业受让百图研发中心共计 44.1552 万股百图股份的股份,受让单价为 19.4768 元 / 股,由谭蕾、胡锦、陆琤、宋丹、殷波等 5 人通过认购平潭弘业新增合伙份额的方式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
同年 8 月,吴昊又将平潭弘业 310.88 万元合伙份额以 0 元转让给许军;平潭弘业增资,新增出资额由谭蕾认缴 310.8808 万元,胡锦认缴 90.4381 万元,陆琤认缴 45.219 万元,宋丹认缴 28.2619 万元,殷波认缴 11.3048 万元,平潭弘业 GP 也变更为谭蕾。
2022 年 8 月,百图股份第二次股权激励授予,将赵显亮未实缴的 28.2387 万股股份中的 25.2763 万股用于对陆琤、许军、云松、郑和、郑晓东 5 人进行股权激励,剩余的 2.9624 万股转让给吴昊作为后续股权激励。
2022 年 11 月,第三次股权激励,吴昊将名下平潭弘业 55.8147 万股预留份额(未实缴)转让予谭蕾、胡锦、宋丹、许军等 22 人。后续平潭弘业股权还有变动,但上述吴昊的帮手们一直持股。
平潭弘业外,百图股份的员工持股平台还有平潭恒泰和成都衡业,而许军、谭蕾、胡锦、赵显亮等也有在平潭恒泰层面上获股权激励;谭蕾、郑和、许军等则有在成都衡业层面上获股权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 " 功臣 " 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上述的徐建辉曾同时在百图股份和恒信华业任职,但早在 2021 年 12 月就与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赵显亮也已经于 2022 年 1 月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目前只是担任公司董事,同时为恒信华业战略业务部部门助理。换句话说,来自吴昊所在投资机构方的徐建辉、赵显亮,即便已与公司解除劳务关系,仍持有公司股份。但非吴昊机构方的辛纪伟在离职时,却转回了持股。
数据来看,吴昊入主后,公司确认的股份支付数额可谓庞大。2020-2022 年、2023 年 1-6 月,公司确认的股份支付金额分别为 6508.23 万元、1876.49 万元、1586.14 万元和 615.46 万元,累计达到 10586.32 万元。而 2020 年 -2022 年、2023H1,百图股份累计盈利也才 15024.05 万元。
规模向上,市占率向下
当然了,在吴昊治下,百图股份规模还是有明显提升的。2019 年 -2022 年、2023 年 1-6 月,百图股份实现营收 1.16 亿元、1.73 亿元、2.63 亿元、3.50 亿元和 1.28 亿元,对应各期净利润 1925.52 万元、-2236.65 万元、5970.23 万元、8060.52 万元和 3229.95 万元。
钛媒体 APP 从百图股份前员工处也了解到,吴昊入主后,公司在生产、治理等各方面明显更加规范。
但就研发费用与股份支付的金额对比而言,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2020 年 -2022 年、2023 年 1-6 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489.87 万元、1292.24 万元、1868.99 万元和 930.60 万元。与同行相较,公司研发费用率也只是在最近两年才有向同行看齐的趋势。
(研发费用率对比,来源:百图股份招股书)
需要注意的是,百图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百图于 2020 年双双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有效期 3 年,2023 年又到了复审节点。但由于上海百图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所以未再申请复审,百图股份则正在进行复审工作。
很明显,公司 2020 年度 2.82% 的研发费用率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 "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 2 亿元(含)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 3%" 的标准。但公司回复钛媒体 APP 称,"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对研发费用比例的要求为近三个会计年度合计的研发费用率 ",所以," 公司预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不存在障碍 "。
另外,尽管公司业绩增长,但百图股份市占率却在下降。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按照出货量计算,2020-2022 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6%、17% 和 15%,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45%、40% 和 36%。
对此,百图股份向钛媒体 APP 解释:"2020-2022 年公司出货量持续上升,该期间市占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下游应用端需求增加,市场扩大,而公司扩产速度受限。"
然而,钛媒体 APP 注意到,随着产能增加,公司产能利用率却明显下降,且不存在产能瓶颈的问题。
(公司产能利用情况,来源:百图股份招股书)
其中,主打产品球形氧化铝产能从 2020 年的 5184 吨提高至 2023 年的 11328 吨(半年度数据 *2 估算,下同),产能利用率却从 2020 年的 88.23% 降至 2023H1 的 66.69%;亚微米氧化铝产能从 2020 年的 228 吨不断提升至 2023 年的 1020 吨,但 2020 年产能利用率为 39.76%,2023H1 依然只有 38.95%。(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苏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