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这次我总算摸清了「科技特长生」的底细~小学生家长一定要看看,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逃妈。
近两年教育政策对 " 科创、科技 " 的倾斜真是特别明显,最近我在调查一些升学信息时,就频频遇到" 科技特长生 "这个词,躲都躲不开。
以前我对它并不感冒,总觉得那是 " 天牛 " 的领網域,离咱们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太远。
但越是深入了解就越是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难度比我原本想象的要低不少。
而且,从 2024 年开始,艺术特长生会被取消,体育类也会收窄,原本的这些名额,大概率也都会转移到科技特长那儿去。
如果家长有这方面的认知,开始得早,也规划得好,挺有戏的。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很有利。
今天的文章稍微有点儿长,手机螢幕前的你,如果正好是小学生家长,希望能耐心读完。
因为科技特长目前最火的三个方向,编程、机器人、科创,恰恰是我最熟悉,逃逃也都经历过 or 正在经历的。我来帮大家简单总结一下,肯定比平时听到的各种零零散散,或者各大培训机构自吹自擂的信息要准确实用的多。
孩子学科技特长项目,一来当然是和未来需求相吻合;二来,功利地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为升学增加筹码。
科技特长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些小众项目,比如航模、无人机、无线电测向等,目前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对应的学校也有限,咱们暂且不表。
但这三样,信奥赛、机器人和科创,几乎所有重点中学,都很青睐。
以中学里的天花板「人大附中」为例,它的 " 科技特长生 " 报名条件如下:
其中(1)对应的是科创;(2)(3)对应的是机器人;(4)对应的是信奥赛。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适合哪些孩子?
我先列个总表让大家一睹为快:
接下来我一个一个分解来讲。
信奥赛
part 01
信奥赛不是个新鲜事物。
它是传统五大学科竞赛之一:
近几年大家听得特别多,主要是因为它是五大学科竞赛中唯一有前置赛,可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打的赛事。
小学阶段的比赛叫 CSP-J,比赛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9 月中旬。
特点:
纯軟體编程,不涉及到任何硬體搭建。
在我看来,实际上信奥比拼的,是【编程语言】+【算法】。
又因为 C++ 是信奥赛的官方指定编程语言;算法是类似奥数那样,有很多弯弯绕绕的逻辑。
所以,你可以更简单粗暴地把它理解成:【C++】+【算法(奥数思维)】。
竞赛类型:
考试型。
跟参加其他学科考试一样,参加信奥赛就是去做一套题,这套题可能部分是笔试,部分是机考,每个地区的安排不太一样。但总的来说,就是答题。
题目也都有标准答案,答对了就能得分。
属性:
偏应试。
信奥赛的学习方法、考核机制和传统学科非常类似,所以我觉得它总体是偏应试的。
首先它的评价是客观的。题目答对了就是对了,答错了就是错了,就像我们的高考一样,很公平。
学习路径也很简单,就是认真学习、努力刷题、仔细答题。
它是今天谈到的三个方向里,我觉得唯一有可能出 " 天才小镇做题家 "的。因为所需要的基本资源不多。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孩子特别聪明又非常好学,他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腦,靠在家自学、刷题,也能刷出好成绩。
当然,这是很极端的假设,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无论是 C++,还是奥数思维,都不容易,都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如果有意走这个方向,最好一开始就跟着正规靠谱的机构和老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弯路。
适合孩子:
逻辑思维能力强,爱思考,喜静的孩子。
实话讲,信奥赛对孩子要求挺高的。
尤其是,如果想用 CSP-J 的成绩来冲小升初择校的话,准备的时间并不多。
因为 CSP-J 每年只有一次比赛机会,如果想 5、6 年级都参加(只参加一次不把稳),那么,倒推回来,最好是三年级,或者最晚最晚四年级就得开始学习 C++ 语言和算法。
挑战不小。
但是,我依然鼓励所有逻辑思维比较强,学有余力的孩子去尝试。
信奥是很难,但难的是后面的关卡。它的前置赛,至少 CSP-J,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关键是要早规划,多努力。据我了解,CSP-J 在小升初中的含金量非常高,想择校的家庭值得冲。
退一步讲,即便不为升学,信奥对孩子逻辑思维的提升,也是实打实的。人生还长着,把思维底子打得厚实些,后面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如果用一个来字概括「信奥赛」,我觉得是——深。
机器人
part 02
相比信奥的 " 学霸 " 气质,机器人,我觉得是适合更多孩子入手的科技项目。
软硬體结合,既有軟體编程部分,也有硬體搭建部分。
你一看可能头大了,信奥只搞軟體,机器人还多出一部分,是不是更难了?
不是的。
机器人,可以简单理解成【编程语言】+【硬體搭建】。
【编程语言】,可能是图形化语言、也可能是 Python,当然,搞到更高端的时候,也可能是 C、C++。总的来说,难度 <= C++。
那【硬體搭建】难不难呢?
得看孩子的特点,喜欢搭积木,喜欢动手捣鼓各种小玩意儿,喜欢把家里的东西拆了装,装了拆的娃,不会觉得难;而喜欢思考不爱动手的娃,可能会觉得难。
总体来说,机器人的 " 烧腦程度 " 比信奥低,因为它不涉及类似奥数那样,逻辑非常复杂的算法。
机器人比赛有好几种形式:
① 有准备的「完成任务型」:
比赛任务是公布的,比如在特定的场地上完成一系列任务或挑战。
孩子需要在比赛前准备好机器人。
在比赛当天,评判将根据每个孩子完成的任务数量和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来打分。例如,如果 A 同学和 B 同学的机器人都能完成所有的任务,但 A 同学完成的时间更短,那么 A 同学将获得更高的分数。
② 临场发挥的「完成任务型」:
任务会在比赛当天才公布,让孩子现场编程和调整机器人来完成。既检验孩子对机器人和编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测试现场应变能力。
③ 「对抗型」
机器人在比赛场地上进行一对一或多对多的对抗。目标可以是推动对方出界,或者完成特定的对战任务,比如在同等时间下看谁投球更多。
应试 + 素质。
机器人竞赛的评价,也是客观的。
完成任务型,完成就是完成,耗时多少就是多少;对抗型,谁胜谁负,也有数据为证,一目了然。
为啥我说它属于 " 应试 + 素质 " 呢。
咱们来看看机器人比拼的东西:
既要动腦,也要动手,还考察孩子的临时应变能力。
机器人比赛里还有演讲环节,就是给评委老师讲清楚机器人的设计思路,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有什么好处;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等。
还有,到了更高级别的比赛,通常是以一个团队为部門来参赛,也考验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动腦、动手、应变、表达、合作,把它们加起来,不就是孩子的综合素质么?
逻辑思维能力不错,爱动手实践的孩子。
玩机器人同样需要聪明的大腦,无论是硬體搭建,还是軟體编程,每一步都需要思考,需要有逻辑。
另外,机器人的制作,不是完了就完了,为了提高速度、成功率还需要不断地改进调试。而且,但凡涉及到真实环境的东西,多少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场地的平整度,光线的明暗度等等,都需要随时调整、折腾。
总的来说,机器人学习比较顺应孩子好动爱探索的天性,可以从很小就开始。前阵子的 " 世界机器人大会 ",我有同学的孩子就参加了,娃还很小,是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从 3、4 岁就开始玩积木搭建了,这次拿了国赛一等奖,很开心,也很有收获。
如果孩子感兴趣,能继续走下去,机器人这个方向的前景非常好。
我们的传统教育里似乎有这么个刻板的偏好:动腦的才是高级的。
其实这个世界的真实需求已经变了。
全球排名第一的大学,麻省理工 MIT,就特别偏爱打机器人比赛的学生。
它的校徽里有一行小字 "mens et manus",是一句拉丁文,翻译过来是 mind and hand,即 " 动腦 + 动手 " 的意思。
能想得到,也能做出来,是更稀缺、更难得的科技人才。
如果用一个来字概括「机器人」,我觉得是——广。
科创
part 03
科创,是 " 科技创新 " 的缩写。
相比起编程、机器人,它的火还没那么大,或者说还没蔓延得很开。目前主要集中在超一线城市,尤其北京,比如 " 北京科技节 "," 金鹏科技论坛 ",都是很热门的科创类活动。
还有教育部竞赛白名单里,也有一长串~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
......
可能是纯軟體,可能是纯硬體,更可能是软硬體结合。
科技创新,它强调的主要是 " 新 ",范围很广,可以是所有科学、科技领網域的创新,比如化学、生物、医学、工业、农业等等。
不过,目前中小学生的科创,大多集中在软硬體结合的智能开发,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来,是孩子的知识储备能够得着;二来,也和现在最热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接轨。
实际上就是【机器人的延展】,只不过在科创项目力,孩子制作的不是 " 机器人 ",而是根据实际需求来制作合适的硬體,编写恰当的程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比如,用乐高积木制作的 " 垃圾分类 " 处理系统:
再比如,用开源硬體控制单元和电路制作的 " 植物自动浇水 " 系统:
作品型。
前面说的信奥赛和机器人,它们的比赛方式都是考试型,但科创项目不一样,它是 " 作品型 " 的比赛。
大致流程是这样:
孩子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想出一个新颖的解决办法。然后设计方案,再动手实现出来。作品不一定很完善,可以是只实现基本功能的雏形。
接着,重点来了,得把这个作品 "sell"(展示,推销)出去。
小型的比赛,通常是上传一个录制好的演讲小视频,供评委审阅打分。
大型比赛,是直接给评委做现场演讲,做 " 产品 " 演示。
偏素质。
首先科创类的评价 " 不那么客观 "。
想法好不好,够不够新颖,作品够不够完善,这些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在逃逃的学区当过好几次科创项目的评委。每次比赛之前,评委会收到一张详细的评分表,里面细分了很多小项,每一项都有最高分值和最低分值。
这样的细分,既方便评委做判断,也防止出现一拍腦袋乱打分的情况。
但即便如此,每个细分项目的打分,也还是偏主观的。
其实我觉得科创很像一个创业项目。
孩子是这个项目的" 创始人 ",既要把产品雏形做出来,还要进行 " 路演 ",评委老师就像" 投资人 ",如果对上眼了,就能拿到比较高的评分。
对孩子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显然是很高的。
信奥数像【做题】,需要解决抽象的、烧腦的难题;
机器人像【做事】,需要解决真实的、物理环境里的问题;
科创像【创业】,除了做事,还要说服别人认可这件事。
而好的创意,是真有可能转换成生产力的。
现在国内外的教育体系都大力支持科创的发展,就是为了培养潜在的,未来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新者和领袖。
基础知识扎实,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强的孩子。
虽说科创讲究的是 " 创新 ",但要注意,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是拿不到投资的
軟體、硬體知识都要有,知识面要广,也要有一定的见识眼界,有效的 idea 才会被激发出来。
创造力就像海平面上的冰山,壮观炫目,但在它的下面,是更大体积的沉淀和托举。
如果用一个来字概括「科创」,我觉得是——新。
EASTWEST
瞄了一眼文章已经有点儿长了,估计能读到这里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今天就先在此打住吧。
谈得还是比较浅,只列了几个方向的特点,还没有深入去讲更多的案例和推荐学习方法、路径等等。
对哪个方向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翻翻我以往的分享,也在文末留言,我之后再来帮大家多挖几铲子。
总的来说,这三个方向都很不错,在小学阶段,尤其时间比较充足的中低年级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尝试一下。
不要过早地用 " 不是那块料 " 来限制孩子的可能性。
在我看来,它们没有高下之分,随便哪个搞好了,都是顶呱呱。
全文完,看到这的朋友,如果觉得有收获,希望看更多和科技教育有关的分享,就点个赞和 " 在看 " 吧,谢谢
文章配图:部分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