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投資武漢凡谷狂賺近10億後,資本大佬吳昊又推百圖股份上市,歡迎閱讀。
(百圖股份,來源:钛媒體 APP 拍攝)
創業 13 載,創始人郭慶突然于 2020 年超低價轉讓股權予吳昊," 慷慨 " 交出控制權;吳昊乃資本大佬,有主導戰投武漢凡谷(002194.SZ)4 年狂賺近 10 億戰績,三年前又以股權為激勵,組團隊、擴產能,迅速入主并謀劃又一項目 IPO ……這是正在申報創業板上市的雅安百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百圖股份 ")報告期内實控人變更并衝刺上市的故事。
百圖股份成立于 2007 年,主要從事先進無機非金屬導熱粉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番 IPO 拟募資 7.64 億元,用于擴產、研發和補流。
钛媒體 APP 注意到,在吳昊入主百圖股份的操作上,有頗多罕見操作,比如:在變更實控人時将吳昊低價受讓股權與同期增資的差價計作股份支付,導致公司當年虧損;在帶領 6 位幫手拿下百圖股份控制權時,吳昊許諾并兌現了股權激勵 " 共同致富 ",甚至未約定禁售期等流轉、退出限制;即便來自吳昊所在機構的 " 功臣 " 只是短暫出力又離職,公司也未收回獎勵的股權。
大佬出手,8700 萬元就拿下控制權
百圖股份規模不大,偏安四川西南的小縣城——雅安市名山區,勉強算成都 1.5h 經濟圈内的企業。钛媒體 APP 注意到,該公司是在被資本大佬吳昊相中并以罕見操作拿下控制權後,才有了如今衝擊創業板的模樣。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前身百圖有限成立于 2007 年 4 月,最初由郭慶和成都斯諾威共同設立,後股權幾經更迭,2020 年 9 月 3 日直接變更了實控人,由郭慶變為吳昊。
吳昊,何許人也?钛媒體 APP 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其實際為 " 資本大佬 ",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武漢凡谷的副董事長,且在投資武漢凡谷上,賺得可謂 " 盆滿缽滿 "。
(來源:百圖股份招股書)
根據武漢凡谷的公告,2018 年 11 月 6 日,其控股股東之一孟慶南拟分别協定轉讓 5364.36 萬股(占總股本的 9.5%)股權給平潭華業戰略投資合夥企業 ( 有限合夥 ) (以下簡稱 " 華業戰略 ")和平潭華業價值投資合夥企業 ( 有限合夥 ) (以下簡稱 " 華業價值 "),轉讓價格為 4.43 元 / 股,受讓方以戰略投資者身份進入。而華業戰略和華業價值彼時的 GP(執行事務合夥人)均為深圳市恒信華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恒信華業 "),後者的股東為于勇(持股 55%)、吳昊(持股 45%),吳昊還任恒信華業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
2019 年 2 月,該筆交易完成,華業戰略和華業價值合計耗資 4.75 億元拿下武漢凡谷 19% 股權,吳昊方由此成為武漢凡谷第二大股東。同年 4 月,武漢凡谷增選吳昊為董事,幾天後再選舉吳昊為副董事長。
巧合的是,就在雙方協定轉讓股權前後,武漢凡谷開始掀起一輪轟轟烈烈的上漲行情,公司 2018 年 11 月 2 日收盤價 4.82 元,到 2020 年 3 月 11 日盤中,一度摸高至 32.28 元,創下階段新高;後雖震蕩下行,但截至今年 1 月 15 日收盤價 9.18 元,其股價一直高于吳昊方投資時的 4.43 元 / 股。
(武漢凡谷月 K 線圖,來源:wind)
伴随武漢凡谷的上漲行情,華業戰略和華業價值自 2019 年 9 月即開啟減持之路,首輪減持計劃在 2020 年 3 月 26 日宣告結果:套現約 22530.28 萬元。2020 年 11 月 3 日再給出第二輪減持結果:華業戰略減持套現 28685.58 萬元。也即,兩次減持已收回此前 4.75 億元的投資,甚至還盈利 3715.86 萬元。
(華業價值首輪減持武漢凡谷情況,來源:武漢凡谷公告)
之後,吳昊方減持不間斷,根據 2021 年 9 月 30 日、2022 年 5 月 14 日、2022 年 7 月 6 日、2022 年 9 月 10 日的公告,吳昊方再累計套現 66039.56 萬元。且至此,華業戰略和華業價值合計持有的武漢凡谷股份降至 3417.16 萬股(占比 4.9999%),後續不用再披露減持情況。
此後,武漢凡谷股價震蕩,但到目前為止,期間最低價也有 8.36 元 / 股。換句話說,這剩餘的股份至少還能套現 2.86 億元以上。钛媒體 APP 根據上述的減持情況測算,華業戰略和華業價值在武漢凡谷上的投資,累計獲利至少在 9.83 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吳昊方在武漢凡谷的投資上不只是現金收益。2019 年上半年,在華業戰略和華業價值戰略投資武漢凡谷後,恒信華業立即拉上武漢凡谷合作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平潭華業聚焦二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 有限合夥 ) 。其中,恒信華業出資 100 萬元,武漢凡谷出資 4 億元。同年 7 月、12 月,該基金再分别設立 2 支子基金,規模分别為 2 億元、3 億元,而恒信華業的出資依然分别僅為 100 萬元。
就在戰投武漢凡谷一年餘并收回成本的 2020 年,吳昊瞄準了新的标的,即如今的主角百圖股份。且在對百圖股份的 " 操盤 " 上,吳昊延續了一貫的低成本 " 策略 "。
2020 年 9 月 3 日,郭慶與吳昊籤署《股份轉讓及投票權委托協定》,約定郭慶分兩次合計向吳昊轉讓所持百圖股份 728.28 萬股股份,交易價格為 4.8931 元 / 股,同日将第二次股份轉讓項下拟轉讓股份享有的表決權授予吳昊行使。2021 年 3 月完成第二次股份轉讓。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時間,吳昊、平潭匯成、平潭恒峰、平潭瀚達和平潭弘業以 11.009 元 / 股增資入股百圖股份。因郭慶及百圖研發中心轉讓給吳昊的股份價格低于同期增資價格,還按照增資價格與股權轉讓價格的差異計算并于 2020 年确認股份支付費用約 6457 萬元。
(來源:百圖股份審核問詢函回復)
由于因實控人變更一次性确認股份支付費用 6457 萬元,直接導致百圖股份 2020 年虧損 2236.65 萬元。而吳昊通過歷次增資及股權轉讓(通過員工持股平台向公司增資除外)僅付出 8722.62 萬元,就輕松獲得了百圖股份的控制權。
至于吳昊在百圖股份的投資是否會像投資武漢凡谷一樣快速套現,百圖股份方面回復钛媒體 APP 稱:" 恒信華業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投資和退出個别上市公司是其代表投資人利益作出的決策。而百圖股份是吳昊個人控制和運營的實業公司,為支持和實現關鍵材料的國產替代,吳昊致力于将百圖股份打造成卓越的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并沒有快速套現的想法。"
許諾股權獎勵一起 " 打江山 ",帶 " 親信 " 共同致富
吳昊入主百圖股份不可能是單打獨鬥,從他一開始介入時就帶了一眾幫手,口頭許諾入主後以股權獎勵。拿下百圖股份控制權後,吳昊立即兌現承諾——以百圖股份的股權激勵 " 論功行賞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這些幫手短暫停留又離職,百圖股份依然未收回股權,甚至未約定禁售期等流轉、退出限制。
2020 年 6 月 12 日,平潭弘業成立,最開始的 GP 是平潭恒辰,出資 51%,張甜恬出資 49%,實際由吳昊控制。2021 年 6 月,平潭恒辰先将 51% 的财產份額、張甜恬将 34% 的财產份額以 0 元轉讓給吳昊;同時平潭弘業出資額由 100 萬元增加至 3000 萬元,新增的出資額由張甜恬、趙顯亮、胡錦、譚蕾、辛紀偉、徐建輝 6 人進行認繳,也就是對該 6 人進行的股權獎勵,共計授予 177.24 萬股股份,授予單價為 11.009 元 / 股。該次激勵一次性确認相關股份支付費用 1500.87 萬元。
公司稱," 譚蕾、胡錦等 6 人取得的該等獎勵股份,屬于吳昊對相關人員在實際控制權收購期間盡職調查、方案設計、後續團隊搭建等方面工作的獎勵,故沒有約定禁售期等流轉、退出限制。"
實際上,吳昊帶來的幫手不止這幾人,獲得的股份也不止于此。
2021 年 6 月,平潭弘業受讓百圖研發中心共計 44.1552 萬股百圖股份的股份,受讓單價為 19.4768 元 / 股,由譚蕾、胡錦、陸琤、宋丹、殷波等 5 人通過認購平潭弘業新增合夥份額的方式間接持有發行人股份。
同年 8 月,吳昊又将平潭弘業 310.88 萬元合夥份額以 0 元轉讓給許軍;平潭弘業增資,新增出資額由譚蕾認繳 310.8808 萬元,胡錦認繳 90.4381 萬元,陸琤認繳 45.219 萬元,宋丹認繳 28.2619 萬元,殷波認繳 11.3048 萬元,平潭弘業 GP 也變更為譚蕾。
2022 年 8 月,百圖股份第二次股權激勵授予,将趙顯亮未實繳的 28.2387 萬股股份中的 25.2763 萬股用于對陸琤、許軍、雲松、鄭和、鄭曉東 5 人進行股權激勵,剩餘的 2.9624 萬股轉讓給吳昊作為後續股權激勵。
2022 年 11 月,第三次股權激勵,吳昊将名下平潭弘業 55.8147 萬股預留份額(未實繳)轉讓予譚蕾、胡錦、宋丹、許軍等 22 人。後續平潭弘業股權還有變動,但上述吳昊的幫手們一直持股。
平潭弘業外,百圖股份的員工持股平台還有平潭恒泰和成都衡業,而許軍、譚蕾、胡錦、趙顯亮等也有在平潭恒泰層面上獲股權激勵;譚蕾、鄭和、許軍等則有在成都衡業層面上獲股權激勵。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 " 功臣 " 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上述的徐建輝曾同時在百圖股份和恒信華業任職,但早在 2021 年 12 月就與公司解除了勞動關系;趙顯亮也已經于 2022 年 1 月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目前只是擔任公司董事,同時為恒信華業戰略業務部部門助理。換句話說,來自吳昊所在投資機構方的徐建輝、趙顯亮,即便已與公司解除勞務關系,仍持有公司股份。但非吳昊機構方的辛紀偉在離職時,卻轉回了持股。
數據來看,吳昊入主後,公司确認的股份支付數額可謂龐大。2020-2022 年、2023 年 1-6 月,公司确認的股份支付金額分别為 6508.23 萬元、1876.49 萬元、1586.14 萬元和 615.46 萬元,累計達到 10586.32 萬元。而 2020 年 -2022 年、2023H1,百圖股份累計盈利也才 15024.05 萬元。
規模向上,市占率向下
當然了,在吳昊治下,百圖股份規模還是有明顯提升的。2019 年 -2022 年、2023 年 1-6 月,百圖股份實現營收 1.16 億元、1.73 億元、2.63 億元、3.50 億元和 1.28 億元,對應各期淨利潤 1925.52 萬元、-2236.65 萬元、5970.23 萬元、8060.52 萬元和 3229.95 萬元。
钛媒體 APP 從百圖股份前員工處也了解到,吳昊入主後,公司在生產、治理等各方面明顯更加規範。
但就研發費用與股份支付的金額對比而言,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2020 年 -2022 年、2023 年 1-6 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别為 489.87 萬元、1292.24 萬元、1868.99 萬元和 930.60 萬元。與同行相較,公司研發費用率也只是在最近兩年才有向同行看齊的趨勢。
(研發費用率對比,來源:百圖股份招股書)
需要注意的是,百圖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百圖于 2020 年雙雙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稱号,有效期 3 年,2023 年又到了復審節點。但由于上海百圖不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所以未再申請復審,百圖股份則正在進行復審工作。
很明顯,公司 2020 年度 2.82% 的研發費用率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 "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 2 億元(含)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 3%" 的标準。但公司回復钛媒體 APP 稱,"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中對研發費用比例的要求為近三個會計年度合計的研發費用率 ",所以," 公司預計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復審不存在障礙 "。
另外,盡管公司業績增長,但百圖股份市占率卻在下降。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按照出貨量計算,2020-2022 年,其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别為 16%、17% 和 15%,國内市場占有率分别為 45%、40% 和 36%。
對此,百圖股份向钛媒體 APP 解釋:"2020-2022 年公司出貨量持續上升,該期間市占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下遊應用端需求增加,市場擴大,而公司擴產速度受限。"
然而,钛媒體 APP 注意到,随着產能增加,公司產能利用率卻明顯下降,且不存在產能瓶頸的問題。
(公司產能利用情況,來源:百圖股份招股書)
其中,主打產品球形氧化鋁產能從 2020 年的 5184 噸提高至 2023 年的 11328 噸(半年度數據 *2 估算,下同),產能利用率卻從 2020 年的 88.23% 降至 2023H1 的 66.69%;亞微米氧化鋁產能從 2020 年的 228 噸不斷提升至 2023 年的 1020 噸,但 2020 年產能利用率為 39.76%,2023H1 依然只有 38.95%。(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蘇啟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