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快递:内卷与外卷并行,跨境能力撬动估值逻辑,欢迎阅读。
来源:视觉中国
几天前,上市仅两个月的极兔快遞港股市值超过了民营快递中最赚钱的中通快递,仅次于顺丰控股。成为快递行业年尾的标志性事件。
估值耀眼的还有今年递表港交所的菜鸟,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 全球独角兽榜》,菜鸟拿到了 1850 亿元的估值,超过了京东物流、圆通快遞、韵达股份、申通快递的市值之和。
高估值在今年不约而同地指向国际声量更高的企业,背后有电商龙头出海提速并成效显著的背景支撑,也映衬一种现实,近几年,国内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随着疫情催化下的消费激情褪去,电商的增量市场难觅。受此拖累,快递行业面临着存量竞争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挑战,市场对于业务侧重国内市场的快递企业的增长潜力抱以悲观情绪,今年以来,多数快递企业市值持续萎缩并创年内新低。
作为今年的一抹亮色,电商加速出海将国内快递企业探路多年的 " 快递出海 "" 抱团出海 " 节奏推到了商流已铺就的进度上,格局是分层的,头部快递物流企业出海动作密集,正借势电商平台加速卷向海外,与此同时,价格战重启背后,部分快递企业受困于稳住国内基本盘,无力东顾。
可以想像,随着跨境电商巨头纷纷跟进全托管模式,快递出海的难度正在降低,一种新趋势呼之欲出,能够在这个节点展现出海灵活度并捕捉这轮电商出海机遇的快递企业,将最先撬开增量空间,摆脱估值下行困扰。
价格战重启:增量见顶 + 产能过剩
2022 年价格战稍稍停息,中通和圆通迎来上市以来最丰厚的利润,这一年也被视为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元年。但在这样的期待中,2023 年,价格战还是意外地卷土重来。
冲击波层层传导,企业层面,以申通、韵达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单票收入较年内最高值下滑幅度超过 20%,据东兴证券研报,三季度,申通与韵达单票盈利都降至 5 分以下。
在网点端,无利可图景象频现,2023 年大量一级网点被挂上咸鱼转让,更有四川雅安部分区县的圆通快遞、中通快递网点因罚款严重与上级公司矛盾激化,入不敷出之下决定停运。而价格战落到末端派送环节,快递员派费普降一毛。一位上海的申通快递员表示,以其每月 2 万多件的派件量计算,每月少赚超 2000 元。
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会长周德刚表示,今年的价格战虽然仍是源自总部对网点加压下的份额之争,但更为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上游电商。
钛媒体 APP 留意到,一损俱损的价格战虽然常年打,但多种迹象表明,今年打价格战的背景已经不同以往,主要推手既有从增量市场转存量竞争的压力,又有快递行业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引发的产能过剩。
近年来,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7.16 万亿,同比增长 1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6.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8%。在 2018-2022 年的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分别为 29.8%、21.6%、14.3%、18.7%、5.6%。
由于快递企业八成左右的业务量来自电商,电商的流量见顶也预示着快递行业的增量见顶。回看 2023 年,消费复苏偏弱,性价比消费成为新趋势,陷入流量焦虑的电商行业集体重返低价厮杀模式,上游商家利润压缩,自然传导至快递行业,这使得议价能力本就弱的快递企业,单票收入几乎没有上涨空间。与之对应的是,从业绩来看,今年企业也出现增收和增利难两全的趋势。
来源:海通国际
另一方面,在过去三年里,快递企业经历了资本开支的高峰,合计开支约 1200 亿元。进入 2023 年,中通快递、韵达股份、圆通快遞、申通快遞、顺丰控股资本开支明显回落,其中通达系 4 家的资本开支同比下降 39%。一度在转运中心直营化环节掉队的申通快递也在 2023 年基本补齐了短板,常态吞吐产能超过 6000 万单 / 日,较三年前提升了 3 倍,这也给了企业通过价格战领跑行业增速的底气。
资本开支的下降反映着快递行业这一轮产能扩张暂告一段落,如何在增量市场见顶的境况下,挖掘各自的增量,同时兼顾份额和利润,是快递企业面临的课题。
电商博弈:头部企业卷向海外
流量红利的消退催促电商平台将目光投向海外,头部快递企业也乘势卷向国际市场。
一直以来,进入广阔的农村市场和深入产业带服务制造业,都是快递企业可选的增量方向,快递出海虽有可期的蓝海但却难度更高,没有商流和足够的实力铺垫,多数快递企业不敢贸然行动,做大做强基本盘被视为全力出海的必要条件。按照圆通快遞董事长喻渭蛟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他期待十年后中国的快递物流能够和世界全面接轨,二十年后大多数快递公司可以完成对国际快递巨头的超越。回归现实,快递企业的出海布局虽可以追溯至 10 年前,但由于进展较慢,短期对企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贡献有限。
不过,随着电商龙头出海提速,情况已有改观,有商流加持的头部快递物流企业正先行一步。今年以来,阿里系的菜鸟和京东系的京东物流大有从国内卷到国外的势头。
在国内市场,今年 6 月,菜鸟推出品质快递品牌菜鸟快遞,直指京东物流和顺丰腹地。为抢夺港澳市场,菜鸟和京东快递今年先后推出更新计划,在时效和服务上展开较量。在国际市场,菜鸟于今年 9 月联合速卖通推出跨境快递 " 全球五日达 ",并在今年 11 月与速卖通更新中东、北美、巴西的国际快递物流服务。
另一边,京东物流快马加鞭全球织网,宣布计划未来 3 年将建设覆盖全球主要国家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今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开始着手优化供应链布局,在建设海外仓的基础上同法国邮政旗下国际快递公司 Geopost 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打造覆盖中欧的国际快递服务,为全球扩张铺路。今年 12 月,京东物流顺势上线 " 国际特快送 " 服务,覆盖欧美主要国家。此外,京东航空还开通了运营以来首条国际货运航线深圳 - 胡志明,目标所指,为跨境电商商家提供更高效的物流履约。
天风证券分析称,菜鸟与京东物流的不同点在于:菜鸟的国际业务布局更为成熟,资产布局更重。考虑到我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延伸链条更长,竞争格局未定,这或许是菜鸟夯实竞争优势和提升估值溢价的关键方向。
物流之于跨境电商,犹如马蹄之于成吉思汗,京东物流正在构建包括海外仓网、国际转运枢纽、海外国家本土运配网络及跨国干线网络于一体的全球供应链网络蓝图,而菜鸟作为依托阿里电商布局成长起来的全球跨境包裹量第一的跨境物流公司,随着递表港交所,扩张正当时。菜鸟与京东物流虽然成长逻辑不同,但这场竞速背后的意图殊途同归,电商出海诉求强烈。
海外需求打开估值想象力
2023 年是快递企业市值万马齐喑的历史时刻,粗略计算,行业市值合计蒸发超过 2000 亿元,截至今日,中通快递较年内市值最高点跌去 3 成至 168 亿美元(约 1194 元人民币),圆通快遞跌去 4 成至 413 亿元,韵达股份跌去 5 成至 212 亿元,申通快递跌去 3 成至 116 亿元,顺丰跌去 3 成至 1911 亿元。
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过去一年里快递企业通过回购、高管增持展示决心,不过,国内快递企业股价持续创年内新低的趋势未改,整体估值仍处于底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极兔快遞在今年 10 月上市后股价走出了相反的趋势,虽与两年前 200 亿美元的估值基本持平,仍在今年以 1392 亿元港币的市值实现了对中通快递的反超;菜鸟在 2023 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跻身第十位,估值达 1850 亿元,是京东物流市值的三倍之多。
这背后一方面是外界对资本市场新秀的期待使然,另一方面离不开他们同作为跨境电商炽热赛道的亲密合作者所构筑的想象力空间。近两年,随着 Temu 风靡北美,拼多多的跨境电商业务不断为业绩增长蓄力,也助推拼多多在今年创造市值一度反超阿里的现象级事件。极兔作为拼多多国内业务及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伙伴,能否与拼多多的势能共振,成为极兔市值的想象力来源。而菜鸟通过阿里生态下的电商平台速卖通、天猫国际及天猫淘宝海外、Lazada 已经成长为包裹量全球第一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目前其一半左右的营收来自国际物流业务板块,占据着出海的先发优势。
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灼识咨询预测数据,到 2027 年,与中国商家及消费者有联系的跨境电商物流预计将达到 1.4 万亿元,2023 年至 2027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8.5%,于 2027 年对全球跨境电商物流市场的贡献为 60.8%。
跨境电商专家张周平表示,2023 年跨境电商行业趋势之一是中国电商平台加码出海,包括拼多多 Temu、抖音 TikTok Shop、SHEIN 以及阿里旗下各跨境电商平台。中国跨境电商纷纷在超快物流、价格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海外市场已逐渐崭露头角。趋势之二是跨境电商全托管。今年全托管模式是跨境电商行业最大的热点之一,随着 " 全托管 " 话题飓风般刮起,吸引了 TEMU、SHEIN、TikTok、速卖通等平台巨头纷纷入局,全托管模式正在引导整个跨境电商市场新一轮的转变。
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全托管模式包揽运营、物流、售后等环节,不仅降低了商家入驻门槛,而且使物流环节不再割裂。如此以来,快递企业需要与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深度绑定,服务这种一体化集成模式,从而倒逼快递企业提高差异化竞争力;二来,全托管模式的兴起,不仅颠覆了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同时也将撼动由海外物流企业主导的现有的物流资源体系,这为国内快递物流企业出海留出了成长缝隙,也意味着快递企业出海的难度在降低。
不过,张周平认为,当前跨境电商对于物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比如在物流时效上,跨境物流长物流链导致物流时效难以保障,随着竞争的加剧,用户体验愈加重要且突出。在机遇面前,能够提供稳定、安全、快捷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企业才能抓住这次机会。
跨境电子商务分析机构 Marketplace Pulse 发布的 2023 年回顾报告显示,2023 年最引人注目也最有影响力的颠覆者是来自中国的 SHEIN 和 Temu,它们是专为西方购物者打造的平台。到 2023 年年底,已经成为全球 50 个最大经济体中过半国家下载量第一的应用程式,虽然下载量不等同于收入,但表明了扩张雄心。Shein 和 Temu 代表了中国商业的第三次进化,第一次是 " 中国制造 ",国外零售商缩减本土制造规模,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第二次是 " 中国销售 ",中国卖家将本土产品通过亚马逊销售到海外,从国外卖家手中抢夺市场份额。而第三次是 " 中国营销 ",即中国公司正在淘汰海外零售商,Shein 和 Temu 以及接下来的新零售商平台正在冲破亚马逊的框架直连中国工厂和海外购物者。
无论如何,跨境电商正以颠覆性的方式开辟一片新蓝海,对于快递企业而言,机遇已来,想象力空间已打开。(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张孙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