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两名美国宇航员的归期与太空探索的未来,欢迎阅读。
两名美国宇航员 6 月 5 日乘坐 " 星际客机 " 飞船升空进入国际空间站,原定 6 月 14 日返回地球,但因飞船故障,迄今未归。
这件事情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他们能回来吗?他们能安全回来吗?
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有记者采访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庞专家回答提问时,全程引用了美国波音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称 "NASA")说法,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笔者猜测,庞专家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个事情太敏感、专业性极强,他作为传播专家,确实不便给出预测,这是可以理解的。
综合波音和 NASA 的说法,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要点:
第一,波音制造的这款星际客机飞船,技术上确实不成熟,原定发射日期被推迟,发射前故障频发。
第二,飞船带病升空,一方面说明波音方面有巨大的压力,太需要一次成功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波音和 NASA 判断飞船的故障属于小毛病,并不影响此次任务。
第三,根据媒体报道,飞船升空之后发生了预料之外的情况,有另外的四次氦气泄漏以及一个发动机的故障。这些新情况导致飞船无法按计划返回。
第四,波音和 NASA 正在完善应急方案,这两名宇航员仍有可能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第五,万一两名宇航员不能乘坐原来的飞船返回,还有两个备选方案:一个是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发射龙飞船将人接回,一个是用俄罗斯的联盟飞船将人接回。这两款飞船都是成熟的产品。其中联盟飞船自 20 世纪 60 年代首飞,一直运行良好。龙飞船也有 10 次载人飞行经历,稳定可靠。当然,这两个方案都将打乱国际空间站正常的宇航员往返次序。
第六,有自媒体暗示两名美国宇航员加快了国际空间站的食品消耗,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国际空间站有定期的物资补给。另外,在两名美国宇航员到来之前,国际空间站有 7 名人员驻守,多两张嘴而已,短期内不会发生食品短缺的问题。
综上,两名美国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间不能确定。
这件事情的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太空探索的未来。
冷战时期,太空探索的格局是美苏较量,美国载人登月成绩亮眼,苏联则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从礼炮 1 号到礼炮 7 号,苏联往天上发射了 7 座空间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建造了和平号空间站。上述 8 个空间站虽然规模不大,都已退役,但俄罗斯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冷战结束后,太空探索迎来大合作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美国牵头 16 个国家建设的、目前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说是 16 个国家,事实上真正挑大梁的,是美俄两国。美俄在国际空间站方面的合作是很深的。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对国际空间站的人员、物资输送都由俄罗斯完成。即使俄乌冲突爆发,美俄关系十分紧张,这种合作也没有停止。美俄最近的两次合作,是今年 3 月 23 日,俄罗斯 " 联盟 MS-25" 飞船载人前往国际空间站,4 月 6 日俄罗斯 " 联盟 MS-24" 飞船载人返回地球,两次任务乘组中,各有一名美国航天员。
这种国际空间站模式的合作,随着美俄关系恶化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已经走向末路。
美国已经决定在 2030 年将国际空间站正式除役。为此,NASA 给了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 8.43 亿美元,让其制造一种类似太空拖船的装置,将国际空间站拖离轨道,坠入南太平洋。
接下来,美国将协助私人公司,在近地轨道开发商业空间站。
在月球探索方面,美国制定了一个《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截至 2023 年年底,有 33 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协定。这个协定是 2020 年出台的,彼时美国希望在 2024 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现在看,这个愿望大概率是要落空了。
俄罗斯往哪个方向走,还是未知数。
欧洲航天局在与中国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合作之后,对于继续合作意兴阑珊。
由此,太空探索呈现出了多头并进、分分合合的局面。
笔者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太空探索能再次进入全球大合作时代。毕竟,这是全人类的挑战,除了精诚协作,人类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