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百密一疏啊!电影里唯一的一处瑕疵,被细心观众发现了,欢迎阅读。
《九龙城寨之围城》的上映,让古天乐如同坐了一场 " 过山车 "。
上映前,各路网友安利,点映口碑及预售票房高居第一,古会长信心十足。
结果正式上映第一天,定睛一看,排片只有 9.4%。
仅位列档期第 5 位,和《维和防暴队》的 27% 排片相比,更是差距巨大。
靠着这点排片,影片在 5 天时间里,最终只斩获了 2.55 亿票房。
都以为大势已去,结果假期一结束,《九龙城寨之围城》又凭借口碑,杀了个回马枪。
如今排片占比来到 20%,票房也突破 3.8 亿,业内预测最终票房将突破 7 亿。
很多网友忿忿不平。
认为影片是受到 " 资本的打压 ",才会在势头最猛的初期,被迫 " 靠边站 "。
整个档期或许是票房的胜利,资本的胜利,唯独不是电影的胜利。
在皮哥看来,对比以往的港产片,《九龙城寨》的确拥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亮点。
而制约其票房涨势,限制其走得更远的缺点,其实也非常突出。
具体都有哪些方面,容我一一道来。
01、
先搞懂一个问题:什么是 " 九龙城寨 "?
" 九龙城寨 " 本身就是颇具话题性的概念。
在香港的历史上,这是位于现今九龙城区的一座围城。
1898 年,英国政府强迫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关于租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这里被划归满清管辖。
但在清王朝灭亡及日本投降之后,这里就成了 " 三不管 " 地带。
由于英国政府没有管辖权,九龙城寨就成了贫民区和三教九流聚居地。
香港黑社会与社会底层民众在城寨里安家,且建立了一套能够维持其正常运作的秩序。
由于不用上税,城寨中的饮食业和食品加工业十分兴旺。
但采光、供水、供电及卫生条件都极差。
从外观上看,九龙城寨楼房林平,楼与楼之间几乎没有幢距。
面积只有 2.6 公顷的住宅区,却居住着近 5 万人。
这里被称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被外国人称为 " 黑暗之城 "。
既符合西方人对于东方赛伯朋克大都市的想象,又带着香港社会市井人文特点。
2013 年,香港作家余儿以城寨为背景,创作了小说《九龙城寨》。
随后,香港漫画家司徒剑侨以小说为脚本,编绘了同名漫画。
这一 IP 也得以迅速传播。
2016 年,电影项目宣布启动,故事及服化道、动作设计,则以小说、漫画为参考。
但主创对出场的几个重要人物的形象,都做了大胆的重新设计和塑造。
原作故事其实也很简单。
暴力团的战神陈洛军,因被其背后大哥大老板及其手下王九追杀,而逃进九龙城寨。
其后结识了架势堂的十二少、龙城帮二把手信一和面具男 AV,又得到龙城帮主龙卷风(原名张少祖)和大厨阿柒的帮助,终于羽翼丰满,得以与大老板一决高下。
小说的特点是中二热血,到了漫画,也充斥着 " 打打杀杀 " 的暴力元素。
港漫本身受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的影响,司徒剑侨又思想较前卫。
因此《九龙城寨》中的人物形象,都带着夸张的二次元风格。
这也导致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人物外形都需要进行修改。
就比如男主角陈洛军。
漫画中是穿着毛绒领风衣,留着非主流白色爆炸头的拉风少年形象。
电影里林峯的扮相则直接改成平头,且增加了一个刚刚偷渡到香港的设定。
使陈洛军显得更接地气,又让观众联想到 60 年代偷渡到香港的 " 跛豪 " 吴锡豪。
十二少(胡子彤饰演)、信一(刘俊谦饰演)、大老板(洪金宝饰演)这些角色在漫画中的形象也都非常夸张,电影里也都做了重新设计。
面具男(张文杰饰演)的形象虽没有大的改动,但名字被改成了四仔(" 四仔 " 在粤语中同样是指岛国动作片)。
最为突出的改动是大反派王九(伍允龙饰演)。
漫画中是个面容白如死灰,行动如鬼魅一般的阴险人物。
电影中的王九保留了漫画中精通金刚指和硬气功的设定。
但改成了戴墨镜、满脸胡须、头发脏乱、凶恶狡猾的江湖人形象,使角色性格塑造更加丰满。
对比基本照搬原著形象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龙虎门》等漫改电影,《九龙城寨》的改编可谓大胆,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也是一种不依常规的创新。
02、
作为一部动作片,看点还是在打斗和动作设计。
传统港式动作片的武打动作,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写实派。
类似《精武英雄》,一招一式都讲究真实到位。
另一种是写意派。
如《功夫》那样用后期特效把招式和动作尽量夸张化处理,以突出人物的 " 武功高强 "。
以往的动作电影,都必须在写实派和写意派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功夫片和枪战片动作设计都比较写实;
武侠片则往往天马行空,可以非常夸张。
《九龙城寨》的动作设计则基于漫画中的画面表现,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香港人习惯将《古惑仔》、《火武耀扬》、《九龙城寨》这一类漫画称为 " 江湖漫 "。
类似 90 年代的黑帮片,其打斗动作和招式设定都偏写实。
但为了突出击打的力度,在画面表现上又显得非常夸张。
绷断铁索、砸坏砖墙、一拳把人击飞数米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九龙城寨》电影里的打斗场景,正是沿用了漫画中这种处理手法。
动作指导谷垣健治曾一手包办《浪客剑心》系列电影的动作设计,亦曾凭借《怒火 · 重案》拿到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不同以往的打斗场面。
在九龙城寨中狭小的空间里,主角与反派的每次打斗,都需要近身肉搏。
而各种短兵器的运用,和对于环境与空间的利用,都使打斗过程险象环生,画面极富冲击力。
从动作片类型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
演员阵容上的搭配,也比以往多了不少新意。
在《九龙城寨》中,我们也看到古天乐、洪金宝、任贤齐和郭富城。
但电影的真正主角却是林峯、刘俊谦、胡子彤、张文杰和伍允龙。
用电影圈的 " 行话 " 来说,这叫 " 以老带新 "。
林峯是电视剧熟脸,如今转战电影圈,而《九龙城寨》就是他新的起点。
还有舞台剧出身的刘俊谦,形象俊郎、棱角分明;
棒球员出身的胡子彤,2016 年凭借《点五步》中的细威拿到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走的是演技派路线;
动作指导出身的张文杰,以一身横练肌肉征服观众。
再加上國術功底极为扎实的伍允龙,在电影圈摸爬滚打多年,如今改变形象,以嚣张、癫狂、凶残的反派形象顺利出圈。
这五人被网友们叫做 " 围城质子团 ",成为《九龙城寨》最大的亮点。
只有令观众产生新鲜感,口碑才能持续转换成排片、票房。
03、
几个优点之外,影片的缺点确实也非常突出。
我们前面讲过,九龙城寨是个 " 有故事 " 的地方。
香港人拍过带着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文艺片《笼民》,而九龙城寨中底层人民的故事也丝毫不差。
早在 1982 年,蓝乃才导演就曾拍过惊世骇俗的《城寨出来者》。
也有很多影片在这里取景。
比如成龙的《重案组》中的爆炸戏,就是在拆除前的城寨中实景拍摄完成。
60 年代 " 跛豪 " 吴锡豪偷渡来到香港后,在九龙北的石硖尾开字花档起家,亦曾混迹于九龙城寨中。
因此 2017 年王晶导演根据跛豪的故事改编的电影《追龙》,片中最重要的几场打戏,背景也是安排在城寨中。
所以,只要发掘一些带着时代厚重感的素材出来,都能使电影的人文气息增加不少。
但电影《九龙城寨》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它将重心都放在那些炫酷的打斗上面,而主线上仍然只是着眼于 " 江湖恩怨 " 的平淡故事。
更加致命的是,由于其漫画原作本就是面向年轻人的,以暴力为卖点的漫画,出场人物的行为逻辑和剧情都显得很中二(低幼),且经不起推敲。
比如像大老板、龙卷风、狄秋这些早已成名的黑老大,解决冲突的方式却仍然像小混混一般亲自下场参与近身肉搏和械斗。
虽然电影将时代背景放在 80 年代未拆除之前的九龙城寨中,也花费大量资金打造和还原出城寨的布景,但九龙城寨也只被当作一块背景板。
片中出现的平民角色不多,对于城寨中露宿者、流浪汉、底层人生活的呈现几乎没有,也未能发掘出更高层次的思想主题。
对比 3 月份引爆全网话题的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
片中 " 除三害 " 的故事主线和那场 " 灵修堂大屠杀 ",都引发了观众对于是非选择和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
同为商业动作片,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做对比,其主题上的着重点就高下立判了。
因此,《九龙城寨》仍然是没能跳出港片模式的平庸作品。
故事简单俗套,主题上缺乏深度和厚度,是本片唯一的一处瑕疵。
也是它在密集的宣传攻势下,市场反映仍趋平淡,没能走得更远的原因。
04、
总的来说,在港片低迷的当下,《九龙城寨》的出现,还是让我们找到了一些曾经的热血和激情澎湃。
而洪金宝、古天乐、任贤齐、郑保瑞这些不愿看到港片没落的电影人,他们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片名叫做《九龙城寨之围城》,也正是隐喻港圈文化就如九龙城寨的围城一般,曾经风光无限,却难以避免被 " 拆除 "、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而身处 " 围城 " 中的人,也像陈洛军那样,心中仍存留一份热血,带着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天下一公司的上一部大制作还是两年前的《明日战记》。
由于上映后口碑不佳,只以 6.79 亿票房草草收场,其续集计划也被叫停。
这些年内地观众对于香港电影的期待值直线下降,港片的口碑早已跌入谷底,《九龙城寨》的好口碑确实能为香港电影人赚回不少面子。
虽说票房成绩也不见得能够火爆,但还是能收回成本之后再小赚一把,且攒下的好口碑也能为后续电影的开发起个好头。
希望沿着这个势头,《九龙城寨》这个 IP 能继续拍摄续集,更希望被搁置多年的《风云 3 之断浪》项目也能得到重启。
文 / 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