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何小鹏:我到底,焦不焦虑?,欢迎阅读。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周到
头图 | 小鹏汽车
" 勿蕉绿 ",是小鹏汽车 App 商城上一款衬衣的颜色名。
在 4 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穿着同款 " 勿蕉绿 " 衬衣登台,发布了公司历时 5 年、投入超 100 亿元研发的 " 扶摇架构 "。那场发布会上,何小鹏表面上如鱼得水,但内心却百般焦虑。
他说:" 汽车行业淘汰赛刚刚开始,300 万辆的年销量规模将只是汽车公司的入场券。" 他还说:" 下一个十年,主流汽车公司只会有八家。"
至于何小鹏焦虑的源头,从小鹏的财报中就能窥探端倪—— 5 月 24 日,小鹏汽车发布 2023 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小鹏营收 40.3 亿人民币,同比下滑 45.9%,环比下滑 21.5%;净亏损 23.4 亿元,同比扩大 37.4%,环比缩窄 1%;一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 18,230 辆,较 2022 年第四季度的 22,204 辆下降 17.9%。
对于这般窘境,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中坦言," 从 2022 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有连续 4 个季度挑战期。但我始终认为‘危’和‘机’并存,促使我们更早思考如何打赢 2025 年淘汰赛。"
今天的何小鹏不仅有 " 远虑 " ——从淘汰赛中活下来,更有 " 近焦 " ——熬过眼前的挑战期。
" 近焦 ",熬过挑战期
" 一些跟我们一起从零到一的高管,完成了上一阶段的任务而离开,一些内外部年富力强并且充满创业激情的同学迅速顶了上来。"
财报电话会一开场,何小鹏就主动聊起了公司在战略、组织和管理上的调整。他说:" 虽然市场仍然充满了挑战,但是我看到了全体小鹏同学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激情和决心。"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数据的持续低迷,把公司逼进了一段黑暗且持久的挑战期。
具体来看,一季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35.1 亿元,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70.0 亿元下降 49.8%,并较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 46.6 亿元下降 24.6%。公司将这一下滑归因于,按年及按季减少乃主要由于汽车交付量减少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但这同时也导致了,一季度总收入金额的下滑。
此外,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 23.4 亿元,较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 23.6 亿元减少 1.0%。一季度毛利率为 1.7%,公司解释称:同比和环比减少主要由于销售促销增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届满所致。
毫无疑问,小鹏汽车是 " 蔚小理 " 阵营,受价格战影响最大的一家。
因为,相较于蔚来和理想主攻的 30 万元以上价位区间,小鹏所面临的对手更多、更强、更疯狂。一方面,是来自特斯拉、比亚迪采用 " 规模效应 " 的降价打击;另一方面,是传统合资燃油车对主流价位区间的 " 以价换量 " 策略。
对于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公司当前的策略——" 规模优先 "。
" 我们肯定是希望在如此竞争激烈情况下,采用规模优先的平衡定价法。我们看到碳酸锂等材料成本的变化与波动,以及看到我们自己做到相对可控成本的情况下来进行定价,包括今年的 G6 和后面的一些车型。" 在何小鹏看来, 公司最终希望实现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且能够在相当长时间稳定这个价格。
除了定价策略要更激进之外,小鹏汽车的当务之急还是提升 " 运营效率 "。财报显示,小鹏在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 13.9 亿元,较 2022 年同期的人民币 16.4 亿元减少 15.5%,并较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 17.6 亿元减少 21.0%。这与新上任的总裁王凤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何小鹏提到,王凤英从今年 1 月 30 日入职到现在,大概 4 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给小鹏营销和服务层面已经带来的变化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从组织上把原来小鹏汽贸和销售两个部门合二为一,大量中台放在前台,把原来大中台变成一块小的前台;
第二,整合由原来多条业务线的服务统一为一个服务端来管好业务服务。过去三个月内,NPS(净推荐值)在每个月都有明显上升;
第三,在营销服务效率上,正在引入很多的工具,包括工具的使用、项目的使用、内部扁平化管理的体现;
第四,在销售端,花力气去解决如何去培训、如何去指导、如何降低 SKU 等问题;
第五,在渠道上,包括中国的渠道和全球的渠道,从第三季度开始会有较大的变化;
此外,针对品牌层面的变化,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做了一番预告—— " 后面,我们会把品牌的活性、温暖等一系列特性对外发出。这是近期在大营销服上的变化,脱胎于小鹏,但是又有很大的变革。"
" 远虑 ",从淘汰赛中活下来
《论持久战》一书中写到:"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 "、" 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
被 " 销冠光环 " 冲昏头腦的小鹏汽车,在前两年并没有居安思危,更没有像理想汽车那样将 " 规模效应 " 的理论贯彻执行下去,乘胜追击、把优势点打穿打透。
从产品层面看,小鹏推出的多款新产品都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标准化足够高的整车平台和技术框架,导致 BOM 成本高企,产品定价没有杀伤力。从财务数据看,持续增长的研发金额,未能有效地转化为订单和营收的增长。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小鹏的对新车型的开支依旧在上升。今年一季度,小鹏的研发开支为 13.0 亿元,同比增长 6.1%,环比增长 5.3%。
但对于接下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小鹏从技术端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上海车展期间,小鹏汽车发布的 " 扶摇架构 ",这其实就是将公司现有的技术积累 " 整体打包 ",类似于吉利的浩瀚架构、奥迪的 PPE 平台、通用的奥特能平台。
何小鹏表示," 我们在研的多款新车型,涵盖 15 万到 35 万的价格区间和不同类型,将会共享动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平台。未来我们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将缩短 20%,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 80%,从而实现新车型研发费用和 BOM 成本的大幅下降。"
小鹏 G9
首先,从扶摇开始,小鹏将逐步与 400V 平台挥手告别。
去年,小鹏旗舰车型 G9 上引以为傲的 800V 高压平台,在扶摇架构的车型中将全部标配,包括即将上市的小鹏 G6 ——以动⼒电池、电驱、电源、压缩机为核心的三电部件,将实现全網域 800V。这带来的好处不单单是充电更快,而是整车能效的大幅提升。
前两天,笔者对小鹏 G6 四驱版车型,进行了一番长途实测体验。在广州雨天、乘坐三人、空调 22 度左右的条件下,以 120km/h 的时速行驶了 100 多公里左右的路程,表显的平均能耗 16.5kWh/100km。从官方数据看,两驱版的最低百公里电耗还能低至 13.2kWh。
小鹏 G6
何小鹏表示," 小鹏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创新,是如何用最少的电池跑最长的真实续航。" 所以,小鹏 G6 只提供了 66 度 /87.5 度两个电池的版本,但最长续航里程却能达到 755 公里。更小的电池容量,也意味着成本更低、整备质量更轻,其受益远大于堆电池容量的路线。
" 蔚小理 " 三家都会往高压平台的方向走,但小鹏的步伐更快。目前,蔚来只在桩端开始布局了 800V 高压快充桩,但全系车型都是 400V 平台。而理想的纯电车型,已经明确采用基于碳化硅芯片的 800V 高压平台,但发布和量产时间都要到今年底。
其次,城市级智能辅助驾驶,小鹏要继续往前跑。
在今年 3 月底,小鹏在广、深、沪对 G9 和 P7i 的 Max 版车主全量推送了城市 NGP 功能。从节奏上看,小鹏是 " 蔚小理 " 中最早量产该功能的一家。作为对比,理想计划是从 6 月开始城市 NOA 的早鸟测试,而蔚来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相较于上一个大版本,小鹏 G6 在交付前又成长了一番。
比如,上次我们在 3 月底的城市 NGP 体验中,就遇到多次被加塞的情况,但 G6 上就更新了防加塞能力,如果有车试图从侧后方塞进来,NGP 会动态调整跟车距离。另外,像我们此前上一版遇到过路边占道临停车辆的场景,现在版本会更快地作出绕行动作。连续绕行的能力更强,绕行时机也更果断。
城市 NGP 对异性车辆的绕行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扶摇架构之上的后续新车型,也都会支持的 XNGP。从硬體到軟體层面的统一,会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并提升迭代效率。在小鹏 G6 量产时,城市 NGP 功能也都是同步交付给用户使用,与 G9 和 P7i 并入同一迭代节奏。
根据规划,小鹏将在今年三季度末,向没有高精地图的城市陆续开放不依赖高精地图的 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何小鹏表示," 目前 XNGP 达到新手司机的驾驶水平,在海量的城市场景数据以及强大的后台数据闭环训练体系的帮助下,我们计划每季度 OTA 一次,增加 XNGP 的一年驾龄,不断提升安全性和泛化能力。"
在谈到先发优势时,何小鹏说到:" 我们在行业里面,还没有看到有谁在无图的环境能够做到我们今天的水准。" 而将优势具体量化之后,他表示:" 我还是很有信心认为,小鹏比中国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在量产上的领先都超过 12 个月。"
最后,在制造端,向 " 马斯克老师 " 看齐。
特斯拉钻研已久的 " 电池车身一体化 " 和 " 一体化压铸 " 技术,小鹏如今也都会了。从扶摇架构开始,小鹏将引入 " 前后⼀体化铝压铸 " 和 "CIB 电池⻋⾝⼀体化 " 技术。
比如在 G6 上,就采用了国内⾸个前后⼀体化铝压铸量产⻋⾝。其最⼤压铸⼒达 12,000 吨,⼀次压铸成形,这一⻋⾝结构,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提⾼整⻋刚度、优化⻋⾝轻量化;而 CIB 电池⻋⾝⼀体化,则能够提升空间利⽤率,优化车内的垂直空间。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整⻋质⼼⾼度,提升操控稳定性能。
从三电到智驾再到制造,小鹏的研发投入确实换来了产品的领先性。对于 G6 的市场表现,何小鹏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自信," 我们期望 G6 的销量达到了 P7 全部的销量的 2 倍或以上,这才是 G6 比较合格的。"
总之,在扶摇架构发布之后,何小鹏就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到 2025 年的矩阵,在同一个平台上,2023-2025 年小鹏产品矩阵大概有 10 款车型,同时期望能够用非常好的成本去和规划控制出来。把 20 到 30 万以内做好,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
写在最后
" 蔚小理 " 三家,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理想的焦虑点在于——在增程电动大卖之后,纯电动产品能否延续爆款神化,焦虑程度较轻;蔚来的焦虑点则是——在舆论消息的压迫之下,蔚来 ES6 能否扛起销量重任,焦虑程度略重;而小鹏的焦虑与蔚来类似——在销量触底之后,G6 能否帮助小鹏重新回到新势力的头部阵营,焦虑程度最重。
归根结底,就是回答一件事——规模。
正如,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微博上写到的一样:" 如果 L9、L8、L7 三款车的总销量下降到五六千台 / 月,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就会变成负数。大部分同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明显好过理想的,是值得认真学习的。大家更容易出问题的不是成本而是销量,汽车这个行业的属性,对规模的要求太苛刻了。"
毕竟,现在不拼命抢规模,以后连拼命的机会都没了。