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从女神到女强奸犯,她太颠覆三观,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又到年末,好莱坞颁奖季拉开了序幕。
热门新片,接连上线。
其中一部我期待了很久。
只因阵容——
娜塔莉 · 波特曼和朱利安 · 摩尔两大女神主演。
拍出《卡罗尔》的情欲大导托德 · 海因斯执导。
入围了今年的戛纳主竞赛单元,已被《纽约 | 时报》、IndieWire 等外媒列入年度十佳影片。
涉及性侵、出轨、情欲戏等大尺度话题。
今天就让隔壁鱼叔来聊聊这部新片——
两位影后在片中的关系很有张力。
娜塔莉 · 波特曼,饰演一名好莱坞女演员,即将主演一部真人改编的传记片。
而朱利安 · 摩尔饰演的,正是她的角色原型格雷西。
格雷西是一桩性丑闻的主角。
36 岁那年,她有老公有儿子,却和一个13 岁的男孩乔发生了性关系。
随后,因涉嫌性侵未成年人,被捕入狱。
狱中,还生下了他们的孩子。
后续发展更让人大跌眼镜。
出狱后,格雷西离婚,与男孩乔结婚了。
他们前后一共生了三个孩子。
如今,20 多年过去,孩子已经到了离家读大学的年纪,才 30 岁的乔即将成为「空巢老人」,格雷西也开始迈入老年。
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都被媒体大肆报道,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浑身争议的人物,很不好演。
女演员为此做了大量功课。
还大胆地决定亲身体验。
获得许可后,她深入格雷西的家庭。
和一大家子共进晚餐。
参观了乔工作的地方。
去了他们女儿的课堂。
甚至陪他们一家逛街,还出席了孩子们的毕业典礼。
但,和她想象中完全不同。
她原以为,格雷西的生活会是一团糟。
可没想到,这家人身上察觉不出一点耻感,看上去和普通家庭无异。
住在美丽洁净的大房子里,和邻居关系融洽,经常开家庭派对。
而格雷西每天除了和家人相处,还做烘焙和插花生意,过得幸福满足。
难道,所谓的性丑闻,居然是一个被世人误解的真爱故事?
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影片的最大看点不是一段猎奇的畸恋,而是两大影后同框飙戏。
格雷西和女演员,看似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都说希望电影拍得「真实」,但实际上各怀鬼胎。
格雷西之所以授权电影拍摄,同意演员侵入她的家庭,目的就是为了「洗白」。
她想让外界看到自己美满的家庭,证明当初不是犯罪,而是出于真爱。
男方也多次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受害者,他们真的有感情才会一起生活 24 年。
然而,对女演员而言,接拍这部戏,就是看中了角色身上的道德灰度。
她想演一个腹黑的角色,而非纯爱故事的女主角。
她就是冲着「真爱」背后的残酷真相而来。
因此,两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是一个进攻,一个防守的紧张状态。
女演员想方设法想要看穿格雷西。
比如跟着对方学插花时,她会冷不丁地抛出一个尖锐问题:
「你不再留恋过去了吗?」
然后试探性地观察对方,等待破防的瞬间。
可格雷西只是一如既往展露得体的笑容,连撩头发的动作都保持着固定的频率没变过。
坐在格雷西温馨的家里时,女演员突然问起从前格雷西迫于舆论压力,多次搬家的经历。
想了解她的辛酸血泪史。
但对方仍旧面不改色道,「走到哪我都会交朋友。」
女演员步步紧逼,像个挖黑料的八卦记者。
最后使出了杀手锏——故意提到她和前夫的儿子。
「他应该和乔年纪一样大了吧。」
「发生这件事后,你们关系如何?」
果然,格雷西的礼节性微笑瞬间消失,回怼:这和电影有什么关系吗?
然而,短暂的「失态」过后,格雷西很快又把控住了局面。
她给女演员送上家庭照片集,力证生活幸福。
甚至在卫生间的镜子面前,直白地告诉女演员:
「一切都很顺利,我的生活很美满,我的孩子们爱我。」
这一场表演,很值得玩味。
女演员的眼神,始终锁定在格雷西身上。
而格雷西哪怕在跟女演员对话时,看向的也是镜中的自己。
仿佛她不仅在说服女演员,也在说服自己。
配合着补妆的动作,她更像是在雕琢一件名为「格雷西」的产品,而不是在做自己。
随着女演员发出「你会不会太天真了」的质问。
格雷西才将目光转移到女演员身上,眼里浮现一丝挑衅。
「我是很天真,一直都天真,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天赋。」
而女演员则陷入迷茫、挫败,和更深的困惑。
有不少网友评价,摩尔的演技吊打波特曼。
不过我觉得,这是二者的人物关系使然。
发现没?
一直在进攻的女演员,反而其实是弱势的一方。
她的窥探不断失败。
而一丝不苟以面具示人的格雷西,才是强势的。
她就像一个谜团,捉摸不透。
直到最后,女演员也没能摸清格雷西的内心。
她只能从其他人身上找突破口。
通过多方打听,女演员才得知了格雷西的另一面。
原来,她的蛋糕生意全部靠几个同情她的邻居照应。
她表面上勇敢、反叛、清醒,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可背地里,一笔订单被取消,都会反复崩溃。
而她的婚姻也远不像她形容的那样完美。
女演员甚至不惜突破伦理边界,勾引格雷西的丈夫乔。
发生了关系,证实了乔并不忠诚。
同时也发现,他脆弱不堪,简直还是个孩子。
根本不像格雷西形容的那样成熟有担当。
看到这里,我觉得,导演在试图刷新大家的认知。
平时提到传记片,演员和原型人物「像不像」就是最直观的标准。
外表相似,就会成为一个营销点。
比如海清和张桂梅。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形似。
电影里也拍了女演员试图模仿格雷西的桥段。
画一样的妆容,做一样的动作,做蛋糕的手势也要分毫不差。
她绝对算得上努力,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在做记录。
但,尽管如此,结果仍然是失败的。
直到最后拍摄时,她还是无法和角色产生共振。
她调动全身心的表演,完全看不出格雷西的影子,只看得出她自己作为演员的勃勃野心。
形似,不难。
演技,也有。
努力,更是不缺。
那到底少了什么呢?
对人的复杂性的理解和挖掘。
一方面,女演员虽然一再强调客观中立,却还是无意中陷入先入为主的道德审判。
她不是真的想理解格雷西,而是想找一个关于她的终极答案。
做足功课后,自以为已经把握了这一角色的悲剧源头。
不仅看穿了格雷西不断掩饰的罪犯本质。
还得知,格雷西儿时被哥哥伤害,这或许导致了她成年后恋爱观的畸形。
但她完全忽视了人性的复杂。
后来才知道,根本没有性侵一回事,是格雷西和前夫的儿子缺乏安全感,故意编造出来的。
女演员也无从判断,格雷西的「澄清」是真是假。
这让我想起《黄金时代》中汤唯演的萧红。
许鞍华曾提到她付出了多少努力,了解时代背景、练习人物口音,相关书籍读得滚瓜烂熟。
但最后结果却很失败,怎么都不像真实的萧红。
但反观关锦鹏拍摄的《阮玲玉》,基于新的时代下对这一人物的全新理解,重构了三重时空,在想象和现实之间重塑她的形象。
张曼玉的外形一开始被诟病不够像。
但她对阮玲玉早年被贴上的「花瓶」,被流言蜚语攻击后的倔强性格,都很有共鸣和思考。
从剧本到演员都对这一角色有了深入理解,才使人物鲜活起来。
另一方面,人性本身就是晦暗不明、虚实交错的。
不仅明星有人设。
就连格雷西、乔这样的普通人,也有人设,即他们渴望兜售给外界的恩爱形象。
如同前段时间全网热议的亮亮丽君夫妇。
因为烂尾楼事件,他们成了大众眼中的受害者。
也确实因为这一身份吸引到了关注。
而最近,他们又宣布留在郑州创业。似乎,又开始了一种新的人设。
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他们?抑或都是?
就像《黑客帝国》中两粒药丸开启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真假难辨的巨大混沌之中,其中混杂着身份、道德、权力等复杂命题。
当下的舆论环境中,我们见惯了「求锤」「打假」「洗白」之类的话术。
但这部片则退回到原点,质问我们: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与其纠结于真假,不妨说,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时代,我们的评判方法过于粗暴了。
片中穿插呈现了蝴蝶从卵期到羽化成蝶的整个过程,它恰恰无声地传递出——
丰饶的生命经验,不该被过度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