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造车新势力年中盘点:蔚来、小鹏销量排名下滑,二线新势力为何异军突起?,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贺
造车新势力格局生变。
多家造车新势力日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销量。理想以 13.91 万辆的成绩拿下上半年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蔚来、小鹏销量分别为 5.46 万辆、4.14 万辆,与理想销量差距进一步扩大,渐有下滑态势;哪吒、零跑、极氪等二线新势力则跃居前列,分别以 6.24 万辆、4.45 万辆、4.26 万辆的数据,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五名。
二线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并非偶然。2022 年,哪吒便已夺得造车新势力当年的年度销量冠军,零跑则名列第五。这意味着,以 " 蔚小理 "(蔚来、小鹏、理想)为首的新势力第一梯队格局已被打破。随着哪吒、零跑、极氪等二线新势力成功破局,一个全新的造车新势力格局或正在形成。
" 几年前我们提到造车新势力就会想到‘蔚小理’,但现在理想汽车一骑绝尘,小鹏和蔚来销量增长缓慢。以哪吒为代表的曾不被看好的几家二线新势力反而逆势崛起。"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丁道师看来,哪吒等二线新势力能挤掉蔚来和小鹏排在前列,一方面在于哪吒等二线新势力足够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小鹏和蔚来的表现不够提气。
图源:哪吒汽车微博
逆袭背后:中低端拼性价比
在上半年造车新势力销量榜上,哪吒力压蔚来成为亚军,零跑超越小鹏位居第四,它们最大 " 杀手锏 " 都是性价比。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哪吒、零跑的销量能够排名前列,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亲民。
" 理想已经占据了一定的高端高价市场,因此哪吒、零跑没有试图争夺这个市场,而是定位在一款普通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的电动汽车,价格以 10 多万元或者 20 万元价格为主,且品质处于这个价位层中的中上水平,自然就在市场上打开了销量。" 丁道师说。
一直以来," 蔚小理 " 的主战场是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三家的主力车型包括售价 42.8 万元 -53.6 万元的蔚来 ET7、30.99 万元 -46.99 万元的小鹏 G9,以及 45.98 万元的理想 L9 等。
哪吒、零跑避开 " 蔚小理 " 在高端市场的锋芒,用 7.39 万元 -10.38 万元的哪吒 V、11.88 万元 -20.68 万元的哪吒 U,以及 14.98 万元 -23.98 万元的零跑 C11 等,精准切入中低端市场。
零跑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零跑主打高品价比、大众化的新能源汽车。为了紧跟市场需求,零跑首先对价格区间进行调整,将主力 C 系列的价格定位在 15 万至 20 万元,再配合 T03 这样的入门版车型,为用户提供了更亲民更实用的选择。
上述相关负责人还称,零跑具备全網域自研实力,可以实现整车成本 70% 的自主权,降价格不降品质,给用户带来高品价比、物超所值的产品。
除价格外,配置方面或也存在优势。作为 A0 级纯电动车型,哪吒 V 的配置数据为 3.9 秒 -5.9 秒的 0-50 公里 / 小时的加速、301 公里 -401 公里的续航里程、2420mm 的轴距、主副驾驶标配安全气囊。
为了突出性价比优势,哪吒、零跑还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矩阵。
哪吒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哪吒将 " 科技平权 " 进行到底,完善产品矩阵,打造超越同级的产品智价比。今年上半年,哪吒旗下第五款车型哪吒 GT,真正做到了通过科技平权,终结跑车特权,也是中国唯一双门四座纯电跑车。
17.88 万元 -22.68 万的价格,颜值动力兼备——哪吒 GT 上市不久便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据官方数据,今年 6 月,哪吒 GT 交付达 1298 台。据懂车帝数据,哪吒 GT 连续 8 周位列跑车细分市场关注第一名。
零跑则在产品矩阵方面,纯电与增程双管齐下。以 6 月位列 B 级新势力第一的 C11 车系为例,纯电 + 增程双动力布局,在满足新能源汽车科技感体验的同时,增程还达到了与燃油车相同的补能续航里程,消除了用户的续航顾虑,甚至还比部分燃油车能耗更低碳环保。
" 互联网 +" 的策略也让哪吒、零跑增加了不少底气。
零跑采用体验店与售后店分离、直营及城市独家合作伙伴并存的模式,所有车型统一在互联网下单,线下交付。2022 年 8 月,零跑与深圳市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協定,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服务网络直接触达客户,建立活跃的线上线下用户社区,对用户的端到端全生命用车周期进行高品质服务,构建多层次的立体化汽车新零售服务网络。
而哪吒则获得互联网大厂的加持。2021 年 10 月,哪吒宣布完成由 360 集团领投的 D1 轮 40 亿元融资。360 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360 作为哪吒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将自身的技术、人才、资金和数字化思维、数字化基因赋能给哪吒汽车,推动汽车行业的‘科技平权’,让更多用户能以大众化的价格去体验更先进的智能科技。"
" 这几家虽然是汽车企业,但我更愿意把他们称之为互联网企业,因为他们都采用互联网化的营销方式,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营销、传播甚至销售,很多管理人才也都来自互联网公司。" 丁道师指出,有竞争力、性价比的产品,再加上互联网化的打法和营销,使得哪吒、零跑能够在复苏的市场中,获得足够的红利与销量增长。
极氪突围:背靠吉利好乘凉
与哪吒、领跑不同,极氪从中高端市场突围,难度显然更大。
极氪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极氪上半年之所以能力压小鹏,跻身造车新势力交付量第五名,首要原因是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积累的产业基础和全球优势资源的全面赋能,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坚持创新。另外,也受益于自身持续丰富的产品矩阵。
从 2010 年开始,吉利控股用并购的方式展开国际化战略布局。2013 年,吉利全资收购了伦敦出租车公司 ( LTC ) ,随后将其更名为英伦电动 ( LEVC ) ,开始向全球化新能源高端出行品牌转型。一系列国际化布局,让吉利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极氪提供了有力的品牌背书。
丁道师表示,极氪背靠吉利,一开始就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利用吉利打造多年的研发体系,相对来说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研发较高产品竞争力的车型。
吉利依托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打造的 SEA 浩瀚架构,便是极氪的技术核心。SEA 浩瀚架构是以用户出行体验为核心的纯电原创架构,以硬體层、系统层和生态层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布局;可实现从 A 级车到 E 级车的全尺寸覆盖,亦可以满足轿车、SUV、MPV、小型城市车、跑车、皮卡及未来出行车辆等全部造型需求。
SEA 浩瀚架构从 A 级车到 E 级车的全尺寸覆盖,大大丰富了极氪的产品矩阵。极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极氪已经拥有了 001、009、X 三款车型,每一款产品都在细分市场站稳了脚跟。其中极氪 X 于 6 月开启交付,为品牌整体带来净增长而非分流,这是极氪 " 不套娃 " 造车理念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极氪抓住了市场转型的机遇。于清教认为,极氪抓住了新能源车市向中高端转型的机遇,在突出高配置、豪华感的同时,价格也相对有优势。
近来,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已成为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主攻方向。2022 年 9 月,广汽埃安推出高端品牌 Hyper 昊铂旗下首款超跑车型 Hyper SSR,售价超 128.6 万元,预计于 2023 年 10 月交付。今年 1 月,比亚迪发布全新高端汽车品牌 " 仰望 ",旗下 U8 和 U9 同步亮相。仰望 U8 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车,仰望 U9 则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
与上述售价超百万元的车型相比,极氪 001 的售价只有 30 万元 -40.3 万元,却全系标配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360 度全景影像、遥控泊车等。
较高的性价比,让极氪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极氪方面称,2023 年 5 月,极氪 001 成为 30 万元以上纯电豪华车市场销量冠军。
不过,丁道师认为,尽管极氪目前以中高端车型为主力进行市场比拼,并且实现了不错的销量增长,但增长能不能持续,还要看后续的市场表现。总体来说,极氪 009 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人们对国产豪华 MPV 的看法,成为了丰田埃尔法等之外的新选择,这让国产品牌的价值得到了提升。
未来比拼:格局仍存变数
" 蔚小理 " 的格局被打破,未来造车新势力赛道或将进入混战期。于清教表示,今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的第一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刚刚超过 2000 万辆,而我国汽车保有量高达 3.2 亿辆,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进入市场化驱动阶段。
" 目前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并不稳定,存在较大变数。传统车企与跨国车企都在加速向新能源领網域转型,会对造车新势力的生存带来较大冲击。" 于清教补充道。
上半年销量暂时落后的造车新势力能否后程发力,奋起直追?" 以小鹏汽车为例,整体看上半年在走下坡路,但最近几个月的销量也在缓慢爬坡,月销量达到了七八千台,虽然难和排名前列的新势力相比,但是和自己比的话,这其实也是一个良好的态势。" 丁道师说。
官方数据显示,小鹏的销量呈缓慢增长态势,今年 2 月 -6 月的销量分别为 6010 辆、7002 辆、7079 辆、7506 辆、8620 辆。
丁道师指出,造车新势力下半年的销量会好于上半年。以小鹏为例,产品价格出现了松动,新品的发布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为它的销量带来较大提升。下半年,小鹏、蔚来的销量或将继续回暖,取得正向增长。
造车新势力们还要面临传统车企的严峻挑战。
" 头部企业的优势还是很明显,诸如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拉开了和其他车企的巨大差距。而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情况好一点,受益于其用户定位;蔚来成本过高,缺乏竞争优势,换电模式普及还需时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盘和林判断,当前新能源车占新车比例超过 3 成,比亚迪、特斯拉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造车新势力已经没有时间烧钱。造车新势力中现金流回正,利润回正的企业将占得先机。
零跑汽车相关负责人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局,只有通过竞争才可能让好的企业生存下来,没有能力的企业淘汰出去。但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取胜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