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全村的希望”,不再只是固态电池,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看来," 能超越宁德时代的,只有宁德时代自己。"
4 月 21 日之前,汽车行业內电池产品 " 全村的希望 ",当然是全固态电池。不过," 只听见楼梯响 " 的全固态电池,最早也得到 2027 年才能量产。所以,动力电池如何 " 突围 " 能量密度和安全的瓶颈,一直是个难题。
4 月 21 日之后,这个问题有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当日,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上发布了三款硬核产品: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其中,骁遥双核电池还搭载了创新的 " 双核架构 " 和 " 自生成负极技术 " 两大技术。
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些 " 黑科技 " 创新产品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 断代式的领先 "。对于多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以及 2024 年研发投入 186 亿元的宁德时代来说,这也是一个开花结果、收获的时刻。而对行业来说,以 " 双核电池 " 为始,将迎来一个全新的" 多核时代 "。
" 技术需求 " 转为 " 用户需求 "
相比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其实真正让我惊讶的,是这次宁德时代发布的 " 骁遥双核电池 "。它的重要意义,反而超过 12C 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单一而论,12C 已经超越 " 兆瓦闪充 ",已经很吓人了。
但是,个人认为,骁遥双核电池才算是一个" 颠覆式创新 " 的典型案例。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来看骁遥双核电池的性能特点。
按照宁德时代的定义,这款 " 双核电池 " 是真正的动力电池 " 六边形战士 "。通过将一块电池包划抽成两个独立的能量区,以 " 双核架构 " 的结构创新首次实现了按需生产的可能性,并通过不同化学体系的电芯组合,实现 " 补短板 " 到 " 找长板 ",可以说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
过去,业内 PK 的是单一化学体系,比如磷酸铁锂或者三元锂,但是,没有办法出一款能够让消费者真的觉得需求被满足、同时性价比高的产品。
"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并不是企业看不见需求,而是受限于各条单一化学体系(磷酸铁锂、三元锂)的限制性条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 " 六边形 " 需求。
而且,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极致内卷的同时,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研发方面也是 " 重模仿、轻创新 "。此外,动力电池行业也陷入参数内卷、鼓吹单项冠军的怪圈,追求单一技术极限突破而忽略用户真实场景。说实话,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消费者对电车的需求转向越来越细分的当下,骁遥双核电池的出现,则是真正做到了 " 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 ",解决了用户需求被成本限制、被预算限制的短板。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骁遥双核电池是这是真正从 " 技术需求 " 思维转变成为 " 用户需求 " 思维的结果,真正做到了从 To B 到 To C。
那么,双核电池的 PACK 分为两个舱后,电池成本会不会高?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 & 商用车 CTO 高焕表示:" 整体成本不会增加,我们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经济性的问题。"
并且,这种双核功能还分为五大功能,包括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热管理双核等,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为未来 L3、L4 级的智驾系统提供了更可靠的供能保障。
具体而言,当驾驶过程中遇到动力系统问题急需切换备用动力时,全新 BMS 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两个能量舱之间的毫秒级切换,帮助新能源汽车从容应对行驶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毫秒级是个什么概念?按照 120 公里时速来算,一秒之内车就会往前开 33 米。毫秒级的话,大概就是一两米之内就能反应并切换,有着无缝链接般的丝滑。
此外,骁遥双核电池找到了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的新路径—— " 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 ",通过让元素以金属的形式沉积在集流体上,代替了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实现能量密度的跃升。
换句话说,就是在同样的电池包空间内配置更大电量,支撑起更长续航。比如," 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 " 可以让磷酸铁锂体系达到 680~780Wh/L,三元体系能量密度可达到 1000Wh/L。
而双核电池的两个能量区,是分为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主能量区主要满足用户日常出行的动力需求,比如,日常通勤可以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低温地区的用户可以选择钠电池;副能量区应用 " 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 ",相当于一个备用能量包,主要满足用户更长续航的需求,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总的来看,宁德时代发布双核电池,达到了两个实际效用,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车企定义产品突破限制,从这个角度讲,开创全新的 " 您的时代 " 绝非虚言。
" 卡脖子 " 不再是问题
不仅如此,从更根本的层面来讲,动力电池的竞争,终将是资源和材料的争夺。而这就存在锂电池中锂、钴、镍等材料被 " 卡脖子 " 的问题。
比如,近期,国际核心钴原料供应国限制钴出口,开始控制全球市场的钴供应量和价格。而这一举措还带动市场镍价上涨,导致下游生产三元锂、钴酸锂电池的成本走高。
居安思危,宁德时代这次发布的钠新电池,就是为解决资源基础而未雨绸缪。此外,也是加速了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更新。
作为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钠元素天然具有成本优势,钠资源地壳丰度(2.74%)是锂(0.0065%)的 420 倍,且钠电池无需钴、镍等稀贵金属,以及铜箔集流体,规模化应用后可有效面对资源 " 卡脖子 " 的问题。
而钠电池产业化发展能够落地,也将让成本优势真正实现并放大,并带动上游原材料供应和电池材料制造产业扩容更新。同时,双核电池构造(比如钠铁双核电池)也将以低成本的优势达到所要求的性能且更加全面。对于车企来说,也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换句话说,中国车企要在全球市场实现 " 降本 + 溢价 ",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必须通过技术实力实现。基于这点,宁德时代的这三款产品是相当不错的助力。
而且,钠电池还有一个特别强的性能,就是温度性能非常好,温網域可以达到零下 40 ℃到零上 70 ℃,在高温和低温的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极大地弥补了其他技术路线的温度短板。
作为全球首款突破 -40 ℃极寒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的钠新乘用车电池在 -40 ℃下也依然能维持 90% 的可用电量,峰值充电速率可达 5C,加上 500 公里的续航,让北方地区电车普及的 " 世界级难题 " 也不再是障碍。
而且,在商用车方面,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突破 8 年的超长生命周期,一块能顶 6 套,8 年总成本较铅酸降低 61%,对于整个商用车行业来说,都是技术进化的一个新标杆。
实际上,钠电池性能的突破也是决定双核电池真正得以全场景应用的关键突破因素,行业内高性能电池进入低价位车型的性能平权,以及高阶智驾车型普惠的科技平权的速度都能快速提升。
而本次发布会的主题,就是指钠的性能边界的突破才是真正的 " 边界觉醒 "。如果说,第二代神行电池的突破是单个化学体系的纵向突破。那么,钠的突破是彻底的科学边界的突破,是宁德时代在多化学体系的横向突破。
打个比方, 就像《复仇者联盟》中灭霸打响指用的手套,要集齐五颗原石,才能发挥最强的战力,钠新电池的量产落地就是 " 最后一颗原石 ",或许燃油车真的要加速退场了。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作为全球首款兼具 800 公里续航和峰值 12C 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可实现峰值充电 1 秒 2.5 公里。
回溯一下就知道,2023 年,宁德时代发布神行 4C 超充电池,开启了 " 全民超充时代 "。而此次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再次刷新了超充速度上限,真可谓 "能超越宁德时代的,只有宁德时代自己。"
而从行业价值而言,宁德时代这次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分别打破了动力电池的场景边界、资源边界和性能边界,带来革命性的应用价值。而以骁遥双核电池的发布为始,新能源行业也将走向 " 多核时代 "。
这背后,当然是宁德时代扎根用户真实需求的不断探索与突破," 我们愿意给行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愿意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地方,给大家看看方向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