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百密一疏啊!電影裡唯一的一處瑕疵,被細心觀眾發現了,歡迎閱讀。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上映,讓古天樂如同坐了一場 " 過山車 "。
上映前,各路網友安利,點映口碑及預售票房高居第一,古會長信心十足。
結果正式上映第一天,定睛一看,排片只有 9.4%。
僅位列檔期第 5 位,和《維和防暴隊》的 27% 排片相比,更是差距巨大。
靠着這點排片,影片在 5 天時間裡,最終只斬獲了 2.55 億票房。
都以為大勢已去,結果假期一結束,《九龍城寨之圍城》又憑借口碑,殺了個回馬槍。
如今排片占比來到 20%,票房也突破 3.8 億,業内預測最終票房将突破 7 億。
很多網友忿忿不平。
認為影片是受到 " 資本的打壓 ",才會在勢頭最猛的初期,被迫 " 靠邊站 "。
整個檔期或許是票房的勝利,資本的勝利,唯獨不是電影的勝利。
在皮哥看來,對比以往的港產片,《九龍城寨》的确擁有一些不同尋常的亮點。
而制約其票房漲勢,限制其走得更遠的缺點,其實也非常突出。
具體都有哪些方面,容我一一道來。
01、
先搞懂一個問題:什麼是 " 九龍城寨 "?
" 九龍城寨 " 本身就是頗具話題性的概念。
在香港的歷史上,這是位于現今九龍城區的一座圍城。
1898 年,英國政府強迫當時的清政府籤訂了關于租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這裡被劃歸滿清管轄。
但在清王朝滅亡及日本投降之後,這裡就成了 " 三不管 " 地帶。
由于英國政府沒有管轄權,九龍城寨就成了貧民區和三教九流聚居地。
香港黑社會與社會底層民眾在城寨裡安家,且建立了一套能夠維持其正常運作的秩序。
由于不用上稅,城寨中的飲食業和食品加工業十分興旺。
但采光、供水、供電及衛生條件都極差。
從外觀上看,九龍城寨樓房林平,樓與樓之間幾乎沒有幢距。
面積只有 2.6 公頃的住宅區,卻居住着近 5 萬人。
這裡被稱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被外國人稱為 " 黑暗之城 "。
既符合西方人對于東方賽伯朋克大都市的想象,又帶着香港社會市井人文特點。
2013 年,香港作家餘兒以城寨為背景,創作了小說《九龍城寨》。
随後,香港漫畫家司徒劍僑以小說為腳本,編繪了同名漫畫。
這一 IP 也得以迅速傳播。
2016 年,電影項目宣布啟動,故事及服化道、動作設計,則以小說、漫畫為參考。
但主創對出場的幾個重要人物的形象,都做了大膽的重新設計和塑造。
原作故事其實也很簡單。
暴力團的戰神陳洛軍,因被其背後大哥大老板及其手下王九追殺,而逃進九龍城寨。
其後結識了架勢堂的十二少、龍城幫二把手信一和面具男 AV,又得到龍城幫主龍卷風(原名張少祖)和大廚阿柒的幫助,終于羽翼豐滿,得以與大老板一決高下。
小說的特點是中二熱血,到了漫畫,也充斥着 " 打打殺殺 " 的暴力元素。
港漫本身受日本漫畫和歐美漫畫的影響,司徒劍僑又思想較前衛。
因此《九龍城寨》中的人物形象,都帶着誇張的二次元風格。
這也導致在影視化的過程中,人物外形都需要進行修改。
就比如男主角陳洛軍。
漫畫中是穿着毛絨領風衣,留着非主流白色爆炸頭的拉風少年形象。
電影裡林峯的扮相則直接改成平頭,且增加了一個剛剛偷渡到香港的設定。
使陳洛軍顯得更接地氣,又讓觀眾聯想到 60 年代偷渡到香港的 " 跛豪 " 吳錫豪。
十二少(胡子彤飾演)、信一(劉俊謙飾演)、大老板(洪金寶飾演)這些角色在漫畫中的形象也都非常誇張,電影裡也都做了重新設計。
面具男(張文傑飾演)的形象雖沒有大的改動,但名字被改成了四仔(" 四仔 " 在粵語中同樣是指島國動作片)。
最為突出的改動是大反派王九(伍允龍飾演)。
漫畫中是個面容白如死灰,行動如鬼魅一般的陰險人物。
電影中的王九保留了漫畫中精通金剛指和硬氣功的設定。
但改成了戴墨鏡、滿臉胡須、頭發髒亂、兇惡狡猾的江湖人形象,使角色性格塑造更加豐滿。
對比基本照搬原著形象的《風雲之雄霸天下》、《中華英雄》、《龍虎門》等漫改電影,《九龍城寨》的改編可謂大膽,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這也是一種不依常規的創新。
02、
作為一部動作片,看點還是在打鬥和動作設計。
傳統港式動作片的武打動作,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寫實派。
類似《精武英雄》,一招一式都講究真實到位。
另一種是寫意派。
如《功夫》那樣用後期特效把招式和動作盡量誇張化處理,以突出人物的 " 武功高強 "。
以往的動作電影,都必須在寫實派和寫意派這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功夫片和槍戰片動作設計都比較寫實;
武俠片則往往天馬行空,可以非常誇張。
《九龍城寨》的動作設計則基于漫畫中的畫面表現,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香港人習慣将《古惑仔》、《火武耀揚》、《九龍城寨》這一類漫畫稱為 " 江湖漫 "。
類似 90 年代的黑幫片,其打鬥動作和招式設定都偏寫實。
但為了突出擊打的力度,在畫面表現上又顯得非常誇張。
繃斷鐵索、砸壞磚牆、一拳把人擊飛數米這些都是常規操作。
《九龍城寨》電影裡的打鬥場景,正是沿用了漫畫中這種處理手法。
動作指導谷垣健治曾一手包辦《浪客劍心》系列電影的動作設計,亦曾憑借《怒火 · 重案》拿到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因此我們才能看到不同以往的打鬥場面。
在九龍城寨中狹小的空間裡,主角與反派的每次打鬥,都需要近身肉搏。
而各種短兵器的運用,和對于環境與空間的利用,都使打鬥過程險象環生,畫面極富衝擊力。
從動作片類型來說,這也是一種創新。
演員陣容上的搭配,也比以往多了不少新意。
在《九龍城寨》中,我們也看到古天樂、洪金寶、任賢齊和郭富城。
但電影的真正主角卻是林峯、劉俊謙、胡子彤、張文傑和伍允龍。
用電影圈的 " 行話 " 來說,這叫 " 以老帶新 "。
林峯是電視劇熟臉,如今轉戰電影圈,而《九龍城寨》就是他新的起點。
還有舞台劇出身的劉俊謙,形象俊郎、棱角分明;
棒球員出身的胡子彤,2016 年憑借《點五步》中的細威拿到金像獎最佳新演員,走的是演技派路線;
動作指導出身的張文傑,以一身橫練肌肉征服觀眾。
再加上國術功底極為扎實的伍允龍,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如今改變形象,以嚣張、癫狂、兇殘的反派形象順利出圈。
這五人被網友們叫做 " 圍城質子團 ",成為《九龍城寨》最大的亮點。
只有令觀眾產生新鮮感,口碑才能持續轉換成排片、票房。
03、
幾個優點之外,影片的缺點确實也非常突出。
我們前面講過,九龍城寨是個 " 有故事 " 的地方。
香港人拍過帶着現實主義人文關懷的文藝片《籠民》,而九龍城寨中底層人民的故事也絲毫不差。
早在 1982 年,藍乃才導演就曾拍過驚世駭俗的《城寨出來者》。
也有很多影片在這裡取景。
比如成龍的《重案組》中的爆炸戲,就是在拆除前的城寨中實景拍攝完成。
60 年代 " 跛豪 " 吳錫豪偷渡來到香港後,在九龍北的石硖尾開字花檔起家,亦曾混迹于九龍城寨中。
因此 2017 年王晶導演根據跛豪的故事改編的電影《追龍》,片中最重要的幾場打戲,背景也是安排在城寨中。
所以,只要發掘一些帶着時代厚重感的素材出來,都能使電影的人文氣息增加不少。
但電影《九龍城寨》并沒有做到這一點。
它将重心都放在那些炫酷的打鬥上面,而主線上仍然只是着眼于 " 江湖恩怨 " 的平淡故事。
更加致命的是,由于其漫畫原作本就是面向年輕人的,以暴力為賣點的漫畫,出場人物的行為邏輯和劇情都顯得很中二(低幼),且經不起推敲。
比如像大老板、龍卷風、狄秋這些早已成名的黑老大,解決衝突的方式卻仍然像小混混一般親自下場參與近身肉搏和械鬥。
雖然電影将時代背景放在 80 年代未拆除之前的九龍城寨中,也花費大量資金打造和還原出城寨的布景,但九龍城寨也只被當作一塊背景板。
片中出現的平民角色不多,對于城寨中露宿者、流浪漢、底層人生活的呈現幾乎沒有,也未能發掘出更高層次的思想主題。
對比 3 月份引爆全網話題的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
片中 " 除三害 " 的故事主線和那場 " 靈修堂大屠殺 ",都引發了觀眾對于是非選擇和人生意義的深層思考。
同為商業動作片,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做對比,其主題上的着重點就高下立判了。
因此,《九龍城寨》仍然是沒能跳出港片模式的平庸作品。
故事簡單俗套,主題上缺乏深度和厚度,是本片唯一的一處瑕疵。
也是它在密集的宣傳攻勢下,市場反映仍趨平淡,沒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04、
總的來說,在港片低迷的當下,《九龍城寨》的出現,還是讓我們找到了一些曾經的熱血和激情澎湃。
而洪金寶、古天樂、任賢齊、鄭保瑞這些不願看到港片沒落的電影人,他們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片名叫做《九龍城寨之圍城》,也正是隐喻港圈文化就如九龍城寨的圍城一般,曾經風光無限,卻難以避免被 " 拆除 "、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而身處 " 圍城 " 中的人,也像陳洛軍那樣,心中仍存留一份熱血,帶着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
天下一公司的上一部大制作還是兩年前的《明日戰記》。
由于上映後口碑不佳,只以 6.79 億票房草草收場,其續集計劃也被叫停。
這些年内地觀眾對于香港電影的期待值直線下降,港片的口碑早已跌入谷底,《九龍城寨》的好口碑确實能為香港電影人賺回不少面子。
雖說票房成績也不見得能夠火爆,但還是能收回成本之後再小賺一把,且攢下的好口碑也能為後續電影的開發起個好頭。
希望沿着這個勢頭,《九龍城寨》這個 IP 能繼續拍攝續集,更希望被擱置多年的《風雲 3 之斷浪》項目也能得到重啟。
文 / 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