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朝鮮戰争中的人民軍第46步兵師團,匆忙組建沒打過什麼大仗,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美韓軍在仁川登陸後,面對復雜危險的局勢,人民軍統帥部在三八線以北地區陸續組建了多個新編師團,用于北方撤守作戰,即番号為 4 字開頭二位數編号的人民軍各步兵師團,筆者這回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 46 步兵師團,該師團與美韓軍正面交戰較少,所以其相關資料也介紹較少。
第 46 步兵師團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在肅川郡成立于 8 月中旬的人民軍步兵第 94 聯隊,代号 583 部隊,1950 年 9 月 21 日在水原被捕獲的該師團 94 聯隊 1 大隊 2 中隊 3 小隊戰士車一善(차일선,32 歲,平安北道新義州人)是該聯隊首位被俘的官兵,該人實際上是個逃兵,在部隊組建一個月後就扒火車逃往漢城,據其招供,該聯隊首批應征的 1200 餘名官兵均來自新義州,由于是被強行征召,聯隊官兵士氣很低,但至少每天兩頓米飯還是能保障的。
而據 1950 年 10 月 12 日被捕獲的該師團 94 聯隊工兵軍官徐聖彬(서성빈,23 歲,鹹鏡南道鹹興市人)大尉介紹,該聯隊司令官為來自朝鮮義勇軍的林富友(임부우)上校,一名蘇軍上校也參與了該聯隊的組建和訓練工作。至 9 月底,集結在肅川的該聯隊官兵已增長至 2300 餘人,除所轄的三個步兵大隊外,聯隊司令部還下轄重機槍中隊、反坦克炮中隊、野戰炮中隊、通訊中隊、偵查中隊和醫療中隊,但在離開肅川時,所有所需武器只有步槍得以到位。
據 1950 年 10 月 14 日在金川被捕獲的該師團 94 聯隊 2 大隊重機槍中隊長全載億(전재억,25 歲,鹹鏡北道會寧郡人)中尉介紹,該聯隊在離開肅川後,前往平壤接收了所需的部分輕重機槍和蘇制 45 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其他重武器因交通不暢原因而仍無法到位,這也導致部隊内士氣非常低落。大部分中基層軍官——比如全中尉自己——都是只接受了兩周速成式軍事教育就匆忙上崗的高三以上學歷在校大、中學生,所以對部隊的掌控能力非常弱。
據 1950 年 10 月 10 日被捕獲的該師團 94 聯隊 2 大隊通訊小隊長文永傑(문영걸,22 歲,平安北道泰川郡人)少尉招供,10 月初,為支援部署在開城以北的金川防線的人民軍第 19 師團和第 27 旅團,該聯隊被調動至金川東南方向的長風駐防,因為當時該聯隊已是平安道地區唯一一支完成了基本訓練和戰備武裝的預備部隊,但三名蘇軍顧問則沒有跟随部隊開往前線。此時文少尉所在的第 94 聯隊第 2 步兵大隊所擁有的裝備包括:2 門 45 毫米口徑反坦克炮、9 門迫擊炮、40 架輕機槍、3 輛卡車和數目不詳的少量蘇制榴彈炮等。
人民軍裝備的反坦克炮
在第 94 步兵聯隊抵達長風的同時,1950 年 10 月 9 日,美韓軍發起金川戰役,經過六天的激戰,由于後方道路被切斷,人民軍統帥部被迫于 10 月 14 日下達全線後撤的命令,作為預備隊還沒完成部署的第 94 步兵聯隊被迫倉促撤退,包括以上徐大尉、全中尉、文少尉在内的許多官兵在潰退途中被俘,也有一些官兵鑽入山中加入遊擊隊,僅少數人逃往後方。
而據 1950 年 10 月 20 日被捕獲的該師團 94 聯隊 2 大隊 5 中隊分隊長金永瀚(김영한,18 歲,平安北道定州郡人)中士招供,在第 94 步兵聯隊動身前往金川前不久,人民軍統帥部終于下達了組建第 46 步兵師團的命令,按照編制要求,該師團将下轄第 93、94、95 步兵聯隊及直屬炮兵聯隊,總兵力 9000 餘人。顯然,在目前緊急的形勢下,這樣的組建工作顯然無法按時完成,更何況作為全師團最有經驗的種子部隊第 94 步兵聯隊已經被派往前線。
所以據 1950 年 10 月 20 日在安州被捕獲的該師團 95 聯隊重迫擊炮中隊彈藥小隊廚師禹得善(우득선,23 歲,平安南道安州郡人)招供,當 10 月 18 日美韓軍開始聯合發起平壤戰役時,正在受訓的第 46 師團其他官兵也奉命向安州方向撤退。此時他所在的中隊只到位了兩門 122 毫米口徑重迫擊炮,全中隊官兵們的其他自衛武器只有兩支步槍及一把手槍,因為身處後方,唯一不缺的就是日常食物供應了,後勤部門可以給官兵們提供每天 800 克定量的大米、蔬菜、食用油和豬肉。
1950 年 10 月 20 日,美軍第 187 空降戰鬥群在肅川空降,切斷了人民軍海軍步兵旅團的退路,并尾随人民軍撤退部隊襲占安州,第 46 步兵師團的部分後衛官兵也因此被俘。由于志願軍于 10 月底已陸續入朝作戰,第 46 步兵師團也因此停下了撤退的腳步,奉命集結于大館 - 龜城 - 泰川地區,遲滞美韓軍的進攻。由于雙方在作戰中均以保存實力為主,所以該師團實際只有師團直屬偵察大隊與美韓軍有着小規模的接觸,部分偵察兵在作戰中被俘。
掉隊被俘的人民軍官兵
第一、二次戰役期間,人民軍統帥部将所剩的各師團重組為八個軍團,其中在平安北道一帶作戰的第 46 步兵師團與第 8、17、47 師團合編為第一軍團。在第三次戰役中,第一軍團主力随志願軍前出至三八線一線,而第 46 步兵師團因為尚無很強戰鬥力而暫時被留在後方。在 1951 年 2 月的第二次重組中,該師團轉入人民軍第七軍團建制,在随後的第四、五次戰役中,作為二線兵團的第七軍團一直駐扎在東海岸地區,防備美韓軍在戰線側後方的登陸,一直到戰争結束,第 46 步兵師團都仍未被派往一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