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造車新勢力年中盤點:蔚來、小鵬銷量排名下滑,二線新勢力為何異軍突起?,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賀
造車新勢力格局生變。
多家造車新勢力日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銷量。理想以 13.91 萬輛的成績拿下上半年造車新勢力銷量冠軍。蔚來、小鵬銷量分别為 5.46 萬輛、4.14 萬輛,與理想銷量差距進一步擴大,漸有下滑态勢;哪吒、零跑、極氪等二線新勢力則躍居前列,分别以 6.24 萬輛、4.45 萬輛、4.26 萬輛的數據,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五名。
二線造車新勢力異軍突起,并非偶然。2022 年,哪吒便已奪得造車新勢力當年的年度銷量冠軍,零跑則名列第五。這意味着,以 " 蔚小理 "(蔚來、小鵬、理想)為首的新勢力第一梯隊格局已被打破。随着哪吒、零跑、極氪等二線新勢力成功破局,一個全新的造車新勢力格局或正在形成。
" 幾年前我們提到造車新勢力就會想到‘蔚小理’,但現在理想汽車一騎絕塵,小鵬和蔚來銷量增長緩慢。以哪吒為代表的曾不被看好的幾家二線新勢力反而逆勢崛起。"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丁道師看來,哪吒等二線新勢力能擠掉蔚來和小鵬排在前列,一方面在于哪吒等二線新勢力足夠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于小鵬和蔚來的表現不夠提氣。
圖源:哪吒汽車微博
逆襲背後:中低端拼性價比
在上半年造車新勢力銷量榜上,哪吒力壓蔚來成為亞軍,零跑超越小鵬位居第四,它們最大 " 殺手锏 " 都是性價比。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哪吒、零跑的銷量能夠排名前列,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親民。
" 理想已經占據了一定的高端高價市場,因此哪吒、零跑沒有試圖争奪這個市場,而是定位在一款普通工薪階層能消費得起的電動汽車,價格以 10 多萬元或者 20 萬元價格為主,且品質處于這個價位層中的中上水平,自然就在市場上打開了銷量。" 丁道師說。
一直以來," 蔚小理 " 的主戰場是高端電動汽車市場,三家的主力車型包括售價 42.8 萬元 -53.6 萬元的蔚來 ET7、30.99 萬元 -46.99 萬元的小鵬 G9,以及 45.98 萬元的理想 L9 等。
哪吒、零跑避開 " 蔚小理 " 在高端市場的鋒芒,用 7.39 萬元 -10.38 萬元的哪吒 V、11.88 萬元 -20.68 萬元的哪吒 U,以及 14.98 萬元 -23.98 萬元的零跑 C11 等,精準切入中低端市場。
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零跑主打高品價比、大眾化的新能源汽車。為了緊跟市場需求,零跑首先對價格區間進行調整,将主力 C 系列的價格定位在 15 萬至 20 萬元,再配合 T03 這樣的入門版車型,為用戶提供了更親民更實用的選擇。
上述相關負責人還稱,零跑具備全網域自研實力,可以實現整車成本 70% 的自主權,降價格不降品質,給用戶帶來高品價比、物超所值的產品。
除價格外,配置方面或也存在優勢。作為 A0 級純電動車型,哪吒 V 的配置數據為 3.9 秒 -5.9 秒的 0-50 公裡 / 小時的加速、301 公裡 -401 公裡的續航裡程、2420mm 的軸距、主副駕駛标配安全氣囊。
為了突出性價比優勢,哪吒、零跑還進一步完善了產品矩陣。
哪吒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哪吒将 " 科技平權 " 進行到底,完善產品矩陣,打造超越同級的產品智價比。今年上半年,哪吒旗下第五款車型哪吒 GT,真正做到了通過科技平權,終結跑車特權,也是中國唯一雙門四座純電跑車。
17.88 萬元 -22.68 萬的價格,顏值動力兼備——哪吒 GT 上市不久便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據官方數據,今年 6 月,哪吒 GT 交付達 1298 台。據懂車帝數據,哪吒 GT 連續 8 周位列跑車細分市場關注第一名。
零跑則在產品矩陣方面,純電與增程雙管齊下。以 6 月位列 B 級新勢力第一的 C11 車系為例,純電 + 增程雙動力布局,在滿足新能源汽車科技感體驗的同時,增程還達到了與燃油車相同的補能續航裡程,消除了用戶的續航顧慮,甚至還比部分燃油車能耗更低碳環保。
" 互聯網 +" 的策略也讓哪吒、零跑增加了不少底氣。
零跑采用體驗店與售後店分離、直營及城市獨家合作夥伴并存的模式,所有車型統一在互聯網下單,線下交付。2022 年 8 月,零跑與深圳市愛施德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定,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銷售服務網絡直接觸達客戶,建立活躍的線上線下用戶社區,對用戶的端到端全生命用車周期進行高品質服務,構建多層次的立體化汽車新零售服務網絡。
而哪吒則獲得互聯網大廠的加持。2021 年 10 月,哪吒宣布完成由 360 集團領投的 D1 輪 40 億元融資。360 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表示:"360 作為哪吒汽車的戰略合作夥伴,将自身的技術、人才、資金和數字化思維、數字化基因賦能給哪吒汽車,推動汽車行業的‘科技平權’,讓更多用戶能以大眾化的價格去體驗更先進的智能科技。"
" 這幾家雖然是汽車企業,但我更願意把他們稱之為互聯網企業,因為他們都采用互聯網化的營銷方式,利用互聯網渠道進行營銷、傳播甚至銷售,很多管理人才也都來自互聯網公司。" 丁道師指出,有競争力、性價比的產品,再加上互聯網化的打法和營銷,使得哪吒、零跑能夠在復蘇的市場中,獲得足夠的紅利與銷量增長。
極氪突圍:背靠吉利好乘涼
與哪吒、領跑不同,極氪從中高端市場突圍,難度顯然更大。
極氪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極氪上半年之所以能力壓小鵬,跻身造車新勢力交付量第五名,首要原因是依托吉利控股集團積累的產業基礎和全球優勢資源的全面賦能,堅持走差異化路線,堅持創新。另外,也受益于自身持續豐富的產品矩陣。
從 2010 年開始,吉利控股用并購的方式展開國際化戰略布局。2013 年,吉利全資收購了倫敦出租車公司 ( LTC ) ,随後将其更名為英倫電動 ( LEVC ) ,開始向全球化新能源高端出行品牌轉型。一系列國際化布局,讓吉利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與日俱增,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極氪提供了有力的品牌背書。
丁道師表示,極氪背靠吉利,一開始就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利用吉利打造多年的研發體系,相對來說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來研發較高產品競争力的車型。
吉利依托產業基礎與資源優勢打造的 SEA 浩瀚架構,便是極氪的技術核心。SEA 浩瀚架構是以用戶出行體驗為核心的純電原創架構,以硬體層、系統層和生态層構建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布局;可實現從 A 級車到 E 級車的全尺寸覆蓋,亦可以滿足轎車、SUV、MPV、小型城市車、跑車、皮卡及未來出行車輛等全部造型需求。
SEA 浩瀚架構從 A 級車到 E 級車的全尺寸覆蓋,大大豐富了極氪的產品矩陣。極氪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極氪已經擁有了 001、009、X 三款車型,每一款產品都在細分市場站穩了腳跟。其中極氪 X 于 6 月開啟交付,為品牌整體帶來淨增長而非分流,這是極氪 " 不套娃 " 造車理念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極氪抓住了市場轉型的機遇。于清教認為,極氪抓住了新能源車市向中高端轉型的機遇,在突出高配置、豪華感的同時,價格也相對有優勢。
近來,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已成為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主攻方向。2022 年 9 月,廣汽埃安推出高端品牌 Hyper 昊鉑旗下首款超跑車型 Hyper SSR,售價超 128.6 萬元,預計于 2023 年 10 月交付。今年 1 月,比亞迪發布全新高端汽車品牌 " 仰望 ",旗下 U8 和 U9 同步亮相。仰望 U8 定位百萬級新能源硬派越野車,仰望 U9 則定位百萬級純電動性能超跑。
與上述售價超百萬元的車型相比,極氪 001 的售價只有 30 萬元 -40.3 萬元,卻全系标配 L2 級輔助駕駛系統,360 度全景影像、遙控泊車等。
較高的性價比,讓極氪在高端新能源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極氪方面稱,2023 年 5 月,極氪 001 成為 30 萬元以上純電豪華車市場銷量冠軍。
不過,丁道師認為,盡管極氪目前以中高端車型為主力進行市場比拼,并且實現了不錯的銷量增長,但增長能不能持續,還要看後續的市場表現。總體來說,極氪 009 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人們對國產豪華 MPV 的看法,成為了豐田埃爾法等之外的新選擇,這讓國產品牌的價值得到了提升。
未來比拼:格局仍存變數
" 蔚小理 " 的格局被打破,未來造車新勢力賽道或将進入混戰期。于清教表示,今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的第一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剛剛超過 2000 萬輛,而我國汽車保有量高達 3.2 億輛,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進入市場化驅動階段。
" 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競争格局并不穩定,存在較大變數。傳統車企與跨國車企都在加速向新能源領網域轉型,會對造車新勢力的生存帶來較大衝擊。" 于清教補充道。
上半年銷量暫時落後的造車新勢力能否後程發力,奮起直追?" 以小鵬汽車為例,整體看上半年在走下坡路,但最近幾個月的銷量也在緩慢爬坡,月銷量達到了七八千台,雖然難和排名前列的新勢力相比,但是和自己比的話,這其實也是一個良好的态勢。" 丁道師說。
官方數據顯示,小鵬的銷量呈緩慢增長态勢,今年 2 月 -6 月的銷量分别為 6010 輛、7002 輛、7079 輛、7506 輛、8620 輛。
丁道師指出,造車新勢力下半年的銷量會好于上半年。以小鵬為例,產品價格出現了松動,新品的發布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為它的銷量帶來較大提升。下半年,小鵬、蔚來的銷量或将繼續回暖,取得正向增長。
造車新勢力們還要面臨傳統車企的嚴峻挑戰。
" 頭部企業的優勢還是很明顯,諸如特斯拉和比亞迪已經拉開了和其他車企的巨大差距。而在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情況好一點,受益于其用戶定位;蔚來成本過高,缺乏競争優勢,換電模式普及還需時間。"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盤和林判斷,當前新能源車占新車比例超過 3 成,比亞迪、特斯拉在未來的市場競争優勢更加明顯,造車新勢力已經沒有時間燒錢。造車新勢力中現金流回正,利潤回正的企業将占得先機。
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談到,沒有一成不變的格局,只有通過競争才可能讓好的企業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企業淘汰出去。但市場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技術取勝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