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外贸格局再洗牌:深圳突破,杭州进位,芜湖飙涨,欢迎阅读。
2023 年,面对外需疲弱、价格下行等多重挑战,我国外贸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成绩好于预期。
1 月 18 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各地去年进出口成绩悉数出炉。总的来看,在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0.2% 的情况下,多座城市外贸处于调整、转型阶段。比如,郑州等过去的外贸增长明星城市,因订单减少、产业转移等原因出现明显下滑;苏州等则在一系列全球形势变化的叠加影响下,谋求新一轮转型。
变局育新机。不能忽视的是,仍然有省市在逆势之下实现外贸突飞猛进。从省份看,沿边的广西、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而从城市看,杭州、深圳两市分别以 6.1%、5.9% 的增速居于前十名城市前两位,杭州更是连续超过重庆、成都、天津三市跨入前十门槛;在其之后,金华、连云港、芜湖等也画出亮眼的增长曲线。
从 " 增长明星 " 身上,两个问题值得深究:为什么其外贸能逆势而行,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世界局势风云际会,又如何在变动中找到稳中求进的 " 钥匙 "?
全面开花的 " 优生 "
去年,深圳外贸增长呈现出明显后半程发力态势。
上半年,深圳外贸增速 3.7%,远低于 " 外贸第一大市 " 上海的 11.4%,总量也被北京反超。不过,到前三季度,深圳就以 7.3% 的增速,从北京手中夺回第二把交椅。最终,深圳全年外贸增速定格在 5.9%,位居 7 个万亿外贸大市之首。相比之下,第一城上海也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仅为 0.7%。
深圳 " 愈战愈勇 " 的杀手锏,在于其最具优势的出口。截至去年,深圳已连续 31 年外贸出口额居于全国首位,并且自 2022 年超过 2 万亿规模后,去年再大增 12.5%,逼近 2.5 万亿关口。相比之下,去年其进口额则出现了 4% 的下滑。
在全国出口增速仅为 0.6% 的情况下,深圳出口为何能再创佳绩?
图片来源:摄图网 _501647501
细看去年 1-11 月数据不难发现,机电产品仍是深圳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以占深圳出口总值 72.6% 的规模,实现了 7.9% 的增长。而在细分品类中,无论是深圳过去一直占优的传统电子产品,还是近几年全国均大力发展的 " 新三样 ",去年无一例外都出现高速增长势头,可谓全面开花。
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是深圳出口的大头,也是带动增长的 " 主力 "。前 11 个月,深圳既有出口规模居于前列的电腦及其零部件、手机和集成电路三个品类,出口额分别达到 2284.5 亿元、1656.9 亿元和 1293.5 亿元,增速分别为 4.8%、3.9% 和 21%。
去年,全国消费电子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电腦、集成电路同期都出现出口额下降,同类消费电子大市到年末都未能扭转逆增长的趋势,为何深圳仍能实现上涨?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看来,与东莞等一些城市高度依赖某一家公司的产品出口不同,深圳产业结构更为完整,不过于依赖一两家企业,在信息科技领網域不仅头部公司数量较多,近年来还不断涌现出新的亮点,可能是其逆势而上的原因。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传音。国际数据中心(IDC)数据显示,去年,传音以 9490 万台出货量拿下全球智能机市场 8.1% 的份额,居于全球第五,比 2022 年再进一位,而去年第四季度更是超过 vivo 跻身前四位,仅次于苹果、三星和小米。
图片来源:IDC
在全球智能机版图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作为 " 后起之秀 " 的传音在非洲 " 杀出一条血路 ",并转战东南亚等新兴市场,2022 年在非洲以及南亚、巴基斯坦等国的市占率均居第一。而根据此前信息,传音在深圳全资投运的泰衡诺工厂,正是传音中高端机型试、量产的研发制造中心,产品 100% 外销。
另一方面,在 " 新三样 " 上,深圳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去年 1-11 月,深圳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分别出口 602.4 亿、190.8 亿、30.9 亿元,合计 824.1 亿元,增速分别为 19.4%、273.9% 和 32.1%。这一规模与上海同期 1593.2 亿元尚有距离,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优势明显。去年全年,深圳锂电池出口规模仅次于宁德,电动汽车出口则仅次于上海、台州。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曾在采访中表示,虽然 " 新三样 " 在出口总值占比并不算高,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非常积极。此外,其增长潜力也被外界看好,比如电动汽车领網域,据此前国金证券预计,明年比亚迪出口销量有望达到 60 万辆。
跨境贸易的 " 风口 "
如果说 " 新三样 " 是传统制造业大市外贸转型更新的重头戏,那对于电商大市杭州来说,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跨境电商则是不能错过的 " 风口 "。
图片来源:新华社
去年,被外界称为中国 " 出海四小龙 " 的速卖通、SHEIN、TEMU、TikTok,不断刷新全球各大购物平台的用户、月活数据;在国内 " 双 11" 购物节静悄悄之时,跨境电商 " 双 11" 却迎来 " 增长神话 ",甚至有跨境卖家直言," 终于在海外感受到了双 11 的氛围 "。从数据上亦可见一斑:去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 2.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6%。
从杭州外贸数据来看,跨境电商已然成为最强动能之一。2023 年 1-11 月,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 1248.05 亿元,同比增长 20.55%;出口额 1082.00 亿元,同比增长 25.75%。
入局早、产业适配度高,是杭州接下跨境电商 " 泼天富贵 " 的两大原因。
杭州跨境电商正式起步于 2016 年,当时,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仅 1.2 亿元的杭州,迎来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同年,杭州与亚马逊、谷歌、eBay、乐天、Shopee 等企业达成合作,并拉开跨境电商迅速增长的序幕。到现在,杭州集聚全国三分之二以上跨境电商平台,全球物流巨头、世界 500 强马士基去年亦将中国首站选择落地杭州。
而杭州当地各类产业集群,又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源源不断输送血液。有报道显示,如今杭州形成了 16 条特色明显的跨境产业带,比如位于萧山的 " 新塘羽绒跨境产业带 ",就曾在综试区落户第一时间拉开外贸转型热潮。到去年,杭州规模 2000 万元以上跨境电商品牌企业达 832 家,跨境电商企业注册商标数 4371 个,跨境电商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46 家。
当然,跨境电商并非唯一潜藏增长空间的贸易新模式。同样在浙江,金华则是依靠义乌的市场采购模式闯出一片天。
近年来,金华外贸增长可谓 " 一骑绝尘 ",且到去年连续跨越 3 个千亿台阶。在《中国海关》杂志不久前公布的 2022 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金华位列第 7,与 2019 年相比排名跃升 14 名,直逼广州、北京。
图片来源:海关发布
金华突围,义乌作用颇为突出。从义乌占金华进出口比重来看,从 2020 年的 64.3% 到去年前 11 月份的突破 75%,是毫无疑问的增长引擎;而从增速来看,义乌去年前 11 个月进出口增长 16.9%,领涨金华各区县,超过金华全市增速 2.2 个百分点。
将全球商品的价格 " 打下来 ",是以小商品市场闻名的义乌 " 出海法宝 "。
2013 年,义乌获批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个又被称为 "1039 模式 " 的新型贸易方式,使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 15 万美元(含)以下小货值商品得以通过 " 集货拼箱 " 式出口。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金华以 "1039"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出口额 2972.1 亿元,同比增长 23.4%,占全市出口 58.7%;其中义乌为 2970.6 亿元,占其自身出口总值比重 77.5%。
主导产业的 " 春天 "
纵观去年各市的外贸增长,除了以新模式、新品类寻求 " 超车 " 的头部城市之外,一些腰部城市也逆势呈现高速增长。这些城市的一个共同点,则是靠某一主导产业的爆发而坐上外贸增长 " 快车 "。
作为外贸前 50 名城市的 " 增长冠军 ",芜湖以 40.6% 的增速推动进出口总额达到 1274.8 亿元,其中出口额增速更达到 63.7%。超高的增速让芜湖从 2022 年的 53 位猛升 7 位,一脚迈入前 50 名。
放眼安徽全省,同样出现类似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去年安徽进出口总值增长 7.8%,达到 8052.2 亿元,距离中部外贸第一大省河南仅差 53.7 亿元。
正是芜湖汽车产业的出海进程,推动了全省的外贸增长。
数据显示,2023 年 1 至 11 月,安徽汽车出口 104.5 万辆,占全国总量 23.7%,几乎每出口 4 辆汽车就有 1 辆 " 安徽造 ",而芜湖汽车出口占到全省 80% 以上。芜湖汽车出口的核心,则是当地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奇瑞。根据中汽协数据,去年前 11 个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销量 83.7 万辆,同比增长 1.1 倍。
值得注意的是,从奇瑞的表现看,芜湖选择的并非是大热的电动汽车出海赛道,而是传统燃油车。在外界看来,这一方面缘于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存在短板,另一方面则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媒体分析,其前期战略布局比较充分,在海外建立了大量 KD 工厂,同时海外市场也拥有良好的运作经验,现在又抓住了俄罗斯及一些南半球市场。
以俄罗斯市场为例,去年奇瑞累计销量为 11.89 万辆,以 11.2% 的份额在当地居于汽车品牌销量第二。
以 27.2% 的进出口增速居于外贸前 50 城市第二的连云港,则得益于当地石化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被定位为连云港十大产业链之首,石化产业去年已对连云港带来全方位提升。特别是去年,盛虹炼化一体化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推动前三季度石化化工产值同比大增 94.4%。也让连云港经济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 11.9%、30.1%、19.2% 的增长,三项指标均居全省之首。
原油进口是连云港外贸增长的关键。一个原因是,去年,连云港盛虹炼化取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而从数据上看,连云港在全年出口下降 8.6% 的情况下,凭借 48.0% 的进口增速挽回局面。
总的来说,对于不同城市而言,产业发展仍能成为外贸的增长点。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所说," 新三样 " 可能是变化的第一波,未来还可能变成 " 新五样 "" 新八样 ",出现更多 " 数实融合 " 的新实体经济产品出口。
对于眼下的 2024 年,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此前给出预判:虽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对于城市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发挥自身优势,找到破局之钥。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