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朝鲜战争中的人民军第46步兵师团,匆忙组建没打过什么大仗,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迪尔说史 ,作者 SOUL 迪尔
美韩军在仁川登陆后,面对复杂危险的局势,人民军统帅部在三八线以北地区陆续组建了多个新编师团,用于北方撤守作战,即番号为 4 字开头二位数编号的人民军各步兵师团,笔者这回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 46 步兵师团,该师团与美韩军正面交战较少,所以其相关资料也介绍较少。
第 46 步兵师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在肃川郡成立于 8 月中旬的人民军步兵第 94 联队,代号 583 部队,1950 年 9 月 21 日在水原被捕获的该师团 94 联队 1 大队 2 中队 3 小队战士车一善(차일선,32 岁,平安北道新义州人)是该联队首位被俘的官兵,该人实际上是个逃兵,在部队组建一个月后就扒火车逃往汉城,据其招供,该联队首批应征的 1200 余名官兵均来自新义州,由于是被强行征召,联队官兵士气很低,但至少每天两顿米饭还是能保障的。
而据 1950 年 10 月 12 日被捕获的该师团 94 联队工兵军官徐圣彬(서성빈,23 岁,咸镜南道咸兴市人)大尉介绍,该联队司令官为来自朝鲜义勇军的林富友(임부우)上校,一名苏军上校也参与了该联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至 9 月底,集结在肃川的该联队官兵已增长至 2300 余人,除所辖的三个步兵大队外,联队司令部还下辖重机枪中队、反坦克炮中队、野战炮中队、通讯中队、侦查中队和医疗中队,但在离开肃川时,所有所需武器只有步枪得以到位。
据 1950 年 10 月 14 日在金川被捕获的该师团 94 联队 2 大队重机枪中队长全载亿(전재억,25 岁,咸镜北道会宁郡人)中尉介绍,该联队在离开肃川后,前往平壤接收了所需的部分轻重机枪和苏制 45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其他重武器因交通不畅原因而仍无法到位,这也导致部队内士气非常低落。大部分中基层军官——比如全中尉自己——都是只接受了两周速成式军事教育就匆忙上岗的高三以上学历在校大、中学生,所以对部队的掌控能力非常弱。
据 1950 年 10 月 10 日被捕获的该师团 94 联队 2 大队通讯小队长文永杰(문영걸,22 岁,平安北道泰川郡人)少尉招供,10 月初,为支援部署在开城以北的金川防线的人民军第 19 师团和第 27 旅团,该联队被调动至金川东南方向的长风驻防,因为当时该联队已是平安道地区唯一一支完成了基本训练和战备武装的预备部队,但三名苏军顾问则没有跟随部队开往前线。此时文少尉所在的第 94 联队第 2 步兵大队所拥有的装备包括:2 门 45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9 门迫击炮、40 架轻机枪、3 辆卡车和数目不详的少量苏制榴弹炮等。
人民军装备的反坦克炮
在第 94 步兵联队抵达长风的同时,1950 年 10 月 9 日,美韩军发起金川战役,经过六天的激战,由于后方道路被切断,人民军统帅部被迫于 10 月 14 日下达全线后撤的命令,作为预备队还没完成部署的第 94 步兵联队被迫仓促撤退,包括以上徐大尉、全中尉、文少尉在内的许多官兵在溃退途中被俘,也有一些官兵钻入山中加入游击队,仅少数人逃往后方。
而据 1950 年 10 月 20 日被捕获的该师团 94 联队 2 大队 5 中队分队长金永瀚(김영한,18 岁,平安北道定州郡人)中士招供,在第 94 步兵联队动身前往金川前不久,人民军统帅部终于下达了组建第 46 步兵师团的命令,按照编制要求,该师团将下辖第 93、94、95 步兵联队及直属炮兵联队,总兵力 9000 余人。显然,在目前紧急的形势下,这样的组建工作显然无法按时完成,更何况作为全师团最有经验的种子部队第 94 步兵联队已经被派往前线。
所以据 1950 年 10 月 20 日在安州被捕获的该师团 95 联队重迫击炮中队弹药小队廚師禹得善(우득선,23 岁,平安南道安州郡人)招供,当 10 月 18 日美韩军开始联合发起平壤战役时,正在受训的第 46 师团其他官兵也奉命向安州方向撤退。此时他所在的中队只到位了两门 122 毫米口径重迫击炮,全中队官兵们的其他自卫武器只有两支步枪及一把手枪,因为身处后方,唯一不缺的就是日常食物供应了,后勤部門可以给官兵们提供每天 800 克定量的大米、蔬菜、食用油和猪肉。
1950 年 10 月 20 日,美军第 187 空降战斗群在肃川空降,切断了人民军海军步兵旅团的退路,并尾随人民军撤退部队袭占安州,第 46 步兵师团的部分后卫官兵也因此被俘。由于志愿军于 10 月底已陆续入朝作战,第 46 步兵师团也因此停下了撤退的脚步,奉命集结于大馆 - 龟城 - 泰川地区,迟滞美韩军的进攻。由于双方在作战中均以保存实力为主,所以该师团实际只有师团直属侦察大队与美韩军有着小规模的接触,部分侦察兵在作战中被俘。
掉队被俘的人民军官兵
第一、二次战役期间,人民军统帅部将所剩的各师团重组为八个军团,其中在平安北道一带作战的第 46 步兵师团与第 8、17、47 师团合编为第一军团。在第三次战役中,第一军团主力随志愿军前出至三八线一线,而第 46 步兵师团因为尚无很强战斗力而暂时被留在后方。在 1951 年 2 月的第二次重组中,该师团转入人民军第七军团建制,在随后的第四、五次战役中,作为二线兵团的第七军团一直驻扎在东海岸地区,防备美韩军在战线侧后方的登陆,一直到战争结束,第 46 步兵师团都仍未被派往一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