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赛博育儿,小心别中了AI的毒,欢迎阅读。
AI 是把双刃剑。
" 别不信,AI 真的是带娃神器!"
2 月 17 日,在这个各大学校开学的第一天,今年的杨哥送自己的 " 神兽回笼 ",格外地 " 神清气爽 "。
每逢寒假,杨哥自己不仅要在公司 " 更新打怪 ",到家还要跟熊孩子刷副本。一度他十分焦虑,并发出这样的感慨," 谁能来拯救我?"
但今年,有了 AI 这个新的带娃神器,他极大地释放了自我,甚至在下班后也可以拥有自己 " 追剧时间 "。
一方面,孩子不仅喜欢跟 AI 聊天,学诗歌、打辩论赛;另一方面,AI 还能帮助神兽 " 写作业 ",成为家庭协作组、托管班等传统方法之外,又一个新的 " 按时交作业 " 神器。在开学前,#deepseek 赶作业 # 一度还冲上热搜。
不过,AI 虽好,但也要防止沉迷。
比如,在享受到红利的同时,有家长也发出这样的担忧,过度依赖 AI,孩子失去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更多的家长在担心," 如果大模型对内容松绑,引入成人内容等,会担心孩子误入歧途。"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对于市场而言,AI 的普及,已经势不可挡,但对于青少年这个大市场,商家需要考虑的,可能远比其他市场要多。
赛博父母热衷 "AI 带娃 "
在这个寒假,杨哥深度体验了一把什么叫 "AI 带娃 "。
作为一名 " 超级奶爸 ",杨哥的身边有一群娃友,在朋友的安利下,他开始教自己的孩子用 AI 学习。
实际上,每逢寒暑假,老师都会告诉杨哥,有条件给孩子提前准备新学期课本,提前预习课文。
今年,杨哥开始用 AI 来解决。
打开 AI,在语音输入 " 打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请帮忙梳理第一课文章的大概意思,以及主题思想 " 后,很快,AI 就给出了文章简介、主题思想,甚至还有知识点和考点。
这对杨哥而言,简直不要太方便," 过去,我在工作之余,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候陪孩子一起学习,有了 AI,节省了我太多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杨哥的孩子非常喜欢跟着 AI 学习,遇到不会写的作业,也向 AI" 发出求救 "," 看起来学的不亦乐乎 "。杨哥表示,自从孩子学会了 AI," 自己再也不用充当家庭老师,也有时间在下班后做点自己的事了。"
在 DeepSeeK 风靡之后,坐标北京的橘宝妈妈,也给自己的女儿安排上了 AI。
谈及缘何让小学生就接触 AI,橘宝妈表示,一是担心孩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体会不到时代的变迁;二是自己本身就是做技术的,长期跟代码和机器打交道,切身体会到了 AI 的强大。
又在听从一位教育博主的建议后,橘宝妈开始尝试使用 DeepSeeK。她从网上下载了新学期的英语单词表,打开 DeepSeeK 并上传图片,发送提示词,DeepSeeK 便化身 " 家教 " 讲解单词;她再次发送提示词," 用现有单词写一篇 500 字数以内的儿童科幻作文 ",DeepSeeK 也能快速完成。
" 效率高、速度快,而且主要是孩子感兴趣。" 橘宝妈感慨," 以前她在家学英语,都是被逼的。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好。再有,有的内容连我自己都觉得枯燥,孩子更没兴趣了。"
橘宝妈发现,在教会自己的女儿使用 AI 后,孩子会自发并主动地去跟 AI 互動,每天上演 " 十万个为什么 ",AI 也不会不耐烦。橘宝妈窃喜,"AI 功能如此强大,又情绪稳定,我是不是可以结束陪娃学习的生涯了?"
在社交平台,AI 带娃,也成了家长们讨论最为热烈的事。在小红书,关于 AI 带娃的笔记,有超 5 万篇;在抖音,关于 "AI 带娃神器 " 话题,有超 93 万次播放量。
图:社交平台关于 "AI 带娃 " 话题的相关讨论,来源:小红书 《听筒 Tech》截图
有网友将 "AI 带娃 " 誉为 " 赛博育儿 ",不仅有网友借助 AI" 带娃 ",更有网友用 AI 生成 " 寒假带娃规划 ",实现 " 带娃自由 ",在不少网友看来,AI 简直就是一个妥妥的带娃神器。
" 不愧是 AI 带娃,运动饮食心理辅导,一应俱全 "、"AI 太超前,打开了我带娃新思路 "...... 类似的评论,在社交平台随处可见。
在社交平台,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博主晒出的与 AI 开展的一场辩论赛,更是引起了热议。
该博主小学六年级在读,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利用 AI 学习的相关内容,拥有超 4 万粉丝。在评论区,不少家长留言表示,"AI 学习太强了 "、" 我也要让孩子去学习 AI" ……
小心孩子 " 沉迷 AI"
不过,尽管 AI 有诸多好,但仍有不少家长哭诉,"AI 带娃,你要足够小心!"
" 万万没想到,我教会孩子用 AI,是为了方便学习,现在居然成了他抄作业的工具!"
坐标河北的杨女士告诉《听筒 Tech》,临近开学,自己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一向写作水平只能算 " 中等 " 的孩子,这个寒假的作文居然能如此 " 有含金量 " 且 " 衔接丝滑 "。
" 一看就是 AI 写的。" 不用过多思考,杨女士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对此,杨女士心情十分复杂,"AI 确实是个很好的工具,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能提供思路和灵感。但我担心直接抄 AI 的内容,会让孩子丧失了对文字的认知,以及写作能力。"
在杨女士看来,当孩子习惯从 AI 获取知识后,很有可能会产生重度依赖感,养成懒于思考的毛病,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图:社交平台关于 "AI 带娃 " 话题的相关讨论,来源:小红书 《听筒 Tech》截图
很显然,焦虑的不仅仅是杨女士一个人。
尤其是眼下正值开学,有媒体报道,今年的寒假作业完成方式与往年大不相同,不少中小学生沉迷 AI,正在用 AI 赶作业。
连日来,"DeepSeek 成赶作业神器 "、" 第一批用 DeepSeek 赶作业的小学生出现了 " 话题相继冲上热搜。为了按时交作业,有焦虑的爸妈联手觉醒的娃,一起上演 " 寒假作业 AI 赶工大片 "。
不过,有网友热评," 应付有什么意义,骗来骗去还是骗的自己 "、" 说实话,有些东西还是要自己思考,不然腦袋空空,拿什么考试。"
杭州一位老师表示," 写作文、做数学题、整理实践心得……这些寒假作业,的确有的出自 DeepSeek 手笔,一眼就能认出。"
AI 写的作文,一般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用词也很高级,但 " 一看就是假的 "。上述老师直言," 我对班里同学的写作水平还是比较熟悉的。不大可能在一个寒假里,一个学生的结构和文笔就会有如此巨大的突破。"
AI 写作业,还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郭老师是一位在职的数学老师,他便对《听筒 Tech》坦言,AI 生成内容的质量取决于训练数据,很有可能包含错误的信息,容易误导学生。
郭老师表示,自己便曾收到一位学生的吐槽," 有位同学在做数学题时,询问了 AI,但是自己做出来的答案和 AI 不一样。经过一番考究,他发现,原来是 AI 将相关定理用错了。看到 AI 犯错,这位孩子表示,‘还是自己靠谱’。"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学生对 AI 的了解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这个寒假,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度,接下来,如何使用 AI,也成为全网值得讨论的一件事。
除 "AI 依赖 " 外,更多的担忧则在于,AI 无法替代真实人际互动中的情感深度。长期依赖机器陪伴可能导致儿童共情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社交障碍。
此前,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使用 AI 工具的儿童在团队合作测试中得分低于对照组。此外,标准化反馈模式,确实很可能会抑制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例如,AI 绘画工具预设的模板,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艺术表达。
安全问题,也是家长颇为担忧的。杨女士便坦言," 孩子防范意识差,在与 AI 交流的过程中,一些隐私信息也会交付到 AI。另外,各种人脸识别功能的使用,是否存在隐患?"
"AI 带娃 " 是不是好生意?
不过,尽管 "AI 带娃 " 存在争议,但在市场看来,这依然是一门好生意。
相关的资料便显示,2025 年,全球 AI 育儿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5%。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贡献超 40% 的份额。
事实上,近两年来,国内 AI 教育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 2024 年,中国 AI 教育市场规模突破 7993 亿元,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而在 2024 年,AI 技术在教育领網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了备课、教学、练习、考试、评价、管理等教育核心环节。
如猿辅导集团,便先后推出过教育智能硬體 " 小猿学练机 " 和教育 AI 应用 " 小猿口算 " 等全系列 AI 产品。而 DeepSeek 发布后,猿辅导、学而思等相关教育科技企业更是争相接入。
实际上,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尝试借助 AI。
郭老师便坦言,自 2024 年下半年开始,他便会在课余时间教学生 " 如何使用 AI"。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也会借助 AI 备课和批阅试卷。2025 年春季开学后,他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接入了 "AI 聊天机器人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郭老师认为,随着 AI 的普及,接下来,AI 深度进入教育市场,势不可挡。在郭老师看来,"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场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推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更新。"
不过,郭老师承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确实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AI 无法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某些时候,AI 也确实存在‘出错’现象。"
当然,尽管仍处于 " 初试 " 阶段,但对于市场而言,这一领網域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商家志在必得。
另一位教育企业从业人员小林便对《听筒 Tech》直言,实际上,自 2024 年开始,他所在的公司便加大了对 AI 的投入,他表示,不管是 "AI 教育 ",还是 "AI 带娃 ",随着 AI 的普及,在未来,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谁也不想错过。"
当然,小林承认,目前来看,这个千亿级蓝海,也考验企业的技术责任感与社会洞察力。
杨女士亦表示,希望企业在市场开发的过程中,更多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推出更符合青少年应用市场的功能," 比如,像游戏一样,商家会启动 AI 防沉迷系统。"
在小林看来,"AI 带娃 ",本质上是技术进步对传统育儿模式和教育模式的冲击与重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博弈,有利有弊," 其利在于提升效率、扩展知识边界,而弊端,则在于情感疏离与伦理风险。"
" 唯有在效率与温度、创新与伦理间找到平衡,‘ AI 带娃’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下一代成长的积极力量,而非冰冷的技术实验。" 这显然不仅仅是小林一个人的观点,也是诸多家长所希冀的。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和部分图片由 AI 生成。)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