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他,阿里巴巴新任主席,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丨华商韬略,作者|毕亚军
还在剧变中的数字经济平台,以及数字经济平台领头羊阿里巴巴,今天再迎大变阵,重点中的一个重点是:
张勇将于今年 9 月 10 日卸任集团主席兼 CEO 职务,专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 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
01
马云曾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要特别感谢四个人——孙正义、杨致远、金庸和蔡崇信。其中,他最感谢的就是蔡崇信,因为阿里是蔡崇信和他从零做起来的。
蔡崇信与马云的相遇相知和走到一起搞成很多大事情,可称得上是传奇。同龄的他们,背景差异巨大,但只是一次偶然相遇,就让蔡崇信对马云一见钟情,非要与他共同创业。
蔡崇信是中国台湾人,出身法律世家,13 岁就赴美国读书,在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纽约做了三年税务法律师,后跳槽到瑞典 Investor AB 风投部门,做亚洲区总裁,年薪 70 万美元。
1996 年蔡崇信成了家,妻子是台南帮大老、南纺创办人吴三连的孙女吴明华。3 年后,就在他即将当爹之际,一位做 IT 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刚结束北漂回到杭州,筹备着第四次创业即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
蔡崇信第一次见到外星人一样的马云就被迷住了,并且很快再次约见马云,参观了马云在湖畔花园的 " 公司 "。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当时马云还没有注册公司,只有一个 20 多人的团队,以及一个在建的 Alibaba.com,整个场面就像一个 " 黑网吧 "。
再次见马云,蔡崇信是带妻子来的。从湖畔花园出来后,他们与马云一起西湖泛舟,其间,他突然对马云说," 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及法律,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马云听后吓了一大跳,差点把船弄翻了,他赶紧回复蔡崇信," 你再想一想,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我这里一个月只开 500 块。"
蔡崇信则严肃地说," 我已经想好了,我就是想加入创业型的公司,跟一批人一起共事。"
他的妻子也对马云说," 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
马云内心当然是狂喜的。蔡崇信也不是随便说说,没过多久,他便离开了 Investor AB,放弃 70 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担任了每个月只拿 500 块薪水的 CFO(首席财务官),也成了阿里的 " 十八罗汉 " 之一。
从此他和马云的命运都改变了。
这个改变之下,怎么看,怎么想,都会觉得蔡崇信是有特异功能的人,一个耶鲁经济学学士与法学博士,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看好当时一穷二白的马云能成大事,断然是不会做 70 万美金年薪换 500 月薪的生意。
而当时的马云,别说是被初次见面的人看好,就连经常和他往来的不少人,也都觉得是他 " 疯子 ",甚至多年后,还有商界名人觉得他是 " 骗子 "。说:
马云这样的人要能成事,太阳都要从西边出来了。
02
加入阿里后,蔡崇信首先帮马云干了两件大事,一出手就赋予了阿里现代大公司的 DNA:
一是帮阿里确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架构。
蔡崇信加入以前,阿里尚未进行工商注册,员工则都是马云的朋友和学生,大家基于对马云的幻想和信任共事。蔡崇信踏入公司的第一天,就开始琢磨如何终结这种状态。
他参考当时互联网三巨头新浪、搜狐和网易的企业架构,建立了 VIE 架构(在开曼群岛注册母公司,控制在杭州和中国香港注册的子公司即公司实体)。股份分配方面,蔡崇信则按照马云的意愿,将包括他和马云在内的 " 十八罗汉 " 都列为创始股东,配以相应股份。
从那时开始,蔡崇信就把现代企业、股份制、资本市场等理念根植于阿里。
炎炎夏夜,他向十几位 " 创始股东 " 解释 " 股份 "、" 股东权益 " 等概念,教大家看根据国际惯例拟定的英文合同。经过这番教育,阿里内部从一开始就在激励、进入、退出等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而也打扫好房间,有了迎接客人(投资者)的基础。
紧随其后,蔡崇信开始了第二件大事:对外融资。
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马云曾进行过 37 次融资尝试,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外界不相信他的梦想,甚至可以说不相信他本人。到蔡崇信加入之时,马云早期筹集的 50 万元已几乎耗尽,就连 500 元的最低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可以说是公司还没开始就有可能被结束。
1999 年 8 月,蔡崇信给了马云一个好消息。他的一位好友是高盛中国香港投资经理,正计划对中国互联网行业进行一次尝试性投资,蔡崇信计划说服这位好友投资阿里巴巴,并且表示会有比较大的把握。两个月后,好消息变成好事情:
高盛领衔一众机构向阿里投资 500 万美元,这其中就包括蔡崇信的老东家 Investor AB。
这次融资意义重大,它既让阿里有了救命钱,也让阿里有了高盛的背书。
也正是有世界顶级机构高盛作垫底,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开始关注阿里巴巴,并约见了马云,决定对阿里进行战略投资:以 3000 万美元换取公司 40% 的股份。
得到欣赏的马云,几乎当场就愉快的同意了。
但此前为钱操劳的蔡崇信却明确反对这个安排,理由是:阿里已经不缺钱,如此低价引入新的投资会稀释第一轮投资者的股份,引发高盛等股东的不满。
不过,当时还没见过大钱的马云,还是坚持要引入这笔巨资。
确定 " 老板 " 已经想清楚必须要之后,蔡崇信不再就要不要做文章,而是很快 " 折中 " 出新方案——接受软银的投资,但限制其投资金额、持股比例和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马云对这个方案有点 " 心虚 ",但蔡崇信底气十足,并且与马云一起与孙正义的谈判。他一入场就对此前的方案作了否定,此后报价环节,又连续对孙正义说了两次 "NO"。
最终,大家在各有妥协中达成了一致:软银以 2000 万美元,获得阿里 30% 的股份,但董事会由阿里合伙人主导。
事后来看,这次融资救了阿里。
马云坚持要,是要对了。此后不久,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断崖式暴跌,大量互联网企业倒下,阿里则在这笔融资的支持下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开发出盈利项目—— " 中国供应商 " 和 " 诚信通 ",依靠自我造血成长起来。
蔡崇信坚持不让软银有那么多股份,尤其是不能主导阿里,也是坚持对了。否则,阿里或许也就不会是后来的阿里。
2004 年,蔡崇信又为阿里完成了一笔金额高达 8200 万美元的关键融资,用于支持于前一年成立的淘宝的发展。
当时中国 C2C 电子商务市场渐趋成熟,淘宝和美国同行 eBay 正在进行市场争夺战,凭借这笔投资,以及本土化竞争策略,淘宝打败了 eBay,而这为阿里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的三笔融资之后,阿里成了金字招牌,各大风投竞相追逐,当然每次融资的操盘人仍是蔡崇信,他的集团 CFO 一职,也一直担任到 2013 年。其中的大事包括:
2005 年雅虎大举入股阿里(10 亿美元),蔡崇信坚持以当年对待孙正义一样,限制了对方的股份及控制权,2007 年,他又主导了阿里巴巴 B2B 项目在中国香港联交所的上市。
2013 年 5 月 10 日,蔡崇信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战略投资,但即便不再是 CFO 了,他依然在阿里巴巴 2014 年于美国纽交所上市中扮演了最关键角色。
美国上市后,阿里巴巴成为一家全球瞩目的互联网巨头,马云荣登 " 中国首富 " 宝座,蔡崇信则被媒体誉为 " 马云背后的男人 ",当年 500 元的月薪,也变成了身价数百亿的大富豪。
03
2013 年之前,阿里集团 CFO,是外界对蔡崇信最熟悉的身份。
但从加入阿里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只是 CFO。
蔡崇信最本质的身份不是阿里的 CFO,他是阿里的联合创始人,他和马云都是阿里的主人和老板,而且是最重要的主人与老板。
据阿里 2014 年上市檔案显示,当时的马云持股阿里 8.9%,蔡崇信则持股 3.6%,他俩是最大的两个自然人股东。同时,他俩也是阿里仅有的两位 " 永久合伙人 "。
对于马云而言,蔡崇信是创业战友而非高级下属。让他们关系如此的则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这是马云的原创,也被蔡崇信精雕细琢成了精品。
蔡崇信第一次感受合伙人制度是在注册公司时,他原以为创始人只会是马云一人,而马云却给了他一个名单,上面写着包括他和马云在内的 18 个人。
那一刻他被震撼了,也更加对马云死心塌地。
" 一般创始人没有这样的胸怀,这件事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这之后,蔡崇信更加以创始人角色在 CFO 的岗位上开展工作,为公司深谋远虑,全情奋斗与担当,包括继续 " 折中 ",平衡,保护马云,也保护阿里。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阿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把海外分支都砍了,在国内则把总部从上海迁回杭州,蔡崇信和马云等高管主动把自己的薪水消减一半,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2013 年 5 月,阿里美国上市筹备期间,蔡崇信的父亲蔡中曾过世,他又回中国台湾奔丧,但很快就重新上班,为上市事宜奔走。然后,有了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 IPO。
到此时,蔡崇信已和马云风风雨雨走过 14 年,贡献了自己所有的专业能力和外部资源。因而也有了马云说的,他最感谢的就是蔡崇信。
而蔡崇信最感谢的人,也应该是马云。
如果没有马云,蔡崇信可能一直是某家跨国公司的高管,只是 CFO 或者 CEO 的 CFO 或者 CEO。如果没有蔡崇信,马云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挫折,阿里的融资会被大大推迟,甚至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过程中倒下。
而马云与蔡崇信最该感谢的人也都应该是自己,感谢自己相信梦想,相信造梦的人。相信就是他们的特异功能。
蔡崇信曾回忆,他之所以被马云打动,并不是因为看好马云当时的想法,更不是因为看好当时的那个网站。而是——
他看好当时阿里的团队,那是一群着了魔的人,他们坚定地追随着马云,眼中闪烁着光芒,虽然只领 500 元月薪,却干劲十足。
他看好,能够用 500 元月薪,一个破网站,让这样一群人着魔的人。
蔡崇信是做风险投资的,他见过太多创业团队,但没见过这样的。他感慨," 哇,这个家伙真能把人拧成一股绳。他是了不起的领袖。他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除了相信,蔡崇信与马云也还有一个特异功能:敢去追梦,而且不怕失败,不怕输。
蔡崇信后来曾说,他当初跟马云干,其实也没那么笃定。但,他希望用创业来燃烧自己,而且不怕失败。" 我学法律出身,不成功就再回去做律师。"
04
如果说蔡崇信加入阿里是因为马云具有人格魅力与超能力的话,那么他跟马云合作至今则是因为他自己具有人格魅力与超能力,尤其是——他能与马云和其他高管融洽合作。
更尤其是,作为耶鲁博士,20 多年前就拿 70 万美金的他,能够与阿里的其他土罗汉 " 尿到一个壶里。"
阿里踏入正轨之后的绝大多数时间,蔡崇信与马云都不在一起办公,他常驻中国香港,马云则常驻杭州,两人每天都会通电话,彼此称呼对方的英文名。
据说,在阿里,蔡崇信是唯一称呼马云 "Jack" 的人。
分工方面,蔡崇信全面负责阿里的财务和投资,用他的话讲就是 " 管钱 " 和 " 花钱 ",只喜欢看方向,不喜欢看数据的马云,完全尊重他的权限,不干涉财务工作,有投融资想法时,也是先把想法告诉蔡崇信,然后让蔡崇信去跟投资人或者投资对象沟通。
对马云以及马云负责的阿里其他事务,尤其对外事务,蔡崇信则绝对尊重其权威,他极少对外发声或者接受采访,阿里总部的员工也对他没有什么了解,甚至很少见到他,称他是——
" 最熟悉的陌生人 "。
蔡崇信说自己和马云长久合作的关键是 " 能够彼此分享的坦承态度 "。
" 我可以批评他,他可以批评我,当然我们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这点至关重要。我有时会与他在电话中据理力争,激烈争吵甚至挂他电话。他对我也是一样。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么做是出于保护公司的利益。"
马云之外,蔡崇信还能妥善处理与其他高管的关系,并且善于把自己放低在他人之后,做那个有事要担可以找他,有功可以不必考虑他的人。
蔡崇信始终秉持谦和、低调的姿态,以致让外界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这是他期待的效果。包括仅有的几次媒体采访中,他也反复提请媒体," 不要太强调我个人。"
阿里美国成功上市,尤其马云从阿里退休之后,蔡崇信进一步降低了自己在阿里的存在感,也把更多时间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以及社会公益事业之上。比如:
在美国买下 NBA 知名球队布鲁克林篮网队,成为 NBA 的首位华裔老板。
在浙江创立了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支持教育、体育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包括,支持中国篮球协会发起 " 菁英计划 ",捐赠 1 亿启动中国女足支持计划,新冠疫情之初,就捐赠了 2500 万人民币支援抗疫,河南水灾捐赠 2000 万元支持学校重建与恢复等等。
一个体现蔡崇信善于 " 妥帖 " 人事的例子是,2020 年马云公益基金会的第三届二次理事会上,强调要将每一分钱用好的马云,曾笑着对会场的电子大屏提出质疑:
" 这是不是没有控制成本啊,如果就为这次理事会的话,这个成本是怎么个预算法。"
被大老板如此质疑,虽是玩笑,现场工作人员也是相当尴尬,包括参与会议的其他嘉宾也都跟着有点尴尬。眼见此情此景的蔡崇信,迅速按下话筒开关,微笑着站出来了。
他笑着说,自己当了阿里 CFO 十多年,最常问的一句话不是你省了多少钱,而是这个钱够不够花,该不该花。然后回答了马云的问题:
" 我认为这个螢幕应该去投资,花钱的,因为今天是一个公开场面,来参加的嘉宾可能也有抱着一些学习的心态,如果这个螢幕太小大家看不清楚 PPT,大家就学不到东西了。"
现场同事、嘉宾听了这个解释,很高兴,拍手叫好,马云也很高兴,拍案并哈哈大笑:
" 同意,批准。"
阿里今天在公告中表示,蔡崇信在阿里巴巴诞生、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他对阿里巴巴发展历程的充分了解,对战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将会在未来帮助阿里集团持续发展。
并且强调,阿里从 3 月开始的史上最大自我变革,正在让整个组织更敏捷、决策链路更短、响应更快,倒逼企业家精神迸发,实现从一个阿里巴巴到一群阿里巴巴,从良将如云到企业家如云。
既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又能让马云同意,批准,还能让满屋充满欢笑的蔡崇信,显然是有助于 " 良将如云到企业家如云 " 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